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在世间
慧净法师
{返回 慧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083

人在世间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意思是世间的恩爱再深,拥有再多荣华富贵,也只是一时的因缘和合,时间一到,就各自离散。人愈是贪恋,因缘离散时就愈痛苦。我们要了解,世间的本质就是如此。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这两段话,都是从《无量寿经》摘录出来的。

人生世间,因为贪图五欲,所以都在「爱欲之中」;但其实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并不意谓我们死的时候,才是「独死」,才是「独去」,包括活着的时候,也是「独生」、「独来」。

虽然我们有亲近的家人朋友,但内心深处依然是孤独的,难得有可以谈心的知交。有句台语说「心事谁人知」,想来大家都有同感吧!所以即使与众相处,真相也不出「独」字。

何况「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当我们临终受果报的时候,不管是到苦的地方,或是乐的地方,是善道或是恶道,都要自己承担,没有人可以替代;即使想替代也替代不得,这就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除非是阿弥陀佛来承担我们罪业的重担,救度我们于轮回,否则八万四千无量法门,没有一个法门,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我们的生死轮回。

《地藏经》言: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父子至亲」,父子的亲情是天性,在人世间,自然会彼此慈爱、孝敬,可是一旦死亡,到了地狱就各走各的路,因为每个人三业行为都不一样,所以死的时候,就随各自的业去受果报,不能相逢。所以「歧路各别」。

即使有百千万分之一的机会相逢了,也「无肯代受」。为什么?地狱之苦自顾尚且不及,如何能够彼此代替!

  此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这段话有个典故。有一对父子,居无定所,今天乞讨到这个地方,明天又到另一个地方。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父亲又告诉儿子,这也不是我们的「家」,到了这里还是作客,不能长久。

当初看到这段典故时,内心有着深沉的伤悲。我们在这个三界六道,娑婆世界是客,能够长久的只有极乐世界,所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世间眷属,缘尽则离;图久远者,当结佛缘,同念弥陀,同生极乐。

世间眷属虽然恩爱相处,但这个缘份也十分短暂,几十年过了,缘尽了,就彼此离散,不能再相聚。人生就是这样无奈、这样悲哀。希望再相聚,就要结佛缘,彼此都「专称弥陀佛名」,彼此都「愿生弥陀净土」,如此,今生为六亲眷属,未来也能继续和乐相处。

──摘自〈第十八愿之义〉第五课(2005.5.15)


{返回 慧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转苦为乐
下一篇:身在红尘心念佛
 念佛即生活
 慧净法师书信集 壹、书信篇(41-50章)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六讲 处世与做人..
 慧净法师书信集 简介 编者序
 月丽中天 影现万水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难易二道判
 慧净法师书信集 壹、书信篇( 1-10章)
 《濒死体验》第一部分
 学习宗风(六)
 一心念佛 无疑无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的悟道[栏目:杂阿含经选集]
 唯识研究 第二十三章 天台宗、贤首宗与唯识哲学的比较[栏目:周叔迦居士]
 百分之九十九跟佛说的一样,但有百分之一的过错,就断众生法身慧命。[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十一届:在开营式上的讲话(郭凤阁)[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出离心如量生起的标志[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