[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八卷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5

(9月18日)

 

大智度论释往生品第四之上(卷三十八)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习相应者,从何处终,来生此间?从此间终,当生何处?”

    舍利弗以天眼,明见六道众生生死善恶,于此无疑;但不知从他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菩萨来者,故问有诸大菩萨从此间终,生他方无量阿僧祇佛国;舍利弗天眼所不见,故问。

  复次,有声闻人,见菩萨行六波罗蜜,久住生死中,漏未尽故,集种种智慧,内外经书,而不证实际,未免生、老、病、死。愍而轻之言:此等命终,以三毒未尽故,当堕何处?如佛说诸凡夫人,常开三恶道门;于三善道为客,于三恶处为家。三毒力强,过去世无量劫罪业积集,而不取涅槃,将受众苦,甚可愍之!如是等小乘人,轻愍是菩萨。舍利弗于一切声闻中,为第一大法将,知有是事,欲令众生起敬心于菩萨,故问。佛以三事答:一、从他方佛国来生;二、从兜率天上来;三、从人道中来。

    问曰:世间有六道,何以故于天中分别,说兜率天来;人道中不分别处所?他方佛国来者,亦不分别天道、人道?答曰:六趣中三是恶道;恶道中来,受苦因缘心钝故,不任得道,是故不说。

    问曰:三恶道中来,亦有得道者,如舍利弗大弟子牛足比丘,五百世牛中生,末后得人身,足犹似牛,而得阿罗汉道。复有摩偷婆尸他比丘,五百世生猕猴中,末后得人身,得三明、六神通阿罗汉,犹好跳踯,以有余习故。如是等皆得道,何以言不任?答曰:虽有得者,少不足言。又此人先世深种涅槃善根,小有谬错,故堕恶道中;偿罪既毕,涅槃善根熟故,得成道果。

 

常听闻法结使不利:

    下三天结使利而深,上二天结使深而不利,兜率天结使不深不利。所以者何?常有菩萨说法故,是故不说余处;或有,少故不说。色界诸天,得道者不复来下,未得道者,乐着禅味故不下;以着味故,智慧亦钝,是故不说。阿修罗同下二天,故不说。他方佛国来者,从诸佛前来生是间,诸根猛利,所以者何?除无量阿僧祇劫罪故;又遇诸佛随心教导故,如刀得好石则利;又常闻、诵、正忆念般若波罗蜜故利。如是等因缘,则菩萨心利。人中来者,此间佛弟子听般若波罗蜜,集诸功德,舍身还生是间。或于异国土,虽无有佛,值遇佛法,听、受、书写、正忆念,随力多少,修福德智慧。是人诸根虽钝,堪受般若波罗蜜;以不见现在佛,故心钝。他方佛国来者利根故,修行般若波罗蜜疾得相应,以相应故常值诸佛。

  

生生为人还是不行:

    人中死人中生者,不如上二处。何以故?以人身地大多故,身重心钝;以心、心数法随身强弱故。

 

不信生命无限之人,看佛如何破斥: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中,种种因缘譬喻,多说空法。有新发意者,取空相,着是空法,于生死业因缘中生疑;若一切法毕竟空,无来无去,无出无入相,云何死而有生?现在眼见法,尚不应有,何况死后余处生,不可见而有!如是等种种邪疑颠倒心;为断是故,佛种种因缘,广说有死有生。

  问曰:无有死生因缘,何以故?人死归灭;灭有三种;一者、火烧为灰;二者、虫食为粪;三者、终归于土。今但见其灭,不见更有出者受于后身!以不见故,则知为无?

    答曰:若汝谓身灭便无者,云何有众生先世所习忧喜怖畏等?如小儿生时,或啼或笑,先习忧喜故,今无人教而忧喜续生。又如犊子生知趣乳;猪羊之属,其生未几,便知有牝牡之合。子同父母,好丑贫富,聪明闇钝,各各不同;若无先世因缘者,不应有异!如是等种种因缘,知有后世。又汝先言不见别有去者,人身中非独眼根能见,身中六情各有所知:有法可闻、可嗅、可味、可触、可知者;可闻法尚不可见,何况可知者!有生有死法,亦可见,亦可知;汝肉眼故不见,天眼者了了能见。如见人从一房出,入一房;舍此身至后身,亦如是。若肉眼能见者,何用求天眼?若尔者,天眼、肉眼,愚圣无异;汝以畜生同见,何能见后世?可知者,如人死生虽无来去者,而烦恼不尽故,于身情意相续,更生身情意;身情意造业,亦不至后世,而从是因缘更生,受后世果报。譬如乳中着毒,乳变为酪,酪变为酥;乳非酪酥,酪酥非乳,奶酪虽变而皆有毒。此身亦如是,今世五众因缘故,更生后世五众行业,相续不异故,而受果报。又如冬木,虽未有华叶果实,得时节会,则次第而出。如是因缘,故知有死生。

  复次,现世有知宿命者,如人行,疲极睡卧,觉已,忆所经由。又一切圣人内外经书,皆说后世。

  复次,现世不善法,动发过重,生瞋恚、嫉妒、疑悔内恼故,身则枯悴,颜色不悦。恶不善法,受害如是,何况起身业、口业!若生善法,净信业因缘,心清净,得如实智慧,心则欢悦,身得轻软,颜色和适。以有苦乐因缘故,有善不善;今定有善不善故,当知必有后世。但众生肉眼不见,智慧薄故而生邪疑,虽修福事,所作浅薄。譬如药师为王疗病,王密为起宅,而药师不知;既归见之,乃悔不加意尽力治王。

  复次,圣人说今现在事实可信故,说后世事亦皆可信;如人夜行崄道,导师授手,知可信故,则便随逐。比智及圣人语,可知定有后世;汝以肉眼重罪,比智薄故,又无天眼,既自无智,又不信圣人语,云何得知后世?

    复次,佛法中诸法毕竟空,而亦不断灭;生死虽相续,亦不是常;无量阿僧祇劫业因缘,虽过去亦能生果报而不灭;是为微妙难知。若诸法都空者,此品中不应说往生,何有智者前后相违?若死生相实有,云何言诸法毕竟空?但为除诸法中爱着邪见颠倒故,说毕竟空;不为破后世故说。汝无天眼明故疑后世,欲自陷罪恶!遮是罪业因缘故,说种种往生。佛法不着有,不着无,有无亦不着,非有非无亦不着,不着亦不着;如是人则不容难!譬如以刀斫空,终无所伤。为众生故随缘说法,自无所著,以是故中论中说,是为毕竟空相。毕竟空,不遮生死业因缘。

    复次,行般若波罗蜜者,深入大悲;如慈父见子,为无所直物故死,父甚愍之,此儿但为虚诳故死!诸佛亦如是,知诸法毕竟空不可得,而众生不知;众生不知故,于空法中深着,着因缘故,堕大地狱。是故深入大悲,以大慈悲因缘故,得无量福德,得无量福德故,生值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是菩萨从此间死,彼间生,彼间死,复至彼间生;如是乃至得佛,终不离佛。譬如有福之人,从一大会至一大会。或有是间死,彼间生,于彼以五神通力故,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度脱众生,是初菩萨。

    佛国者,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一佛土;诸佛神力,虽能普遍自在无碍,众生度者有局。诸佛现在者,佛现在其佛国土中者。第二菩萨无方便入初禅,乃至行六波罗蜜。无方便者,入初禅时,不念众生;住时起时,亦不念众生,但着禅味,不能与初禅和合行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慈悲心薄,故功德薄少;功德薄少故,为初禅果报所牵,生长寿天。

    复次,不能以初禅福德,与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无量无方便义。

 

到底哪个根是钝根:

    问曰:钝根者,二十二根中何者是?

    答曰:有人言:慧根能观诸法,以久受着禅味故钝。有人言:信等五根,皆助成道法,以受报着味故钝。有人言:菩萨清净福德、智慧因缘故,十八根皆利,罪故则钝。眼等六根,如法华经说。命根不为老、病、贫、穷等所恼,安隐受乐,是为命根利。喜乐等五根了了觉知,故言利。

  复次,受乐时知乐无常等过随逐,不生贪欲故利;余受亦如是。信根牢坚深固,难事能信,故言利。余亦应如是随相分别。男根净者,得阴藏相;不着细滑故,知欲为过,是为利。

  复次,三善根利,故名为利;菩萨或时于三无漏根不证实际故利,与利相违故钝。

问曰:第三菩萨若能舍禅,云何言无方便?答曰:是菩萨命终时,入不善心,舍诸禅定方便。菩萨若入欲界系善心、若无记心而舍诸禅,入慈悲心,怜愍众生,作是念:我若随禅定生,不能广利益众生。生欲界者,有十处:四天下人,六欲天。三恶道,菩萨所不生。钝根者,如第二菩萨说。第四菩萨,入位得菩萨道,修三十七品,能住十八空,乃至大慈大悲,此名方便。上二菩萨,但有禅定,直行六波罗蜜,以是故无方便。第四菩萨,方便力故,不随禅定无量心生。所以者何?行四念处乃至大慈大悲故;命终时怜愍众生愿生他方现在佛国续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所以者何?爱乐随顺般若波罗蜜故。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方便力故不随禅生,还生欲界若剎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成就众生故。」

 

【论】问曰:菩萨有二种:一者、随业生;二者、得法性身。为度众生故,种种变化身生三界,具佛功德,度脱众生;故二身之中,今是何者?答曰:是菩萨,是业因缘生身。所以者何?入诸禅方便力故,不随禅生。法身菩萨变化自在,则不大须方便。

 

富贵势力等并非坏事,能利益众生故:

    问曰:若生人中,何以故正生剎利等大家,不生余处?

     答曰:生剎利,为有势力;生婆罗门家,为有智慧;生居士家,为大富故,能利益众生。贫穷中自不能利,何能益人?生欲界天,次当说。

 

任何时候不忘宗旨是不走弯路的关键啊:

   【论】问曰:若随初禅生,有何方便?

    答曰:虽生而不着味,念佛道,忆本愿,入慈心,念佛三昧,时与禅和合,故名为方便。

  为什么能当老大是有原因的:

    问曰:何以故作梵王?

    答曰:菩萨集福德因缘大故,世世常为物主,乃至生鹿中,亦为其王。

    复次,是菩萨本愿,欲请佛转*轮,不应作散天。或时此中三千大千世界无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求见初成佛未转*轮者。所以者何?梵天王法,常应劝请诸佛转*轮故。

 

任何时候都不能得少为足:

   【论】问曰:是三生菩萨,在十住地,已具足诸功德,今何以修习诸行?

    答曰:心未入涅槃,要有所行,所谓四禅乃至三三昧。

  复次,是菩萨于天人中,示行人法,修行求道。

  复次,是菩萨虽在十住地,犹有烦恼习在;又于诸法犹有所不知,是故修道。

  复次,是菩萨虽行深行,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等,犹未取证,今为证故,更修诸行。

  复次,虽是大菩萨,于佛犹小;譬如大聚火,虽有能照,于日则不现。如放钵经中,弥勒菩萨语文殊尸利:如我后身作佛,如恒河沙等文殊尸利,不知我举足下足事!以是故,虽在十住,犹应修行。

问曰:三生菩萨,何以不广度众生,而要生佛前?答曰:是菩萨所度已多,今垂欲成佛,应在佛前。所以者何?非但度众生得成佛,诸佛深法,应当听闻故。

 

    问曰:若尔者,佛何以受第八罪报、六年苦行?

    答曰:小乘法与大乘法异,若无异者,不应有大、小。小乘法中,不说法身菩萨秘奥深法,无量不可思议神力;多说断结使直取涅槃法。

  复次,若佛不受是第八罪报,有诸天、神、仙、龙鬼、诸长寿者,见有此恶业而不受罪报,谓为无业报因缘;以是故,虽现在无恶业,亦受罪报。又有今世因缘,诸外道等信着苦行,若佛不六年苦行,则人不信;言是王子串乐,不能苦行,以是故佛六年苦行。有外道苦行者,或三月、半岁、一岁,无能六年日食一麻一米者;诸外道谓此为苦行之极,是人若言无道,真无道也。于是信受皆入正道。以是二因缘故,六年苦行,非实罪也。何以故?诸佛断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故;佛若实受罪报,不得言成一切善法,断一切不善法。

    复次,小乘法中,佛为小心众生故,说二生菩萨犹恶口毁佛;二生菩萨,尚不骂小儿,云何实毁佛!皆是方便为众生故。

 

菩萨也有侧重点不同的爱好

    问曰:菩萨法应度众生,何以但至清净无量寿佛世界中?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有慈悲心,多为众生;二者、多集诸佛功德。乐多集诸佛功德者,至一乘清净无量寿世界。好多为众生者,至无佛法众处,赞叹三宝之音,如后章说。

 

三种菩萨的修行状态:

   【论】释曰:有三种菩萨,利根心坚。未发心前,久来集诸无量福德智慧;是人遇佛,闻是大乘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实时行六波罗蜜,入菩萨位,得阿毗跋致地。所以者何?先集无量福德,利根心坚。从佛闻法故。譬如远行,或有乘羊而去,或有乘马而去,或有神通去者。乘羊者久久乃到,乘马者差速,乘神通者,发意顷便到;如是不得言发意间云何得到?神通相尔,不应生疑!菩萨亦如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即入菩萨位。

 

   有菩萨初发意,初虽心好,后杂诸恶,时时生念,我求佛道,以诸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久久无量阿僧祇劫,或至或不至。先世福德因缘薄,而复钝根,心不坚固,如乘羊者。

 

   有人前世,少有福德利根,发心渐渐行六波罗蜜,若三、若十、若百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乘马者必有所到。第三乘神通者,如上说。是三种发心:一者、罪多福少;二者、福多罪少;三者、但行清净福德。清净有二种:一者、初发心时,即得菩萨道,二者、小住;供养十方诸佛,通达菩萨道,故入菩萨位,即是阿毗跋致地。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七卷
下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九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一卷(1/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三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一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八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五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六卷(2/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一卷(3/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八卷(3/4)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九卷(2/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52.问曰:佛法,菩萨法,大有差别:佛是一切智,菩萨未是一切智,须菩提何故生疑而问佛,何等是诸菩萨..[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何苦如是两头鸟[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宝积经讲记 正行胜利—得大藏[栏目:普献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一讲之四[栏目:界诠法师]
 佛法的弘扬与构建和谐社会[栏目:惟贤法师]
 普贤十大愿王浅析(乘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普陀山佛学院与五台山普寿寺尼众联谊会开示[栏目:如瑞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开经[栏目:唐普式居士]
 一二 自己品[栏目:法句经]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五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