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路漫漫》自序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6

《菩提路漫漫》自序 

写在前面

  出家近三十年来,多数时间在佛学院度过。因教学之故,始终都在关注教界现状。自宗教政策落实以来,成绩虽是有目共睹的,但问题也在逐渐浮出水面,如大众修学无序、僧团管理混乱、弘法布教薄弱等等。若缺乏有效引导和整改力度,这些问题,将随着佛教的发展日益扩大。所以,在表面形势一片大好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深入反思,考量当今教界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又会走向何方?
   1992年,我开始面向社会弘法,因最初从高校起步,故选择“人生佛教”作为契入点。十余年来,在教学及开办讲座之余,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人生佛教”的丛书。对于多数将佛教视为封建迷信的中青年来说,这种人本、理性而贴近现实的佛法理念,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更易为大众接受。
   “人生佛教”的理念由太虚大师率先提出,因其契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两岸三地涌现了很多追随者和实践者。而它的弘扬,不仅为佛教在当代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佛教在社会的推广普及拓展了空间。但在继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或因缺乏深厚的教理学养,或因缺乏崇高的宗教情操,从而导致肤浅化、庸俗化的倾向,使人生佛教有演变为人乘佛教的趋势,甚至沦为点缀生活的宗教情调。收录于本书“时事论坛篇”中访谈和文章,便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此外,我也时常在想:为什么许多人皈依多年,却未能对三宝生起应有的信心,使信仰流于表面的形式;修学大乘佛法,却未具菩萨行者的发心及慈悲情怀,使佛教予人消极、出世的印象。原因何在?我发现,正是由于对佛法修行的根本缺乏认知。于是,开始着力于“皈依”、“菩提心”的弘扬,从举办讲座到带领大众共修,希望人们深化对皈依的认识,成为真正的佛子,并通过菩提心实践成为合格的大乘行者。相关内容,见本书“基础建设篇”、“修学实践篇”收录的《皈依修学手册》、《认识菩提心》及修习仪规。
   基础建设只是佛法修学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是否有着共同遵循的次第?如何将之落实于心行成为改善生命的力量?而汉传佛教自宋元以来逐渐衰微的根源又是什么?2004年春,我发表《汉传佛教的反思》一文,对佛教在中国由盛而衰的原因作了思考。其后,陆续撰写《佛教修学次第的思考》、《一个根本、三大要领》等,就佛法修学体系建设、僧教育制度建设、僧团管理制度建设、弘法布教制度建设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汉传佛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这些文章都收录于本书“修学体系篇”中。
   汉传佛教的继承和建设是一大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界的努力,需要四众弟子的参与。因此,我不揣简陋,坦陈己见,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更希望广大有识之士共同关心,使一代圣教流布广大,利益众生。

  2006年夏写于西园 济群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零距离
下一篇:福建丛林漫谈——以我在福建出家生活为线索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
 一肩烟雨过江南——之问法西园寺
 学菩萨胜过拜菩萨
 解脱会让你失去什么
 《世界佛教名著丛》编译缘起
 解深密经讲记
 佛教界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如何?
 认识的回归
 漫谈“自性”
 七日禅开示之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三[栏目:智者大师]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肆、生死轮回与涅槃[栏目:隆波通禅师]
 0453 佛说弥勒下生经(西晋 竺法护译)[栏目:弥勒系经典]
 心离正法[栏目: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七八)[栏目:杂阿含经]
 安住觉性[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栏目:智者大师]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四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禅修入门指导[栏目:宝海上师]
 印光大师说故事 72、通皆炸毁 人佛无恙[栏目:灵岩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