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的三种调控之行禅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97

心的三种调控之行禅

   行禅

  你可否想象牵涉到行走的活动范畴吗?你走去上班,作行走运动、观光、走去用晚餐、走去方便,以及许多有趣及不适当提及的东西。
  但当你在晨光里在偏僻的海滩上散步的感受与思绪,可就与你走向牙医的椅子上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全部在心境里。请注意,这心境能断定你将有什么作为及生活的际遇。你若很不留心的行走,你最终可能走入医院或坟墓。当然,在这时代许多人都减少了行走,他们以车代步。乘着这新科技所赐予的速度,你也许须付出更多的正念来确保安全。让我给你一些关于行禅的修习指示:

·要学习以正念去行禅,你需要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长度大约需三十尺。它最好是清洁,平直的地方,同时周围没有人在注视着你的活动。要不然,能有十步的距离也行了。
·首先,你必须在心中生起对自己站势的觉醒。这不是想象,而是感觉身体的真实情况(如实地感觉身体)那张力。扎实感,也许有些摆动。轻松地保传挺直的姿态。双手相握以保持平静。你可闭上眼睛,及让心自在、平静、轻松及快乐。学习放开你所有的问题与思维。它们不值得你老是攀缘住。让心歇一歇。就只活在当下及保持觉醒。

·接着,在摄心静气之后,开始行走。注意走着的足步下端,小腿之下。眼睛开着,自在地以你感到最舒适最轻松的速度行走。为了帮助把心专注在足部、你可在心里默念“右,左”或“走”、“走”或你所喜爱的任何字眼。记得,不要想,只把心专注在当下。

·到了转身的时候,注意转身的动作。

·每当注意力溜去思维时,你便必须唤回你的醒觉,正念地观“想”,然后回去观照脚步。如果紧张感或苦闷冒出来,你便必须停下脚步,以同样的方式唤回醒觉。站着有正念地观“紧张感”或苦闷,才继续行禅。

·我规劝修行者以心能跟得上的节奏行走。心一旦跟上了,行禅便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这时便保持这节奏。

·当你觉得较平静或有些疲倦时,放慢你的步伐,同时身心皆更轻松地行走。那些能如此得定的人能行禅一小时,却仿佛只度过一分钟时光一样。他们感觉上似乎轻飘飘地在云上行走一样。你可因此觉得非常喜悦。

·可是,有一点要补充的是,当你感到真正轻松自在时,让心保持热切觉醒地观注步伐。尝试去感觉那种种流水般延绵的感觉——紧,推与拉的力量,轻或重,及脚底触地时的接触。

·为了让初学者在这方面都有更敏锐的知觉,导师们发明一套把每个步伐分成二到六个阶段来观察的方法。虽然对多数人来说,三个阶段也足够,它却能在修习者具足有关条件时逐步增加。

·在精修或正式的禅修期间,标准的做法是做一小时行禅,其中再分作三个阶段——首二十分钟是一步禅,次二十分钟是二步禅,剩余的二十分钟是三步禅(加起来共一小时)。

·这么做的用意是要让心达致更专注的醒觉,这能通过放缓步伐及作更透彻的观照来达致。能引发最多正念的行禅方式便是最恰当的行禅法。

·从一个到六个部分的行禅法如下:
  右 - 左
  提起,踏下
  提起,推前,踏下
  (脚跟)上升,提起,推前,踏下。
  上升,提起,推前,降低,踏下。
  上升,提起,推前,降低,踏步,下压。

(请参考A图的各种行禅步骤)

·禅者在仔细观察一个步伐里的每个部分,将能发觉到其中的感觉或力量。他能实实在在地体验它那生灭流逝的紧迫力、推前的力量或踏下时硬感的散播。

·整体而言,每一段行禅前生起的动机,以及停、转之动机,亦须以正念去观照。

·你若能这么做,你可能达致一个完全忘我的状态,所剩余的也只是醒觉与其目标的过程而已。这时你已开始了内修的历程,走向认识我们真正是谁,是什么本性的道路。那时一切因无明而起的与实相的矛盾——那一切苦痛之根将告终。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的三种调控之坐禅
下一篇:情绪管理教战守策(锺闻瑜)
 法与科学(P.L.Dhar 教授)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
 静坐(Joseph Goldstein)
 阿含经十念法门
 杂阿含经的「受相应」及摄事分的提要
 毗婆舍那(观)的意义(黄中豪 主讲)
 禅修解惑
 护经念诵的意义(达磨难陀)
 感受慈爱
 佛法精要(Jack Kornfield)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读太虚大师大乘三宗说之感想(单培根)[栏目:其它]
 剃发出家者应具备的条件(心观)[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星云的教育领导风格初探(黄文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临刑免难[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惭愧心生断恶习[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西方确指》己事早办、初心勿变、哭泣生前[栏目:大安法师]
 信佛多年,遇事还有烦恼挂心头,最快放下的方法是什么?[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广州至缅甸帕奥禅修中心行程、费用等[栏目:参学经历]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22法性中阴01[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栏目:般若摄颂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