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的传译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22
杂阿含经的传译 印顺法师 我国译出的『杂阿含经』,与巴利本的『相应部』Sam%yutta-nika^ya相当,是刘宋元嘉年间,求那跋陀罗在杨都只洹寺所出的,宝云传译,慧观笔受(1),分为五0卷。求那跋陀罗是中天竺的婆罗门种,元嘉一二年(西元四三五),由海道抵广州,不久就到了杨都(现在的南京)。西元四四五年以前,随从谯王到荆州,所以『杂阿含经』在杨都的译出,在西元四三五──四四五年之间。『历代三宝纪』与『大唐内典录』,依据道慧的『宋齐录』,说『杂阿含经』的梵本,是法显所!9 来的(2),但僧『出三藏记集』,慧皎『高僧传』,都没有说到,所以当时依据的梵本,是法显还是求那跋陀罗!9 来,是难以论定的。『杂阿含经』的现存本,内容与次第,都是有错乱的,这是『宋藏本』以来就如此了。如卷二三、卷二五──两卷,实为『阿育王譬喻』的部分异译,却被误编在『杂阿含经』内。考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有『无忧王(即阿育王)经』一卷,梁僧时已经佚失(3)。大抵本经在梁代以前,已经缺少了两卷(次第也已经倒乱),或者 [P2] 就以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无忧王经』,编入充数,於是『杂阿含经』保有五0卷,而『无忧王经』却被误传为佚失了。实际上,『杂阿含经』现存的,只有四八卷,这是内容的缺失不全。『阿含经』的集成,从来就有摄颂,大致以十经为一偈,以便持经者的记忆。『杂阿含经』的「五阴诵」部分,传译时保存了摄颂,所以可依摄颂而知道经文的次第。保存摄颂的,共五卷,现存本编为卷一,卷一0,卷三,卷二,卷五,这是可依摄颂而确定为卷次倒乱的。没有摄颂的四三卷,当然也还是有倒乱的,这是经卷次第的倒乱。现存刊本卷八初题『诵六入处品第二』;卷一二初题『杂因诵第三品之四』;卷一六初题『杂因诵第三品之五』;卷一八初题『弟子所说诵第四品』;卷二四初题『第五诵道品第一』。可见全经是分为多少诵,也就是多少品的。但零落不全,不能明了一经组织的全貌,这是部类分判的不完全。『杂阿含经』为原始佛教的根本圣典,而传译为汉文的,由於古代的展转传写(从译出到刻版,长达五百多年),竟缺佚紊乱到如此!不明全经的统绪次第,实为闻思正法的最大障碍!到近代(民国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支那内学院吕澄,发表『杂阿含经刊定记』,证明了『瑜伽师地论摄事分』的「契经事择摄」,实为『杂阿含经』主体的本母──摩 理迦。论文从卷八五到九八,凡一四卷;依论义对读经文,经文应有二二卷,但一卷已经佚失,只存二一卷(4)。这样的经论对读,『杂阿含经』主体的分部与次第,总算已充分的明了出来。日本昭和十年(西元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国译一切经』,『新 [P3] 订杂阿含经』,继承!3浠崎正治的考校分部(论文发表於西元一九0八年),没有能重视中国学者研究的业绩,在部类次第上,仍不免有所倒乱!关於『杂阿含经』,当然是原始佛教圣典,但不可不知道的,那就是∶现存的原始佛教圣典,都是部派所诵出的。汉译『杂阿含经』,是上座部中,说一切有系的诵本。如说一切有部所传诵的『抚掌喻经』,『顺别处经』,都见於汉译的『杂阿含经』(5)。说一切有部是说三世有的,所以特说「云何一切有」(6)。肯定的说∶「以有过去色故」,「以有未来色故」,所以圣弟子要不顾恋过去色,不欣求未来色(7)。这些,都是现存巴利圣典『相应部』(与『杂阿含经』同一原本,属上座部中,分别说系的赤铜 部所诵)所没有的。说一切有部的圣典,可以对勘现存巴利的『相应部』,但应从说一切有系传承的立场,去治理、研究。 『杂阿含经』的另一译本,题名『别译杂阿含经』,二0卷(丽藏本分为一六卷,次第极为紊乱);内分二诵,『大正藏』计数为三六四经。这部经,梁『出三藏记集』没有说到。隋『法经录』初举『别译杂阿含经』名目,失译。经中注说∶「毗!2杩,秦言雄也」,所以唐『开元释教录』,附入「秦录」,失译(8)。『俱舍论稽古』以为∶「今捡译文体裁,盖在魏晋之间,全非东晋以下语气。且秦言字,独见经十二曰∶毗梨秦言雄。一个秦字,恶足徵哉!或晋字音误,亦不可知」(9)。这是推想为汉代所译的;但「或晋字音误」,又容许可能是西晋所译出。然译者巧拙 [P4] 不一,不可一概而论。如符秦建元二0年(西元三八四)初译的『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是东晋的译典,而译文却是∶「并违本失旨,名不当实,依 属辞,句味亦差,良由译人造次,未善晋言,故使尔耳」(10)。『别译杂阿含经』,既注有「秦言」,似乎没有非西晋以前译出不可的理由!总之,『别译杂阿含经』是古译,比五0卷本的译出为早,所以「别译」二字,不是初译的经名,而是後人附加的。二0卷本的『别译杂阿含经』,只是五0卷本的一部分,次第相同,而文义略有出入。『俱舍论稽古』,论断二0卷本为饮光部的诵本;或推论为可能与化地部,或法藏部诵本相近(11)。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都是上座部分别说系流出的部派。同出於一系,如说近於化地部与法藏部,怎能一定说不近於饮光部呢!在教义上,饮光部主张「过去未与果业是有」,与说「三世有」的说一切有部(赤铜 部所传,饮光部从说一切有部分出)要接近些。五0卷本是说一切有部的诵本,次第与二0卷本相近,所以被称为『别译杂阿含经』的,属於饮光部诵本是更有可能的。玄奘所译『俱舍论』,引『杂阿笈摩』为婆柁梨说偈;真谛旧译的『俱舍释论』,作「少分阿含」。依此,『俱舍论稽古』说∶杂含有大小二本,而此文没大本,仅见小本,故以别译杂阿含经为小本(12)。「少分阿含」,是『杂阿含经』的一部分,而自成部类的。二0卷本,分为二诵∶「初诵」一二卷,是有偈的;「二诵」七卷是长行,末卷又有偈颂。偈颂部分共一三卷,与五0卷本的「八众诵」(「众相应」)──一三卷相当。「二诵」的七卷 [P5] 长行,是「如来所说诵」的一部分;比对五0卷本,仅四卷(弱)。从末卷又是偈颂;及长行部分七卷,仅及五0卷本的四卷来说,这部二0卷本,可能是有遗落的。这部二0卷本,比之五0卷本,不只是不同部派所传诵,也是不同的组织。『稽古』的「大本」、「小本」说,对『杂阿含经』的综集完成过程,倒是可以提贡说明的(如下文说)。『别译杂阿含经』,全部都有摄颂(偶缺),比对『杂阿含经』,凡一七卷。这样,依『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得二一卷的次第;依『别译杂阿含经』,得一七卷次第。在全经四八卷中,次第可见的,已有三八卷了。以此为基础,相信『杂阿含经』全部次第的整理,诵品的分类,应该会更适当些。 『杂阿含经』少数经的异译,从略。 注【1-001】『出三藏记集』卷一四(大正五五.一0五下)。 注【1-002】『历代三宝纪』卷一0(大正四九.九一上)。『大唐内典录』卷四(大正五五·二五八下)。 注【1-003】『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五五·一三上)。 注【1-004】『内学』第一辑(一0八──一0九)。 注【1-005】拙著『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九七──九八)。 注【1-006】『杂阿含经』卷一三(大正二·九一中)。 注【1-007】『杂阿含经』卷三(大正二.二0上)。 [P6] 注【1-008】『开元释教录』卷四(大正五五·五一八下──五一九上)。 注【1-009】『阿毗达磨俱舍论稽古』卷上(大正六四·四四六上──中)。 注【1-010】『出三藏记集』卷九(大正五五·六三下)。 注【1-011】水野弘元『部派佛教与杂阿含』(『国译一切经』卷一·四三二──四三三)。 注【1-012】『阿毗达磨俱舍论稽古』卷上(大正六四·四四六上)。 二 杂阿含经的三部分 四阿含中的『杂阿含经』,唐义净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列举内容的种种相应,名之为『相应阿笈摩』(1)。这一名称,与巴利五部中的『相应部』,名义恰好相合。唐玄奘在『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也列举了种种相应,但说∶「即彼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2)。种种事相应教所集成的,为什麽不名为「相应」,而称为「杂」呢?杂与相应,同是Sam%yukta,Sam%yutta的对译,只是译语的不同。在中国文字中,「杂」不一定是杂乱,「间厕」正是次第相间杂的意义。相应修多罗的结集,如『瑜伽论』所说∶「结集如来正法藏者,摄聚如是种种圣语,为令圣教久住世故,以诸美妙名句文身,如其所应,次第安布,次第结集」(3)。原始的结集是∶随义类相同的,分为不同部类,次第安布,集成种种相应。相应修多 [P7] 罗,不只是相应,又有相次相间杂的意义,所以古人多数译为『杂阿含经』。 四阿含经,一向以为是同时集成的,但在近代研究中,虽意见不完全一致,而同认为成立是有先後的。关於四阿含经集成的先後,『瑜伽论摄事分』中,意外的保存了古代的结集传说,启示了一项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四阿含是以『杂阿含经』为根本的,如『论』(摄事分)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说∶ 「杂阿笈摩者,谓於是中,世尊观待彼彼所化,宣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又依八众说众相应。┅┅即彼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 「即彼相应教,复以馀相处中而说,是故说名中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馀相广长而说,是故说名长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一二三等渐增分数道理而说,是故说名增一阿笈摩」。 佛法只是「一切事相应教」,随机散说,依相应部类而集成的,是『杂阿含经』。然後依不同意趣,更为不同的组织,成为『长』、『中』、『增一』(约「分数」说,名为『增支』) ──三部。三阿含的法义,虽有不同的部分,但论到佛法根本,不外乎固有的「一切事相应教」 [P8] 的阐明,所以四部都被称为「事契经」。说到「事」,如『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卷三(大正三0·二九四上)说∶ 「诸佛语言,九事所摄。云何九事?一、有情事;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住事;五、染净事;六、差别事;七、说者事;八、所说事;九、众会事。有情事者,谓五取蕴。受用事者,谓十二处。生起事者,谓十二分缘起及缘生。安住事者,谓四食。染净事者,谓四圣谛。差别事者,谓无量界。说者事者,谓佛及彼弟子。所说事者,谓四念住等菩提分法。众会事者,所谓八众」。 佛所说的,不外乎九事,就是『一切事相应教』的事,『杂(相应)阿含经』的部类内容。『杂事』也说到依种种相应,立为多品(4)。上来三说,今对列如下∶ 图片 [瑜伽本地分][瑜伽摄事分][杂事] 1.五取蕴───3.蕴─────1.五蕴 2.十二处───5.处─────2.六处 3.十二缘起──6.缘起────4.缘起 4.四食────7.食 5.四圣谛───8.谛─────5.圣谛 [P9] 6.无量界───4.界─────3.十八界 7.佛及弟子─┬ 弟子所说──6.声闻所说 └2.如来所说----7.佛所说 8.四念住等──9.念住等───8.念住等 9.八众────10.八众────9.伽他 上列三说,虽次第、开合小异,而内容是大体一致的。『杂事』是说一切有部律,『杂阿含经』是说一切有部的诵本,『瑜伽论』多少采取经部说,经部也是从说一切有部分化出来的。所以,『瑜伽论』与『杂事』所传,与汉译『杂阿含经』相合,可见『事相应教』的次第成立,以『杂阿含经』为根本的传说,是属於说一切有部的,是上座部中说一切有系的古老传承。 一切「事相应教」,是分为三大类的,如『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说∶ 「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一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若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所说分。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如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所了知),及道品分(──能了知)。若诸 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 [P10] 「一切事相应教」,分为三类∶一、约能说人立名,是如来及弟子所说相应。二、约所说法立名,如蕴相应等是所了知,念住等相应是能了知。三、约所化众立名,如 刍相应、魔相应等。这三大类,是相应修多罗,就是『杂阿含经』的全部内容。 进一步的探究起来,如『瑜伽论本地分』,解说十二分教的修多罗说∶「无量蕴相应语,处相应语,缘起相应语,食相应语,谛相应语,界相应语,声闻乘相应语,独觉乘相应语,如来乘相应语,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等相应语,不净、息念、诸学、证净等相应语,┅┅是名契经」(5)。所说的内容与次第,与「九事」相合,但除去了「八众」的众会事──偈颂部分。以八事为契经(修多罗),那是修多罗与偈颂分立,偈颂被看作修多罗相应以外的。「佛及弟子事」,分别为声闻乘、独觉乘、如来乘相应语,是对『杂阿含经』中,「如来所说」、「弟子所说」部分,解说为三乘教法的根源。这是後代佛弟子,面对三乘圣教的流行,而理解到渊源於根本圣典,在「如来所说」、「弟子所说」部分,也确乎是不无线索可寻的。这样,修多罗仅是八事,「八众」的偈颂部分,被简别了。再进一步说,『摄事分』虽总举九事,以说明相应的「事契经」,但抉择「事契经」的「摩 理迦」,不但没有偈颂部分,也没有「如来所说」及「弟子所说」,仅有九事中的前七事。这样,「事契经」──「修多罗」的内容,从「四阿含」而略为『杂阿含经』的三大类;又从三类而除去偈颂部分;更除去「如来所说」、「弟子所说」,而「相应修多罗」,仅是蕴、处、缘起、食、谛、界、及念住等道品。蕴相应等七事,为事 [P11] 相应教的根本部分,是原始的「相应修多罗」。最初结集的,名为相应,修多罗;其後次第集出的,合在一起,也就称为「一切事相应」的「事契经」。其实,原始的、根本的「相应修多罗」,只是『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抉择「事契经」的部分。 注【2-001】『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九(大正二四·四0七中)。 注【2-002】『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 注【2-003】『瑜伽师地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下)。『显扬圣教论』卷六相同(大正三一·五0八下)。 注【2-004】同(1)。 注【2-005】『瑜伽师地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中──下)。 三 相应修多罗与摩 理迦(一) 先明『杂阿含经』三大部类的第一部──相应修多罗,内容为蕴,处,缘起,食,谛,界,道品──七事。『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卷八五到九八,共一四卷,就是抉择经义的摩 理迦。以论文对读『杂阿含经』,可说是完全一致的。特别是,「界」在「圣谛」以下,「道品」以上,与「缘起」合为一类,似乎是次第不顺,但这恰好与『杂阿含经』相同。在『相应部』中, [P12] 「界相应」也是编在『因缘篇』Nida^na-vagga中的。「界」与「缘起」为一类,应该是上座部的古义。由此可见,『杂事』以「处、界」为一类,『摄事分』以「蕴、处、界」为一类,都是依据後代论师的通说而改定的。 抉择『杂阿含经』义的摩 理迦,曾於『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详为比对(1),偶有些疏失,将在『经论会编』中改正,这里不再详列。依论文,这部分是分为四分的;经与论的卷数,总列如下∶ 图片 「行(五蕴)择摄第一」┅┅论卷八五──八八 经∶卷一·卷一0·卷三·卷二·卷五 「处择摄第二」┅┅论卷八九──九二 经∶卷八·卷九·卷四三·卷一一·卷一三 「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论卷九三──九六 经∶卷一二·卷一四·卷一五·卷一六·卷一七 「菩提分法择摄第四」┅┅论卷九七──九八 经∶卷二四·(卷二五,佚)·卷二六卷二七·卷二八卷二九·卷三0 依论文去对读经文,可以确信『摄事分』所依的经本,与汉译『杂阿含经』是一致的。从经 [P13] 论的比对中,可以理解到∶一、论义是依经而立的。经有「五阴」,「六入处」,「杂因」,「道」──四诵(品),论也分「行择摄」,「处择摄」,「缘起食谛界择摄」,「菩提分法择摄」──四择摄。每一择摄,立摄颂,分论义为多少门,然後分门解经。或一经有二门、三门,或总摄数经为一门,不一定是一经一论相对的。二、经义有些是相同的,所以已经论到过的,後面就略而不谈。这一类有经而没有论,不能说是缺失,或所依经本不同的。三、『瑜伽论』的前三择摄(行,处,缘起食谛界),内容上,次第上,与汉译『杂阿含经』,最为符合(当然句义也有少些出入)。第四「菩提分法择摄」,由於经文多而义少,所以论文综合而说,次第上偶有些倒乱。四、在「道品」中,「根」与「力」,应该是五根、五力。但『杂阿含经』与『论』,「根」中说到二十二根,『相应部』的「根相应」,也是这样的,这可见在上座部中,早就这样的了。「力」中,广说二力、三力、四力、五力、六力、七力、八方、九力、十力,以增一法而编集种种力,与『相应部』的「力相应」,但明信等五力,是非常不同了。「根」与「力」,都超出了菩提分法的范围,这是将有关根与力的教说,都类集在「根」与「力」的相应中了。五、依据论文,「道品」的经文,是有缺失的。如「念住」中,末後有「穗」与「成就」二门(2),而经文却没有。接著,『论』明「正断」、「神足」,仅一摄颂,经文也没有。次明「根」∶『论』明「安立」中,总明二十二根;次说「所行境」,也不见经文。经卷二六,开始就说∶「有三根 [P14] ∶未知当知根,知根,无知根」(3)。这是二十二根中末後的三根。经文虽广说信,精进,念,定,慧──五根,却没有说到其他十四根,这显然是有缺失的。考『相应部』的「根相应」,共七品,当然是以信等五根为主的。第三「六根品」,有「女,男,命」──三根;「未知当知,知已,具知」──三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第四「乐根品」,明「乐,苦,忧,喜,舍」──五根。总合起来,就是二十二根。尤其是论说「所行境」,明眼等六根领境的差别,(修四念住,七觉分,得明解脱),而归於涅槃的无对。这虽然内容广了些,与「根相应」的四二经,意义完全相合(4)。所以今断定为∶『杂阿含经』的「念住」,末後有缺失;「正断」、「神足」全缺;「根」的前分,也有缺文。「念住」为经的卷二四,「根」为经的卷二六,中间所缺的,应为『杂阿含经』卷二五(5)。由於经文佚失,或者以『无忧王譬喻』的一部分来代替。六、论文的抉择经义,有的(或有摄颂,或没有摄颂)长篇论义,没有『杂阿含经』文可以比对。但经审细的探究,这不是现存的『杂阿含经』有所遗落,而是这些论义,是抉择其他的阿含经义,主要是『中阿含经』(说一切有部诵本)。『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依『杂阿含经』次第,抉择经义,这是无可怀疑的。论文先立 !5 南颂(摄颂),然後依颂所列举的项目,一一的抉择。这些「修多罗相应」所没有的论义,少数的不在摄颂以内,可说是附义,附带的论及,而多数却是摄颂所固有的。抉择『杂阿含经』的论义,而包含了『杂含』以外的经义,这是值得重 [P15] 视的(下文会讨论到这一问题)!现在,把「修多罗相应」以外的论义,所依据的经典,列举如下。凡摄颂所固有的,加颂目(「」)於上。 图片 『论』卷八七∶ 『长含』(二一)『梵动经』(6) 『论』卷八八∶ 「业」∶ 『中含』(一七一)『分别大业经』 『中含』「业相应品」第二 『中含』(一二)『和破经』 『中含』(一三)『度经』 『中含』(一九)『尼乾经』 『论』卷九0∶ 「三空性」∶『中含』(一九0)『小空经』 『中含』(一九二)『大空经』 『论』卷九二∶ [P16] 「师弟二圆满」∶『中含』(一六三)『分别六处经』 『中含』(一六九)『拘楼瘦无诤经』 『论』卷九三∶ 「甚深」∶『中含』(九七)『大因经』 『论』卷九四∶ 「解」∶『中含』(二三)『智经』 『中含』(九)『七车经』 『论』卷九五∶ 「如理」∶『中含』(一0)『漏尽经』 「摄」∶『中含』(三0)『象!A释喻经』 「集谛」∶『杂含』(大正)九八四经 『论』卷九六∶ 『杂含』(大正)九六九经 「愚夫」∶『中含』(一八一)『多界经』 「问记」∶『中含』(一一九)『说处经』 [P17] 『中含』(一二二)『成就戒经』 『论』九七∶ 「沙门」∶『中含』(一0三)『师子吼经』 「沙门义」∶『中含』(一六二)『分别六界经』 「喜乐」∶『中含』(一)『善法经』 「一切法」∶『中含』(一一三)『诸法本经』 「梵行」∶『中含』(一一一)『达梵行经』 「数取趣」∶『中含』(一一二)『阿奴波经』 「超」∶『杂含』(大正)一0四二·一0四三经。 「二染」∶『中含』(七五)『净不动道经』。 依『杂阿含经』「修多罗相应」的次第,抉择「事相应教」的『瑜伽论摄事分』,包含了二十部以上的『中阿含经』;这些经,在赤铜 部的巴利藏中,有些是编入『增支部』的。『摄事分』又引用了「修多罗相应」以外的『杂阿含经』,如(大正藏编号)九六九经,与巴利『中部』(七四)『长爪经』相当。一0四二·一0四三经,与『中部』(四一)『萨罗村婆罗门经』;(四二)『毗兰若村婆罗门经』相当。九八四经,就是『增支部』「四集」一七九经。『摄事 [P18] 分』所引用的,「修多罗相应」以外的『杂阿含经』,都属於「如来所说」。『摄事分』的抉择经义,包容了「修多罗相应」以外的经典,确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注【4-001】拙作『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六三六──六六四)。 注【4-002】『瑜伽师地论』卷九八(大正三0·八六一下──八六二上)。 注【4-003】『杂阿含经』卷二六(大正二·一八二上)。 注【4-004】『相应部』(四八)「根相应」(南传一六下·四0──四一)。『瑜伽师地论』卷九八『大正三0·八六三中)。 注【4-005】拙作『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对於『道品』的缺失部分,推定为卷二三·卷二五──两卷(六六五)。今改正为卷二五──一卷;『杂阿含经』缺失的另一卷,应为原译本卷二二,如下「如来所说」中说。 注【4-006】『长阿含经』(二一)『梵动经』,为法藏部诵本。赤铜 部所诵,为『长部』(一)『梵网经』。说一切有部也名为『梵网经』,但没有译出。依论义抉择,还论到『中部』(一0二)『五三经』。在说一切有部,『五三经』应属於『长阿含』(『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七二一)。 四 只夜──有偈部分(二) 『杂阿含经』的有偈部份,是古代「只夜」的实存部类,试为解说。九分(十二分)教中, [P19] 「修多罗」与「只夜」,在不同部派的传述中,始终不移的位列第一、第二,不是其他分教次第不定可比的,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修多罗su^tra,sutta,义译为经,契经,所以『杂阿含经』──『相应阿含经』,全部都可以称为「相应修多罗」。上文说到,『瑜伽论』在解说十二分教时,修多罗与偈颂相对,被局限於长行直说(1)。因此想到了,『杂阿含经』的有偈部分,与『相应部』的「有偈篇」Saga^tha-vagga相当,觉音是解说为只夜的(2)。『杂阿含经』的蕴、处等相应部分,是原始的「相应修多罗」。如初期的阿毗达磨──说一切有部的『法蕴足论』,赤铜 部的『分别论』,分别说系的『舍利弗阿毗昙』,分别的论题,就不外乎这些相应(3)。这样,『杂阿含经』的有偈部分,可能就是早期的只夜!『瑜伽师地论思所成地』说∶「天!我如如舍劬劳,如是如是无减劣。如是广说鲜白品,此中只焰颂应知」(4)!天问渡瀑流,佛说此只焰颂,『瑜伽论』给以抉择。此经,见於『相应部』「有偈品」,『杂阿含经』有偈部分(5),虽文句不同,而意义一致。这可见『杂阿含经』的有偈部分,『瑜伽论』确是称为只焰──只夜的。 只夜geya,geyya,从字义来说,不外乎歌咏的意思。然在九分或十二分教中,与同为偈颂体的伽陀ga^tha^、优陀那uda^na,到底有什麽差别?一般译只夜为应颂、重颂,指长行说明後,再以偈颂来说明,使意义更为明显的部类,但这不是只夜的原始意义。如『阿毗达 [P20] 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五九下)说∶ 「应颂云何?谓诸经中,依前散说契经文句,後结为颂而讽诵之,即结集文、结集品等」。 「如世尊告 刍众言∶我说知见能尽诸漏,若无知见能尽漏者,无有是处。世尊散说此文句已,复结为颂而讽诵言∶有知见尽漏,无知见不然;达蕴生灭时,心解脱烦恼」。 『大毗婆沙论』,集成於西元二世纪,在有关(九或)十二分教解说的现在圣典中,这是比较早出的一部。论文分为二段∶一、「依前散说契经文句,後结为颂而讽诵之」,是说明体裁。「即结集文、结集品等」,是指明部类。二、「如世尊言」以下,又举例以说明先长行而後重颂,与一般所说的「重颂」相合,但不是「结集文」、「结集品」的原义,是一般後起的解说。『大智度论』说∶「诸经中偈名只夜。┅┅亦名只夜,亦名伽陀」(6)。这是泛说,不能明了只夜的特殊意义。西元三、四世纪间所造的『成实论』卷一(大正三二·二四四下·二四五上)说∶ 「只夜者,以偈颂修多罗」。 「第二部说(名)只夜,只夜名偈。偈有二种∶一名伽陀,一名路伽。路伽有二种∶一顺烦恼,二不顺烦恼。不顺烦恼者,只夜中说。是名伽陀」。 成实论』初解「只夜」为重颂。在解说伽陀时,又说到「只夜名偈」,以及「只夜」的特 [P21] 殊意义。依『论』说,分别如下∶ 图片 ┌─伽陀 只夜──偈──┤ ┌─不顺烦恼──只夜 └─路伽──┤ └─顺烦恼    「只夜」是一切偈颂的通名,又有特殊的只夜。依『论』说∶偈有伽陀与路伽的分别。伽陀是宣说佛法的偈颂;路伽是世间的偈颂;路伽loka是世间的意思。世间的偈颂,有顺烦恼的(诲淫、诲盗的诗歌);有不顺烦恼的,世间偈颂而不会引起烦恼的,就是「只夜」。『成实论』虽作这样的分别,但对分教的「只夜」来说,意义还是不明了,应从「结集文」、「结集品」去研究解决。『瑜伽论摄事分』,有关於『杂阿笈摩』内容的说明,提到了「结集品」。『论』文有先後二段,次第说明,现分列为上下,以便作对照的研究。如『论』 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说∶ 图片 「杂阿笈摩者,谓於是中,世尊观待彼│ 彼所化,宣说∶ │ │当知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 一 [P22] │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 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 │若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 │所说分。 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如五取蕴,六 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处,因缘相应分,及道品分。 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 │ 又依八众,说众相应。 │若诸 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 │」。 後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 ,随其所应,次第安布。 │ 依此对比,从先後的多少差别中,可以了解早期「只夜」的意义。「後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结成的 !5 南颂,不是别的,正是古代集经者的摄颂。如『分别功德论』说 ∶「撰三藏讫,录十经为一偈。所以尔者,为将来诵习者,惧其忘误,见名忆本,思惟自寤」(7) 。结经为偈,在十经後,也有总列在最後,终於自成部类的(8)。原始结集,无论是「法」──相应修多罗,是「律」──波罗提木叉,都是长行散说,名为修多罗。摄十经为一偈,就是名为只 [P23] 夜的「结集文」,这是便於记诵的,世俗共有(而不顺烦恼)的结颂法。『论』文次後又说∶「若诸 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论内容,就是先说的,「又依八众说众相应」,但别有部类的「结集品」,是『杂阿含经』的「众相应」──「八众诵」,与『相应部』的「有偈品」相当,与先说「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是不同的。这就是『大毗婆沙论』所说,「只夜」有「结集文」与「结集品」的差别。以「结集文」与「结集品」为「只夜」,为传承中的又一古义,得『瑜伽论』而充分明了出来。最初结案「相应修多罗」时,是长行直说;附以摄颂,名为「只夜」,是初二分教的本义。其次集成有偈颂的「八众诵」,也就名为「只夜」,成为『杂阿含经』的又一部分(9)。 名为「结集品」的「只夜」,是『杂阿含经』三大部分之一,在现存本中,次第也是有错乱的,好在有『别译杂阿含经』可以比对。『别译』前一二卷及卷二0,与『杂阿含经』的「八众诵」相当,摄颂多数保存,便於整理,所以近代学者,都依『别译』二0卷本,比对出『杂阿含经』「八众诵」的次第(10)。「八众诵」──「只夜」的次第,现存本有四卷的错乱,『杂阿含经』原译本的次第,应该是∶ 卷三八·卷三九·卷四0.卷四六.卷四二·卷四.卷四四·卷四五·卷三六.卷二二· 卷四八.卷四九.卷五0 [P24] 注【5-001】『瑜伽师地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中──下)。 注【5-002】『一切善见律注序』(南传六五.三八)。 注【5-003】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七0──七一)。 注【5-004】『瑜伽师地论』卷一八(大正三0.三七八上)。 注【5-005】『杂阿含经』卷四八(大正二. 三四八中)。『相应部』「诸天相应」(南传一二·一──二)。 注【5-006】『大智度论』卷三三(大正二五.三0六下──三0七上)。 注【5-007】『分别功德论』卷一(大正二五.三二中)。 注【5-008】结偈而别为部类的,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 注【5-009】参阅拙作『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五一二──五一八)。 注【5-010】吕澄『杂阿含经刊定记』(『内学』第一辑一一0──一一三)。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六五四──六五五)。拙作『v 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六六九──六七一)。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十四无记
 杂阿含经卷第一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八九)
 中部60经 无风险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5 卷五
 佛说梵网经 卷下 菩萨心地品下
 谢冰莹老居士序
 无量寿经 The Sutra on the Buddha of Ete..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五○)
 附录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引文
 那先比丘经 第十八问 地在哪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三三、人心莫测[栏目:慈航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六讲[栏目:大安法师]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学奢摩他法 修已成就奢摩他量[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四九)[栏目:杂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相应6经 沙门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23.罗陀相应]
 重整译经工作 The Work of Revising the Translations of Su..[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合掌的女婴[栏目:布施]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四一)[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