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养即是调适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68

修养即是调适

  白云禅师著述

  众所周知:

  “有耕耘,才有收获。”

  但是,于“知”的领域中,往往是畏于耕耘,乐于收获;就像是日常生活,任谁都乐于较好的生活,住于享受之中;可是,有几人愿意思量,较好的生活享受,来自多少付出以后,才能获得的报酬!

  因此,恶于耕耘,好于收获,形成了时下的社会问题。

  佛法中谈正勤精进,主旨在于人的懈怠之心,耽着放逸;大好的生命,消磨在“缘境”的满足中,糟蹋了有用之身,弃掷于懒散的贪求里;结果,一辈子成为“欲望”的奴才,甚而沾沾自喜!

  耕耘之道,依佛法所取“正勤”,则提示了有别于“业”的力源;唯有立耕耘于正勤,方能展现“道”的成果,也就是修养所形成的功德力。基于精进的行为,世法中同样展示有“正、反”两方面,在“放逸”的前提之下,所拥有的收获,不是以“懈怠”为精神指标;因为“放逸”涉及“贪求”,迷惑于“缘境”之中,以及成为欲望的奴才而不自觉。

  因此,正面的休闲,应该是不放逸,当然,懈怠之心便不容易生起;比如适可而止,同样能得欲望的满足,却不会沦于因贪求而成为奴才;又比如工作狂,看起来似乎是正勤,其实不是精进,由于涉及失调的后果,同于贪求的作为。

  修学佛法,于旨趣上,不舍耕耘和收获,但须讲求正勤的精进,则懈怠之心无从生起,就说不上放逸或不放逸了;毕竟行者之道,于身口意有所偏邪之时,必须加以修正,除此,培养于德行,仍然是重要的功课!

  故说:修行办道,德养之功,即是行为的调适。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待己待人
下一篇:安身立命
 大般若经要解——离相义
 达摩
 原谅就是爱
 一味的固执
 自我的价值观
 法的洒脱
 莫染着是非
 二众修学的差异
 闭关的知见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谈心说识 第九章 因缘所生法——依他起性与缘起无常[栏目:依昱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七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观心·开心 第15章 轻安与不放逸[栏目:依昱法师]
 维因果无欺而调伏烦恼[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栏目:魏道儒教授]
 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难:触事无心[栏目:证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