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态度小语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57

修行态度小语   

梁国雄居士

     学佛有较轻松的一面,亦有较严肃的一面。学佛离苦的过程中,「闻思」是较轻松的一面,因为它顾及人情世故,以起「信解」为目的,故较为人所接受;「行证」是较严肃的一面,因为它要自我改革的,正是我们所宠爱和习以为常的态度与行为,故此少为人所接受。当然,在同一时间之内能完成「闻思修证」的也许会有,但毕竟,在现实生活之中是极为少见的。
     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最好的态度是善用今世的善缘去踏实地努力修行,做重要而且有实益的事。其中最基本和首要的,莫过于依因果行事,依五戒去检点自己的身口意行为。止恶为先,行善为次,寻找方便修习止观为后。
     「从心所欲」是人见人爱的。人总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爱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但是,往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任性而为,只会为自己带来短暂的快乐和久远的痛苦,不会给自己带来长久的安宁的。当一个人醒悟到要勉强做一些自己不愿做但又对自己久远的幸福有利的事情时,自己今生的时间恐怕已所剩无多了。及早修行,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为我们的久远福乐所作的至简要的提示。
     修行是要主动、自愿、对自己有承诺、以及对实现此目标有相当的热情的,否则效果甚微。佛陀的角色只是一个佛法的信差、确证者和导师而已。应把离苦得乐的大部分责任放在自己身上。
     自己可能认为自己有很多修行的障碍,例如身体残缺、患病、学历、出身、背境、过去曾有难言的经历、等等。可是,请紧记和相信,事出必有因,你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别人或自然界的头上,可能你不须要为那障碍或经历去承受责备,但你仍然要负责,因为:

(1) 你随时皆有主动权去改变你的现状,尤其是你的身、口、意行为。
(2) 过去你可能无知或无力去应付,可是现在成熟的你,应非无能为力的,只是你还未改变态度(想法)吧了。
(3) 过去的已死,未来的是未知数,正等待你此刻去创造、去改造。
(4) 你可以让上述的种种障碍继续去令自己难受,亦可以立即停止,掉转头去重生,决定在你。
(5) 负面的想法、等待有佛、菩萨或救世主等等出现的想法,皆不是良策。

     有些人虽有善缘,却想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了、或是把手上要紧的事情办妥了,才去修行,这都是自我拖延的想法。重要而又紧迫的事情是不该拖延的,拖延的后果只会是继续的拖延、继续的受苦。着手修行并不须要你放下一切,从此不顾,而是要你开始,抽空去掌握修行的心法和技巧,然后尽快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有些人想修行,但又有诸多怀疑与恐惧,这是正常的。不过,只要不贪速效,不迷信鬼神、他力,各方面多些打听、探问,只要不是神神秘秘,不须索金钱,有熟悉的人相伴,是可放心一试的。我们大多数的知识与技能,皆从学问、尝试与失败中得来,要冒些险阻是难免的。
     常言道:「开始了做,等于成功了一半。」同样地,开始了修行,等于修行成功了一半。没有开始修行,怎么会有修行的成果呢?
     修行道路上的失败,与修行道路上的成功,是同等重要和珍贵的,不可因某次或某些失败而气馁。不要忘记,佛陀也是在修行六年之后,才找对了方向的。
     修行路上有良师益友相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对大多数人而言,单独的盲修瞎练是不智的。单独的修练只适合成熟的修行者。须知修行道上有许多细节、经验,是难于用文字表述的。
     修行上若有所得,只可与知者言、只可当作是暂时的成就,容后再作印证。才可免生各色各样的障碍。
     佛教修行的目标,是要靠自己去降伏、消除内心的贪瞋痴烦恼,即情绪上、认知上的恶性习气与行为上的冲动,以此标准去审视世间的修行方法,可为自己筛选出与佛教有关的修行方法,免致误入歧途。
     要有心理准备,修行有点像自己为自己做手术,是会先苦后甜的,而那甜味,是无法言喻的。
     香港近几年,每年皆有很多定期的和非定期的与修行有关的讲座,讲者有出家人,亦有在家人,其中不泛有多年修行经验,能指导密集修行的导师。希望各位可以很快从中找到修行的入路。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善巧地去除恶念?(梁国雄居士)
下一篇:禅修者必须明白辨别五蕴之法(摘自帕奥尊者《智慧之光》)
 四念处实修法(林清玉)
 生活中的七觉支(杨郁文)
 心念处的修习
 唐卜陆西亚多(Jack kernfield)
 阿姜查《我们真正的归宿》读书会(释果灯)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
 佛陀解释的二十种萨迦耶见
 禅修的七种利益
 内观禅修的感受和正确认知
 巴利名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贰 世间与法界的结构[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五百罗汉 105、严土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3 往生关键[栏目:元音老人]
 从佛教的民族化看中国禅宗的特色和迅速兴起[栏目:杨曾文教授]
 心中无欲真解脱[栏目:万行法语]
 自我实现的需求[栏目:果煜法师]
 慧远的不敬王者论[栏目:慧远大师作品解读]
 佛为无心悟,心因有佛性[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50.漳州罗汉和尚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