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的心灵环保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03

禅的心灵环保

圣严法师

  环保一词,已是非常流行的现代语,它的意思是: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自然生态,使之产生自然的调节。如果破坏了自然生态的自然调节,就会为自然带来灾难,为人类的生存造成危机。

  一、什么叫作环保

  人类也是自然生态之一,破坏了自然生态,人类大众本身就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佛教主张不杀生,祈求尽量少杀一点。现在许多地方由于饲养鸡、鸭,尤其是养猪,对四周的居住环境产生了破坏,水质、河流受到污染。而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美国及日本人在当地砍伐森林,拓展畜牧,将养大的牛只,运回自己的本土销售,他们虽然没有破坏自己国家的环境卫生,却破坏了地球上自然资源及生态的调节。

  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就叫环保,人类生活是在地球,但是人类却逐渐地将唯一能生存的地球,在化学、塑胶、放射能及机器运用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料中遭到破坏。譬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纸张、纸盒、纸盘、纸杯、纸巾等,这类东西的过量使用和浪费,不仅使地球失去森林,尤其所制造出来的大量垃圾,使得我们人类在讲究自身的卫生之时,却破坏了环境的卫生。纸盘、纸杯,由于是纸制品,若能处理得好,其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回收后再制,如果是保丽龙的产品,就更难处理了。

  许多人在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上,只注重物质生活品质的提升,往往忽略了精神生活品质的提升,这更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从禅的精神来讲:生活是以简朴、整洁为原则。所以应该通过禅修的生活,来提高人类的精神品质,保护人类的心理健康,影响全人类的心灵,进而改善生活环境,达到全面健康的目的。

  最近我去英国主持了一期的禅七,参加的人都是当地的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医生及作家。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也都是替人家看病的人,但是,他们自己的病也很多,参加禅七就是来治病。因为现代的人类是生活在迅速变化、竞争激烈及到处污染的环境中,使得心理无法健康。

  如何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最好是用禅的方法及观念来疏导、来调整。

  二、禅是什么

  (一)禅是清净的智慧

  一般人有执着、有自我、有自利的聪明,是不清净的智慧。

  (二)禅是无染的心灵

  所谓无染,就是没有分别、执着,没有带着情绪及自我中心的心理活动。

  (三)禅是“无相”、“无住”、“无念”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名词来自《六祖坛经》,是《六祖坛经》的根本思想或根本精神。

  “无相”就是空,是即有即空的空,从有的现象看到空的本质,就叫作无相。如同佛前的供花,就是即有即空。花的形象是有的,因为无常的关系,故不是永远存在,因其经常在变迁。无常、变迁就是空,不是不变的存在,而是经常在变,因为在变,所以有相等于无相。现前有,进入未来即消失;刚才还有,到了现在又没有了,这就是《心经》所讲的“色即是空”。

  “无住”就是空,这是讲即空即有。无住就不会停止在某一个现象上面,现象既不能停止不变,便无从执着那样东西是有的。既然不停止,不执着,而停也停不住,执着也执着不起,那已经知道是空。虽然是空,但是变迁的现象不是没有。既然讲无住是没有办法停留的意思,而不是没有这个现象,所以这就是即空即有,也就是《心经》讲的“空即是色”。

  “无念”就是空,无念是心中没有我执的念头,没有跟烦恼相应的念头,没有跟自私心相应的念头,因此就是空。没有情绪的波动,没有自我的执着,因此,自我就是无我。

  佛法讲无我,就有人问我:“佛有没有我?罗汉有没有我?”我回答说:“当然没有!佛是已经解脱的人,当然没有我;罗汉也没有我,否则不能算得解脱。”因此有人反过来问我:“《金刚经》上的第一句是:“如是我闻”,其中又有一偈子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连续讲了两个我。前面的“我”是已证罗汉果位的阿难尊者讲的,后面的两个“我”是佛讲的,怎么说没有我呢?”我告诉他:“那个“我”就是无我,是假名的我,是为了说明一个现象必须提出有我有你,否则无法表达说话者的立场、无法表达佛的智慧,所以这个不是“我的情绪”、“我的执着”,而是为了表示无我的假名我。”

  禅是绝对的无,不是跟有相对的无。《心经》中所说五蕴皆空,五蕴是指我们的物质的身体及精神的生命,这两类加起来,若以智慧观照,五蕴非我,五蕴皆是无常的现象,所以是五蕴皆空。

  既然是空,就没有我;既然没有我,《心经》告诉我们解脱的时候叫作智慧,而不要想到具有智慧的我在。既然没有我这样东西,那个智慧是谁的呢?因此也不应该说有智慧。而修道者所得的圣果、佛果,也是没有的,因为如果有所得,一定是有我的。所以《心经》要说:“无智亦无得”,《维摩经·观众生品》亦云:“若有得有证者,即于佛法为增上慢。”这也就是无我的意思。但这不是消极的,乃是积极的,因此《心经》中另外还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经句。如果有尽,尽了便在人间消失,那是消极。无明与老死既不存在,所以也不必畏惧。凡夫不断地从生到死,是由于无明,解脱了就没有无明也没有老死。但是解脱了的人还是有老死的现象,只是不对老死产生执着、产生畏惧,不受老死的现象所困惑、所恐惧,这叫作解脱。因此叫“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就不是相对的无,也不是相对的空。所谓解脱生死的意思是:自由自在于生死,不畏惧于生死,这叫真正的无生死。可是解脱以后为了度众生,还是会有生死,这叫作亦无老死尽。《维摩经·菩萨行品》亦云:“观以无我而诲人不倦”,可知无我实是积极的。

  不落空和有,叫作绝对的无,《华严经》中说有无尽的法界,有凡夫的法界,有诸佛的法界。法界的意思是指环境、范围。不同层次的人,就有不同的环境和范围。《华严经》讲的无尽,那是指的绝对的有,那是真实的有。《般若经》讲的空,是毕竟的空,也是绝对的空。所谓毕竟空是真正的空,也就是空空——绝对的空,并不是有无相对的空。《华严经》讲有,《般若经》讲空,实际上都是讲的不可思议的无。

  不一不异是绝对的无,不是一,也不是二,那就是绝对的无。在《维摩经》里常讲“不二”——生灭不二、垢净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菩提与烦恼不二,也就是无的异名。

  三、禅与心灵环保的类别和层次

  内在的心灵世界只有一个层次,我们叫它“法界唯心造”。所谓法界,一共有四圣六凡的十法界;或者是每一法(现象)的范围,也叫作法界;或是每一类的众生,叫作一个法界,这都是唯心所造的。唯心的意思有三点:

  (一)观想的

  用意念或意志来作观想:你想清净,就得清净;你想安静,就得安静;很热的时候,你想不热,就会不热;很苦的时候,你想不苦,就会离苦。

  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叫作《求生存》的美国杂志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对打猎的父子,在一个冬季,因飞机失事而掉入湖中,父亲很快地就被冻死了,儿子一直想着:“我不冷,我不冷。”这样慢慢地爬上了岸。上岸后,一共在森林中过了七十天,在这期中只有水喝,什么都没有得吃,他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不饿,我不饿,我不冷,我不冷。”等到被人发现时,他虽已瘦了,仅剩下七十九磅,但还是活着的。他的意思力及意念,使得他活着回到了人间。

  (二)体验或心验

  经由观想、持诵、礼拜或祈祷而达到的一种效果。观想完成而见到净土、佛、菩萨;持诵、礼拜、祈祷完成而见到佛国、天国、神仙。这都是当事者个人的体验,其他的人无从分享。

  (三)事实的实践

  心中所想的或希望的事,自己便朝着目标去努力,以实际的行为,来改变现实的环境。也就是依据自己心中所想的,不仅用嘴巴宣传呼吁,尤其要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地全力以赴,便能改变现实的环境,这也是唯心所造的一种模式。

  禅的世界是内外统一的,内心世界不离现实世界。禅者的内心世界是纯朴的、无瑕的;他的物质生活是简朴的、自然的。而外在的世界,在他看起来,并没有离开他无限大的心量。因为禅者的内心是无私的、无我的,所以也是无限广大的;既然是无私的、无我的,外在的环境并没有离开他自己的心性。因为自心是清净、无私、无染的,所见的外在世界也会无私无染的,又是因为自性即是清净的空性,所见的外在世界也是无相无着的。既然禅者所体验的世界是内外一如、无私无染、无相无着,那又何处不是佛国净土呢?只因其他众生仍在充满烦恼的情况下生活,所以必须宣扬心灵环保的理念及方法。

  由于禅者的心灵是层次分明的,并不因为无我、统一而混淆了,故对于外在世界,仍有认识和反应作用。一位高明的禅修行者,当他跟人相处之时,或者处理事务之际,能以纯客观的智慧,作善善恶恶、公是公非的判断。他会以此自化化他,那便是菩萨道的实行者。

  一位有了禅修体验的人,不一定就是完全解脱了的人。他已有摄心、安心的经验,也有相当程度的智慧,会知道自己有些什么缺点,既有自知之明,也会坦白向他人承认自己的缺点,这也正是他内心的反应。所谓明心,是首先明了自己的烦恼心是什么?有多少?往往是从对于环境的接触及思想的矛盾,才能反映出内心的烦恼。烦恼如贼,只要你面对它,它就隐匿起来。于是不隐瞒缺点的人,他的心就比较明朗、坦诚、谦虚、和善,他会说他应当说、可以说、如实而说的话;他会做他应当做、必须做、如实而做的事。

  从心灵的净化到精神的提升,要用观想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数息观、不净观、念佛观;另外尚有其他的方法,例如:用礼拜、持名、讽诵,以及默照、话头等。这些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心净化,也能使我们的人品提升,从行为改变观念,再从观念的改变,来达成人格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除了观想方法以外,当然还需要配合无我的空观,才能产生无私的智慧。

  四、禅的修行与心灵环保

  环保必须从我们的生活简单化、淳朴化着手,除了必须用的,不要多用,更不要浪费。对我们拥有的生活环境,要知福、惜福、保护。我们应该以禅修的方式作为生活行为的准则。例如:我们在禅寺吃饭,不浪费一汤、一菜、乃至一粒米、一滴水,就是连吃完饭的碗、筷,都要用少许的水在碗内清洗后,将水喝下。现代人多半有浪费东西的习惯,吃不完就倒掉,用不完的扔掉,虽然是用自己钱买的,但是浪费东西就浪费了属于地球上全体众生共同的资源。地球上很多的资源是越来越少,而只有人类是越来越多,如不设法净化人类的心灵,简化人类的生活,而只提倡环保,无异是本末倒置。

  禅的修行,能使我们主观的内心世界和客观的生活环境合而为一,那不仅仅是心理的想像,也不是眼不见为净的自我安慰。禅的修行者,一定会将内心所体验的,表现到外在世界来,自己体验到的,必定也劝导他人一同分享,也会影响他人、带同他人,来共同达成心灵环保的任务。

  自然环境的保护,一定要靠人来完成,为了能达成此一任务,必须从全体人类内心的意愿及认识做起,进而身体力行。如果仅有意愿及认识,力量也有限,必须用观念来疏导,用方法来实践。这样才能达到净化人心、净化社会、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临终瑞相能否就表示解脱了吗?
下一篇:成佛以后仍要受报吗
 四弘誓愿讲记
 提起与放下
 六根清净怎么讲
 谈心六伦
 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明末佛教研究 自序
 禅与净土的修行法门
 公案
 信心不退转
 禅修与信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史话 儒释兼通的释僧旻[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正知正见是学佛的根本(释昌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宣隆大师传 37、云雀的故事(开示)[栏目: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一位IT业女经理的学佛之路——我的未来不是梦[栏目:入佛因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九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五 密法修行的原则[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VI. 安那般那念导向涅槃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Leads to Ni..[栏目:安那般那手册]
 十一届:在开营式上的讲话(郭凤阁)[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李连杰 序:一场没有戏的好戏[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4讲[栏目: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