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彻悟人生 第二十九个故事
 
{返回 觉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5

(第二十九个故事)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安详而又幸福。等风浪过去,全船脱离险境,这人好奇地跑过去问老太太,你怎么一点都不怕呢?
  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马吉,已经被上帝接去了,到了天上的家。二女儿叫马丽亚,住在英国。刚才我是在祷告,如果接我回天上的家,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让我去英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哪里,都一样。所以,我很安心啊!”

这个老太太,真的放下了。然而,放下,不仅仅是对凡夫说的,对修行人,学佛者,更要懂得放下的实践意义。一方面,你要发菩提心,要有求道求法的诚心、恒心,但是又要把一切执著放下,把追求心、期待心、修功德的心、成道的心,全部放下。既放下身外之物、心外之物,包括一切的快乐和苦难;同时也要放下何时才能悟道、得道的渴望与寻求。只有把一切心都放下,你才能发现,原来佛就和你在一起,道就和你在一起,它没有离开过你,你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它,它本来就在你的心中。不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成佛很难,悟道很难,往生西方也很难!
  六祖慧能未出家前,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经文时,当场若有所悟,决定出家学道。他前往湖北黄梅,投奔五祖弘忍。半年之后,听五祖讲《金刚经》,又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豁然开悟。在《坛经》中,他谈到无住、无相、无念,这三者实际上是相通相融的。“无住”,就是不在一个念头上或任何一种现象上产生执著,牢牢不放。比如,一个人受了批评,听到了一句非议的话,或遭遇挫折,蒙冤受屈,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扰,心生苦闷,那就叫心有所住。贪财贪色,贪名贪利,心中牵挂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贪恋,甚或瞋恨怨怒,这些就叫“有所住”。凡是烦恼,想不开,看不破,放不下,就是心有所住。所谓“心无所住,”当然,就是身在红尘,又能跳出红尘,不受红尘困扰,不受红尘的系缚。“而生其心”,就是生“无所住”心,就是生出离心。一个学佛者,出入红尘还能救度红尘中的众生,为他们布施法雨,广说佛法,这就是慈悲心、菩萨心、智慧心了。
  “心无所住”就是心生无住,无住生心,生无住心。外在的现象,如梦如幻,自己不为所迷,自性清净,不会在利害、荣辱、是非、得失、人我分别中打滚,折腾,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六祖慧能大师的那一首著名的得法偈,也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据说慧能二十四岁时到达黄梅,拜见五祖弘忍大师。弘忍问:来为何事?慧能说:“唯求法作佛”。弘忍随口一问:“ 獦獠也想求法作佛吗?”不料,慧能马上回答:“人即有南北,佛性却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好一个“佛性有何差别!”这一问,当然令五祖刮目相看,把他派到碓房去踏碓舂米。他在那里安心劳动了八个月。一天,五祖集合门人,要大家作一首偈,目的是考察一下各人的见地,为日后做准备。大家都仰望首座神秀。神秀是东山会下的教授师,名望皆在众人之上。盼他写首偈来,也是众望所归。但神秀没有自信,不写又不行,于是,他将偈写在廊下的壁上。偈云: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慧能听到别人念了这首偈,认为他没有见性。当下也作了一首,请人代他写在壁上: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了慧能的偈子,便在夜间唤他进房,为他说法,付法传衣。当天晚上,五祖就送慧能去九江驿,嘱他速回岭南。慧能走了,后来就是鼎鼎大名的六祖。
  其实,神秀的那首偈,并没有错。茗山老法师就多次说过,一个尚未开悟,还在修持过程中的人,应该牢牢记神秀的教导,必须时时勤拂拭,老老实实地磨练自己,保持心地清净,这是一个长期用功的过程,一点也马虎不得。但六祖慧能大师,已经彻悟了,境界自然不同。他认为一切都不应该执著,“菩提树”、“明镜台”何须执著?智慧也不应执著。一执著有智慧,执著的本身就不是智慧。所以他说“本来无一物”。既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既没有烦恼,也没有智慧;既没有污染,也没有清净;既也没有分别,也没有凡圣。只有心中一无牵挂,什么都放下了,这才是真正的开悟。正如《心经》中所说,“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才是真正的心无挂碍。心无挂碍,就是“本来无一物”,才是真正的放下,真正的得大自在。
  有道是:“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返回 觉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彻悟人生 第三十个故事
下一篇:彻悟人生 第二十八个故事
 彻悟人生 第八个故事
 彻悟人生 第六个故事
 佛教不能忽视僧伽的律仪教育
 彻悟人生 第十八个故事
 师父,我想对你说
 彻悟人生 第十六个故事
 彻悟人生 第二十七个故事
 佛教艺术的当代风采──《华严经》在港公演礼赞
 香港佛教与内地佛教法乳一脉
 彻悟人生 第十四个故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低声下气,和好如初[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进庙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栏目:心律法师]
 禅七讲演 三心念佛[栏目:刚晓法师]
 大乘佛教的精神实质[栏目:荆三隆教授]
 崇高的成就[栏目:万行法语]
 法见 11 佛教与神的概念[栏目:向智尊者]
 鸟儿也会照镜子[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平时念佛采用老法师示范的,念五句换一口气的方式,假如临终气衰时,助念应该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还是换节奏..[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此刻已然具足[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在哀思中期待后圣严时代佛法的新生(何建明)[栏目:圣严法师纪念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