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9.五根定义 五根见于何处?
 
{返回 专题经文选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29

五根定义 五根见于何处?


        “比丘们,何为信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有信心,坚信如来的觉醒:‘世尊确是一位尊贵者、正自觉者、明行足、善逝者、世间解、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世尊。’ 比丘们,此谓信根。
        “那么,何为精进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勤奋精进,弃绝不善巧的心理素质。他稳步、踏实地努力,在培养善巧心理素质方面不逃避责任。他发愿、努力、勤奋、持恒、专心,不令未升起的不善巧素质升起……令已升起的恶劣与不善巧素质得以弃绝……令未升起的善巧素质升起……令已升起的善巧素质得以维持、不混淆、增进、扩大、发展、圆满。此谓精进根。
        “那么,何为念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有念住、细致入微、即便长久之前的所行所言也能够记忆、回忆。他连续于身内专注身——精勤、警觉、念住——平息对世界的贪与忧。他连续于受内专注受……连续于心内专注心……连续于心理现象[法]内专注心理现象——精勤、警觉、念住——平息对世界的贪与忧。 此谓念根。
        “那么,何为定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把目标对准远离,达到入定、达到一心。远离感官之欲、远离不善巧心态,进入、安住于初禅: 由远离升起喜与乐,伴随着寻想与评量。随着寻想与评量的平息,他进入、安住于第二禅那:有喜有乐,觉知融汇起来,放下了寻想与评量——达到内在的确定。随着喜的消退,他保持宁静、有念住、有警觉、敏感于乐。他进入、安住于第三禅那,对此圣者们宣称 ‘宁静、念住,他有愉快的居留处。’ 随着乐与痛的放弃,如前期喜与苦的消退,他进入、安住于第四禅那:宁静与念住达到纯净,既无乐、又无痛。此谓定根。
        “那么,何为明辨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拥有明辨生灭的能力,他有明辨——尊贵、透彻、导致苦的正确止息。他如实明辨: ‘这是苦……这是苦因……这是苦的止息……这是苦的止息之道。 ’ 此谓明辨根。”

——SN48.10(相应部,坦尼沙罗尊者英译)

        “比丘们,有此五根。哪五根? 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明辨根。
        “信根见于何处? 在初果的四个素养之中……
        “精进根见于何处?在四正勤之中……
        “念根见于何处? 在四念处之中……
        “定根见于何处? 在四禅那之中……
        “明辨根见于何处? 在四圣谛之中……”

——SN48.10(相应部, 坦尼沙罗尊者英译)


{返回 专题经文选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30.五上分结与五下分结
下一篇:28.十善业道
 31.七类人
 1.为何相争?
 29.五根定义 五根见于何处?
 30.五上分结与五下分结
 26.佛陀教导布萨八戒
 专题经文选译 目录
 21.如来宣说的此法
 16.法句经第一句
 8.为己为人修持者最崇高
 11.智慧的起点与判断方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老僧使得十二时[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观音的千手千眼[栏目:演培法师]
 生圆次第观想本尊要求达到“明(明了)、净(纯净)、稳(稳固)”,上师瑜伽修法对此有何要求?[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七、几个小问题[栏目:慈航法师]
 中阿含经卷第一[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最殊胜[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二)~C 优婆离经(四)(五)[栏目:界定法师]
 我对“商禅并重”浅议[栏目:理净法师]
 念佛法要(卷三)[栏目:毛凌云居士]
 学佛问答 第八七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