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论宗从本迹两方面辩析佛道二者的不同(理净)
 
{返回 三论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8

三论宗从本迹两方面辩析佛道二者的不同

  今从佛道二教教主人格的品德之尊卑,而论佛道二家之深浅,可从两个方面说明。首先从佛陀与老子的垂迹(示迹)论高下,再从佛陀与老子的本迹论高下。今从垂迹而言,道家认为佛陀叫大觉,老子叫天尊,都是圣人,所说之法都是微妙最高的理论。佛教的“不二之玄门”与老子的“得一之渊府”皆是至高至妙之法,能说不同吗?
  “大觉”是佛之异名,即大人的觉悟。因为凡夫不觉,二乘、菩萨觉行未满,非是大人,唯佛是大智大觉。“天尊”是道教最高贵的称号,为至高无上,道教称老子为元始天尊。“人同上圣,法俱妙极”者,从人的角度看,佛是大智大觉之人,无人能比,老子是元始天尊,至高无上,故皆可以称得上是圣人。如果从法教的角度来看,佛法能普度众生得解脱,“道”称虚无,亦是微妙至极,因此二教应当平等,无有高下之分。假如硬要说二者之间有差别,那就不是杜绝不二之玄门,破坏得一之渊府了吗?“不二玄门”即不二之法门,不二者,独一无二,善无善之实性,恶无恶之实性,空性皆平等故云不二。法门,佛道之轨范云法,众圣由之趣入为门。故云不二法门。又不二者,一实相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大乘义章》说:“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称不二。”因此不二法门是对认识事物无差别的境界,非语言文字表达,离言绝虑之妙境,即中道实法。“得一”是道家用语,“一”指先天大道,“得一”即是契得天地唯一的根源的存在之意。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此一就是道。”“渊府”者,渊是深义,府是多义,渊府指深奥博大的理论。僧肇释为“渊”池水深,“府”库财多。“伤”是损害,“杜”是杜绝、堵塞之义。这两句是说,杜绝了不二之法门,伤损了大道深广之义。
  佛教认为释迦是以悉达多太子的身份诞生于王宫,本可继承王位,出家成为三界法王,救济众生;而老子只不过是周朝的一名官吏,其教法只不过是中国九流之一派。这样看来如果非要说佛老的人格与教法平等的话,那岂不是等于小丘和须弥山一样高了吗?萤火烛与日月一样光明遍照了吗?因此说释迦不同于老子,释迦为三界之导师,老子只是人天小圣。
  如果以本迹而言,道家又认为圣人同于凡夫者皆具有外貌五官,与凡夫不同者,圣人有神德智慧,所以老子虽示迹为官吏但实际的本迹,却是至高无上的天尊。因此佛老二者之本迹,应是完全相同。但是若不究本迹,以凡胎而言,只有尊卑之分,若要从本迹说,老子可远不及佛陀了。因为《汉书》中有明文评论,老子是贤人。何晏、王弼等都是钻研老庄名家,他们也说老聃不及圣人。如《前汉书》说:“孔子是上上流是圣,老子是中上流是贤”。佛在《大灌顶经》中云:“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破邪论》引《清净法行经》云:“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被称孔子,净光菩萨被称颜回,摩诃迦叶被称老子”。此经虽后人认为是伪经,但老庄为贤非圣是实,由此可说,庄子与佛本迹不同,佛之本迹法身是圆满而周遍法界,随应十方众生,若有求人天果报者,佛说世俗法,若有求解脱者佛说真谛之出世***,证三乘圣人。孔子虽被尊为素王,但他的教法,仅止于仁义道德,只是谈有,老子为柱吏,虽谈虚无,但只谈无。如果不能有无相涉,出空涉有,有无不二,则是执邪见者,不能证得圣位,故儒道二家,只是贤位,非圣人。可见他们的利益只限于世间的福乐了,故本迹也次于佛陀。


{返回 三论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论宗“于教二谛”(理净)
下一篇:三论宗之中道观(理净)
 三论宗的弘传
 三论宗般若思想的主要论题之解析(廖锺庆)
 三论宗之理事观(李志夫)
 《中论》诸品大意
 三论宗破收四料(理净)
 试析吉藏大师对“八不”思想重视的原因(妙一)
 三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理净)
 《百论》初探(方兴)
 三论宗破外道四种因果
 僧肇“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洪修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栏目:看开]
 在家居士说出家师父过失有什么果报?(大安法师)[栏目:勿说僧过]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潘爱雯)[栏目:唯识学研究]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六章 部派分化与大乘[栏目:印顺法师]
 人的七情 The Seven Emotions[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惠能大师会下成就之人为何还需印证?[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6[栏目:印海法师]
 无畏的施与舍 Giving and Giving Up Fearlessly[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大自在的境界[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