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心养性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0

  修心养性

  白云禅师著述

  分别之心,人皆有之。

  计较执着,在所难免。

  但是,止于该与不该,参与是“是”或“非”,忽略了“分别”之时,何如多一分“了解”;那样,不仅藉“眼耳”增添知识,更可以于“色、声”中培养智慧!

  人世间,原本为“拥有”而忙碌,于“得、失”的“分别”而创造问题,几乎忘了究竟是“为什么”?甚至到处为问题去寻找答案,却甘愿隐藏答案中仍是问题的发现!

  为什么?!是为探究“力用”而相应于现实,目的在不可以漠视生命的价值与“心、念”起动的效益性;因此,也许、假若、随便等会成为人生旅程中的绊脚石,千万不可但存懊恼而归咎于自己以外的他;毕竟“我”的定位不是“自己”的专利,必须联想到“分别、计较、执着”的力用在多一分了解。有所谓:

  “将心比心,即是佛心!”

  佛者,觉也;诠释为自觉觉他,觉行臻于圆满。

  或者说:

  分别是因为计较与执着,原在乎跳不出感性或理性的局限。

  如果说:

  了解是因为察觉与返照,则肯定超脱“人性”的自我范畴。

  所以说:

  学佛之道,在“止”在“观”,务期使得“慧”要“圆慧”,“觉”要“圆觉”;不可以误解了“心、性”的“明、见”,但“止”于一些体会,认知、发觉、感悟而说是“开悟了”或“成道了”;多少的自我意识,必须把握住要“明心见性”,唯“修心养性”;直到“心性”能够如“莲”似“藕”般静净,才可以评诂所“观”之境入于“明”而“见”的地步!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畏不是鲁莽
下一篇:一味的固执
 学佛方程式
 禅表现特殊方式
 大乘菩萨的行修——六波罗蜜
 要问为什么?
 镜喻
 心斋
 六力说
 勿存妒忌与怨恨之心
 原谅就是爱
 身份、立场、观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性与宗教 Sex and Religion[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快乐学佛.欢喜修行──浅谈学佛的目的[栏目:宽运法师]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4讲[栏目: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十四、智者无为[栏目:心的诗偈·信心铭讲录]
 慈悲喜舍——贵于珍宝的品格[栏目:觉真法师]
 阿含经与人间佛教[栏目:宏印法师]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栏目:南怀瑾居士]
 那烂陀(圣凯)[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纸上传来说得亲,翻腔易调转尖新;世人爱听人言语,言语从来赚杀人。[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白财神法门[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