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9.五根定义 五根见于何处?
 
{返回 专题经文选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73

五根定义 五根见于何处?


        “比丘们,何为信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有信心,坚信如来的觉醒:‘世尊确是一位尊贵者、正自觉者、明行足、善逝者、世间解、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世尊。’ 比丘们,此谓信根。
        “那么,何为精进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勤奋精进,弃绝不善巧的心理素质。他稳步、踏实地努力,在培养善巧心理素质方面不逃避责任。他发愿、努力、勤奋、持恒、专心,不令未升起的不善巧素质升起……令已升起的恶劣与不善巧素质得以弃绝……令未升起的善巧素质升起……令已升起的善巧素质得以维持、不混淆、增进、扩大、发展、圆满。此谓精进根。
        “那么,何为念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有念住、细致入微、即便长久之前的所行所言也能够记忆、回忆。他连续于身内专注身——精勤、警觉、念住——平息对世界的贪与忧。他连续于受内专注受……连续于心内专注心……连续于心理现象[法]内专注心理现象——精勤、警觉、念住——平息对世界的贪与忧。 此谓念根。
        “那么,何为定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把目标对准远离,达到入定、达到一心。远离感官之欲、远离不善巧心态,进入、安住于初禅: 由远离升起喜与乐,伴随着寻想与评量。随着寻想与评量的平息,他进入、安住于第二禅那:有喜有乐,觉知融汇起来,放下了寻想与评量——达到内在的确定。随着喜的消退,他保持宁静、有念住、有警觉、敏感于乐。他进入、安住于第三禅那,对此圣者们宣称 ‘宁静、念住,他有愉快的居留处。’ 随着乐与痛的放弃,如前期喜与苦的消退,他进入、安住于第四禅那:宁静与念住达到纯净,既无乐、又无痛。此谓定根。
        “那么,何为明辨根?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一位圣者的弟子,拥有明辨生灭的能力,他有明辨——尊贵、透彻、导致苦的正确止息。他如实明辨: ‘这是苦……这是苦因……这是苦的止息……这是苦的止息之道。 ’ 此谓明辨根。”

——SN48.10(相应部,坦尼沙罗尊者英译)

        “比丘们,有此五根。哪五根? 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明辨根。
        “信根见于何处? 在初果的四个素养之中……
        “精进根见于何处?在四正勤之中……
        “念根见于何处? 在四念处之中……
        “定根见于何处? 在四禅那之中……
        “明辨根见于何处? 在四圣谛之中……”

——SN48.10(相应部, 坦尼沙罗尊者英译)


{返回 专题经文选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30.五上分结与五下分结
下一篇:28.十善业道
 33.四种修持模式
 8.为己为人修持者最崇高
 2.为何众生在仇恨中生活?
 3.见的过患
 40.如何报答父母
 35.尊者阿难教导如何灭除色欲
 37.镇伏嗔恨的方式
 39.逐步止息
 11.智慧的起点与判断方式
 10.趋向觉悟的最重要的内在与外在原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15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明 圆信 郭凝之 编)[栏目:04 语录]
 信佛,究竟信什么(净慧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相应13经 沙门婆罗门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为何我们晚上要把供水撤下来呢?是否可以第二天更换?[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Part Three 5. Sincas Deceit[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皈依[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没有用因果约束自己不是修行人[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名家与方丈对话 科学与佛教智慧对撞(牛绍强、蒋砚青)[栏目:佛教与科学]
 狗亲家[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四十二章经(二)[栏目:佛遗教三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