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要论 世法篇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42

佛法要论
达庵居士冯宝瑛编
 

  世法篇

  一切乐事,本吾心所具足,心光明者,欲现何境,无不立成,诸天享用,不假地力人工,即此妙理流行之一端也。心有障碍,则所欲之境,未能应念而现,以有所牵掣故。吾人享用之仰给地力,与夫假助人工,皆自心排除障碍之重重晕影耳。富者牵掣力尚弱,故觉易于温饱焉。贫者终日胼手胝足,而不免于饥寒,则排除障碍之力,不胜其牵掣也。所以结此障碍者何?曰恶业种子伏留藏识不去也。恶种一去苦境自亡,乐事可得而现矣。
  吾人所视为最苦之事,曰贫穷,曰夭病,经济之孜孜讲求,卫生之汲汲研究,无非欲求二苦之解除而已。然所考定之条例,只能作避苦求乐之助缘,非关富饶寿康之根本也。
  必欲富饶,不可不芟除贫穷之恶种,必欲寿康,不可不芟除夭病之恶种。贫穷之恶种在贪利。(贪字兼摄悭吝)盖贪利之行为,或明劫显夺,或私攘潜偷,或只圆自己便宜,不顾对方损失。或只患积聚寡少,不顾义务有亏。昏扰于心,无非遮蔽光明之具,恶业所发,现生有受刑法制裁者,有遭群众摈弃者,有罹意外灾祸者,此皆华报也。何谓华报,谓业种发达,仅属吐华,尚未结成果实也。及果实成熟,业力重者,沉沦地狱,感为猛火烧身融铜灌口等种种酸楚苦痛。虽曰自心表现,而此时心昏识乱,不能自,无从觉为幻境,必经长期磨折,业力略消,始能脱离狱趣也。业力稍轻者,或坠入畜生,以偿所负,或流于饿鬼,惟感常饥。幸而超出恶途,现身人道,宿习所结,遂形为贫穷之境。纵有赀蓄,亦不克享用焉。取其赀蓄者非他,即夙昔受其侵略之失主也。
  夭病之恶种在杀生,杀生之缘起,或攘权夺利,或报恨泄忿,或贪图肉食,或草菅物命。杀者所对之境,莫非伤生苦痛之事,藏识伏留此等恶种,华报既不脱苦恼,果报更流转恶途,幸而得生为人,宿习所结,辄成残疾短命之身。而所以致其残疾短命之事迹者,即夙昔被杀者之乘机报复。利刃毒计,此现人身以报复也,兽伤虫螫,此现畜身以报复也,为历作崇,此现鬼身以报复也。
  芟除二恶种之道,消极上自应作釜底抽薪之计,竭力戒贪止杀,以消溶积习。积习渐薄,则业障渐轻,贫穷夭病之,可得而避也。顾此等积习,固结于心,仅恁上文性理之谈,未必人人遽能觉悟。兹更反复详说,务使闻者于事相了然明白,庶乎戒贪止杀之行,可以见诸实际耳。
  吾人享用之丰歉,原与业障之轻重成比例。障重者欲富不能,障轻者欲贫不可。幻影上之财宝,莫得而与之,亦莫得而夺之。邓通有宠于汉文帝,许负相之当饿死,文帝不以为然,时赐通以蜀之铜山,使自铸钱以求富。文帝崩,景帝以宿憾坐通罪,财没入官,通竟穷饿而死,(出汉书)此莫得而与之明证也。波斯匿王有女名善光,享用甚丰,王曰;我所荫也。女曰:我业报也。王怒,欲遣之,女宁舍现成之富,坚执因果之说,遂下嫁乞丐,丐乃破家子,女随之故居,则满目荒烟蔓草,断井颓垣。而偕行瓦砾之间,藏金一一发露,遂建楼阁,蓄婢仆,享用一如王家,(出杂宝藏经)此莫得而夺之明证也。世人以为求则得,舍则失,纯是识中妄计,绝非实际。邓通未尝不求,弗见其益,善光未尝不舍,弗见其损,观此可以惕然猛省矣。或曰非分之求,固无所得,分而不求,不遂失乎?曰:冯异避坐树下,不与诸将争功,谁见其不得封赏耶。(出后汉书)或曰:分所应有,舍之固在。蓄积非分,又将何如?曰:徒为他人保管耳,刘廷朗掌机密,以纳赂为事,晋兵入,一骑出走,过其家,指而叹曰:吾所积钱三十万,何人取之,嗣为追兵所杀,(出五代唐列臣传)此足为好贷者当头棒喝也。或又曰:有贪财而卒得享用,岂轶出例外耶?曰:此得其所固有耳,非能求分外之享用。不急于贪得,他日亦有发现之时,何苦为此徒增恶劣华果报之举。譬如已有谷仓,可由南户从容取谷,一旦行于仓后,不审己所应享,遽穴北墙潜盗之。仓因洞穿之故,纵有余谷,且不能保。谚所谓眼前种种便宜,将来实不便宜,诚阅历有得之言也。然则人事可废乎?是又不然,吾人因业障深厚,遮蔽自性光明,以至未能随意享用,懒怠者。即业障之一种表示也,尽力正当人事形式上所以对冶懒怠,实际上即是拨开业障,使光明得以流露而出。人事不行,流露末由,如仓谷虽属己有,并南户不入,将安得之。其有不劳而获者,乃业障之中,为夙善冲开孔隙,光明遂得径直流露耳,非人人所敢望也。或又曰:天下熙熙攘攘肆其贪求,正为懒怠之反,未始非克尽人事之一道也。曰贪求之人,为利欲所驱使,以行其恶,原非为对治懒怠而然,纵兼含对治之意,无奈贪求所结之业障,较懒怠之本障为尤甚。故正当人事,只有尽其能力,一涉贪心,即为非分。儒门义利之辨。正欲人人分清界线,顾于贪之重害,未有根本发挥,以致杰黠者不免目为迂腐之谈。而寻常之人。亦视为无戒贪之必要,噫此吾人所以多贫穷也。物竞之说行,贫穷者更有加无已,悲夫!
  凡有所杀,勿论缘起若何,被杀者,以临终极苦,铭刻于心,非特具结怨因缘,未有不乘机报复者。公子彭生托豕人引齐侯于难,赵同赵括化二竖陷晋侯于死,此皆特着于左传者也。夫以古代君主之尊,臣下被杀,尚且肆其报复,则人之杀害生命,何殊愚夫之自戕乎。试稽内处典籍,记载此类因果,确凿有征者,几非吾人所能遍读也。杀害人身,莫甚于野心家之掠地攻城,此孟子所最痛心者。若辈所以犯此重大恶业,纯出于贪求之心,使明上文享用生于自心光明,或可顿然悔悟欤。杀害物命,大半为口腹之欲而然,世俗习焉不以为非,不知芸芸众生,无量世来,多数与我有亲属关系。观于飨客之羊,原为已故之妻,(出广仁录)喂儿之鸡,适是前生之父,(出法句喻经)足示一斑。则吾辈庖厨之所宰割,,孰保非我夙昔之父母妻子耶。以口腹之故,聚现生父母妻子于一堂,细嚼夙昔父母妻子之肉,生者酣嬉欢笑,故者苦楚悲哀。自天眼之旁观,盖有不胜其愍者。反而推之,今世恩爱同食之人,他生又互为俎上之肉耳。于此而不起哀矜之念,吾末如之何也已。如谓食肉为养生要素,此特一种妄执,乡曲小民粗蔬淡饭,体质自雄,其谁不知,将谓运用心思。不能 恃植物养料,则往昔寒士,大率咬菜根以为常,诗文考据之艺,效用虽与今学不同,其劳心焦思,较今之学者,实有过之无不及,而往往以耆年见称。美洲提倡素食,日渐发达,享期颐者每出其中,则肉食养生,谓之不成问题可也。(但习于肉食者一旦舍弃,未始无不惯之感,旬日之后,自当渐忘耳)或曰:大地所以无人满之患,以有刀兵疫疾等灾祸为之限制也。设因戒杀之故,人人寿而不夭,生齿将依几何级数增进,恐无几时,大地即无容足之处,人既患满,虽欲不杀,其可乎哉。此世俗学者一孔之见,绝不明人生之所由,宜有此虑。成劫初民,原由光音天福尽者下生而来,始惟化生,无男女相,嗣以耽着地味,男女渐分。引起无量世来之淫习,同分妄见所感之大地,日就恶劣,未适诸天化生之道,堪来受生者,大都淫念发动,乘吾人男女欢会之际,不觉神识参加其间。(此神识,即藏识所表现、)遂沉滞于母胎,从而发展其业果,而胎生之事见焉。然神识之参加欢会,得以成胎,不可不具二要素,一者须与父母有恩怨关系。(恩怨兼摄钱债在内、)恩则爱慕之心切,怨则报复之心很。志愿很切而后机感之力强。(愿力万能,分详大乘净土二篇)二者须与父母业报相适应,父母多福者,恶劣之子不相迎。父母薄福者,宁馨之儿自相拒。迎拒合宜,而后心境相融洽。世人滋养非不丰也,体质非不壮也,而多方求之,有迄不可得者,为二要素不具耳。因此限制,大地人民自无依级数增进之理,藉偶有之,地面又将依同分妄见而增拓,(如发现新地之类)无所谓人满也。或曰:鸡凫羊豕之属,生育甚繁,止而勿杀,岂能免充溢之害乎?曰:惟其不杀,反无充溢之害。鸡凫羊豕之受生,正以夙世杀生为主要业因。或无常报尽,径转畜身,或地狱罪毕。再转畜身。或经历他道,乃转畜身。质言之。吮血啖肉之人,藏识留其陈迹,业缘一至,难免被吮被啖之时。人人戒除杀业,则为畜之因渐稀,鸡凫羊豕等物,自不得不日减矣。
  上文消极上戒贪止杀之说,既为绝妙经济卫生之学,顾恶习太盛者,或未能收戒止之功,而邪淫妄语,及其它口意等恶,又在在足为贫穷夭病之助因。以凡属恶业,皆不免遮蔽自身光明也。吾人若能积极上更起布施之行,则光明易臻炽盛,虽种种业障,未克彻底澄清,其为碍也亦寡矣。
  布施大纲有三:曰财施,曰法施,曰无畏施。财施者,舍己资财,俾受者居于安乐也。应致恭敬如父母良师大德等,则申之以供养。(大德,指佛门圣贤言)应生怜愍,如号寒啼饥叫困等,则济之以需要。法施者,上焉为众宣扬妙法,使闻出世之道,(出世义详小乘篇)次焉,为众解释因果,使知求乐之方。无畏施者,人有祸患,则拯救之。畜有危厄,则解放之。日日如是存心,光明发越,自不可限量。吾人试取一布施之事,躬为实验,凡至心为人,而无利己之念者,心中必有一段特别愉快景象,是即光明发越之表征也。
  人能于积极上启发光明之源,又能于消极上塞断贪杀之流,斯真一切逆境可转为顺,非只富饶寿康已也。昔袁了凡少遇孔某,依皇极经世法为之起数,县试得第十四名,郡试得第七十一名,学试得第九名,某年补廪,某年当贡,某年受职,任期二年半,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命终,无子。既而自县考至出贡,一一灵验无少爽。以为凡百前定如此,心渐澹然无所求。嗣遇云谷禅师于山中,儆以立命之道,于是递次誓举三千善行,以为功名子寿之代价,孔某预言,以后完全无效。向之限于贡者,竟乡捷登第矣向之惜无子者,竟弄璋矣。向之限于五十三岁者,六十九犹无恙也。(出了凡立命篇)夫了凡遇云谷之时,既能先自去贪,后更叠举布施不辍,功名子寿,如愿相偿,不亦宜乎。然不遇孔某,无以见业力拘束之实征,不遇云谷,无以显业力转变之有道。两者交遇,岂惟了凡之幸,直可作后世迷途乱步者之指南针也,其有特别至心布施,虽仅一事,亦足以酬所欲。如赵盾困于晋灵伏甲,以昔曾饭灵辄故,遂赖之脱难。(出左传)楚惠王久病心腹之疾,后为脱庖宰监食者于死。宁暗吞水蛭,宿疾反随蛭泻而顿愈,(出贾谊新书)是其例也。
  财施固仗资财,法施无畏施亦每须借助,如印刻经典,及买施生物之类是也。或疑布施惟富人优为之,贫者未免兴叹,此大不然。启发光明之道,只论尽心不尽心,不论所施之多寡,贫者端诚施一钱,实远胜富人慢意施万镒。昔有乞女,见诸长者布施耆阇崛山中大德,自思今世贫苦,正由先世不施,今又无财可施,后苦宁非更剧,思已而哭。猛忆尝于粪中拾两钱,恒自保惜,以备乞索不得时之需,遂至心持供大德,事讫,出卧树下,光明所发,感为黄云覆于其上。值国王新丧夫人,访大福德者为继,相师觇黄云,遂以女进,即日大享富贵焉。(出杂宝藏经)此非贫女布施之懿范欤,惟报应迟速。各视机缘,不得先存急功近效之想耳,倘遇事贪图报应,则贪心一发,又起业障,适足反对光明之发露,因之成效遂微。既审启发光明之道而实行之,将来所受之报应,有踌躇满志之观,可谓尽美矣乎。曰:犹未备焉,容貌或苦丑陋,一不备也。配偶或苦荡佚,二不备也。欺诳诽谤,难保不蒙,三不备也。恶声诤语,难保不闻,四不备也。言语或不明了,而无人受,五不备也。眷属或偏弊恶,而常违逆,六不备也。所见或陷狂惑,用心或习诌曲,七不备也。此等业果,原与夙昔瞋恚,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邪见,诸业因相对。欲避业果,不可不兼持诸戒也,诸戒能持。他日所收善果,非具享人间之荣幸,即备受天道之繁华。如是庶尽世法之美,世法者何,世间上因缘和合所生之幻影轨则也。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要论 小乘篇
下一篇:佛法要论 三界篇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五节 智得并空
 法华特论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
 法华特论 第十四 提婆达多授记品---见宝塔品(中)
 学密须知 十二、辨境
 法华特论 第九 化城喻品---化城喻品(下)
 心经广义 第三章 般若妙用 第一节 菩萨境界
 法华特论 第十八 菩萨从地涌出品---从地涌出品
 法华特论 第十二 一乘法力品---法师品
 法华特论 第二十九 普贤菩萨劝发品---同
 佛法要论 小乘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栏目: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
 事事如镜[栏目:禅诗诠释]
 圣严法师的话 慈悲关怀[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语录]
 无死的金刚心 第2章 觉醒的明空[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放生可以延寿[栏目:放生病愈]
 漫说《杂阿含》(卷八)~M 第221经(趣经):本经中佛陀向弟子们介绍了何谓“趣一切取道迹”以及“断..[栏目:界定法师]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七课 地藏菩萨的事迹[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三册]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五、勉居心诚敬[栏目:印光法师]
 佛教与社会运动[栏目:昭慧法师]
 "常有相续轮"观点佛法是恒时存在的,又怎会有八无暇中"佛不出世"这段时期呢?[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