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答疑
 
{返回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043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答疑

问:密乘是果位的修法,那么受密乘的皈依后,是否可以直接观想我即本尊,本尊即我?

仁波且:我到汉地之后,才发觉不仅是学密行者,就是学显乘的行者,也大都不重视修行的次第。学佛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修上去,不要想三步并作一步走,急于求成的心理对于成就佛果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上师答:我经常劝人家不要轻易进入密乘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修好共同的前行就进入密乘,往往很容易出差错。而进入密乘之后,只有两种结果:要嘛成就佛果,要嘛到金刚地狱去。密乘的修法亦应先修好不共前行,再修止观双运,然后才能进入本尊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一步一步来,如果一开始就从圆满次第修起,不仅得不到证悟,反而会增加自己的罪业。

 

问:明明知道发脾气不好,可是还是常常会忍不住,上师能否传我一个不生气的方法?

上师答:众生都有烦恼。没烦恼那就是圣人了。嘴上发脾气可以,但心不能生气。如果心生气了也不能耿耿于怀。有些人早上生的气到下午,甚至明天那口气还堵在那里,有的一气就是十天。这样自己修行的功德林不一把火烧光才怪呢。

能做到不生气最好,如果做不到,那就应当少生气。生气就只能在10分钟以内生气,超过10分钟就不能再生气,生气过程中要赶紧忏悔,赶紧祈请上师,告诉自己我这样生气除了惩罚自己以外,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何必生气呢? 然后,从对方的立场来看看,想想我如果在他的立场,也许也会这么做。这样慢慢训练,减短时间,今天生气10分钟,慢慢可以把生气控制在1分钟之内,直到以后做到任何事来了,心都能平静地对待。 无始以来的业障习气深重,有时即使是一个人坐在那里都会生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生的气存在第八意识的银行里,积久了还会加息。现在上师给你10分钟生气的时间,超过了这时间就不能再生气了!

 

问:密乘行者应以出离心为重,还是应以菩提心为重?

上师答:这个问题不能分开而论。一个行者要圆成佛道,如果没有出世的心,怎么能发菩提心、

行菩提心。而只有出世的心,没有愿行菩提心怎么能圆成佛道。

初学者应当以看破世间的出离心为重,来培养愿行菩提心。而修相对菩提心的行者应时时不能舍弃出世之心。

 

问:密乘行者应如何发心?

上师答:一方面必须要有无穷无尽广度众生、代众生受苦的愿力;另一方面要依止善知识在今生之内断除烦恼和所知二障,圆成佛道,拥有真正度化众生的能力。

有些人认为即身成就是方便之说,这其实是不正确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所谓的佛并不是指外相上的佛,而是烦恼障和所知障完全彻底地断尽。

那么一个人是否有可能即生就把二障完全断尽?绝对有可能的!如果不可能,那就说明佛不是无量智慧者,因为他的方法中还有不圆满之处。

能否即生成就还是取决于我们对佛的无量智慧的信心。我们密乘行者应当有信心自己在这一世之内就有所成就,只要你对上师三宝有坚定的信心。要坚信祖师大德能做到,我一样能做到,这是佛慢,不是我慢。

 

问:八关斋戒应如何如法受持?

上师答:第一次受八关斋戒时,应先找到持有八关斋戒传承和戒体,并具有传法资格的上师或法师求受。受戒前应先至诚忏悔、发心、恭敬供养,然后至诚求戒。受戒时不论授戒师是否具足功德,都应坚信授戒师就是佛,不应观察他的任何过失,这是得戒的关键。第二次以后受八关斋戒时如果不方便也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八关斋戒比较容易犯的就是绮语。所以一般人为了保证持戒清净,都持禁语。行者如果感到自己的福德资粮不够应常持此戒。一般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行者都必须持此戒。

 

问:受密乘戒是否必须先受显乘戒?

上师答:显乘是密乘的基础。同样,显乘戒律亦是密乘戒的基础。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密乘戒包括

了显乘戒,就象大乘的菩萨戒包括了小乘的别解脱戒一样。真正标准的密乘行者应当是:外持别解脱戒,内持菩萨戒,密持金刚乘戒。

 

问:灌顶时受何种戒律?

上师答:不同的灌顶有不同誓言,比如结缘灌顶就不用受什么誓言。而不共前行、本尊四级灌

顶以及无上密部心髓法要灌顶所应受的誓言都各各不同。这种誓言就称为三昧耶戒。这些戒

律,在灌顶时上师自会详说。

 

问:如果不是故意而是由于自己对戒律的不了解而违反了戒律是否一样算犯戒?

上师答:法律绝不会因为你无知违犯判你无罪。佛曾经说过犯戒主要有四种原因:

1、对戒律持有轻毁之心明知而犯;

2、放逸而犯;

3、烦恼习气炽盛而犯;

4、由于自己的无知而犯。

其中以第一种原因为最重,第四种虽然比前三种轻但一样算是犯戒。光受戒而不好好学戒本身就不如法,受戒之前应当先好好学戒,先恒量自己能否受持再去受戒。受戒之后更应当把戒律的开遮持犯牢记在心,一有违反马上忏悔。糊里糊涂是难免会出错的。

 

问:什么样的密乘行者算持戒清净?

上师答:佛言:有两种人名为持戒清净,一种是从不犯戒的人;另一种是犯戒之后能发大惭愧心忏悔还净之人。

一个密乘行者他如果自皈依之后,能够遵照上师的教导毫无违背地去行,若有违背亦能随时随地发露忏悔,丝毫未曾扰乱上师的身、口、意,这样的行者可以说是持戒清净的密乘行者。

真正要做到持戒清净必须要了悟法性,一切境界不取不舍,既无能持亦无所持,念而无念,修而无修,证而无证,是名真正持戒清净者。

 

问:证悟的人还有没有戒律?

上师答:前面已经提到,要持戒清净必须了悟法性。

持戒究竟的目的就是为了净化烦恼,最终圆满地证悟自性。持戒是一种方便,为持戒而持戒是不对的。如《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在未证悟之前,持戒对我们来说是绝对重要的,我们应当先舍非法,牢牢把握住正知正念。就象我们未到达彼岸之前,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到了彼岸还背着船走,这不是另一种愚痴吗?

当证悟了一切的善恶、好坏、你我都法尔平等, 也就无所谓持与不持。

 

有弟子向上师慨叹生活很苦,人生的种种不如意。

上师笑着说:人生不苦,是很美好的。要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地学佛。真正苦的是地狱、饿鬼、畜生等轮回的苦。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己造的,都是因为自己放不下。这些烦恼只有在难得的人道中才能解决。我们有机会听闻佛法,通过修学佛法我们完全可以在今生之内就把这些烦恼通通解决。

 

弟子说:上师,我也想精进,可是总是没办法精进起来?

上师答:你心里老是想着没办法,那就真的没办法了。你要多想想生死无常、因果、轮回的苦,关键是你的出离心。

 

一位别的传承的弟子问:上师,我每次修法都会遇到各种违缘而修不下去,学佛许多年了,世间的福报也没多大增长,应当怎么办?

上师答:应当多念莲师除障道。主要是你们在接法的缘起上不如法,所以会有许多的因果。光接法,不修法,不建立出世心,光祈愿世间的发达,这样的接法,是会有很大的法障的。业障加所求障,在修持过程中障碍自然会越来越大。

我也知道你们发心要建道场,要宏法利生,这是很好的。发了心之后,你们也要承受众生的业障。自己没有修持的定力,怎么去承受呢?

还有就是自己看了太多的书,又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所以反而增加了所知障。你看给密勒日巴尊者下毒的就是一位大格西,为什么呢?以为我知道的最多,别人讲的都不如我,对大成就者也是半信半疑的。

我也见过一些汉地讲法的居士,讲着讲着,结果自己最不如法,自称上师,改法本、传法。到后来甚至对什么上师都不肯恭敬供养了。

佛法还是要修,不能光靠讲。接了法之后要马上修,争分夺秒地修。修法是主要的,世间法是次要的。

为了世间的福报去修法,所修的法当中加了许多不净之物。这样发心修法怎么能说是密乘行者。

再说金钱和福报是越执着越得不到,反过来,你有德行和证量,福报自然就会增长。

上师不会在意你拿多少钱供养,真正高兴的是你们能精进地修持。做事情应该随着因缘去做,尽力了就可以了,不必执着于结果。没有因缘硬着去做、到处去找,即便找着了也没用。你们上师的传承和法可以说是西康最殊胜,你们应该很稳定地跟随上师修法,不应再东跑西跑,好好修法,不辜负上师的期望。

 

有两位年青学佛者(未皈依密乘)向上师请法。

问:最近诵经时,头脑经常有昏、涨而且有耳鸣的感觉,请问上师,是否出偏了?

(上师入定片刻,然后为黄居士把脉。)

上师答:不是什么出偏。我看你学佛的缘起还是比较好的。是身体过于虚弱造成的。身体是学佛的本钱,回去之后应该先把身体调好,看看中医。诵经不要贪多。学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要急于求成。你让身体超负荷工作,会起反作用,影响修行。

没有证悟之前,还是要靠这身体的。证悟了之后,身体不会影响你的心。

调节好身体之后,再多念。应该多念莲师心咒。

两位说没有传承.

上师当即传了莲师心咒。

之后,居士向上师请教有关吃肉的问题:

“我一见到肉就感到害怕。”

上师说:因为害怕而不吃它,这不是一位大乘行者的发心。应该是以慈悲心而不去吃它。而密乘行者吃肉,明知吃肉会有因果,但是为了与众生结缘,我宁可自己承受不好的果报,也要让众生有解脱的因缘。

 

问:长寿法是否应当和颇瓦法一起修?

上师答:颇瓦法有法、报、化三身颇瓦。化身颇瓦容易影响寿命,所以要修长寿法来弥补。一般人修颇瓦以修报身颇瓦为好。

在藏地,年轻人一般不修颇瓦法,老年才修。一般年轻人都根据上师的口耳传承修本尊法。

 

问:我女儿患有精神病,不时会发作,我应如何帮她才好?

上师答:应该多替她忏悔,多修法回向给她。这是个人因果,你现在叫她修法也不可能。你一天到晚痛哭流泪,对她也没啥好。回去看看医生、吃吃药。

 

问:我修法时,丈夫常会反感,我应当怎么办?

上师答:对佛有虔诚之心,在哪里都可以祈请、可以礼拜。只要你有虔诚之心,谁也无法挡住你修法。不让你点香,你就不点,但心里一样可以点香。

众生之间难免有矛盾。学佛人要不断修证自己的心,要看自己的毛病,不要看别人的毛病。只要你能精进去修持,不断修正自己,一切的障碍自然会慢慢克服。众生都有佛性,慢慢会改变。

 

问:有人说小乘的阿罗汉只证得人空,没有证得法空,也有人说阿罗汉已证得法空,请问哪种说法正确?

上师答:小乘的阿罗汉并没有证得究竟的空性,因为他们害怕轮回,不想广利有情,只要还有执着就说明未证得究竟空性。佛菩萨证悟轮涅无二,上不希求佛道,下不怖畏轮回,哪里的众生有因缘就到哪里去度化他们。

 

问:显密在见地和修法上有什么差别?

上师答:大乘的见地是缘起性空,靠积聚福慧资粮、广修六度以圆成佛道。密乘是果位的修法,靠上师的灌顶、加持和引导直接从果位修起,即身成就。

 

问:既然大小显密的见地有这么多差别,究竟哪一种对,哪一种错?

上师答:不能说谁对谁错,应当说哪一种了义哪一种不了义。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见地上有差别。但佛的见地只有一种,即般若,大小显密都是从般若开显的,彼此并不矛盾。如同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去照,镜子里的形象也不同,但镜子只有一面。而且小乘见地是大乘见地的基础,大乘见地是密乘见地的基础。

 

问:仁波且在《开示录》中曾说过:“相应的法为最大法”。这是不是说如果我相应小乘,小乘就是最大法?

上师答:这只是方便的说法。因为许多人不好好修法,总想求最高、最大的法,所以我说这句话。换个角度说,它的意思是:现在你只能达到某个层次,就先安心修这个层次的法,不要好高鹜远,这是对修行者个人而言的。就整个佛法的修行来说,从小乘到大乘到金刚乘,是一种必然的次第。停留在小乘阶段不前进那是不对的。

 

问:大圆满、大手印、道果有何差别?

上师答:这三者没有丝毫差别。

大圆满的“大”就是绝对的,也即圆满之意。“圆满”也就是大的意思。大手印的“大”表示绝对,“手印”就是原本佛性的意思。所以二者只是名相不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无上正觉。就象十五的月亮圆满无缺,佛性就是大圆满,佛性就是大手印。

道果中说:道就是果,果就是道。为什么?众生本来是佛。他们的觉性本自圆满,没有始终。有始有终就不是真正的觉性。就象显乘所说:“初发心就等于究竟。”觉是没有过程的,所以道果也就是原本佛性,也可以说道果就是大圆满,道果就是大手印,三者没有任何区别。

再打个比方:同样是面条,有人称为面,有人叫它白面;也有人称之为面条或白面条。尽管名相不同,但表达的是同一种东西。

就如汉传佛教的禅宗和净土宗,如果把宗去掉,其实也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所谓“禅”就是无造作、原本不生不灭的心。所说“净土”就是大彻大悟、原本不垢不净的佛心。你们说禅和净土有差别么?所以禅、净、大圆满、大手印、道果没有任何差别,如果有差别那就不是佛法。

应当说大圆满宗、大手印宗、道果宗、禅宗、净土宗在修持的方便上有所不同,而究竟义是完全一致的。就好比用面粉做成的东西,有人喜欢吃馒头,有人爱吃烧饼,有人爱吃面条。所以佛陀就象厨师一样,为满足不同众生的“食欲”,做了不同形状的“面食”,令众生欢喜,其本质是一样的,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不可分你高我低。更不能说馒头好而烧饼不好,这些方便正是各宗的殊胜所在。

 

问:上师曾说过上师相应法是最大的法,现在又说无上密部的法才是最高的,是否矛盾?

上师答:不矛盾。你能否证悟大圆满全凭你对上师的信心,对上师没有信心也就是对大圆满没有信心。所以上师相应法贯穿整个菩提道的始终,一开始修共同前行的时候需要上师的加持,修大圆满哪怕最微细的进步也要靠上师的加持,所以上师相应法是不是最大的法?

 

问:为什么说供养上师的功德大于供养十方诸佛的功德?

上师答:佛法中供养的功德大小首先要看你的发心,在同等发心的情况下,要看你供养的对象,也即福田的大小。

上师同时具足了圣田和恩田。上师是一切诸佛的总持,这是圣田。我们没有福报见到诸佛,却得遇诸佛化现的大恩上师,在他的直接摄受、引导下逐步迈向解脱和成就,所以经典中说:上师的恩远胜过诸佛的恩。上师是最上的恩田。就圣田来说,上师与诸佛同等,而上师更加了一层恩田的功德,所以供养上师的功德胜于供养十方诸佛。

就发心来讲,行者供养时要有真正的舍心。由于无明,我们见不到诸佛,所以供佛时有些人会想:佛到底接受了我的供养没有?而供养上师是直接的,你确实见到上师接受了你的供养,因此功德也是不一样的。

 

问:灌顶时种下了种子,这种子是什么意思?

上师答:灌顶时上师按仪轨修法,把成就三身的种子种到你的心田,这在身口意上都可以有觉受。这种觉受不是灌顶结束后就没有了。只要你对上师有坚信,这种摄受无所不在,而且不断增长,乃至将来圆满成就三身佛果。就象是种子,可以生根发芽,不断生长,直至结果。只要你清净三昧耶戒,它还是生生世世的摄受,就象当年我接受约日喇嘛的真实四灌顶,那就是生生世世的因缘!

所以虽然只是种子,却很重要。如果没有种子,哪来的果实?但是你一旦失坏三昧耶戒,那种子就坏了,现世就会有可怕的果报,更不用说成就了。

 

问: 我不是您的弟子,但想请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也经历许多曲折和坎坷,对此我们是不能选择逃避的。二十岁的我正是选择机会最多的时候, 但不知如何选择,也不知选择的结果会是怎么样,万一选错了路怎么办? 该如何应对才好呢?

上师答:你虽不是我的弟子,而胜过我的弟子。因为我的有些弟子也不会问我这些问题。世间万物的真理,不是“选择什么”,而是“选择是什么”,要懂得了缘,了暇满人生的缘。所以,你第一步要做的是树立正知正见,以上的问题就会烟消云散。

 

问:我反省自己多年学佛的历程,充其量就是盲修盲学,以为有点文化,看看经,念念佛就可以,结果到现在还是一身的习气,贪嗔痴跟学佛前相比并没有太大转变。原因应该是没有好好依止善知识。以前曾拜见过一些上师,但因为不重视,也谈不上什么收获。我真的越来越觉得这样多年的“自学”其实没有多大意义。请问依止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依止后有哪些重要事项需要注意?

上师答:建议看看《上师五十颂》,和我们的开示录《雪域法雨宝幢》里的相关内容。依止后主要的条件是严守三昧耶戒,依上师的灌顶、传法、引导,一师一法一本尊,如理如法修行。

 

弟子问:我刚依止上师不久,由于凡夫的习气,很难一下子完全对上师生起如佛一般的真实信念,我相信这种信念需要在了解上师功德的基础上逐步稳固和深入,当我生起了一些不净念的时候,会责备自己,赶紧忏悔,这样忏悔后是否还会有什么业果?

上师答:业果倒没有,但可怕的是重复不敬的念。所以时时念“上师知”。

 

问:尊敬的仁波且,一个佛弟子一定要归依三宝吗?如果没有归依,自己按佛陀的话去修行,那还是佛弟子吗?我也想归依啊,可是不知道去哪里归依。

上师答:没有皈依,不可以称为是佛弟子。皈依三宝,是佛教的最初入门,也是最终的答案。所以,必须受持皈依的仪式和戒体。希望你早一点在自己有缘的大德中祈求皈依。

 

问:什么是慧命?什么是慧根?

上师答:慧命是修学佛法中行持的法及所受持的戒律。慧根是信念的根本,也可以说是行持佛法所生的定。

 

问:许多人认为学佛的人不应该遇到不如意的事,因为有三宝的护持。但事实上不可以如此简单作定论,如佛陀在世的时候有提婆达多等作障,佛陀也曾遭人诬陷。玄奘大师取经道上磨难重重,且晚年多病。莲花生大师弘法的障难也非常多等等。请问上师,学佛人应以什么心态面对各种逆缘?

上师答:学佛人并不是总走平安道的,当曲登巴尊者在学佛的道上,也遇到过很多逆缘、障难,这些并不取决于三宝护不护持,是由个人宿世的因缘而定。我们学佛人要如何了过去的因缘?首先,以佛陀的教诲,诸善奉行,诸恶莫做,了自己的一切善恶缘,难行能行,克服种种修行道上的障碍,积累自己的福慧,早日成道、成就,利益一切众生。

 

问:是不是在佛前发的愿一定要去实现?如果发了愿,今生无法实现,能不能到来世实现今生所发的愿呢?如果真的发了愿,又无力实现怎么办?会不会有罪过啊?可不可以忏悔再重新发愿呢?

上师答:发愿的结果不是相,而是真诚的心。发真诚的心是无罪过的,而是有功德的。但愿你的愿是无虚的真心。

 

问:念佛名号与持咒的功德有什么不同之处?有法师说,一句名号已经圆具诸佛的功德,但众所周知,密咒的灵验是不可思议的,这两者可否说是功德相同,而作用不同?比如说放蒙山里有变食真言,变七粒米为无量妙甘露,但不曾听说念佛号也能变为无量。

上师答: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密咒的功德更不可思议。某一医生说: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成份,而这个“不可缺少的成份”,对人体是可以增加不可以缺少的成份。

 

问:《普贤祈愿文》中“火”,“阿火”,还有会供的“阿拉拉火”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

上师答:“火”是感叹词,“阿火”是惊叹词,“阿拉拉火”是表殊胜的一种感叹词。

 

弟子问:请问上师,“百塔开光”水晶塔在供奉时,塔内是否必须装进舍利?如没有舍利,用甘露丸可以吗?除了舍利以外还可以装其他什么宝物?如没有装进供奉物可否直接将塔供起来?

上师答:既然水晶塔开过光了,最好还是不要空着供奉。如果没有舍利,可以在塔中放入高僧大德的身口意功德。如高僧大德的法衣、法帽碎片,头发、指甲,经咒、名号等,也可以放入加持丸、甘露丸。

 

问:我觉得自己的出离心远远不够,时有时无,这样的修行总感觉不到位.请问修习出离心的重点在哪里?

上师答:建议多看《地藏经》。多想想“假如我明天死了会如何?是否有把握解脱?

 

问:怎样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上师答:看法本中有关四无量心的偈语,如"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自己的眷属、亲友和周围有缘的人发这样的悲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是慈心。“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是喜心,“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住平等舍”,住于如来本处,不再轮回,是舍心。在修行中升起愿四无量和行四无量,最后达到究竟四无量的菩提心。

 

问:记得上师曾说过万事都在一颗心,可是心是无形的,我有时无法抓住自己的心,有时这颗心很飘,很烦,很乱,有时总是胡思乱想,不知如何用修行的方法来抓住它?

上师答:世出世间都是心所化,心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你所找的心是你所谓的心。心不可取,亦不可舍。你所认为的漂泊不定、烦乱、胡思乱想的心,是无明染浊的凡夫见,并非是你本来的心。修行是要修自己的身口意,要祛除三门的染浊,不需要抓什么,也不可抓。

 

问:请问闭关是否有方便闭关和严格闭关之分?两者有何不同要求?闭关期间和前后各应注意哪些事项?

上师答:我不曾听说什么方便闭关。闭关是严谨的,选定一个时间、选定一个法进行修行。在闭关期间每天要修行几坐,一坐要修多长时间等等都有规定。这种修行是有次第仪轨的,仪轨的前、后要加修普贤七支颂。

 

弟子问:我们这里道友比较少,有时道场负责人初十、廿五都很忙,结果大家无法按时会供,会供时间有时会提前或延后几天,这似乎是迫不得已的办法。有些道友坚持在初十自己会供,待负责人通知时又再参加会供,这样做法是否还符合会供的要求?

上师答:在藏地,每逢初十是莲花生大师的节日,二十五是空行的节日。藏地各传承也都是在这两天进行会供,我们传承也一直是在这两天进行会供的。能在这两天做会供是很好的,如果个人有时间和条件,可以随时自己做会供,也是很好的。

 

问:我们想按<大乘长净法>受持八关斋戒,其中说到,早上吃少许酸奶等,是不是说不能按平时那样吃早饭.或者说只能吃流质的食品?为什么少吃饭也是一种功德?

上师答:受持八关斋戒,允许早上吃少许的酸奶,是此法对体弱的老人及病人的一种慈悲的开许。

 

问:个别年纪比较大的道友听说长净法的功德特别殊胜,就发心经常受持。一段时间下来,看他明显消瘦,加上平常吃素,变得脸色憔悴。请问这样长期受持对身体是否有影响?这种方式是否应该效法和提倡?

上师答:‘千金难买老来瘦’,瘦不见得是有病。密拉日巴尊者瘦到皮包骨头,没听说患什么病啊。但我还是听取你对道友关爱的建议,你转告他们,量力而行。

 

问:我经常在观修金刚萨垛的时候会有很多妄念,不能做到一心专注。而且往往杂念起来很久后才发现自己走神了。这是不是说明我的业障很重?修法的时候应该怎么对治这些妄念?

上师答:方法不当,观想没有次第,缺乏对治力。在观想过程中,出声念诵百字明,按仪轨的次第一段一段地来观。打坐的姿势最好七支坐。当发现掉举时,及时纠正。

 

问:秋冬季节吃蛇的人很多,有道友建议大家买蛇放生,也有人反对,认为蛇会到处乱窜,毒蛇还会咬死人。但是不救它们又只能看着它们被活活杀死, 这种情况该怎么定夺?

上师答:放生要看因缘,放生的人也要有一定的慈悲心和一定的方法。至于放生怎么放,我想你会有思路的。

 

问:祈请顶礼慈悲上师。有幸听闻过您摄受弟子的点滴及一些开示,已在梦里三次听您开示佛法,有一些问题请您指点。

《无量寿经》是我的主课,我也经常诵《地藏经》。每次诵《地藏经》后都要立即去大便。诵《无量寿经》偶尔也有此现象。我是修净土宗的,能否同时把《地藏经》也作为主课一起诵?

上师答:《地藏经》可以作为主课,但对大便不可执着。对修法无碍。

 

问:在历练忍辱时,仍有抱怨冒出。怎样才能逐步开阔,放下,觉悟?

上师答:首先你没有明白,忍辱的目的是放下抱怨,否则又怎能觉悟?你回过头去看抱怨的本来面目,不是觉悟的体性吗?

 

问:"孝"是对父母的报恩情感还是慈悲胸怀?

上师答:孝是伦理道德,而发起利他的心,那可以算是相对的慈悲。

 

问:感觉老人比孩子难带,父亲一生只为情苦借酒浇愁,反复浇出病来,再三给他治疗经济上吃不消了.他希望找个老伴,我们也在张罗给他找,我们却担心他不能关怀老伴。他一直都以自己为中心,平时比较心坚意固,担心他性格上的缺陷又多害一人跟着痛苦。他又过分依赖老伴,没老伴他又无法生活下去,一生热衷于名利情挚,而导致悲剧,觉得他活着是在地狱里炼。我也跟着痛苦,请上师您慈悲指点。

上师答:当你老的时候,你的孩子也会烦你的,你多么希望孩子满足你的要求。所以相对地自他交换去满足他,谢谢。

 

问:在家修学佛法的主妇如何安排家人的荤食餐饮?想吃肉或不得不吃肉,一边吃肉一边念往生咒,能否帮助它们?

上师答:主要取决于你的发心。

 

问:男女居士或者是只有一方修学佛法,怎样协调夫妻生活?在生理周期对异性特别关注如何处理?

上师答:作为修净土宗的人,按净土的方便来对治。

 

问:当遇到去世的人帮助念佛号一千遍或诵一部经回向给他们有效吗?

上师答:当然有效!你不是在念《地藏经》吗?经中说得很清楚,请不必再犹豫。

 

弟子问:顶礼大恩上师。:有一群佛友去圣地拜佛牙舍利。忽然远处传来大声赞叹地臧王菩萨功德。我们中有人不能自抑从内心发出喜悦并颤声说,每次看地藏经或听到地藏菩萨名号都不能自抑,每个细胞震撼,毛发竖起来,心里充满喜悦。这时另一佛友带着不屑的说:你以为你是谁呀!地藏菩萨是大愿菩萨……自那以后那位对地藏菩萨有感应的佛友再听到地藏菩萨名号,看地藏经都没有以前的感应了。祈请上师慈悲开示.

上师答:他对〈〈地藏经〉〉很有缘,但是他对道友的那一句话太执着。当他再次修行中掺杂着执着的那一句,所以没有感应。希望放下这种执着,也放下对感应的执着。

 

一弟子呈诗:

恩重根本上师知!

上师加持入心间,

本尊摄受获悉地,

空行护法相伴随,

所欲成就愿吉祥。

 

上师作答:

 

三种上师心中心,

内外增减无欲成。

法界法性等等量,

轮回涅槃本吉祥。

 

一弟子向上师倾诉:人生短暂,一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为了一天三餐、家庭子女,我们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心血,青春一去不复返了。一辈子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大多都在随波逐流。有因缘接触佛法,遇见上师,人生观在慢慢地转变。开始觉得人在世上不要一切都为"我"而打算,因为这样生存的意义太渺小,学会尽力做一些利他的事,也希望因此有更多的人学习佛法,走向解脱。上师啊,您就是我们解脱道上的指路明灯!

上师答:见地正,精进修。法不定位,修不定时,证不定果,觉不定相。

 

一弟子说:经常想念上师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上师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动弟子的心.行住坐卧、乃至梦中都离不开上师的念,多希望每天都可以见到您,聆听您的教诲.......

上师答:我也很想念你,也含泪呼唤。我们的根本是一个上师,所以我也希望我们两个能够同时看到我们本来的上师。切切不要忘记我们本来的约定,将我们的理想化为现实。普贤如来曰。

 

问:我看了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正见》一书,感受到了传承上师的无比加持,书中提到佛陀四法印中第三法印:“一切情绪皆苦”。汉传佛教的第三法印是“有漏皆苦”,即烦恼没有灭尽就有痛苦。我个人认为“烦恼”和“情绪”还是有区别的,请教上师,这种差别是由于翻译的问题还是宗萨钦哲仁波切别有用意,或者两种说法皆可。

上师答:以上问的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是翻译的漏洞,“有漏”并不是指“情绪”。所谓“有漏”就是无明的习气。细微的习气就是细微的分别念。有习气就是有分别心,有分别心就有痛苦,所以就是“有漏”皆苦。有些书本只能作为参考,不可成为修行的依据,必须依止善知识的口耳。

 

问:近日按照上师的开示阅读了《密勒日巴尊者传》,正在阅读《冈波巴大师传》,一方面为大成就者对上师的坚定信念、自身的精进修行和师徒的深厚感情深深折服和感动,另一方面又在思考:上根器的大成就者尚且需要如此离世、闭关,长时间精进修持才得以成就,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琐屑的世事劳累和现世繁多的诱惑中如何才能成就?

上师答:以虔诚心培养对上师三宝的坚定信念,以精进心修学经论律,用相应心亲近身语意三昧,用清净心了悟空性的真谛。

 

问:密勒尊者传记中一再提到要舍弃世间八法,请问哪些法是世间八法?

上师答:世间八法(佛地经论):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现诽拨名“毁”,不现赞美名“誉”。现前赞美名“称”,现前诽拨名“讥”。逼恼身心名“苦”,适悦身心名“乐”。

 

问:请上师再推荐几位大成就者的传记。

上师答:莲花生、佛母益西措嘉、铁桥法王、萨迦班智达、利美法王、蒋贡康楚仁波且、洛德旺波、宗喀巴大师、阿底侠尊者、比丘尼玛巴毛、毗瓦巴、萨拉哈巴。

 

问: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出世智慧和世间智慧有些矛盾的地方,请问上师我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上师答:这是个难题。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才能做到出世间和世间都圆满。

我们应该从理念上转变。什么叫舍得?舍弃暂时的利益,得到究竟的安乐。在修行的道上,坚固地执着世间的名利,从未生起出离心,从何谈起出世间圆满?为了圆满世出世间,要达到出离心、菩提心、清净心的相对境界。请你把二十四小时平等地分配出时间来观照,能否做到?口中的话容易说,手中的事不好做!

 

问:金刚道友修行如何才算修得好?

上师答:金刚道友的修行由上师来观照,不需要你的评价,只要你们和睦相处,随喜功德即可。

 

问:如果有人用邪法扰乱道场和个人修行,他会得什么果报?我们应该怎样对治?

上师答:邪压不了正,只要你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正法永远是你的道场,他们的果报是我们的悲悯,祈愿上师三宝加持,我们能替他们消除果报,共沾法喜。

 

问:给佛坛供的七杯水,我一直都不讲究左右的顺序,因为我觉得左与右都是我们的分别念,只要以相对清净心与虔诚心去做供养和回向就可以了。.这样对吗?

上师答:我们应该用次第的准确仪轨做事行两部,佛坛上的供品也有仪轨。用空洞的相对清净心不如理如法,不按顺序供养是不太好的。如这样佛法修行中的事部行部及瑜珈部就不需要了。

 

问:供佛后换下的水果如何处理?自己可不可以吃?

上师答:以你所说的清净心的见解来处理。

 

问:残旧的图片佛像、有佛像或经咒的包装盒、印刷品、打印的经文稿件,以上这些如何如法地处理掉?用火化掉可以吗?

上师答:以你所说的虔诚心来处理。

 

问:在没遇到您之前,我已见到好几位藏地的活佛、上师、堪布、由于语言的障碍和因缘关系,心里总有一种感觉:自已没有如理如法地修,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如我这般业障深重的众生修何法最相应?与哪位上师最有缘?问号逐渐多了起来……

我在佛前以纸条形式问了二个问题:

我是否已遇到了最有缘的上师?答案是:还没有。

最有缘的上师是属哪一教?(红、黄、白、其他教)答案是:其他教。(我那时还不知道有花教)

是否是心诚则灵?仅仅过了不到十天,上师啊,您就奇迹般地到来了。不由令我浮想联翩:上师啊!是否您观到了我虔诚的祈盼,和急切的呼唤?

上师答:你接触很多善知识,是你的福报,要珍惜,不要持邪见,更不可以诽谤。

至于修法上面,你应该寻找一位具德上师,并与你身口意相应,才能依止专一修行。修什么法由你的上师定,因为你的上师知道你的根基和修行的境界。不要选择上师的头衔和地位。

我不赞成用一种外道抽签的方式选择上师,也不赞成密宗的四大传承以颜色来划分,这太俗了。

我没有那么神,可能是我们的因缘吧,要珍惜彼此的善缘,维护和培养这善缘。

 

某寺院当家师携两三位尼僧及几位信众拜见上师,以下根据此次对话整理。

男信众:我是在家人,对学佛感兴趣,也想有所成就,但我们不是专业修行的佛弟子,应怎样修才好?

上师:首先应当进入佛门,不入佛门学佛,永远都是门外汉。我也不能和你谈深层的佛法。不是我不慈悲,因为必须是自愿皈依佛门的人,才有这样的信心,才能听闻深层的佛法。你现在还没有坚定的心,万一一段时间后心态变了,谤佛、谤法,你的罪过就更大了。所以必须先把自己定在佛弟子的位置上,因为自己已在佛面前发过誓愿,就是舍命也决不谤佛、谤法。显宗皈依佛法僧三宝,密宗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增加皈依上师。因为密宗是更直接、更快速的修行方便,没有领路的导师,修行容易出偏差。

皈依有一定的仪式,要寻找一位有修行的上师、法师(不能光看他的地位高低)。通过他对三宝的信心和修持的功德的做法加持,将自己生生世世的业障清除,干干净净地进入佛门。皈依时剪发就是将自己的一切贪恋、执着、邪见等身口意不净之处一齐剪除。

很多人以为出家是专业修行,在家是业余学佛,这其实是误解。不管在家、出家,只要皈依了三宝,就都是佛弟子。只有戒律的不同,发心应当是一样的,都是成就自己,利乐有情。出家人出离家庭,在僧团中修习,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容易建立对佛的坚定信念。密乘有许多方便法,对治不同的众生,在家人有在家人的修行方法,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方便。密乘僧尼在受持别解脱戒、菩萨戒的基础上还要持密乘金刚戒(誓言三昧耶戒),密乘居士在皈依上师三宝的基础上,受戒当然越多越好,但受戒也是自愿的,依自身的环境条件而定。能受五戒当然好,五戒守不了,受三戒、一戒也好!若尚不能做到,勉强去做是不好的,但对上师三宝的信念绝对不可动摇。

对佛的信仰有三类:一是欢喜心的信仰,对佛、出家人心生欢喜;二是参与信仰,皈依三宝,修学念唱;三是坚心信仰,就是舍命也改变不了自己对佛的信念。有这样的心,才能达到佛与我无分别,我的生命即是佛的慧命。做不到这一点,就有许多出家人还俗。现在多数人有前两种信仰,没有后一种信仰。

 

尼僧甲:我第一次接触密教,不知从何问起?

上师:你说“密教”已经不对了。密乘也属佛教,显乘、密乘都是佛教的分支,是佛利益众生开设的方便。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它的根只有一个,就是般若心经。这就象太阳普照大地,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都有阳光射入,你能说这是我家的太阳,不是你家的太阳吗?

汉传佛教也有很多宗派,如净土宗、禅宗、律宗、天台宗等等。各派修行的方便不同。净土宗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禅宗强调明心见性;律宗首重戒律;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依,各有各的长处。密乘也有许多派别系,弘扬较广的有四大传承(过去有八大传承,现已融入这四大传承)。萨迦派,俗称“花教”,萨迦是地名,那一带的土地显灰色,萨迦派寺院建筑外墙为白、桔红、蓝三色相间,代表观音、文殊、大势至金刚手的颜色。格鲁派,格即“格登”,是地名,鲁是尊称,是由宗喀巴大师弘扬的,因格鲁派上师戴黄色法帽,所以被称为黄教。嘎举派,俗称白教,因为该传承的祖师多现居士相,着白衣且寺院建筑外观是白色的。宁玛派意为旧教,俗称红教,因为该派上师戴红色法帽。此四大派系各有自己的修行方法。

小乘佛法最先传入汉地,后经鸠摩罗什,唐三藏等译师译经,才将大乘佛法从印度引入中国。但小乘佛法并没有因此消亡,而是融入大乘佛法中。一般佛学院的佛法课程设置也是先从四谛十二因缘讲起,生起出离心,然后再谈大乘菩提心。密乘是佛法大全,包含大小显密三乘佛法。莲花生大士将佛法分为九乘:声闻、缘觉、菩萨、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瑜伽、阿那瑜伽、阿底瑜伽。声闻、缘觉属小乘,菩萨是大乘,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瑜伽、阿那瑜伽、阿底瑜伽为密乘。其实汉地放焰口、持咒、结手印等就属于密乘中的事行瑜伽部,属于唐朝传入汉地的唐密,后来密法又传至日本、韩国成为东密。九乘佛法中前六乘佛法在汉地,上三乘佛法在藏地。印度的佛法现已基本失传,无上密法(上三乘佛法)从元朝开始由西藏传入汉地,为皇室独享,老百姓没有机会修学。可见密法的尊贵与殊胜。到清朝末年,朝廷自身难保,密法才得以流入民间。莲师曾预言,末法时代惟有无上密部的殊胜法才能救度众生,因为此时的众生业障是极其深重的。

学密法必须按小乘、大乘、密乘的次第修学。所以我认为汉地佛学院必须开设密乘的课程,我想再过几十年,汉地的佛法将是显密圆融的。早期的汉地,人们认为除了小乘以外,都非佛说。现在汉地也有不少人认为密乘非佛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接受外来事物需要一个过程。没有高僧大德从印度取经,没有皇帝的支持,就不可能有大乘佛法在汉地弘扬。但是不管大小显密,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这是无可怀疑的!不论显密,开经颂都是先祈请释迦牟尼佛。

 

尼僧甲:密宗的佛像在外相上与显宗有很大的差别,让人难以理解。

上师:藏传佛教的佛像较大胆、直接,有出乎意料的形象。在汉人的心目中,佛应是很慈悲、庄严的相。可藏传佛教的佛有狮子头、豹头、猪头、马头、牛头、鸟头等诸种示相,以致于汉人认为它是多神教。这是因为藏地原始的宗教——黑苯教是神教,较凶残,宰杀活生生的众生来供神。因此佛就示现更勇猛、忿怒的相降伏这些凶残的外道。但忿怒只是外相,本性是慈悲的。因为对方是恶势力,若显慈悲相就无法相应地度化。

还有赤裸像,如空行母、金刚亥母、无我母等均现赤裸相。这其实是法身的表法。显宗说法身广大无边如虚空,但没有法身佛的体相。而密乘则用裸体的佛相来表达法身。众生的心有贪、嗔、痴的执着和挂碍,这就象在赤裸身上穿了一件件衣服。如果没有妄想和执着,就是原本的佛心。不了解其真正涵义,易生邪见。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利益一切众生。汉传佛教用语言来表达般若,而佛陀也说般若是妙不可言的,因此藏传佛教直接用女性的赤裸相――空行母来表法。女性象征智慧,一丝不挂的赤裸相表般若智慧无挂碍,而无挂碍的佛心本来就是极乐,所以用十六岁少女青春蓬勃的乳房、秘密处等来表达,这就是密乘,很大胆,也很直接!

空行母的“母”表般若本来的功德,诸佛离不开般若,般若是诸佛之母。藏传佛教用空行母的体相,来表达原本佛性空乐双运、空妙双运。

上师:汉传佛教中有无女性即身成佛的先例?

尼僧乙:没有。《法华经》讲龙女转男身而成佛。

 

男信众:佛教信徒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宗教需要人们接受,女性从身心上讲心理上更易于接受事物。

上师:既然女性那么易于接受宗教,为什么女性即身成就者少呢?就性格而言,女性对待任何事物都较感性,包括宗教。但深入探索的还是男性为多。因为男性性格刚强,不轻易接受事物,而一旦投入,就比较深入持久。男女各有各的长处。藏传佛教认为女性是智慧的象征,男性则代表方便。密宗里,男相佛有六种装饰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圆满,女相佛只有五种装饰,因为女性的体相本身就代表智慧。我们所见各种佛的体相是原本自性佛的体现,是大悲、方便、功德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佛心没有男女之别,因为佛心是方便与智慧双运的。

观音菩萨既非男也非女,藏传佛教里观音菩萨是男相,而汉传佛教里却是女相,藏人在电视里见到汉地的观音像都认为她们是度母,因为藏传佛教里,成就女性的显相是度母,如白度母、绿度母等。但两地都认为观世音是大慈大悲的佛。之所以有不同示相,一方面是两地文化传统不同,另一方面也是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表法,根据不同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度化众生。

再就是双身像,即佛与佛母相交合相,许多人想不通,因为男女交合这是造业的事。其实,双身相是方便与智慧双运的表法。男性表方便,女性表智慧,方便与智慧和合称为佛。即使是佛的单身相,也多持金刚铃、杵,铃杵也是表金刚不坏的佛心与方便妙法一体双运。

佛的各种装饰、所持的法器都有表法。电视《西游记》中唐僧戴的法帽是五佛冠,大部分人以为戴佛冠仅是为了庄严,那就错了。藏传佛教的五佛冠在形状上可能与汉传佛教有所不同,但均表达同一意思即五智慧。戴此法帽者具足五智慧的功德。文殊菩萨右手持剑,左手托经书于胸前,这并不表示他贪执这些,而是表文殊菩萨具足度化一切众生的方便。托经书于胸前表自心法圆满,举宝剑表方便圆满,可令众生断除一切贪嗔痴业障烦恼,离苦得乐。空行母的法相,左手托举头盖骨,头盖骨是人体至高无上的部位,用它作颅器表最恭敬、最圆满的供养。内盛充满生命活力的鲜血,表五毒的精华转化为五智妙甘露,象征诸佛身口意的功德,饮此甘露当下即可尽除众生的烦恼业障。右手斜持金刚弯刀,刀口向下,表砍断轮回之道。

大家对密法并不了解,密法并非故意秘而不宣。一方面它妙不可言;另一方面因为它特别殊胜,一般众生听了不理解会生邪见而导致堕落。

我们都是佛弟子,自皈依那天起就发这样的誓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管什么形象的佛,只要具足佛的圆满智慧,都应恭敬顶礼、至诚皈依。皈依法,不管哪宗哪派,只要是正法,能让众生解脱、成就,都应生恭敬心,不得诽谤,否则即破誓言戒。皈依僧也是一样,任何传承的僧团,我们都应起恭敬心。

 

尼僧甲:我们对密宗不了解,也从未接触过。

上师:应当趁年轻尽快投入密法的修习。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由于福报有限,佛陀转*轮时,我们还堕在六道轮回中,无法听闻佛法。但佛是大慈大悲的,传下这么多利益众生的殊胜法要,佛法弘扬了两千五百多年,现在才得遇,这是多少世累积的福报。现在已得暇满人身,又听闻佛法,如果还糊里糊涂,不明白自心,临终外气已断,内气未绝的时候,是很痛苦的,那时恐怕早把阿弥陀佛给忘了,现在许多人稍有点头疼脑热,就坐不住,就把阿弥陀佛忘了。年轻时不修,老的时候,皮肉不争气,精力跟不上,加上长期形成的错误观念、深重的积习,要改变是很艰难的。

密法有很多窍诀,你是什么根器,上师就传你什么法,不用自己去闯。现在许多人学法没有师承,自己瞎练,修行中出现身体病痛等反应也没人指点,还自认为是,以至走火入魔。也有不少人很大胆,喜欢看一些论佛法究竟义的书,其实什么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根本不明白,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有善心未必对众生有利,热心为他人讲法,讲错了,你的善心就造了恶业。当你发现自己错的时候,别人还在修,还在用你所讲的修行要点终身持用,这将是非常可怕的。这就好象品茶一样,整天谈论茶的颜色、形状,没有亲自品尝过,怎么知道它的味道呢?没有深入修习,就不知道佛法的真义。

净土宗靠他力,靠阿弥陀佛的接引力,禅宗靠自力,自悟。而密宗认为自他两力,同等重要,不可偏颇。学密法要对密法有坚定的信心,坚信它有殊胜的窍诀,可令你即身成就,不管男女,历代都有即身成就的例子。学佛是为了什么?肯定是为了自利利他。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但要利益众生,方便和智慧这对翅膀缺一不可。

 

尼僧乙:我出家二十多年,学净土宗,由于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一直都是门外汉,现在很想对密法有所了解,请教上师应当从何处学起?

上师:从净土学起。密乘也修净土,也修禅,禅净圆融,密乘的生起次第就是修净土,首先我是净土的摄受对象,然后我成为净土的一员,最后我就是净土的怙主。密乘修法也观想净土,不仅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还念他的心咒,结他的手印,观他的体相。身口意同时修持,更快相应。心咒就是诸佛功德的总集,是佛传的心音。一般不解释咒语的意思,因为咒语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可说,就象哑巴吃糖一样,靠自己实修体会它的功德。

再进一步就是修色法,梳理气脉明点,这是圆满次第的修行。生起、圆满次第都修好了,才允许看心经,才能真正看明白。通过有分别的观想将心识转趋无分别的自性,无取无舍,没有轮回可断,也无涅槃可证。真正的禅是很高层次的,但如今的禅宗方便太少,所以很多人不得其门而入。要达到圆满证悟,必须有修行的方便。我们好比坐火车车厢,光有火车,没有铁轨是不行的。铁轨也不能象公路一样到处建,必须是直通的。现在许多人坐上了火车,可又想天上飞,公路上走,那火车是开不了的,因为铁轨还没修好,道尚未形成。

(尼僧向上师求法)

上师:学密法首要条件就是要正确认识密法,并且生起强烈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应当依止上师,密宗的上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你依止的必须是具德的上师,依止前要了解他,毫无怀疑,才可以依止。一旦依止了就应当把他尊为佛一样,不可以再生怀疑和邪见。现在许多上师来汉地弘法,其中有大成就者,也有一般的,甚至是鱼目混珠的假上师。世间事物多是如此,佛教团体也不例外。现在你们对密乘的认识还很肤浅,要多看密乘大成就者的传记,看看他们是如何依止上师的,他们原来也是凡夫,是如何修行成就的?象密勒日巴尊者传、冈波巴大师传等等,从中获得启示。多看《上师五十颂》,培养对上师的虔诚心,这样做了,有什么体会,再和我联系。

 

随师札记1:

一时,我陪同上师从某机场将飞福建,因折扣多一些,我们选乘的是早班机。登机手续办好后,我知道上师没来得及吃早饭,就请上师到机场餐厅用餐。服务员把菜单拿来,上师一看,一碗面条就要五十元,我跟上师说这无所谓吧,难得一次。不料上师问我:“你饿了吧?我是陪你来的。”我领会上师的意思,就说:“哦,我还以为您饿了,我一点也不饿。”就这样我们笑嘻嘻地步出了餐厅。

上师答:感谢你为我省了50元钱,德钦寺的小喇嘛也有一个月的饭钱了。

 

随师札记2:

去年夏天,有机会在上师身边多留了几天,我每天无比欢喜地供养上师酸奶和饮料。但令我困惑的是,上师随手把供品分给道友,剩下的就摆在桌台上好几天都“不屑一顾”。我很清楚上师这几天根本就没有吃过我买的东西。而其他道友买来同样的饮料,上师却高兴地享用。我心里纳闷,到底上师为何这般对我?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敢问上师。上师明知我心情不愉快,仿佛视若无睹。好几天下来憋了一肚子气,我终于“忍无可忍”,准备问上师一个水落石出。不料我的话还没出口,上师就说:“你这几天很不高兴吧?”我的心里一阵酸,眼泪漱漱在流。“你知道难受吧!平时你就是以这副慢心对待人的,这回你也体会到别人的感受了吧。”此时的我领受这一顿棒喝,刹时忏悔、感恩交集,转哭为笑,这才领略上师调伏弟子乃如此善巧!

上师答: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显密常识问答

 

问:我是修学显宗的,对密宗也很感兴趣,请问显密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上师答:佛说显密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诸法无有高低之分。历代高僧大德根据众生的根器,拟定各宗各派的修行仪轨,同样是非常殊胜。密宗与显宗最大的差别,不在于修行的仪轨,而在于对具德善知识的依止,这从密乘的四皈依就能看得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上师、传承、实证、窍诀及三昧耶的差别。刚强难伏的业障众生,仅仅靠自己参学佛法难以得道,必须依止善知识,通过善知识的口耳传授与摄受加持才能得度,所以密乘特别强调依止上师,特别注重对上师的戒律。

 

问:活佛、堪布、上师、喇嘛这些称谓有何区别?

上师答:活佛的称谓在藏地是没有的,也许称再来、转世更确切。“转世”,藏语珠古,也就是前世有所成就,今生乘愿再来的修行者。他与一般凡夫是不同的,转世因愿力而来,凡夫因业力而来。转世中有能胜任上师的,也有不能胜任上师的。转世也需要修证自己,虽然前世获得证悟,今世现凡夫相还是要修证,因为每个人接受众生相时都是有挂碍、有染垢的。当然,转世降生时与其他众生有所不同,如出现天降甘露、出彩虹或冬天开花等瑞相。他的悟性也比普通人高,对信徒可以摸顶、加持、灌顶,但需要修证才有资格传法灌顶。转世须经大成就者及传承的认定是某某成就者的再来,举行坐床仪式后才可以称“转世活佛”。
“堪布”是一种佛学的学位,各传承对堪布资格的要求不同。有的只要佛学院毕业就有堪布学位;有的堪布只有佛学理论知识,不一定有实际的证量;有的堪布本身是转世活佛或金刚上师,像萨迦四大堪布都是有修有证的。
“上师”有传法上师和金刚上师等不同。传法上师须具有法的传承,可以传法、引导,但不可以灌顶。金刚上师必须具备相当的证量,并经过大成就者和传承的认定,不是“自封”的。只有金刚上师才具备灌顶、传法、引导的资格。
“喇嘛”,藏语“喇”是无上的意思,“嘛”是母亲的意思。早期“喇嘛”是对上师的尊称,不是随便哪一个僧人都配得上“喇嘛”的称号,但传到汉地以后,逐渐就变成对藏传佛教出家人的称呼。就像“和尚”一词,原本指德高望重的僧人,但现在已成为汉地出家人的通称。

 

 

问:密乘中为什么有五肉、五甘露?

上师答:世间人分别执着,固执己见,总认为脏的就是绝对的脏,净的就是绝对的净。五肉:象肉、人肉、马肉、孔雀肉、狗肉,五甘露:骨髓、红菩提、白菩提、大、小便,这些在世人眼里常被视为不净之物,但在密乘的有些会供中却作为供食,目的就是为了对治和破除众生根深蒂固的分别执着,对不净之物树立起相对的清净心。

 

问:为什么有的上师有佛母?

上师答:具德上师有不同的示相,有的上师有佛母,甚至不止一位佛母。这种示相并不表示上师与世人一样有贪欲,而是为了利乐有情的缘起。比如密乘的伏藏,如果没有空行的表法和助缘就无法取出,因为伏藏本身就是方便与智慧双运的宝库。
有的上师纳受佛母,通过双运提炼生命的精华以长久住世,利益更多的众生。密乘深层的修行中有菩提明点双运的方便,因此我们不必掩盖某些上师有佛母的事实,对此还要恭敬胜解,这样的上师是特别殊胜的。第二世利美法王登金刚上师无畏狮子宝座,将自己纳受佛母的决定通告所有的弟子。许多弟子并没有为此难过,反而心生欢喜,上师已是五十多岁的比丘,还要纳受佛母,更说明上师不可思议,当然也有人说“老喇嘛还俗了”。各人的层次不同,故有不同的见解,但作为具相的密乘弟子应对具德上师的一切所作行都不生邪见。当代的年龙佛父佛母也是一个例子,尤其年龙佛母是很殊胜的,圆寂时呈现出许多吉祥的瑞相,她以殊胜的智慧认定了第二世敦珠法王的转世,并得到了许多高僧大德的认可。
我们密乘弟子中也有很多是夫妻,我也提倡夫妻都学密法。作为在家居士,夫妻生活还是存在的,但不能像过去那样放纵贪欲之心,要有对治的方法,密乘中就有这些特殊的方便。

 

问:五股金刚杵、金刚铃是密宗常用的法器,请问各自代表什么?

上师答:金刚比喻坚固不坏之性,密乘中作为不生不灭之佛性的表法。金刚杵、金刚铃是密宗专用的法器,五股表示五方五佛的智慧功德,也表示五方空行。金刚杵就是五方五佛与五方空行双运的表法,象征自性明空的本体功德。金刚铃表示五方五佛自性功德任运的妙音,这是本体与妙用双运的表法,简单来说,就是方便与智慧一体无二的表法。

 

知见问答

 

问:为什么佛法这么殊胜,但很多学佛人的贪嗔痴还是很严重?以致有些旁观者说,我们虽然不学佛,但有些时候做的并不比学佛人差。到底这些学佛人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

上师答:不是学佛人出了什么问题,众生的习气是根深蒂固的,这不是以学佛和不学佛来划分。学佛人为什么反复念颂佛号,反复修行生圆次第的仪轨?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治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圆满修行的道。很多学佛人祈愿圆满世出世间及利益一切众生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通过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努力清净自己身口意深重的业障。而不学佛的人,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解脱,只是在世俗方面可能做得好一些。

 

问:佛是最殊胜的,具足无量的功德,但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人也度不了?提婆达多是佛陀的堂兄,善星比丘是佛陀的侍者,他们经常亲近佛陀,听闻教诲,竟会落得下地狱的可悲下场。难道佛陀对他们没有摄受吗?他们什么时候才会解脱?

上师答:佛不度无缘之人,犹如太阳普照大地万物,而无法照及黑暗深洞里的老鼠。可怜可悲违犯誓言的这些众生,怎能领受到佛陀的大慈大悲?但愿他们从无量劫的地狱中早日解脱,你我及一切善男信女的功德回向他们,愿消除他们的恶念和邪见,也寄望所有与善知识亲近的人都引以为戒!

 

问:我认识个别道友在皈依上师的同时也依止外道求升官发财,请问这样做是“一箭双雕”还是“两头皆失”?

上师答:我们要悲悯此众生,所谓“一箭双雕”,把世间和出世间的安乐都以一箭射入鬼神道中。他违背了上师三宝的皈依誓言,毁了自己的慧命,还连累了很多的无明众生趣入鬼神道中,可怕又可悲。凡有正知正见的人,应祈请上师三宝救度这些自以为是、不分鬼佛的无明众生。

 

问:请问助念有必要吗?

上师答:如果你自己没有具足往生的能力,当然需要助念。比如飞机在天空飞行,但起飞前还要借助几个轮子迅速地助跑。又比如你要买车却资金不足,你可以求助于朋友,但不可能买车的钱全部由朋友资助,你说这种资助需要吗?所以助念是很重要的,但方法一定要得当。亡者临终时由戒律清净的道友念助脱经,由具德上师念颇瓦超度,这些助缘是很有必要的。

 

问:为什么说学密宗比学显宗的成就更快?

上师答: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只是学密宗比较保险。为什么呢?因为密宗有上师的引导,等于有了老师,有老师和没有老师的差别是很大的,而一个老师有备课和没有备课也有相当的差别,当老师的肯定知道这一点。又比如我们去当农民,如果按自己的想象种植农田,靠自己的试验研究,这要花很长的时间,难度也比较大,结果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跟随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就能很快掌握技术,肯定事半功倍。学佛也一样,学显能成就,学密也能成就,但密宗是佛法大全,修行的方便很多,小乘、大乘、金刚乘的教法都有,而显宗只有小乘、大乘两种。比如说你的公司要招聘人才,你是招大学生还是中专生?肯定要大学生,因为学历高,懂得多一点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中专生比大学生学得好的也有,只是大学生学得好的比较普遍。同样,修学显宗成就突出的也有,但普遍来讲,修密宗成就的更多一些。为什么?因为密乘有很多的上师,能因人、因时、因地传授许多修行的方便,这是密乘的殊胜之处,也是修学显密最主要的差别。

 

问:按一般的说法,在家人不可能取得和出家人同样的成就,为什么密乘说在家人也可以即身成就?

上师答:认为在家人不可能取得和出家人同样的成就,这是小乘的说法,大乘中没有这种说法。佛是大慈大悲、具足无量智慧的,如果只有出家人可以成就,在家人不能成就,那佛的慈悲与智慧体现在哪里?所以能否成就的关键取决于你对三宝的信心和相应,而不是由出家相和在家相决定的。当然,在同样具足信心和精进心的情况下,出家人要比在家人先成就,而且证量高,因为他们有持戒的功德。
无上密乘是甚深境界的修行方便,在家人只要对上师三宝有坚信,完全可以即身获得与出家人同等圆满的成就,它的修行方法与大乘、小乘不大相同。藏传佛教四大传承中有三大传承的第一、二代祖师都是在家相,如莲花生大士现居士相,他的二十五位大成就弟子当中大部分也是在家相;噶举传承的祖师玛尔巴、密勒日巴,还有萨迦五祖中的前三祖都是在家相。所以你能轻视在家人,说他们的成就不如出家人吗?

 

 

问:现在有很多上师在世界各地弘法,请问仁波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上师答:佛法不分国界,摄受的对象也没有国界之分,不然印度的佛法也不会传到中国来了。佛弟子不管走到哪里都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这是佛陀制定的戒律。学佛人是没有敌人的,为什么每次修法都必须把冤家仇敌观在前面,带领他们一道修法?因为真实的慈悲心是平等的,如果只希望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得到解脱快乐,而自己的冤家仇敌要到地狱受苦,这不是佛法的慈悲心。
佛不舍弃任何众生,如果舍弃众生而自己享受,那不是佛法。出家人四海为家,哪里有因缘就到哪里去利益众生。

 

实修问答

 

问:我出家二十多年,学净土宗,由于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一直都像门外汉,修行也不到位。我听说修学密法非常殊胜,可以即身成就,现在很想对密法有所了解,请教上师应当从何处学起?

上师答:从净土学起。密乘也修净土,也修禅,是禅净圆融地修持。密乘的生起次第就是修净土,首先我是净土的摄受对象,然后我成为净土的一员,最后我就是净土的怙主。密乘修法中也观想净土,不仅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还持心咒,结手印,观法相,身口意三昧证相直接相应实相念佛。然后再进一步修圆满次第法,通过调节气脉明点净滤粗习的心。这样生圆次第圆融地修证,观想将心识转趋无分别的自性,无取无舍,无轮回可断,无涅槃可证。

 

问:请问仁波且,我的习气很重,有时明知道某种做法是错的,可还是忍不住去做,有时候明知道应该这样做却做不到,这该如何是好?

上师答:修行初期,并不在乎你做到没有,而是在于你做了多少,有没有进步?比如今天和昨天相比有没有进步,有时跟一年前比一比看?不要因为现在做不到就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到,因而沮丧失望,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要有佛慢心,经常鼓励自己,我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坚信有上师三宝的加持,我一定能做到!其次,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有些人常说自己的习气难改,其实不是难改,而是不肯改!老是不肯改变自己错误的观念,习气发作时,你的错误观念早就给自己找好了一百个理由和借口,这样你的习气怎么可能改变呢?

 

问:我这个人脾气不好,火气蛮大的,每次对人发过火,我都很后悔,知道这样会伤害别人,也很惭愧。人生无常,我很想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我应该怎样去对治?

上师答:首先要明白这脾气是从何而来,脾气的果报是什么,根本的害处是什么?我们讲脾气从无明中来,也叫无明火,无明火起来后产生对立,形成嗔恨。由于嗔恨的次数增加,人的嗔心会越来越大,甚至生起杀别人的心,看到他人受苦还心生欢喜。这是下地狱的种子!所以修行上对治嗔恨的第一方便是忍辱。修忍辱的方法很多,如培养怜悯心、相对的菩提心和自他交换心。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会怎么样?要发大愿,发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愿,把他们观为自己的父母来修相对的慈悲心。

 

问:我前两天参加会供时来晚了,带来一些供品想放到供坛上,被道场负责人拒绝了。他解释说因为已经念完祈请上师的仪轨,进入到会供仪轨了,所以其他供品再也不能往上供。请问上师,是这样吗?

上师答:当所有的供品摆在坛城上,通过修持仪轨将食物化成甘露并供养上师诸佛后,任何食品都不可以再放进坛城中。因为这些食品还没有经过仪轨的加持净化,不成为甘露,所以不可以放。

 

问:会供时的供品是否越多越好?

上师答:会供是密乘行者迅速积聚福慧资粮的一种殊胜修法,供品的数量应根据参加的人数来定,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一份为宜,但不是说会供的食品越多越好,更不是说在会供时要吃饱喝足。如果会供甘露有少许的剩余,可以带回去让家人和朋友分享,让他们种一些善根。有些道场因为买太多的供品,每次会供后人人都拎一大袋供品回家,这不像会供,倒像会餐!希望大家会供时不要浪费,也不必专挑昂贵的食品。另外,如果本次会供有剩余的钱,可以留待下次再用,或者用来请一些庄严会供坛城的法器,如八供杯、八吉祥、宝瓶、托巴等等,也可以用来供僧。

 

问:弟子每天做完功课后,接着念密勒日巴尊者祈请颂、普贤如来心咒、空行母心咒、文殊心咒及金刚亥母咒等等,这些咒语按什么顺序念好?

上师答:这样做很好,念颂并没有规定什么顺序,你喜欢在什么时候念都可以,但希望你在念颂的时候一定要随时观照。念了金刚亥母咒,你有没有用这种勇猛心对治你的贪嗔痴?念了空行母心咒,你有没有体悟广大无分别的自性?念了文殊心咒,你有没有相对的智慧心来观照自己?念了普贤如来的心咒,你有没有相对的清净心?念密勒日巴尊者祈请颂,你有没有学密勒日巴一样,当人中之尊呢?这是很主要的。

 

 

问:修法中出现杂念该怎么办?

上师答:修法中出现杂念应赶紧转移,不要取杂念,不要追着杂念跑,应提起正念继续修法,这是最好的办法。比如观金刚萨埵还没多久,杂念来了。我发现大家没有专注地观金刚萨埵,而是在想:“我为什么杂念又来了,我怎么办呢?杂念这么多,我能不能修啊?我不像话吧,业障很深重吧。哎呀!上师啊,怎么办呢,我年纪大了,你看我这么多杂念……”你看你就是追着杂念跑。尤其老年人,要他们专一修法是比较难的,修着修着就想到孙子去了,就这样老往杂念处想。马上转移就没事了,你修法修到哪里就继续修下去,越快转移越好,这样你的杂念会越来越少。

 

问:我在修生起次第,但因贪嗔痴重,不敢自观成佛,觉得那样对佛不恭敬,请问该如何调整?

上师答:观音菩萨是男相还是女相,是墙上贴的还是泥巴做的?只要你有虔诚和坚信,泥巴做的、纸上画的、石头造的都可以当作观音,为什么你自有的殊胜方便身就不敢观成观音或观成佛呢?密宗的殊胜就在于此,如果你没有佛慢,连成佛的信心都不具足,你能成就吗?你这狭隘的心怎能容得下如虚空般广大的佛心?五毒从何而来?只要你有坚信,五毒为什么不可以化成五智?所以要有虚空般宽广的心胸,还要有金刚般的坚信才能有所成就!

 


生活与修行问答

 

问: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很慵懒,对事情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和热情,感觉好像很不上进。我自己觉得我本质上不属于这样的人,可目前的状况确实又是如此,我觉得很无奈、很困顿。这种感觉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对未来也没什么信心和志向,也没有看到此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该怎么办?祈请大恩上师大悲救度、加持啊!

上师答:人生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不同,总集大同两个部分:第一个是物质价值与生命价值相结合,第二个是心灵价值与生命价值相结合。你所偏向的是哪一个呢?也许你是中道,也许你是二元,这需要见地的正确。价值是自我的存在,而存在是情绪的表现,所以有长有短、有生有灭的波动永远没有圆满的成果。价值要成为中观的见道,在这奥秘的见道中去游戏真假的幻化境,而如来在本处潇洒江湖。

 

问:我总是一番好意地规劝别人,却总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请问该如何是好?

上师答:对他人的好意是对的,但这种好意有时候存留在心里就可以了,没必要都表现出来。当你从身、口表现出来的时候,要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方式、方法很重要。如果别人无法接受,那你的好意就成了恶意。学佛人做事要有相对的智慧,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理解,关键在于能否利益他?

 

问:我每天都忙于工作,经济上虽然很富裕,但我的家庭很不幸福,与丈夫的关系不融洽。有钱并没有给我带来幸福快乐,我该怎么做才能得到相对的人生乐趣?能否为我做些佛事调节与家人的关系?

上师答:佛事是可以做的,但主要是你们双方要互相理解。我们学佛的人要多吃点亏,把家人当作自己修行的方便,当然这需要上师三宝的加持、自己修法的精进和对上师三宝的信心。

 

问:在老公和孩子面前不能以事练心,如何处理?

上师答:建设佛化家庭,要有瑜伽的方便、勇士的耐心、菩萨的心肠、阿罗汉的出离。

 

问: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心灵的、肉体的,有时真的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孩子才几岁,我只能为孩子而活着。我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真正解脱自己。

上师答:你要放下痛苦的执着,心灵的、肉体的,包括对孩子的执着,去探索生命的真谛,这样才不会自寻短见。你不懂得平衡,更不懂得真谛的平等性。人身难得,千劫万劫难获得,但我们不会珍惜和利用。你生命的真谛是孩子吗?我建议你从内心深处依止善知识,虔诚皈命三宝,认真地修行“苦集灭道”,要生起解脱之心,培养相对的菩提心,以真俗二谛的正见,了悟自性明空的清净心。

 

问:十四根本戒中有一条“不与诽谤上师三宝者为友”,我们要面对家人,但他们中也有不信佛的,甚至还诽谤造口业,这时该怎么办?

上师答:你不必生气,也不要责怪他,自己应坚定信念,把他当作修行的一种方便。他也是情有可原的,为什么呢?问题是因你而起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你要有忍耐心,要比原来做得更好一些,当好一个家庭成员,给家人多带来一点温暖感,要做事勤快,以行动来逐步转变他错误的思想。另一方面,你不要听他的诽谤,动摇自己的心。比如你的修法以及做什么佛事等,你不必跟他探讨、商量;又好比上师来了如何如何,这些不必告诉他,以免他自生烦恼。因为他没有信念,也不理解,觉得你太痴迷,很可能就出言不善,那你也要笑脸对他,而不是与他为敌。
十四根本戒中要求“不与诽谤上师三宝者为友”,这里的“友”指的是思想交流、信念相通。家人不信仰,你还执意要他信,他当然会诽谤。所以在信仰上不与他为友,并不表示你要跟他断绝关系,在生活上还是要与他为友。你应当默默地做好一个家庭成员,他会慢慢转变和接受的。

 

问:佛弟子是否可以喝酒?有人说只要不喝醉就行,或以自己身体病痛为理由喝各种药酒,这是否犯戒?

上师答:五戒中就有不饮酒戒,按理说,一个佛弟子是不应饮酒的,至于别人以什么理由喝酒,他自己明白戒律就行了。是否犯戒呢?如果他已受了五戒中的酒戒,那就属于犯戒,若没有受戒也谈不上犯戒。如果以不受戒为理由喝酒好不好?不好,但我们现在不论别人的是非,应尽量去观照自己的身口意,多看看自己。

如果因为病痛的原因需要用药酒来治疗,这不叫酒,而是药,那就按药量去喝,不违背三宝的教言。但如果药量只许喝一两,你却喝上二两、三两或一斤,直到喝醉为止,那就不行。密宗中有些行者把酒当成甘露来喝,我想大家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会供中享用酒等甘露,是基于对上师本尊空行的坚信,是用来破除自心分别的一种方便,享用的量也只许一滴。

 


{返回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忠告(戒赌)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对萨迦“远离四贪修心法要”的开示
 修行中常见的误区
 关于清净心的开示
 新年话无常
 答疑选录
 布施波罗蜜
 谈道歌“我的佛慢”
 如何对待不同的善知识
 关于根基的开示
 谈佛的各种示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1 请认识所需要的是什么[栏目:在生活中禅修]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