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二门论释义 甲一 总叙造论的意义
 
{返回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1

正释论文  


  释此论文,分作三大段,第一,总叙造论的意义。第二,释“十二门”以为正宗。第三,总结一论旨归无生毕竟空。


  甲一 总叙造论的意义

   乙一 标明造论的宗旨

  说曰:今当略解摩诃衍义。

  此论偈颂和长行都是龙树所作,如果长行是别人所作,不应当用“说曰”这种口气,今言“说曰”是龙树造论直叙造论的宗旨,所以说“说曰”。下文又云,“虽寻经文不能通达,我悯此等欲令开悟”,也是此意,都是论主造论直叙的口气。交言为论,直言名说。所以直说者,因为大乘教理深广,当时无人能问,无问自说所以名“说曰”。所言“略解”者,有数意:一者对佛广说《华严》、《般若》等无量百千万偈,此论只有一卷,所以称为略。二者对《智论》、《中观》之广,所以说此论名为略解。三者佛说有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今于五乘中但解佛乘,所以说“略解”。四者就大乘中有空有二分,今但解于空,不释于有,也是“略解”。五者佛说大乘有深广二门,就广门说,则有八万四千法门,今但解释甚深法性,又是“略解”。六者为末世众生薄福钝根不堪多闻,因此略说。
  “摩诃衍”译为大乘,大乘就是佛乘,亦为最上乘。今论所说教理简非余乘,只说大乘义理,所以说“略解摩诃衍义”。为什么但解说大乘呢?因为十方三世诸佛本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者即是般若。所以《摩诃般若经·问相品》说:“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为不可思议事故起,为不可称事故起,为无量事故起,为无等等事故起。须菩提!云何是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须菩提!诸佛大事者,所谓救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须菩提!云何是般若波罗蜜为不可思议事故起?须菩提!不可思议事者,所谓诸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此四法即是《法华经》中四智——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即是佛之知见。只因众生的根机不同,根机浅的人接受不了大乘教义,且说声闻小乘法,为大根机的人才为说菩萨大乘法。今论欲申明三世诸佛的本怀,所以为大根机者说大法。又大乘是究竟,小乘是方便,大乘是根本,小乘是枝末,既学得根本究竟法,即便通达一切方便法门。又为已学得方便法,今欲令进学究竟大乘,所以但解释摩诃衍文。

   乙二 略明大乘利益

  问曰:解摩诃衍者,有何义利?答曰:摩诃衍者,是十方三世诸佛甚深法藏,为大功德利根者说。末世众生簿福钝根,虽寻经文不能通达,我悯此等欲令开悟。又欲光阐如来无上大法,是故略解摩诃衍义。

  此论有问有答,问是提出问题,答是解答疑难。答意有二:前明利益众生,后明弘扬佛道。就利益众生而言,先叙佛经甚深,识别根机,度脱众生,莫过于佛,佛为当时有大功德利根者说,后世众生薄福钝根,虽读经文,不能理解,因此龙树菩萨悲悯此等众生,欲令通达大法,所以造论解释经中甚深义趣,这就是为利益众生故解释大乘。此中“十方三世诸佛甚深法藏”者,说十方诸佛,简异小乘教,小乘经中只说三世佛,不说十方佛,今是大乘教,所以具足说十方三世佛。“甚深法藏”是佛说的大乘深奥教法,大乘法对小乘法说,称之为深,就大乘中有性相二门,诸法实相,体绝百非,理超四句,称为甚深。又九道众生不能测知,只有佛与佛才能究尽诸法实相,所以名甚深。即是真如法性,涅槃法身义,这对佛来说并非甚深,约诸众生不能得知,所以名甚深。“藏”谓库藏,藏一切宝物名为宝藏,般若一法摄一切法,一切法皆摄入般若中,如《般若经·往生品》说:“若有实语,能摄一切善法者,般若波罗蜜是。”因此般若名为“法藏”。又诸大乘经互通互摄,都可名为“甚深法藏”。久修前五度的人名“大功德”,久修般若的人名为“利根”。又多习前三度名“大功德”,多修后三度名为“利根”。甚深法藏是说大法,此大功德利根者是说明大人,所谓大乘,总不出人法二义,所以说“甚深法藏为大功德利根者说”。“又欲光显如来无上大法”者,上句明利益众生,此句辨弘扬佛道。利益众生就是破除众生的迷情,令悟大道,今光显如来大法,是上报佛恩,令正法久住。又上明利益众生是答“利”,今言光显如来大法,是答“义”。前文问道:“解摩诃衍者有何义利?”所以今答言:有上弘佛道,下化众生的义利“是故略解摩诃衍义。”此句结成造论的意义。

  乙三 释“略解”义

  问曰:摩诃衍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直是佛语尚不可尽,况复解释演散其义?答曰:以是义故,我初言略解。

  先问后答,问意:佛经无量无边,不可称不可数,就是佛语也没有把佛法说完,如佛经说:我已说之法如指甲上尘,未说之法如大地上土。《大般若经》六百卷,二十万偈,百千万言,又如《华严》大本,有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部经文尚不可称数;何况所有的大乘经,而欲解释以演散其文,这怎么能做得到呢?答意是说:正因为这个原故,我开始就说只是“略解”。略解者,不随所有的佛经一一广解,只就佛经中选其甚深极要者,略以十二门解释其义。又佛经无量,意在说明菩提大道,我今但解释空义,是说菩提要道,此义如果明了,诸经要义自然可通,所以“我初言略解”。

  乙四 释大乘名义

  问曰:何故名为摩诃衍?答曰: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为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是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

  释成大义,就是解释摩诃衍义。先问后答。今问为什么名为大乘,即总问大乘的名义。答文为二:先以六义解释大乘,后一文指经广说,合为七义。七义者,第一对小名大,发大乘心的人,上求佛道,下度众生,以四弘誓愿为实践,所以名大乘。“二乘”是声闻和缘觉乘,有时合称小乘。他们以自利为主,志愿狭小,所以名小乘。发菩提心的菩萨超越二乘以上,所以说“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第二明成就处大,修习此乘能得到无上佛果,所以说“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第三大人所乘,约极果大人释大,是诸佛大人所乘之法,如《法华经》说“佛自住大乘”,《涅槃经》说“乘涅槃船”,前文是因乘,从果立名,今是果乘,当体为名,也是以人大故所以法大。第四作用大,作用有二:一能灭众生大苦,谓能灭二种生死及五住烦恼的大苦;二能与大乐,谓能与无上菩提和究竟涅槃的大乐,就是能灭大苦及得利益乐事,所以名为大。五者从因地大人所乘释大,观音弥勒等都是补处菩萨,因位最大,也就是十方三世诸大菩萨所乘,所以名为大。此中举四位菩萨,前二位是他方菩萨,后二位是此土菩萨,以此四位总摄一切菩萨。第六功用大,谓般若正智能于三乘究其根源,于诸法能尽其理体,累无不尽,照无不圆,所以称“能尽一切诸法边底”。又诸法有深广二义,尽诸法边是广大义,如言,广大无边;尽诸法底是甚深义,如言,甚深无底。古人云:“无明无始,般若无底。”以是甚深无底,所以般若能破无始无明。第七约教释大,《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与虚空等。前六义是龙树自释大,最后第七引佛经释大。会有人问:诸方等经都是大乘,此论为什么偏引《般若》?回答是:随宜所引,何必问其所以。也有原因,《大智度论》释《般若经·问乘品》举十种大经,所谓《本起经》、《断一切众生疑经》、《华严经》、《法华经》、《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弥勒问经》、《六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是等无量无边阿僧祗经,此诸经中,般若波罗蜜最大故,所以偏引。又《般若经》正明诸法实相,此论也是正明诸法实相,义既相应是故偏引。
  
  乙五 结出造论的义趣

  大分深义所谓空也。若能通达是义,即通达大乘,具足六波罗蜜无所障碍,是故我今但解释空,解释空者,当以十二门入于空义。

  “大分深义,所谓空也。”大乘教义总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今所释者,只是略解其深义,“深义”是什么?“所谓空也。”这个空就是真如法性,是宇宙万有的真理实相,一切世间有情不能得知。所以说“深义”。又是般若正智所照的理境,实相理境既离四句绝百非,能照的般若亦无能照所照,不可思议所以名为空。也叫实智。古德云:“然检众经之极,以实相为宗,统群圣之心,以妙慧为王。夫万化非无宗,而宗之者无相,虚宗非无契,而契之者无心,是以圣人以无心之妙慧,契彼无相之虚宗,内外并冥,缘观俱寂,岂容名数于其间哉!”又大乘法门有真俗二谛,所以教有二分,今天这里的空义,即是第一义谛。二谛相比,俗谛是名相事数,世俗人的常识也能有所知故浅,第一义谛的无相真空,是出世圣人的真实见解,凡夫不知故深,所以说“大分深义所谓空也”。又此空义,是诸大乘经共同宣说,《摩诃般若经·深奥品》须菩提问佛,何等是深奥处?佛答言:“深奥处者,空是其义。”《华严经》说:“观身无生无自性,说空寂灭无所有。”《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文繁不可备引,由此可知空义甚深无量,为一切大乘经的根本教义。“若能通达是义,即通达大乘,具足六波罗蜜,无所障碍。”
  一般不学般若三论的人,一听到佛法谈空,便以为空,是什么都没有了,或叫作抹杀现实。这如果不是故意的歪曲,至少也是不懂得佛法说空的意义,而是以庸俗的见解妄测佛法的高深。就此文所讲,即充分说明,佛法谈空并不排有,也不碍有,不但不是抹杀现实,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反更能深入地认识和建立染净缘起的事物。诸法如果是定性不空,有是定有,无是常无,事物永无变化,这不成了死的世界!哪里还有什么新陈代谢,发生发展呢!正因为事物没有常恒不变的自性,就是没有不变的固定性,所以事物才可以根据条件发生发展,生灭无常,变化不居。这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波罗蜜”译为“到彼岸”,犹如过河,从此岸度到彼岸,依此六波罗蜜法门修持能令行者从生死此岸到达菩提彼岸,也叫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大都是属于有的范畴,世间事法千差万别,修行法门说有八万四千,要想学得周全,学得究竟,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如果能够通达空义即通达一切,在一切法上见到它的空性,都是如幻如化而有,这样便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切,无事不办。这是多么的善巧,多么大的妙用!怎能认为空义是什么都不存在,是抹杀现实呢!
  《大品般若经·善根品》说:“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入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菩萨以是方便力故,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此文是空有双用,前句谈空,次句说有,空有二义,相辅相成。同经《必定品》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观是十方如恒沙等国土皆空,是国土中诸佛亦性空,但假名字故。诸佛现身所假名字亦空。若十方国土及诸佛性不空者,空为有偏,以空不偏故,一切法一切法相空。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用方便力生神通波罗蜜,起天眼、天耳、如意足、知他心、宿命智,知众生生死。若菩萨远离神通波罗蜜,不能得饶益众生……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生如是天眼,用是天眼观一切法空,见是法空,不取相、不作业,亦为人说是法,亦不得众生相,不得众生名,是菩萨摩诃萨用无所得法故,起神通波罗蜜。”修空而后观如幻有,能起各种神通无事不办,即是空有无碍。这些经文都在说明空的积极意义,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空是消极的,是抹杀现实的。正如《中观论》所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是故我今但解释空”。这是在说“但解释空义”,空义如此甚深重要,所以我龙树于此“但解释空”。“解释空者当以十二门入于空义”。此句是说明解释的方法。什么方法?就是以十二章论文,以十二个门类来说明空的意义。


 
 


{返回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一 观因缘门
下一篇:十二门论释义 绪论
 百论释义 二 释论名题
 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十一 观三时门
 百论释义 破异品第四
 十二门论释义 甲三 全论总结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二别释众品 乙九 明四论用假不同门
 百论释义 舍罪福品第一(3)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一、通序大归 乙二、别释破邪显正 丙一、破邪..
 百论释义 一、作者、注者和译者
 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七 观有无门
 百论释义 破尘品第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栏目:净空法师]
 [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二五 裸形梵志经[栏目:长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八)[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九 第二十五章 生灭根结 安乐解脱 全由六根[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增支部1集51经[栏目:增支部1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二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身体很弱,中医师有开调气血的药,禅修可以继续吃补药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修菩提心法,下座后应如何修?[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什么叫“现空双运”?[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