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迷惑冰消 第二章:处分别
 
{返回 觉音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84

第二章:处分别

(Ayatanavibhavga)

230如今,为了指出应以观智观照它们的方面,他(世尊)说:「眼无常」<70-5>(cakkhum aniccam)等等。于此,首先当依「在成为有之后又不复存在」之义理解眼为无常。

231它也由于其他四个原因而无常,(即:)由于拥有生灭、由于变易(viparinama)、由于暂时性(tavakalika)及由于排除常(niccapatikkhepa)。

232由于受到逼迫,它本身是苦(dukkha)的。或由于它在生起之后达到住时(thiti)、在住时变老及衰退、在老时坏灭。所以它基于这四个原因而苦,(即:)由于不断地遭受逼迫、由于生得很辛苦(dukkhama)、由于拥有苦为其基础及由于排除乐。

233由于没有权力,所以它是无我(anatta)。或由于它没有权力控制(生、住、灭)三时,(即:)「当这个生起之后,让它不能达到住时;在达到住时之后,让它不会变老;在它变老之后,让它不会坏灭」;以及由于它对这些没有控制权的素质(vasavattana)。所以它基于这四个原因而无我,(即:)由于空、由于它没有主人、由于不如所欲地造作(akamakariya)、由于排除我。

234【49】它必须遭受变易是因为它拥有「不存在」为其终点、因为它从一个存在阶段转移至另一个存在阶段及因为它舍弃原来的本质。这些只是无常的同义词。

235对于「颜色无常」(rupa anicca)等<70-6>,其方法也是如此。

236再者,于此,除了眼之外,三界里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但并不是眼;而眼则是眼及无常两者。同样地,其他法是苦不是眼,而眼则是眼及苦两者;其他法是无我不是眼,而眼则是眼及无我两者。对于颜色等的方法也是如此。

237但如来在此经分别里教的是什么?十二处的无我相。因为正等正觉者在教无我相时,是通过无常,或苦,或无常及苦(两者)而教。

238于此,在以下的经文里,他(世尊)通过无常而教无我相:「若有人说眼是我,那是站不住脚的。眼的生灭是明显的。由于其生灭是明显的,所以他必须如此总结而说:『我的我在生灭』,因此那是站不住脚的。……因此眼是无我的。」(《中部》iii 282)

239在以下的经文里,他(世尊)通过苦而教无我相:「诸比丘,色法并非是我。诸比丘,如果色法是我,此色法就不会带来疾病,而人也可以对色法说:『且让我的色法如此;且让我的色法不会如此。』」(《相应部》iii 67)。

240在以下的经文里,他(世尊)则通过无常及苦两者教无我相:「诸比丘,色法无常;无常之法即是苦;苦之法即无我;对于无我之法,它不是我的,我不是它,而它也不是我自己。」(《相应部》iii 82)

241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无常及苦的显著性。因为当碟子或盘子或任何东西从手中掉下摔破时,他们说:「啊,无常!」因此无常是明显的。对于人,当诸如疮之类的东西长出来时,或被碎石或刺刺伤时,他们说:「啊,苦!」因此苦是明显的。然而,无我相则不明显、隐晦、不清楚、难以透视、难以形容、【50】难以为人所知。

242不论诸如来出世与否,无常及苦相都为人所知。在诸佛没有出世的时候,无我相是不为人所知的;只有在诸佛出世的时候,无我相才为人所知。诸如沙拉邦加(Sarabhavga)*般具有大神力的众沙门都有能力表达「无常及苦」,(但)他们却没有能力表达「无我」,因为如果他们有能力在众人前来聚会时表达「无我」,在那群人中即会有人证悟道果。这是因为令他人知晓无我并不属于其他人的范围,而只是属于正等正觉者的范围。所以这无我相是不明显的。这是为何当导师(世尊)在教无我相时,他通过无常,或苦,或无常与苦两者而教。而当知于此他是通过无常与苦两者而教无我相。

243但是由于没有紧系什么于心、由于没有透视什么、由于被什么覆盖而令到这些相不能显现?首先,无常相不能显现是因为没有紧系生灭于心、因为没有透视生灭及因为它受到相续流(santati)覆盖。苦相不能显现是因为没有紧系「不断的逼迫」于心、因为没有透视「不断的逼迫」及因为它受到姿势(iriyapatha)覆盖。无我相不能显现是因为没有紧系分别诸界(nanadhatu-vinibbhoga)于心、因为没有透视分别诸界及因为它受到密集覆盖。然而,当相续流被照见生灭分解时,无常相即依其真实本性显现。当把心紧系于不断的逼迫而解开(ugghatita)姿势时,苦相即依其真实本性显现。当通过分别诸界而「破除密集」(ghanavinibbhoga)时,无我相即依其真实本性显现。

244于此,当知以下的差别:无常及无常相;苦及苦相;无我及无我相。*

245于此,五蕴(pabcakkhandha)是无常。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生灭与变易,或因为他们「在成为有之后又变无」。生灭及变易是无常相,或是称为「在成为有之后又变无」的变易方式(akaravikara)(参考《清净道论》590)

246由于「无常之法是苦」(《相应部》iv 1)这些话,那些相同的五蕴是苦。为什么呢?因为不断被逼迫的缘故。不断地被逼迫的方式是苦相。【51】

247由于「苦之法无我」(《相应部》iv 1)这些话,那些相同的五蕴是无我。为什么呢?因为对它们没有控制权。不受控制的方式是无我相。

248这是为何无常、苦、无我是一回事,而无常相、苦相、无我相则是另一回事。因为一切由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组合而成之法都是无常、苦及无我的;而上述的变易(等)方式则是无常相、苦相及无我相。*

249于此,简而言之,有十处是属于欲界;有二处是属于三界。至于思惟行(sammasanacaro;参考《清净道论》607, 609, 611),当知它是就一切而言。

经分别至此完毕。


{返回 觉音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迷惑冰消 第十二章:禅那分别
下一篇:迷惑冰消 第一章:蕴分别
 清净道论 第十二 说神变品
 清净道论 第四 说地遍品
 清净道论 第三 说取业处品
 清净道论 第十五 说处界品
 清净道论 第十六 说根谛品
 清净道论 前言
 清净道论 第二十一 说行道智见清净品
 清净道论 止之概要分析表
 清净道论 第十一 说定品
 清净道论 第十 说无色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十一 法界,本来寂灭[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27、怎样在生活中学佛?[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清明前夕的对话[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一个[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及时修正成见[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杂阿含经卷第八(一九七)[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