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对苦的理解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62

佛教对苦的理解

  
    佛教认为:1、人生是苦;2、苦乐辩证;3、不能因为苦而消极,正因为苦而应精进,积极去苦;4、解脱苦是有方法的。
    释迦牟尼的出家因缘,其一就是对世间之苦的感受,即于城四门,遇老、病、死、修行者。
    佛陀证悟时,给出的几大观点,其一便是四圣谛:苦、集、灭、道。指出:人生是苦,灭苦有道。
    苦从何处来,这要从佛教的核心理论“因缘说”上看。因缘成就万物,因缘散则事物灭,能灭则空。本质是空则说明事物无法自立,为此则苦。
    佛教认为,有漏皆苦。
    苦之种类: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如果我们将苦的直接来源作个划分,那么,有自然强加来的,如火山爆发、水灾;有心理、生理、社会带来的;有与生俱来的,这是新旧业力的产物;有对未来命运没有把握产生的苦。
    可见,苦的存在是事实,对凡夫而言,有其普遍性、复杂性、深刻性、终生性。
    之于苦,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有人以苦为乐,另有人则以乐为苦,苦的概念与感受没有定性。也就是说,苦与乐是辩证的。同一碗菜,有人嫌其淡,有人嫌其咸。有人喜辣,有人厌辣,喜者以之为乐,厌者以之为苦。很多时候,乐是苦因。身体锻练一下,很舒适;锻练过量了,就伤身致疾受苦了。
    佛教指出苦,是为了认识苦,找到去苦的方法,从而解脱苦,趣向乐。因此,说苦不是为了去逃避,而是为了去面对。佛教说人生“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但是,生命短暂,人生难得,所以,接着又说“如救头燃,慎勿放逸。”就如头发被烧,需急救火,赶紧努力,去苦得乐,有所作为,千万不可懈怠啊!
    去苦得解脱,得解脱去苦,这确是有办法的,佛陀的三藏十二部教法,为此指明了道路。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空性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禅师的语言
 随缘自在与知足长乐
 烦恼与菩提
 还回那香与果
 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八场雪
 佛教的革命性精神
 清净僧与烦恼
 单掌之声
 轻松地过好每一天
 道业 学业 事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迷信与教条主义[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无求与贪婪[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19.佛教对神通的看法[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前行讲记 第五十八讲 普贤上师言教-暂生缘八无暇之七八-断缘心八无暇之一[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唐高僧传 4 习禅[栏目:唐高僧传·白话文]
 以退为进[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栏目:精进]
 以心传心,自悟自解[栏目:万行法语]
 楞严八十分义 十二类生分第五十七[栏目:乘一法师]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栏目:普贤菩萨·经典]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