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葛荣居士禅修讲座录(六)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日期: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地点:佛教黄凤翎中学
第五讲:无所缘境禅修
欢迎各位再次参与今天晚上的禅修讲座。今晚是第四个禅修讲座。第一个讲座,我提到修习正念的益处。第二个讲座,我讲到出入息念的技巧。昨天的第三个讲座,我讲的是修习出入息念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昨天我说今天讲的是慈心禅,我弄错了,应该是明天讲慈心禅才对。今天讲的是无所缘境禅修。禅修有两种类别,一种是有所缘境的禅修,正如我们所探讨过的,那个所缘境可以是呼吸。我要指出的是正念或觉知一个所缘境是很有利益的,但是无所缘境禅修也是很重要的。这两种禅修的方式──有所缘境禅修与无所缘境禅修──他们确是互相关连,互相联系的。有些禅修者习惯于有所缘境的禅修,如果没有所缘境,他们可能不懂得禅修。所以,这就是学习有所缘境禅修,以及学习无所缘境禅修的重要之处。再且如果你能够学习无所缘境禅修,那么对于日常生活的禅修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当我们观察、观看的时候,我们批判的习性很牢固──这个好,这个坏;这个美,这个丑等等。当我们批判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批判内心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压抑、操控内在的事情。那个时候,意识里发生甚么事情呢?我们所压抑的,我们所操控的可能走进我们可称之为「未被处理的意识」(unprocessed mind)。这样会做成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为甚么自己会有异常的行为,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讶异和震惊。了解潜意识,正视我们的阴暗面是很重要的。无所缘境禅修能够帮助我们。如何做呢?禅修的时候,学习观察,学习观照,学习不批判的觉知。我们学习对身心所生起的所有事情,只是保持观照,没有批判的观察,没有压抑的观察。如果能够这样做,潜意识里的东西会被意识觉察,我们所压抑的事情能够被引带出来。只有这样,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才能够有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经历内在的安宁。这可能是非常困难的,正如我说过的,因为我们的习性非常牢固。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视禅修为习性的处理。所以,当我们批判,当我们试着压抑,当我们操控的时候,应该知道我们在批判、压抑和操控。当我们没有批判,当我们没有压抑,当我们没有操控的时候,只需知道我们没有批判、压抑和操控。看看两者有甚么分别。以上是我想讲的第二点。
无所缘境禅修,这个方法的第三点是,它帮助我们学习如实地看待事物。「如实地看待事物」这句句子,这种说法,在佛教的经典里是常见的,尤其是谈及修「观」的篇章。这个修习是拥有如镜子一般的心,只是反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我在道家的典籍里也找到有关的记载。让我们看看拥有一面心镜在实修上的应用。对于我们来说,其中一样很切实的用处是:学习对治不愉快的情绪。当我们忧虑、恐惧、忿怒、感受压力的时候,要如实地观照它们是很困难的。当我们忿怒的时候,我们忿怒生起的忿怒;当我们恐惧的时候,我们恐惧生起的恐惧。不愉快的经验总是引发不愉快的反应。我们喜爱某些事物,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亦总是引发我们喜爱的反应。生活之中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不是喜爱,便是厌恶;不是接受,便是排拒。苦恼便是这样生起的。我们执取愉快的事物,认为它们不应该改变,认为它们应该永远如是。我们厌恶不愉快的事物,当它们出现的时候,我们认为它们应该走开。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所以无所缘境禅修,正如我说过的,就像一面心镜,只是反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愉快的经验生起,它如实反照愉快的经验;不愉快的经验生起,它如实反照不愉快的经验。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喜欢或不喜欢的习性非常牢固。所以如果我们要真正认真地对待我们的感受,认真地对待我们的苦恼,我们必须渐渐地、柔和地把心转化成一面心镜,学习开放地对待不愉快的经验。当忿怒生起的时候,我们只需知道忿怒的生起;当恐惧生起的时候,我们知道恐惧的生起。如果它们想停留,让它们停留;如果它们想离去,让它们离去。我将会有另一个讲座,专题讲述如何对治不愉快的情绪。现在讲述的是无所缘境禅修,这个方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面向便是学习如实地观照事物。在修习出入息念的时候,我们所做的有些不同。不愉快的情绪生起,我们放下它们回到呼吸;思想生起,我们学习放下它们回到呼吸。这样做,我们学习培育调控的能力;我们学习培育觉知;我们学习变得醒觉、强健、稳定和平静。所以修习出入息念的时候,我们学习培育强健的心、平静的心、稳定的心。当我们有了强健、稳定、平静的心,我们便有能力让任何怪物生起,我们能够让内心任何阴暗的一面呈现出来。当它们出现的时候,正如我刚说过的,只需如实反照它们本来的样子。我想,以上便是第三点。
接着的一点是,无所缘境禅修帮助我们培育很重要、很深邃、很超卓的观慧。去体证「我」只是一个概念──这种观慧在佛教里是非常强调的。概念生起的时候,你会想:「我在想。」悲伤的时候,你会想:「我感到悲伤。」无所缘境禅修是去体证这个过程之中并没有「我」,或这个过程只有思想。聆听的时候,只有聆听,没有「我」在聆听;感受的时候,只有感受,没有「我」在感受。这个修习能够令你对「无我」有深邃的体验。你能够洞悉以下句子的意思:看的时候,只有看的过程;听的时候,只有听的过程;想的时候,只有想的过程;感受生起的时候,只有感受的过程。这些句子的意旨是:学习去体证除了经验的过程以外,并没有「我」。无所缘境禅修另一个很重要的面向是,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修习。日常生活的修习,要完全地觉知呼吸并不可能,并不容易。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过马路的时候,如果你专注于呼吸,你可能不会知道外边发生的事情。所以修习出入息念,我们需要特定的姿势,我们需要特定的时间,内心需要安静、平和等等。但是这个只是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是保持觉察的修习──正如佛教的典籍里所说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习。有些时候,我对斯里兰卡人讲述这个方法。我告诉他们等公共汽车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方法修习;在车厢里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修习;即使赶不上车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修习!以上是无所缘境禅修另一个很重要的面向。
现在我总结一下有关的要点,接着的时间大家可以发问问题。我讲述的第一点是, 禅修有两种类别:一种是有所缘境;另一种是无所缘境。我说两种修习方法都同样重要,因为它们是互相关连,互相联系的。
接着的一点是,当我们压抑、批判的时候,那些被抗拒的意念会走进潜意识,所以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总是存在着冲突。如果你想体验安宁,体验内在的和谐,你必须让潜意识显现,使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消失。
第三点是,无所缘境禅修帮助我们学习如实观照事物。尝试经历所有的经验,向所有的经验学习,不带有只要愉快经验,不要不愉快经验的想法。我亦说过这个方法帮助我们对治我们不喜欢的不愉快情绪。
我提到的另一点是,无所缘境禅修有助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修习。我亦说过这个方法帮助我们体证除了经验的过程之外,没有「我」。
最后一点,当我们以这种方法修习的时候,我们没有甚么应该发生、甚么不应该发生的想法,因为当我们预期甚么应该发生,甚么不应该发生的时候,我们便为自己制造了苦恼。当我们没有预期的时候,我们便是学习对所生起的事情保持沉默。
请大家提出问题。接着我们以这个实用的方法来修习。
问答
听众: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事物?
导师:当我说不要有喜好或厌恶的时候,正如我经常提到的,我们还是普通的人,还未觉悟,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一定有喜好,我们一定有厌恶。我们一定有接受事物的时候;我们一定有排拒事物的时候。重要的是去了解接受事物、排拒事物所带来的结果,以及苦恼是怎样因为我们的接受与排拒而开展的。同样地,即使只是几分钟,当我们的内心没有喜欢或不喜欢,没有接受或排拒──只是存在,只是容纳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看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所以我们的修习,应该只是去看出两者的分别。
还有其他问题吗?还有时间,大家可以提出问题。
听众:无所缘境禅修跟完全没有禅修有甚么分别?
导师:对的,这个方法的疑难正在于此。所以禅修者需要学习出入息念,然后需要学习无所缘境禅修。随着我们的修习,我们便会明了两者的分别。
有没有其他问题?
听众:你先前说过,当意识判别事物,或想操控事物的时候,那些悲伤的情绪会逃进潜意识,然后会造成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两者之间的冲突是甚么?
导师:以「你不喜欢生气」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当生气的时候,你试图推开它,你试图压抑它,你试图操控它。我们所压抑的,我们所操控的,我们所推开的便走进潜意识里。白天的时候你可以花很大的力气把这些事物推开。但是夜里那些事物会在梦里重现。另一方面,你曾经操控的,在某些情况,你操控不了。曾经被推开的事物重新浮现的时候,你会以一种很强烈的方式反应,你对自己的反应亦会感到吃惊。这就是为甚么当一些事情在某些人身上发生的时候,他们说:「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惊讶!」这就像我们是两个人似的。我们都有这种「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的内在经验。随着我们不断的修习,「两个人」、「三个人」会消融,剩下一个整合、和谐的人──生活的时候安宁,睡梦的时候也同样安宁。另一方面,我们所压抑的,我们所否认的阴暗面,在我们死亡的时候,临终的时候,身心都很脆弱的时候,我们不能再推开它们。所以,如果你的内心还未愈合谐和,你便难以活得安宁,睡得安宁,死得安宁。
听众:我想知道多一点。这个机制是不是与业力一样,贮藏在潜意识里?
导师:关于业力的问题,我们可以改天再谈。
还有时间可以多答一个问题。
听众:禅修是不是一种自我的改善?
导师:首先是自我的改善,然后你体证到没有自我。
坐禅
[坐禅的导引]
现在让我们以这个方法来修习。修习之前,你可以站起来,或者转转身等等。对于无所缘境禅修这个方法来说,姿势并不太重要。所以你可以以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着,重要的是保持腰脊正直。可以合上眼睛,也可以张开眼睛。
请容许你的心做它喜欢的事情,就像让一个小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一样。不用告诉孩子甚么应该做,甚么不应该做。不需要操控任何事情。……
你能够让任何思想、任何情绪、任何感受生起吗?尤其是你所操控的;你所压抑的;你所推开的。让它们生起──如果它们需要生起的话。……
请开放地容纳不愉快的情绪,看看你能够做到甚么程度?只需如实地反照它们本来的样子──无论是思想、情绪、感受,或者是声音。……
念诵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巴利文来念诵,接着是中文的念诵。巴利文念诵与中文念诵之间有停顿的时间,每一句的念诵之间亦有空隙。在这些间隙中,只是去觉知讲堂的安宁和静寂。念诵的时候会产生广阔的空间──为内心制造广阔的空间。停顿间隙的时段,你的内心会经历更大程度的的安宁、静寂和空间。
慈心禅
[慈心禅的导引]
多谢大家。现在我们修习慈心禅。慈心禅的修习,先从我们自己开始──学习友善、柔和地对待我们自己。当你能够对自己友善,你可以把那种友善扩展至相识的人,扩展至所有的生命。……
学习开放心灵给自己;学习开放心灵给别人。……
慈心禅是学习友善地对待自己,以及友善地对待别人。……
慈心禅是学习原谅自己,以及原谅别人。……
慈心禅是学习去看自己美好的一面,以及去看别人美好的一面;去看我们内心的佛性,去看别人内心的佛性。……
十分多谢大家。我们明天晚上再见,明天的讲题是慈心禅。
多谢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