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应无所住心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34

  应无所住心

  白云禅师著述

  当贪欲之火升起,切莫任它随业风激动,赶紧藉“戒”功德水浇灌,便可以使五蕴清净,不至承受炽盛之苦。

  当瞋恚之火升起,切莫任它随业风激动,赶紧藉“定”功德水浇灌,便可以使五蕴清净,不至承受炽盛之苦。

  当愚痴之火升起,切莫任它随业风激动,赶紧藉“慧”功德水浇灌,便可以使五蕴清净,不至承受炽盛之苦。

  学行觉悟之人,依戒定慧而修养,旨在针对吾人的贪瞋痴;若欲入达“不”的境界,唯有不犯、不乱、不痴,才是清净无漏之道!

  因此,为了静寂业风,调适五蕴,老衲提示了想、行之间建立起间隔的理念;同时,更明确了于理念中进一步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面对“业感”发动之时,改变自我的有为,消除有所的内涵;使得五蕴转向皆空,然后必可突破而圆成无为!

  当然,从有为及有所,从有为空及有所空,以至突破有为成无为,远诸有所成无所,圆满应无所住心的修养,并非是佛道的极至;必须从有、从空、从无而恒常护持,达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湛然清净境界,才是明妙圆觉与圆慧的殊胜究竟的佛陀世界!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勿存妒忌与怨恨之心
下一篇:适可而止
 不要开庙店
 行者与常住
 圆觉境界
 自我的有无
 佛法问答
 什么是正常人?
 劳力之辨
 知识与修养
 环境的适应性
 二众修学的差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问什么是传承?得到传承的标准是什么?[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XVII. 如何推进到内观 How to Proceed to Vipassanā[栏目:安那般那手册]
 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宽见法师答居士问[栏目:宽见法师]
 黄莲集 教理篇 九 身受心法[栏目:黄莲集·如觉法师]
 得之不喜,失之何忧[栏目:卢志丹居士]
 没有分别,没有概念,没有牵绊[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