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莫说欺诳之是非
 
{返回 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6
莫说欺诳之是非
(木拉图诺师之语录,摘自仁珍贝玛旺晴之日记。)
 
壹、己之静思
 
修行人常常思维自己的过失为时刻必作的功课,方向为自己身、口及意三门,此中易犯者为口与意业,分别念如同天空的云般不定时生起,如能观察到心的动态并由心底改变对治,三门的过失即不易犯,因此长期培养思维自心的动态极为重要。
 
末法时期,最易犯的为口业,必须面对此过失并勇于改过向善,轮回里的凡夫依自己的迷幻根识及颠倒的智慧判断当下的事情,常会错误的看到对方的过失,不经三思当下说人之过,应知这就是自己迷乱的业感,要改善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若心不清净的看待任何事情将直如照镜子般,不清净的种种想法现于他人身上,因此看到他人的错误即应思维并认定是自己心不清净的影像。清净的成就者见、闻、想、知一切都是清净,我们发愿将来亦如是。
 
蒙受业力感招的人如地狱的众生般,一见即相互生起瞋恨心,同样如阿修罗众以俱生的习气对天人起嫉妒心而互相杀戮般,看到有过失或讨厌的对象不自主的生起成见时,要认识这是自己业力感招,应懂得忏悔,不放任继续造业,即刻起精进努力消除此宿业。
 
贰、为他静思
 
末法时期的众生以业力及烦恼粗重,因此称为愚昧不净之浊世众生,轮回之人有些过失是常理,过失即为轮回的自相。见他人过失或想说是非时,应作如是思维:「我不一定较他清净!不一定较他具德行!也未必较他早成佛!」像密勒日巴般先有过失、清净后成佛的众生不在少数。
 
对众生需要尊敬,因为一切众生具如来藏性、是将来之佛,寂天菩萨说:「尊敬佛及尊敬众生的功德等同,为何敬佛不敬众生呢?」
见到他人过失,对己而言是种警悌,应思维:「这是诸佛菩萨为了渡化众生示现种种相行贪瞋痴慢等不净业,是为接引众生的方便法门,亦为提醒众生不要犯同样错误的警示。」
 
参、口业之伤害
 
每个人都有隐私,要懂得互相尊重,不要伤害别人,侵犯他人的隐私非为修行人应作之举。
 
违害人类最大的克星为口舌,谈论是非乃国家、社会、团体、寺院、僧团、家庭、朋友等分裂之根源、斗争之起因,口中有是非,能引生国家混乱、社会不安、团体家庭解散、亲友反目成仇,星星之火足以撩原,小小的口舌足以害人害己乃至造成无能承担的后果。
 
受过菩萨戒的戒子,谈论他人是非即已违犯戒规,己身不但为是非的来源、亦为愧对诸佛菩萨之徒,今生因为自己的口舌以致众人怀疑无法信任、相处不悦、见即生厌、虚耗人生,将来堕落地狱亦承受铁汁灌口、舌上牦田之苦。
 
肆、易犯口业者
 
蒙受诽谤、冤枉、加害的时候,应知这些都是喜爱造作是非人的习性而生,不要怀恨这些人,思维过去生的业力现前成熟,欢喜承受并多多忏罪,以对自他二利之道面对解决。
易生口舌者,以过去生等流业的习气,今生喜于谈论与己不相关的他人是非,有些人是常常接近爱说是非的恶友受感染而说,有些人因为太闲无聊的以谈论是非打发时间,有些人无啥知识而以谈论是非表现自己很博学,有些人谈论他人是非以掩饰自身的过失等等。
 
伍、易犯口业之因
 
1.无法之人
有佛法的人信心坚定,以信心为佛法的入门,这样的人们话题不离对诸佛菩萨的尊敬、众生的菩提心、关于佛法的闻思修等佛法的领域,谈论是非者通常为少乏佛法的知识及修持故而致。
 
2.无智之人
有智慧的人具出世间佛法的五大明知识,也有医学、艺术工巧明等五小明的知识,这种人的话题为自己熟悉的领域,他人的是非不成主题。
 
3.无能之人
拥有事业如政治家、军事家、经商者等,谈论皆为相关事业及知识,发挥个人能力以取得成果故会积极努力于从事的范围,没有事业愿景人的话题常绕着他人的是非长短。
 
4.无信之人
爱说是非的人通常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今天在你的面前说他人的是非,明天到他处说你的是非,积极谈论团体、公司、家庭等长短及隐私,成为无忠心及无信用之人。
 
5.无义之人
任何有义气的人,看到无智或无能的人做错事定会原谅及帮助,不会趁人之危也不会落井下石造成更多的伤害。
 
因此不论于任何阶段、时间、地点,看到过失或听到是非是为普遍的轮回真相,我等应自我警悌不要成为此中的一员,亦应能禁得起他人的批评、原谅爱说是非之人,直接或间接帮助他们改变向善,若不具此接引能力即常回向祈汝等行于善道。
 
木拉图滇诺布师赐予侄子单坚之语

{返回 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心七要义导引文
下一篇:藏传佛教之学习与修行
 移喜措嘉佛母祈赞文─双运大乐金刚之戏歌
 西藏文学与诗歌
 总说度母及故事
 密乘最基本的观察传承清净
 莫说欺诳之是非
 噶陀仁珍千宝二世给吉隆喇嘛尼多的教训 暨 浅释
 道歌花鬘的一篇教言
 见修行修持及始终完善教言 略释篇
 写于密勒日巴禅修洞之自省教言
 转经轮简史及利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活中的禅修 11-4 正念动中禅第四日法谈[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金刚上师南公怀瑾传授准提法修持要领开示[栏目:准提法门法要]
 读《楞严经》首先要明白什么?[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在波尔薄约国大研究院院长克什梯摩罕沈教授作宗教哲学讨论[栏目:太虚法师]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四上 七 人中鹿和鹿中人[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示念佛法门[栏目:陈义孝居士]
 相应12经 婆耆舍经[栏目:相应部 8.婆耆沙相应]
 请问如何去修十善业道?如何落实发菩提心?听经八小时,请问可否自在往生?[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紫竹林寺的修建因缘[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明白和理解[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