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零距离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1

零距离   

  学佛首先要发心。其中,最高的发心无疑是菩提心。从发心至成就无上佛果的过程,经论中有许多相关论述。时间上,须跨越三大阿僧祗劫;步骤上,须历经五位或五十二位。在此过程中,还应广学五明,成就种种智慧,断除八万四千烦恼。如是种种,让人觉得成佛之道实在艰辛而遥远。因而,在一般人心目中,发心和成就佛果之间,无疑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近日读《华严》,云“菩萨初发心(菩提心)即成正觉”,又云“初发心即与诸佛功德同等”,使我受到极大震撼。发心是起点,成佛是终点,起点和终点之间,如何一下子变成零距离呢?若是这样的话,大乘经论中说到的修行时间、过程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引发了我对菩提心的思考。后来才发现,问题就出在对菩提心的认识上。若能对菩提心有足够了解,自然就能明了这两句经文的奥义。
  何谓发菩提心?发,为开发或引发之义。菩提,为觉悟之义,亦是三乘圣果的核心内涵。具体而言,可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果之无上菩提。其中,又以佛果成就的菩提为最,这也正是佛典中经常说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
  那么,是否声闻、缘觉所成就的菩提与佛果成就的菩提在质量上有所差别呢?并非如此。三乘圣者成就的菩提,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所不同者,声闻、缘觉因发心窄小有限,未能圆满开发菩提的所有功用。而佛陀因发心广大无限,始能圆满成就究竟的菩提。正如《法华经》所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
  初发心之所以能即成正觉,是因为无上菩提不从外得。也就是说,初发菩提心的这个“心”,与成就无上菩提果的这个“心”是不二的。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就曾感慨:“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著妄想而不能证得。”六祖慧能也曾说过:“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悟此心,直了成佛。”足可见,每个众生心中都具足佛性,只须将其圆满开发出来即可。
  既如此,《华严经》所说,也就不难理解了。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大学
下一篇:《菩提路漫漫》自序
 人心和人生
 济群法师开示问答
 《道次第》修学地图
 佛法的核心之道——解脱
 解脱真的成了江湖传说吗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
 解深密经讲记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正念,使浮躁远离 四、戒定慧成就解脱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三、贪嗔痴制造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忏悔可消意业[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栏目:学诚法师]
 一个五戒居士的自白[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生活中的佛教 净土宗与终极关怀[栏目:林克智居士]
 我、人、众生、寿者相[栏目:圆觉之友·圆觉文教基金会]
 金光明最胜忏仪(宋 知礼集)[栏目:经忏仪轨]
 连结的机制就是同体[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得到传承的标准是什么?[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放下即自在[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27.耶惟檀王妃——同等情境被侮,两世回辱恶人[栏目:藏传百业经故事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