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1995年 出入息念 (二)
 
{返回 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34
‘95葛荣居士禅修讲座录(五)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日期: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地点:佛教黄凤翎中学
第四讲:出入息念 (二)
  首先衷心地欢迎在座各位。我很高兴看见一些旧的面孔,也很高兴看见一些新的面孔。
  今晚是第三晚的佛教禅修讲座。第一晚的讲座,我讲到禅修当中正念的重要性,我提及大概六个重点。第二晚的讲座,我讲述佛教禅修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叫作出入息念,意思是:正念或觉知呼吸。现在我想简略地复述那天晚上提过的一些重点。
 
  第一点是,出入息念的意思是:透过呼吸来培育正念或觉知。第二点是,这个方法帮助我们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地。我亦解释了甚么是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地。第三点是,这个禅修方法帮助我们对治、处理禅修时候所生起的思想。另一点是,它帮助我们处理或对治不愉快的情绪。我亦提过这个方法帮助我们处理或对治身体的痛楚,以及身体不舒适的感觉。昨天我也简略地提到出入息念这个方法如何培育止和观──静定和智慧。
 
  今天我会再谈出入息念这个方法,多说一些这个方法的其他面向。禅修其中一个重点是培育正精进。培育正精进,我们必须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努力过度,另一个极端是完全不付出努力。这些年来我尝试在不同的国家教导禅修,我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正精进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而言西方人都努力过度,因为西方国家的文化强调进取与目标,否则你不能够成功地与别人竞争。斯里兰卡人一般而言则不会付出太大的努力。所以你需要与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一起来考虑:你所处的国家强调的是努力进取还是轻松安逸。当一个人禅修的时候精进过度,结果会导致紧张,另一个结果是,你很容易疲累不堪。另外你还会容易感到失望,因为你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没有进展。所以你可能会生起疑惑,进而可能会很容易放弃禅修。如果你完全不付出任何努力,结果是你会感到昏睡,感到禅修的进展受阻,这便是精进不足的结果。
 
  关于精进过度和精进不足,在佛教的经文里,你可以找到很美好的参考。佛陀与一位乐师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佛陀对乐师说:「奏琴的时候,琴弦拉得太紧或者太松,你知道奏出来的琴音是不太好听的,所以琴弦不能够拉得太紧或太松。」佛陀用的另一个比喻是:如果你想捉住一只小鸟,捉得太紧,它会死去,捉得太松,它会飞掉。佛陀亦用他自己游泳渡河的经验来作比喻。当你太过用力,你会感到疲倦;当你完全不用力,你会沉到水里去。以上的比喻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你真的有兴趣禅修,你必须体验甚么是正精进,不费力的努力,或者我喜欢说是喜悦的精进。
 
  那么应该如何培育这种正精进,这种喜悦的精进呢?没有老师,没有书本能够帮助你培育这种正精进的。你必须去实验;你必须去探索;你必须去侦察。然后从实验、探索、侦察的结果,去看看甚么时候我们精进过度,甚么时候我们完全没有付出努力。透过以上的实验、探索和侦察,去体会甚么是正精进──喜悦的精进。日常生活之中,如果能够付出一些努力保持正念,这对于培育正精进是很有效益的。现实生活之中,如果你能够保持觉知,如果你能够保持观照,如果你能够尽量持续地知道身心发生的事情,那么你会看到禅修并不是一件特别的事情。于是禅修便变得自然和不费力。有一位禅修大师说过,坐禅的时候,如果你认为坐禅是一件特别的事情,那么你一定会遇到特别的问题。当你阅读阿姜查美好的教法时,他很强调这一点:禅修是自然的,它是平常的事情。这便是正精进的意思。
 
  禅修的另一个要点是,预期与实况不相符的问题。甚么是预期与实况不相符呢?我们开始禅修的时候,很自然会有一些期望。当我们决定禅修,我们都会有目标,都会有期望。我要说的是,禅修的时候,你应该忘记那个期望,那个目标。我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就像登山一样,登山者的目标、期望是到达山顶。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想着山顶的美景,要完成的目标,那么登山的时候,我们会错失探险的旅程,错失旅途上的风光。同样地,禅修的时候,如果你总是想着你要达到的境地,那么你便会错失禅修当下所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禅修的预期,如果你能够学习开放地面对任何生起的事物,如果你能够以开放的心向所有生起的事物学习,那么你便是以美好、喜悦、有趣的方式来禅修。我们也能够向这个经历学习。我很喜欢说:「抱有初学者的心,不知的心。」如果我们能够抱有初心,如果我们能够抱有不知的心,我们便能够从我们经历的一切事物学习。正如我所说的,这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
 
  我想说的另一点是,我发现很多禅修者修习出入息念的时候在控制呼吸。这是很有趣的,正如我说过的,人类很是习惯做事情,操纵事情,控制事情,干预事情,即使是呼吸也不例外!我们无需控制呼吸,即使睡觉的时候,身体也懂得自然地呼吸。看看孩童的呼吸是多么的美妙、自然、不费力。自然呼吸的时候,身体的状态是怎样的?前面我们谈过文化对禅修态度的影响,不同的文化都强调造作,所以学习「不造作」并不容易。我发现很多禅修者,他们有些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控制呼吸。所以从你的禅修练习去发现这种情况是很重要的。这种控制呼吸的情况与我们以为自己能够控制事物,控制思想有关。然而我们必须学习容纳生起的事物,以及向生起的事物投降。以上是我想说的第三点。讲到这里,我想起法教里一句美好的话:让花朵自然地开放,不要操控它。
 
  关于出入息念的修习,我想说的另一个要点是:友善与柔和。我遇过一些缺乏禅修知识的禅修者,他们禅修的时候,他们在培育瞋恨,在培育抵抗,在培育厌恶。这是怎样发生的呢?当我们尝试觉知呼吸的时候,我们想:「思想不会生起。」然后呢?我们开始有思想,我们对生起的思想感到忿怒。因为有思想,我们对自己感到忿怒。身体痛楚的时候亦发生同样的情况。当你专注呼吸的时候,身体感到痛楚,接着你开始扩展痛楚——你对痛楚感到忿怒,你开始厌恶身体的痛楚。如果你预期禅修的时候会有平静的体验,愉快的体验,专注的体验,若然这些体验没有生起,你会有挫败感。我遇过一些禅修者,他们放弃禅修,他们告诉我:「我的人生是失败的,我是一个失败者,所以现在我也是禅修的失败者!」吊诡的是,禅修的整个理念是喜悦、觉悟、超越苦,但是禅修本身却制造苦!这就是我强调友善、柔和以及仁慈的原因。
 
  我想明天我会讲述培育友善、柔和以及仁慈,培育慈悲对待自己,培育慈悲对待别人。佛教经典其中的一篇经文谈到修习慈悲的十一个益处。你或会感兴趣的一个益处是:友善、慈心和悲心会使心自然地平静下来。你看到比起用强制的力量,友善、柔和更能够让心自然地平静下来。所以当思想跑来跑去的时候,与其憎厌思想,不如友善地对待它们,柔和而决断地回到呼吸。请记着,友善并不代表让步。在这里禅修的时候,如果你听见声音,不要立刻憎厌它。学习与它做个朋友,学习在有声音的情况下禅修,看看你能够做到甚么程度。禅修的时候,如果身体感到痛楚,有不舒服的感觉,不要因此而忿怒,不要因此而厌恶。同样地学习友善地对待它,学习开放地面对它,从身体的痛楚中学习,看看你能够做到甚么程度。如果心不能够平静下来,你不要因此而忿怒。你以一颗友善的心,找出心不平静的原因,去看看是否能够与不平静的心交朋友,去探索,去侦察。我们可以向平静的心学习,我们可以向安稳的心学习;我们也可以向不平静的心学习,我们也可以向不安稳的心学习。你可以看到两者的分别。
 
  关于出入息念的修习,我还有一些要点想说。但是我想应该停下来,因为我肯定大家会有问题。这样可以用多一些时间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请提出任何你想问的问题。谢谢大家。
 
问答
 
听众:你说我们可以向平静的心学习,也可以向不平静的心学习。接着你是说:「『你可以看看两者是没有分别的』还是『你可以看看两者的分别』。」
 
导师:你提出的问题很重要。我会尝试详细地解释一下「向不平静的心学习」。禅修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总是期待愉快的经验,平静的经验。接着发生甚么事情呢?接着,我们经历的却是相反的经验,例如:不安、烦乱。正如我先前说过的,我们开始讨厌它们,排斥它们,与它们搏斗。这与日常生活所发生的完全一样。我们总是想要愉快的事物,我们只想要愉快的事物。所以如果不愉快的事物发生,我们便因此而受苦。你看见苦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之中生起的吗?你看见苦是怎样在禅修之中生起的吗?
 
  因此,最终我们必须学习超越「二元对立」(the opposites)。事实上,佛教的典籍有「不二」这样的记载。所有的禅修传统,他们用「非二元」(non-duality)来表述。所以要体验这种非二元,体验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经验,我们就必须学习开放地对待愉快的经验,以及开放地对待不愉快的经验。我将会有一个讲座,特地讲述怎样对待这些二元对立的经验。
 
  紧张、恐惧、忧虑、悲伤、羞愧……,这些我们不喜欢,不想要的不愉快情绪,面对它们的时候,这些情绪为我们制造苦恼。怎样对治它们呢?用怎么方法呢?怎样以它们作为学习的经验呢?因此我刚才说:「我们可以向平静的心学习,我们可以向不平静的心学习。」
 
  还有其他问题吗?
 
听众:禅修会不会使人变得被动?
 
导师:很有意思的问题。很高兴你提出探讨性的问题。没错,有些人认为禅修是被动的事情,但我想清楚地指出,禅修并不是某种被动的事情。我住在斯里兰卡一所禅修中心,大部分来禅修的人都像你们一样是在家人。所以我们强调的是主动,并不是被动。
 
  关于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我想用「回应」与「反应」两个词语来表达。你们能够看到其中的分别吗?这两个很重要的词语,它们的意思有明显的分别。我所说的反应,意思是:日常生活之中,若然发生了一些事情,你感到生气。我所说的回应,意思是:发生了一些事情,你没有感到生气,你必须去回应、处理,但是你没有生气。所以禅修强调的是,学习去回应事物,而不是反应事物。
 
  但是正如我经常提到的,作为人类,在某些处境,我们会自然地反应。所以当我们在那些处境反应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探索,可以向它学习──去找出那个时候为甚么我会反应?为甚么我会生气?为甚么我会烦恼?为甚么我有忧虑?为甚么我有恐惧?于是我们可以向很多经验学习。如果我们不是反应,而是善巧地回应,那么只需知道:我们是善巧的回应以及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对于刚才的问题,这个回答不是完美的,但是这是回应,不是反应。
 
  还有其他问题吗?请提出问题,不要只是接受我所说的,佛教的美好之处是没有权威。
 
听众:我如何能够在禅修当中体会「非二元」呢?
 
导师:我用一个实修的例子来说明,我用出入息念这个方法来说明。当我们说到出入息念的时候,你会说有一个观察者观察着呼吸。这便是二元──能观与所观;主体与客体。或者开始的时候,你体会的是这种二元对立的经验,但是当你继续修习的时候,你可以体会到不二──没有主体与客体之分;没有能观与所观之分;你与呼吸合成一体。念诵的时候也可以体会这种经验。晚上念诵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到宁静。你与念诵的声音合而为一,然后那里只有念诵的声音。
 
  现在应该没有时间回答问题了。我们修习出入息念然后念诵,最后以慈心禅来完结今晚的讲座。我们已经这样坐了一个小时,身体现在可能会投诉。所以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站起来。如果有需要可以去洗手间,请于五分钟内回来。
 
坐禅
[坐禅的导引]
 
  忘记过去的经验,以及以不知道将会发生甚么事情的心来禅修,这样我们可以学习开放给任何生起的事物,任何生起的事物都可以是禅修。
   让我们以身体来开始。……只是感觉身体,觉知身体的状态。友善地对待身体,感觉身体静止地坐着的感觉。……
   现在请觉知你的呼吸。用急速呼吸禅修的,可以用你惯用的方法。……
  请张开眼睛。……改变姿势的时候,也请保持觉知。……
 
念诵
 
  现在我们一起念诵。集体念诵其中的一个理念是:一班善知识共同创造集体的能量。首先我们会有巴利文的念诵,接着是中文的念诵。我会采用简单的巴利文,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尝试。
 
慈心禅
[慈心禅的导引]
 
  现在我们修习慈心禅。练习慈心,从自己开始,所以让我们友善、柔和、仁慈地对待自己。……
  你能够感觉到身体的每个部分,整个身心都是友善的吗?……你能够视自己为最好的朋友──最宝贵的朋友吗?你能够真切地感受得到吗?……感受你的心,心里的慈心亦会开展。……
  感受对自己友善的感觉。你是否能够对自己这样说:「愿我快乐,愿我平安,愿我解脱自在?」……
  你能够扩展这种友善给在座的每一个人吗?……感受一班善知识一起禅修的感觉。你是否能够这样祝愿:「愿在座的每一个人快乐、安宁、免除苦恼?」……
 
 

{返回 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1995年 无所缘境禅修
下一篇:1995年 一日禅( 下)
 1998年 禅修营第四天
 1998年 出入息念的好处
 1995年 出入息念 (一)
 1998年 一日禅 (上)
 1998年 禅修营第二天
 1995年 如何处理思想
 1997年 禅修营第五天
 1997年 禅修营第二天
 1995年 慈心禅
 1998年 一日禅(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事实真相是什么[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身在三宝地心向无上道[栏目:传喜法师]
 《大宝积经》[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恶习难觉[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五、“是追求,不是逃避”[栏目:宁玛的红辉]
 物质奴隶[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净土五经》的来历[栏目:传喜法师]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20~29)[栏目:傅味琴居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共中士道 除邪分别[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十二祖 马鸣大士[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