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金师子章》的思想实质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74
《华严金师子章》的思想实质
  《华严金师子章》作为法藏晚年的代表作,是华严宗宗教哲学理论的一个浓缩,集中地反映了华严宗的哲学思想、判教观点以及思辨倾向,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华严宗宗教哲学的实质。
  《华严金师子章》一方面表现了华严宗企图融合各派理论以论证本教的“一乘圆教”地位,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华严宗作为大乘佛教的强烈的世俗化倾向。考察华严宗哲学思想的实质,除了研究它与当时的社会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更为重要。一种思想学说的建立,不能光从它的理论本身去寻找根据。早在东晋时代的道安就有感于中国当时的国情,提出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著名论断(《高僧传·道安传》),认为佛教要在中国发展,必须得到上层统治者的支持,适应世俗社会的需要。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注重现实、强调纲常和修齐治平的儒家学说一直占据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它同佛教小乘所主张的远离嚣尘、栖心林泉出家修行生活是水火不相融的;因此,佛教要在中国社会获得发展,就必须协调此岸世界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乘佛教的慈悲济世、普度众生的宗教救世精神在中国能够发扬光大决不是偶然的。在唐朝的中国佛教各个宗派中,几乎每一个宗派的建立都得到过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后者又反过来为当时提供一套既出世又入世的宗教理论,成为封建上层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法藏的华严宗的建立就与武则天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就《华严金师子章》来说,在众多繁琐、犹如因陀罗网的名相、概念的背后,它所揭示的实质上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这个境界是以无尽缘起为理论基点,阐明了一个“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事事无碍”的真俗不隔的理念世界。这是一个本来不可言说、无法分析的境界,但法藏用宫殿前的金师子作为比喻把它表达出来了。其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整体观,二是无碍观。整体观就是,一切诸法,小至微尘,大至十方,短暂如刹那,长久如九世,平凡如众生,圣贤如诸佛,都是真如本性的完整体现,微尘不因小而有所欠缺,十方不因大而有所增益,刹那九世,众生诸佛亦然。无碍观就是,一切诸法都因圆满地具足自性本体,因即众生,众生本是佛,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相摄圆融,恰如层层无尽的因陀罗网。
  这个理论的现实意义就是,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的自身都是完美无缺的,彼此之间也都可以融通无碍,整个宇宙和社会都是一个虽异而同融洽和谐的自由结构。人生的烦恼即是菩提,贪欲即是大道,众生迷即凡夫,悟则是佛。因此,华严宗的宗教哲学强烈地反映出华严宗力图缩短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众生与佛的距离的愿望。这个理论在逻辑上同禅宗的即心即佛逻辑上只隔一步之遥。因此,华严宗的哲学对于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世俗化和理论化是有着巨大贡献的。
  《闽南佛学院学报》99年2期
  ——摘录《佛学文摘》2003年总第55期(月刊)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
下一篇: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正慈)
 从《华严经》<入法界品>一探佛教之“游行”义
 不要轻视捐血、捐器官的功德...捐血要怎么回向?别担心,华严经里连回向..
 清代华严宗--续法法师(正慈)
 华严四祖澄观法师(觉深法师)
 《华严石经》晋祠藏
 灵辩与《华严经论》(张文良)
 佛教经典常谈 六、华严经(渡辺照宏)
 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魏道儒)
 华严宗的人间修行法
 华严初祖杜顺的华严禅观思想——《华严五教止观》(正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另一扇门[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你幸福吗[栏目: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
 备粮上路 禅七开示录(四)――第二日 晨诵[栏目:性广法师]
 勇于接受逆境,生命才会日渐茁壮[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为世界和平念佛报恩[栏目:仁焕法师]
 得到传承的标准是什么?[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因为光明,所以光明[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交命做极乐人[栏目:仁焕法师]
 山水无言胜有言[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正视飚车少年的问题[栏目:叮咛·圣严法师谈天下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