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心养性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47

  修心养性

  白云禅师著述

  分别之心,人皆有之。

  计较执着,在所难免。

  但是,止于该与不该,参与是“是”或“非”,忽略了“分别”之时,何如多一分“了解”;那样,不仅藉“眼耳”增添知识,更可以于“色、声”中培养智慧!

  人世间,原本为“拥有”而忙碌,于“得、失”的“分别”而创造问题,几乎忘了究竟是“为什么”?甚至到处为问题去寻找答案,却甘愿隐藏答案中仍是问题的发现!

  为什么?!是为探究“力用”而相应于现实,目的在不可以漠视生命的价值与“心、念”起动的效益性;因此,也许、假若、随便等会成为人生旅程中的绊脚石,千万不可但存懊恼而归咎于自己以外的他;毕竟“我”的定位不是“自己”的专利,必须联想到“分别、计较、执着”的力用在多一分了解。有所谓:

  “将心比心,即是佛心!”

  佛者,觉也;诠释为自觉觉他,觉行臻于圆满。

  或者说:

  分别是因为计较与执着,原在乎跳不出感性或理性的局限。

  如果说:

  了解是因为察觉与返照,则肯定超脱“人性”的自我范畴。

  所以说:

  学佛之道,在“止”在“观”,务期使得“慧”要“圆慧”,“觉”要“圆觉”;不可以误解了“心、性”的“明、见”,但“止”于一些体会,认知、发觉、感悟而说是“开悟了”或“成道了”;多少的自我意识,必须把握住要“明心见性”,唯“修心养性”;直到“心性”能够如“莲”似“藕”般静净,才可以评诂所“观”之境入于“明”而“见”的地步!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畏不是鲁莽
下一篇:一味的固执
 错的知解
 自我行为的修养与生命价值观的展现
 金刚经集义
 禅宗面面观
 不要开庙店
 菩萨心性
 谦虚、礼让、共识
 大般若经要解——不可得义
 焚荆棘
 菩萨行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你被哪根绳牵住了?[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金刚经释[栏目:索达吉堪布]
 皈依[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十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讲记之三[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君子之学 法喜充满[栏目:大安法师]
 禅宗与茶道之渊源[栏目:禅茶文化]
 出处不干佛,春来草自青[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07-036菩萨的发心[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现前还造业,等临终最后一口气才念佛,能带业往生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