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50 请认识自己的限制(下)
 
{返回 在生活中禅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1
“Learn to achieve the same result, but in a different way, in a light and joyful way. ” 
  - Godwin Samararatne
“学习达到同样的效果,但以不同的方式,以轻松与愉快的方式。” - 葛荣居士
 
(五十)请认识自己的限制﹙下﹚     路
  上期的文章提到观察与认识自己的限制,然后学习耐性地引领自己循序渐进。
 
  有趣的是,当进一步观察与认识自己的时候,渐渐发现到很多时候责备自己没有「尽力而为」其实是一场误会、误解,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不尽力,只是自己误以为(mistakenly believe)自己不尽力。
 
不以成败得失来量度是否尽力
 
  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曾在工作上草拟了一份建议书,送给两位客户审阅。第一位客户回复,认为这份建议书不详尽,有很多处地方没有清楚列明细则,也没有足够理据去支持建议书内的提议,听到了这些批评之后便懊悔,责备自己没有尽力,责备自己疏懒或疏忽,没有好好把意见书详细做好。后来,接到第二位客户的回复,他对同一份建议书却大加赞许,认为这份建议书的内容详尽,也清楚列明所有有关资料,还立刻接受这份建议书内的所有建议,这时候才醒觉到之前对自己的一切责备与懊悔都是不必要的。
 
  这个例子说明人常倾向以事情的成败得失来量度自己尽力与否(result orientated)。若然事情的结果顺利,就认为自己曾经尽力,给自己一个加号;若然事情的结果不顺利,就认为自己没有尽力,给自己一个减号;其实,两者皆是虚妄,是惟心所虚构,心不自觉地迷失于成败得失之中,而然后不必要地责备自己,自己成为了自己的无辜受害者。
 
  既然如此,所需要做的并不是责备自己的迷失,也不是预期自己以后也不会再无辜地责备自己,而是每当觉察到懊悔或责备自己不尽力时,需友善地提醒自己看清楚实况,认识是否已经迷失予事情的成败得失之中,耐性地帮自己一次又一次从迷乱中复原过来。
 
  上述这个例子也说明若然以某一个标准来制定甚么是尽力,这只是概念(concept)而已,无实质的。若然如实地去了解甚么是尽力,便会明白到,每一个人只可以他在某一个阶段的尽力程度而尽力,而每一个阶段的尽力程度也会受这一个阶段的经验、知识、心的质素和种种不断变迁的处境所限制。
 
  又举另一个例子,在工作的时候,常需要思考有哪几个处理事情的方案,然后作出决择,决定以某一个方案来处理面前的公事。后来事情不如意,回望时才发觉其实是有一些更好的处理方法,但在作决择之前却疏忽了这些更好的方案,于是便怪责自己没有尽力,若然尽力的话便不会疏忽了这些更好的方案,而取决了一个错误的方案行事。
 
  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与了解,渐渐发现到这些对自己的责备或认定自己当时没有尽力,也是不必要的,都只是对实况的不明白,因为实况是原来自己根本就没有大意或疏忽,只是经验不足,或只是思考不够灵活,或在工作时事情发生得太快而没有足够时间思考,或只是世事难料、难测,这与没有尽力根本就是两回事。当一个人怪责自己经验不足时,或预期自己事事与时时都思考灵活时,或常常能预测世事的变化而能在事前选择最佳的方案时,就是不了解自己的限制,就是迷失予成败得失之中。
 
不迷失于完美概念之中
 
  在现今的社会生活,每事都讲求完美(perfection),无论物质的样貌品质也好,或工作的目标与质素也好,或政府的设施与效率也好,都「要」(want)完美。当不自觉地以完美为目标时,稍为有少许不当或不满意的地方,便会到处寻找过失,误以为必定有人犯错,继而抱怨别人或这个社会。若然不是别人或政府错的话,就是自己做错了,始终都要找一个人来承担这「错误」,但原来实况是这个所谓「错误」只是惟心所虚构,只是心盲目追求与预期完美的后果。完全公平、平等、平衡,无差误的社会只是幻想,不设实际。
 
  同样,当不自觉地追求与预期自己完美,便会不自觉地以事后的成败得失来量度自己的尽力与否,向自己追究不完美的责任。
 
  修行是学习不走两个极端(avoid two extremes)。一方面不跟随现今社会的完美概念生活,因为实相是世事从来就没有完美。另一方面也不草率了事,得过且过。两者之间的中道(the middle way),便是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及,如实认识与了解自己的限制,然后逐步循序渐进地提升这限制,不操之过急。
 
  祝愿各位会学习不迷失于完美或成败得失之中。
 

{返回 在生活中禅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51 请培育纯真的感恩
下一篇:49 请认识自己的限制(上)
 37 请勿活在概念中﹙一﹚
 20 请认识培育觉知所带来的生命力
 43 请培育自力
 57 请逐渐改变行为的模式
 44 请学习如何有智慧地不打扰
 7 请无需批判只需回应实况
 56 请认识思绪的特性
 4 请善用往事所带来的教训
 2 请学习如何回应环境的转变
 45 请以自己为歇息的地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找到幸福的起点 - 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栏目:真正的快乐]
 非常金刚经 一[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金刚般若[栏目:慧光法师]
 《金刚经》中四相的真义(二)[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印度高僧指空在中国:行迹、思想和影响(贺圣达)[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智光文觉大师·生前三大要[栏目:其它法师]
 [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会议记实(永本)[栏目:人间佛教]
 安放舍利石函变色[栏目:舍利瑞应篇]
 三世因果的论证[栏目:刘嘉诚博士]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三卷)[栏目: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