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41、不随喜赞扬戒
济群法师
{返回 瑜伽菩萨戒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8
41、不随喜赞扬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他实有德不欲显扬。他实有誉不欲称美。他实妙说不赞善哉。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显扬等。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知其人性好少欲。将护彼意。若有疾病若无气力。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护僧制。若知由此显扬等缘起彼杂染憍举无义。为遮此过。若知彼德虽似功德而非实德。若知彼誉虽似善誉而非实誉。若知彼说虽似妙说而实非妙。若为降伏诸恶外道。若为待他言论究竟。不显扬等。皆无违犯。
  作为菩萨,如果知道他人确实有道德而不肯说出称扬赞叹的话,那也是属于有染违犯。
  如果因为懒惰的关系没有称赞,就是非染违犯。
  还有些情况属于无违犯,比如知道对方一向自负,称赞只会增加他的我慢,可能浇点冷水更适合。我们要知道戒律的精神,该浇水时浇水,该点火时点火,该添柴时添柴,有些人一向自以为是,你还继续将他越捧越高,就不是赞叹而是捧杀了。又比如,知道对方的道德并不真实,动机也不纯正,那称赞就是为虎作伥,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沽名钓誉,帮他到处宣传,会给社会造成误导,结果贻害苍生。
  菩萨行中有爱语法门,这里所讲的是利行,是“他实有德不欲显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有些人眼中,只能看到他人的缺点,永远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从普遍的心理来说,每个人都容易自以为是,但“谦受益,满招损”,所以做人一定要谦下,要开阔自己的胸怀,要学会称赞别人,这都是四摄法门的要领。弘法尤其要具备这种能力,如果没有能力摄受众生,你说法时,对方抱着对立的情绪,讲再好的佛法也没用。人总是感性的较多,理性的较少,能够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人废言的情况却非常普遍,所以要让对方在心理上认同你。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说话要有平常心、柔和心、慈悲心和爱心。慈悲心是战无不胜的,当然慈悲心也不只是说好话,有的时候打骂一样是出于慈悲。菩萨要懂得观机,知道这个对象需要什么方式来调教,如果是甜东西吃多了,就要来点辣的、酸的、苦的;如果苦东西吃多了,再来一点甜的,味道要调好。好话听多了就象好东西吃多了一样,也会感觉腻味。同样是称赞,到底是烦恼的行为,是凡夫的行为,还是菩萨的行为,就看自己是什么心态。
  有时我们进入特定的情绪里,虽想称赞对方,可别人听起来觉得比骂他还难受,这就是情绪所产生的力量,类似气功所说的气场。每个人都会有特定的气息,我这次到新加坡,有些居士来见我,其中有个人酒肉味很重,他走之后,我的整个房间还充满酒肉之气。那天他问了很多问题,我也作了回答,他觉得挺有启发,又打电话说改日再来请教,我说:你身上酒肉之气太重,要斋戒七天才可以再来。天人为什么不到人间?就是觉得人间浊气冲天。不要说天人,我自己就感觉很明显。我平时住在山上,往山下走的时候,经常感觉那些游客散发的味道很浑浊,这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俗气,俗气不仅可以感觉,还可以闻到。大家在寺院过着清净的生活,气息相对就比较清净。心也是同样,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和有些人在一起就感觉不舒服,和有些人在一起心就能静下来,这就是心灵所传达的气息和力量。学佛不仅要让身体变得清净,更要心灵变得清净。如果心态不健康,只知道没完没了地发牢骚,发出的气息就不正,使人一接触就头疼,再吃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使身体产生异味,就更让人避之惟恐不及了。
  学会恰倒好处地赞叹别人,是为人处世最好的敲门砖,但不要赞叹得对方不自在,更不能以谄曲之心去讨好巴结。称赞有两种:一种是有相的,一种是无相的。所谓无相就是不露痕迹,不让对方感觉你在称赞他,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而有相的称赞往往显得唐突,使人感觉不舒服。我也经常碰到这种情形,有人当面来歌功颂德,不停地说了又说,以前听到这些也会感觉不自在,现在定力慢慢培养出来,就没有表情地听着,感觉说的是别人。所以说,要适当地、如实地称赞他人的功德,这也是菩萨的修行方式之一,因为你的赞叹能给他人带来欢喜,带来信心。而恰倒好处地赞叹他人,还会使你学到很多知识,因为对方会因你这番诚意而将自身所学谈出来,这也是求学的窍门。
  别人有道德,我们要称扬;别人有荣誉,我们要赞叹。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就是从赞叹开始的:某某菩萨有什么什么功德,使阎浮提的众生得到什么什么利益,所以现在要求教于你。学佛就是这样学的,如果做到这一点,就会受益无尽。知道这个菩萨怎么做,那个菩萨怎么做,然后一点一点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中。佛菩萨的境界说起来很遥远,但只要做起来就近在眼前。正因为你做得好,人家看到你才欢喜,使你到处遇到的都是绿灯,然后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人见人厌,自己还不知反省,只觉得怀才不遇,只觉得天下人都有负于你,使心态落入恶性循环中。
  所以说,种因是非常重要,不要总想着能得到什么,只要努力,将来自然有结果。现在教界人才这么缺乏,到处都在请法师,真正学好还会没有出路吗?既有信仰,又有研究教理的基础,在教界就是宝贝。曾经有人戏言:“职工下岗,干部分流,法师供不应求”。这说明什么?学佛没有竞争,是一条光明大道,是一项朝阳产业。有同学在担心出路问题,我实在不理解这样的想法,就像“天堂有路你不走”,又怨得了谁呢?海外的弘法事业早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传统讲经到多媒体弘法,从文化教育到慈善救济,从心灵环保到人生关怀,涉及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相比之下,中国的弘法事业还刚刚起步,很多事情都等着我们去推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心,或是出家,或是以居士身份护法,都是当今教界所需要的。只要发心纯正,路就会越走越宽,相应的利益自然也会有,“君子忧道不忧贫”,不必担心利益,更不可刻意追逐,如果有人感觉前途迷茫,这只是心念的问题,不是现实的问题。

{返回 瑜伽菩萨戒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42、不随行威折戒
下一篇: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40、不随心转戒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33、不为助伴戒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30、爱恚赞毁戒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8、遮罪共不共戒
 菩薩戒本持犯要记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10、味邪命法戒
 瑜伽菩萨戒要义 一、四重 3、不受悔戒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4、不应供受戒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31、憍慢不听正法戒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36、有恩不报戒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15、嗔打报复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烦恼即菩提[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目犍连(神通第一) 试听佛音远近[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请问学习经典时,除了熟记之外,要如何融会贯通,才能像老师一样,随意引经据典,流畅无阻碍。[栏目:蔡礼旭老师]
 宗门文献目录[栏目:巨赞法师]
 佛教典籍对小说文本的意义(达芾)[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四章 狼山的狼 - 张状元[栏目:归程·圣严法师自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二讲之一[栏目:界诠法师]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栏目:白云禅师]
 佛弟子可以拜神仙吗?[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