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经典法本与行法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2

经典法本与行法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经典的记载是属于生命的语言模式及思惟模式,而法本的记载则属于生命的行为模式。此中法本的依据则是出于经典的告知;所以,法本的存在是依于经典的语言,并依经典的思惟,将之形于行为模式的规范;而行法则是依此法本的记载,忠实行之。

如觉林菩萨偈中有:「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及末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前偈言:若人知心行──语言中已知人可以知心行,唯如何知心行并未言及,故须法本来示之──如何训练而令人知心行,所以法本即是这种训练的行为模式;至于法本如何成立,则须依华严经的思惟标的而设立之。

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语言模式已告知──人可以了知三世一切佛!如何了知呢?后半偈告之「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此乃思惟取向的模式,依此而立行为模式,即是法本。是故应知,任何法本的成立应有经典出处的依据,否则即是外道行法。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止住妄想过滤观境
下一篇:再窥心性
 观心之法
 置心一处
 如是用心
 我们要怎样「置心一处」呢?
 根与识
 心色二法是一非异
 用四无量心软化执著
 自观活心
 止住妄想过滤观境
 找到一处找到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39.问曰:无受相与如,有何等异?[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阅读菜根潭 心清智又明(孙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珍惜真正的友谊[栏目:慧语禅心]
 86.天皇道悟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日僧求法[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从「阿伽陀药」看佛法的健康关怀[栏目:高明道老师]
 家庭沟通 - 奉子不离婚[栏目:方外看红尘]
 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栏目:惟觉法师]
 大悲咒句偈 81.唵悉殿都 NAN SYI DIAN DU[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禅学的生命智慧 二、禅的传承[栏目:龚隽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