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经行法四阶
 
{返回 法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28

经行法四阶

经行

四威仪

在四威仪及其它的姿势中应只是努力培育强大的正念,念念分明的知道在行走,在站住,在坐着或在卧着,或其它的姿势。

《杂阿含636经》中提到照顾根门,离五盖;即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与疑盖。这五盖会使根门接触外头境界时产生烦恼,故通过修习安般念,培养止禅的禅支,以及修观都有帮助,使心在平常的生活中如前进、回返、看前、顾后、屈、伸、着衣、持钵、饮食、咀嚼、尝味、大、小便、行、住、坐、卧、睡、醒、语、默时都能维持正念与定力,免除五盖的影响。

故此在四威仪中常持正念,离一切恶行,奉一切善行,就是成就威仪行。

六外处是我们不应去的场所,当然现代社会不该去的场所不只这些。从佛法来看,凡能生欲的地方都不该去,那些地方就广了,它就在我们的周围,色、声、香、味、触的五欲生起处,不去亲近它们,如实的做到不亲近(正不亲近),以及注意产生会亲近这些生欲的缘,并远离它们,这样魔(烦恼,欲)就没办法了。

所以话说回来,还是要维持正念,那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这么做的话,威仪行一定成就。

经行法

经行是南传佛教常教的修定方法,户内经行虽也行,但户内杂物太多,还有其它人与事易生分心。户外林下空气清凉,选择一条直线约二十到三十步的平坦地面,除去杂枝和树叶,要能清楚看得到小径,来回经行。让心平静安祥,缓缓地走,不论以右或左脚先起步,维持不变,转回原行路时以四或六步(左右合计)完成它,右脚先开步右转,左脚先开步左转。走的时候眼看前方约一公尺处,注意足底接触地面的感觉。经行因为速度非常的缓慢,需要有很强的正念,不然若是跌倒将会受伤。经行可以达到三禅的境界。

经行时应先起念‘我要行’或‘行走’,念三次才开始走,若以右足先行,应先念‘右足’三次才走,‘左足’‘停止’‘转弯’等也一样,念是想,属于名法,身是色法,是四大组合。经行法的观照是:(1) 观照我是名色法;(2)观照名色法无常;(3) 观照名色法是苦;(4) 观照名色法无我。阿难陀就是以经行法,整夜经行然后再修观,而从初果直证阿罗汉的。

经行法四阶

(1)经行法初阶应先起念‘我要行’或‘行走’,念三次才开始走,若以右足先行,应先念‘右足’三次才走,‘左足’,‘停止’,‘站立’,‘转弯’等也一样。

(2)经行法二阶是延续从初阶进入,脚步缓慢以后,改为每一步念‘提起’,‘放下’。其他步骤如‘行走’ ,‘停止’ ,‘站立’,‘转弯’皆同。

(3)经行法三阶是延续从二阶进入,脚步更加缓慢以后,改为每一步念‘提起’,‘向前’,‘放下’。其他步骤如‘行走’ ,‘停止’ ,‘站立’,‘转弯’皆同。

(4)经行法四阶是延续从三阶进入,脚步更加缓慢以后,改为每一步念‘提起’,‘上升’ ‘向前’,‘放下’.‘触压’。其他步骤如‘行走’ ,‘停止’ ,‘站立’,‘转弯’皆同。

经行法的观照

经行法的观照是:
(1) 观照我是名色法;念是想,属于名法,身是色法,是四大组合。
(2) 观照名色法无常;色法的步行一直在生灭,故是无常;名法的想念与脚步的触受也一直在变易,故是无常。
(3) 观照名色法是苦;变易的名色法是苦。
(4) 观照名色法无我,若名色法无常,一直在变易,是苦,故是无我。

佛涅槃后阿难陀以三个月的时间,精进经行,并配合观照,在证悟前夜,他就是以经行法,整夜经行然后再修观,要天亮时,他感到疲倦,走回草寮,坐在床上,慢慢躺下时,头还未触及枕头,他的七觉支波罗蜜已臻圆满,而从初果直证阿罗汉。观照走路的过程,只是一系列的名色法在生灭而已,并没有一个“人”在走,这些名色法都是无常、苦、无我。

阿难陀的例子说明不用静坐,纯靠平常生活中持戒清净,常作观照无常、苦、无我而达到解脱。

观照要点

应观照内身、外身与内外身,生法、灭法、与生灭法的部分;简单说是必须观照内外的名色法都是无常,苦和无我,以及观照名色法的因与缘皆是无常,苦和无我,然后观照行法的生灭,及坏灭皆是无常,苦和无我,最后因道智而得消灭烦恼再依果智以证悟涅槃。

法增比丘,写于沙劳越古晋。
愿众生安乐!


{返回 法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南传经行法
下一篇:快乐那里找?
 证悟初果的方法 初果成就四不坏净
 没有身心的境界 证悟的刹那
 佛法治病的真理 5 走到世界边缘亦解脱不了苦
 没有身心的境界 涅槃的种类
 为何要学习南传佛法?
 修行佛法的目的
 佛法治病的真理 1 佛由疾病痊愈
 证悟初果的方法 认识身是四大种的组合
 从安般念到涅槃 趣向涅槃
 证悟初果的方法 断第一个烦恼:疑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古印度中观论着九种》序言(联波仁波切)[栏目:其它善知识]
 为邢平、邢智、张淑芬超荐亡父上堂法语[栏目:明海法师]
 教育老人与小孩有什么差别?[栏目:蔡礼旭老师]
 生命最根本的基础是佛性[栏目:传喜法师]
 佛教文学观 六、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五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栏目:佛教与文学]
 挽辔报恩[栏目:纪文达公笔记摘要·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
 上海佛法僧园法苑之新建设[栏目:太虚法师]
 法语选粹 1-2[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是谁?[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白话注解[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