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四门游观」的故事
慧净法师
{返回 慧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113

佛陀「四门游观」的故事
 

    有一个典故叫做「四门游观」,就是从四个城门去游览观光,这是佛陀出家的因缘。

    释迦牟尼佛从小就很爱静坐,思惟、领悟宇宙人生的道理,比较不爱虚华热闹。由于释迦牟尼佛身为太子,他的父王因此非常担心,就鼓励他到外面走走看看。

     东门遇老人:

    首先从东门出去观光。他遇到一个很瘦、很虚弱的老人,生命就像风中的蜡烛,随时都会被吹熄。释迦牟尼佛一看就很悲愁,心想:「唉!人生总有一天会变成这样。」

     南门遇病人:

    出南门的时候,看到一个生病的人,倒在地上哀叫,痛苦的情形看了令人惊吓。释迦牟尼佛又想:「唉!人生总不免病苦,没办法永远健康吗?」

     西门遇死人:

   再从西门出去的时候,看到出殡的队伍,送行的六亲眷属哭哭啼啼,释迦牟尼佛觉得很哀伤,想到「啊!原来有生必有死,而生离死别是非常哀痛、悲惨的事情。」

     北门遇修行人:

    等出了北门,看到有位出家人,举止安详、平静,好像内心充满了喜乐、自在,一看内心非常震动。

    释迦牟尼佛因此思考──人为什么会变老、会生病、会死亡?要怎样才能不老、不病,甚至不会死亡?如何才能像这位修行者,这样的安详平静,没有忧愁苦恼?

    这些就是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前所看到的情景,就是促使释迦牟尼佛最后出家,领悟宇宙人生的道理,证悟佛性,达到成佛,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百千陀罗尼,而说法救度众生的缘起。

    生老病死是过程,在这个世间,无论富贵贫穷、智慧愚痴,无论是出生在天上、人间或三恶道,凡是生存的必定有死亡,跟死亡没缘的众生,一个也没有。所以有首偈说:「元宰公侯,于今安在;妻财子禄,到此成空。」人若是到了眼睛一闭、手脚一伸的时候,不管身为皇帝,还是宰相、议长、部长,这些地位名望都成为过去,平生所拥有的包括丈夫、太太、子女,或是动产、不动产,都已经成空。

    所以我们学佛人最基本的,就是要领悟这个世间,本来就是苦、无常,最后成空。对世间有这种认识,自然就会走入宗教信仰,求真实、永生的境界。

    要怎样才能不老、不病、不死、无有忧悲苦恼呢?这也是念佛法门的目的。我们念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离开了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就没有老、病、死,而且无忧悲苦恼。

    《阿弥陀经》为我们开示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意思是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的清净喜乐。若论我们的身、心,身是痛苦的器具,受到饥、渴、寒、热、老迈、病痛的苦;心则有是非得失、贪瞋痴的痛苦,这是我们娑婆世界的现象。极乐世界有心有身,但是不老、不病、不死、无忧愁、无痛苦,生命永远存在,而且又有神通愿力能够救度众生,这才是我们人生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

  ──摘自为莲友开示第三课(2006.6.24)


{返回 慧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不久保」的典故
下一篇:「大石乘船」的譬喻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念佛之殊胜利益
 学佛从“否定自己”开始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人生的目的
 澳门「弥陀共修会」落成法语
 念佛功超定散诸善
 法照大师《五会念佛赞》之偈摘要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净德昭彰──净嵩法师的德行与遗志
 生活教育
 华光出佛
 弥陀名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生[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迷信与正见?[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改变你自己[栏目:海涛法师]
 人生是一种承受[栏目: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二节 丛林日常佛事 四、普佛[栏目:佛教丛林观]
 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76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请大法师开示何谓供养诸佛?是否拿灯油或花或食物摆在佛前礼佛即是供养?[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万里灵泉寺八十四年度全国大专青年寒假精进禅七 84.1.21─84.1.28[栏目:惟觉法语]
 藏传因明学 藏族学者的因明著作初探[栏目:汉土论著]
 除习务尽勿再发生说[栏目:明真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