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二时临斋仪为何收录准提咒探讨(普光)
 
{返回 准提菩萨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16

二时临斋仪为何收录准提咒探讨\普光 整理

禅门日诵中有记载关于寺院在早上及中午用餐时的行为、摄心准则。就是通称的二时临斋仪。

二时临斋仪,是在早午二时用斋之前的仪式。先称诸佛、菩萨名号,以表供养之意。之后称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念毕,由侍者默念“出食偈咒”(即以饭食施于诸鬼神之意)。然后大众进食。食毕,念“结斋偈”,其中仪轨之一段有持诵准提咒,如下:

‘萨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南,怛至他,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供养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禅门日诵大概是出现在明末清初,那时也正好流行准提咒。所以准提咒被运用的机会也增加了。而也因为如此使得准提咒更为广大僧俗所熟知持诵。

《毗尼日用录》中也提到:

‘乞食偈咒云: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七遍)。’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卷下》(清 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比丘书玉笺记)提到:

‘【记】结者。收归也。檀越为生善故。设斋供养众僧。斋供既毕。仗咒力加护。二偈功能。结其善法。令不散失。自他两利。二施无穷。故云结斋。先念准提咒者。愿所求如意也’

而为何会收录于其中的原因我想应该是根据经文其中的功能特性云:

‘若乞食时常持此咒。不为恶人恶狗等类之所恼害。(诃罗译)’

‘若乞食时常持此陀罗尼。不为恶人恶狗等类之所侵害。乞食易得(智译)’

‘意中所求。念诵皆得如意(不空译)’

乞食是印度僧人为资养色身而乞食于人之一种行仪。又作团堕(即取置食物于□中之义)、分卫、托钵、行乞等。系十二头陀行之一。其原始意义有二,即:

(一)自利,为杜绝俗事,方便修道。

(二)利他,为福利世人,予众生种福机会。故乞食属僧人清净之正命;若自作种种生计以养其身,则为邪命。 

行乞之方法与威仪,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及毗尼讨要卷六载,入城行乞时,道侧而行,左手持钵,次第乞食;以维持生命为限,心不贪著,故得食时不喜,不得亦不忧,唯以除旧疾,养气力为要。

原始佛教时期,僧人用餐,是乞食而来的。而“准提功能文”中有关怀到这方面的需求。所以用餐的仪式中列入准提咒,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量。根据经文而言持准提咒乞食,较不会有意外伤害,也比较容易乞食得到,也是因为持准提咒会增加福报的原因。

虽然后世汉地寺院已经很少乞食,但有可能取准提经这段功能的缘由。

何以得知列入准提咒是乞食的原因,请见下文:

《卍新纂续藏经 第六十册 No. 1117沙门日用》:

‘○乞食

(欲入聚落乞食。先须诵偈云)。

发足向道  当愿众生  趣佛所行  入无依处

(在路行时。应云)。

若在于道  当愿众生  能行佛道  向无余法

(入村应云)。

入里乞食  当愿众生  入深法界  心无障碍

(旧用准提咒。本无所出。故不录。若到门时。应云)。

到人门户  当愿众生  入于一切  佛法之门’

上文记载到乞食的一个行法,附注中写到,原本的版本是用准提咒,但因为不知其采用原因,所以在此版本不收录。但我们看准提经文即知为何旧版本要采用准提咒的原因了。

另一个原因是持准提咒回向施主,仪轨云:‘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供养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


{返回 准提菩萨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救苦救难的准提佛母
下一篇:末法为何多示准提咒令人持诵(普光)
 大福、大智、大力的准提佛母神咒
 准提施食法问答集(持教法师)
 准提咒音历代翻译对照(普光)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与元明准提信仰的流行(唐希鹏)
 愍念末法薄福恶业众生的准提咒(普光)
 末法为何多示准提咒令人持诵(普光)
 《西藏大藏经》中准提法之记载(普光)
 准提法在中日两国的流传(蓝吉富)
 独立的“准提宗”确立之探讨--准提法门的理论发展框架(高七师[吉祥法师..
 准提陀罗尼缘起差别略录(普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修指导 经行的方式[栏目:道澄尊者]
 忆念佛陀[栏目:明法尊者]
 安乐四法[栏目:修持]
 七届:关于“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讲座的总结(净因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恒河大手印 (第八讲)[栏目:元音老人]
 论李商隐诗歌的佛学意趣[栏目:吴言生教授]
 寺院门票与佛国门票(本性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十二门论[栏目:论]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一二九一)[栏目:杂阿含经]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栏目:法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