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观察与评估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05

观察与评估

1956年7月24日

        把注意力定在呼吸上时,重要的是,运用我们的观察力与评估力,学会变化、调节呼吸,使我们能保持呼吸恰到好处地进行。只有那时候,才会得到有益于身心的果报。观察呼吸[气]如何行走全程,从鼻端起往下,穿过喉结、气管、心肺,下行到胃肠。观察它从头部起下行,穿过双肩、肋骨、脊柱、尾椎。观察呼吸[气] 从你的手指、脚趾顶端外出,透过每一个毛孔从全身外出。把你的身体想象成一根蜡烛或者一盏汽化灯。呼吸[气]是灯头,念住是放光的燃油。你的身体,从骨胳到皮肤,好比是围绕烛芯的蜡。我们想得善果,必须修到使心明亮、放光,像蜡烛一样。

* * *

        世上一切事都有其配对: 有暗就有明。有日就有月。有显就有灭。有因就有果。因此,与呼吸打交道时,心为因,念住为果。换句话说,心是行动者,念是觉知者,因此念住是心的果报。至于身元素——地、水、火、风——呼吸[气] 是因。当心把这个因造得好时,身的果报是,各元素明亮起来。身体舒适。强健。离病。经由身心升起的果报,以调息这个动作为因。果报是,我们能认知、觉察。
        我们坐下来禅定时,必须随着出息、入息观察它,看它进来时有什么觉受、它如何移动、或者如何对身体的不同部位施加压力、它以何种方式升起舒适感。是长入息长出息自在舒适、还是短入息长出息自在舒适? 是快入息快出息舒适、还是慢入息慢出息舒适? 是重呼吸舒适、还是轻呼吸舒适? 我们必须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与评估力,学会纠正、调整、安抚呼吸,使它稳定、平衡、恰到好处。比方说,慢呼吸不舒适,就调快一点。长呼吸不舒适,就改成短呼吸。呼吸太柔弱,令你昏沈或者散乱,就加重、加强呼吸。
        这就好比对一盏汽化灯调节汽压。一旦空气与煤油以适当的比例混合燃烧,那盏灯就会大放光明——白色、耀眼、远照。同样地,只要念与呼吸[气]紧密结合,同时我们懂得照料呼吸,使它在身体各部位恰到好处,那么心就会稳定、合一,不会飞出去追逐什么想法、概念。它会发展出一种功力、一团称为明辨的光亮——或者以果报来称呼,就是知见。
        这个知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觉知,它不来自老师所教、他人所讲,而是被佛陀赞为正见的一类特别的领悟力。这种领悟力与念住和警觉密切结合。它也可以算作正念、正定。当正定之心越来越有力时,其果报可以引生直觉洞见、直证、清净知见,最终趋向解脱,不再有疑。
        心将会独立、静止、轻安——包容自身,像是玻璃灯罩内的火焰。哪怕有成群的飞虫围绕着灯,也不能把火扑灭;同时,火也不能闪出来灼伤掌灯人的手。有念住在连续监督着的心,根本不可能伸展出去接取任何念头了。它不会往前闪出、朝后晃出。外缘也闯不进内心。我们的眼——明辨之眼——将会明亮、远瞩,正好比坐在网络的格点上,无论朝哪个方向看,一清二楚。

* * *

        明辨从哪里来? 我们不妨拿陶工、裁缝、编工的学艺过程作个比较。一开始,师傅告诉你怎样制陶、缝裤、编篮。不过你做的产品是否匀称美观,有赖于你自己的观察力。假定你编了一个篮子,接下来要仔细看它的比例,是太矮还是太高。太矮,就再编个高一点的,接着仔细看还有哪里需要改进,是太瘦还是太肥。接着再编一个,比先前那个更美观。这样继续编下去,直到你编出一个尽可能美观匀称、左右挑不出毛病的产品。最后这个篮子就可以作为标准,你现在可以自己开业了。
        你所做的,是从自己的行动[业] 当中学习。过去的努力,不需要再理会了,把它们扔出去。这是一种自发升起的明辨、一种创新性、一种判断力,它们不来自老师所教的任何东西,而来自独立地观察与评估你自己做成的产品。
        禅修也一样。为了升起明辨,你在观呼吸时必须仔细观察,必须学会如何调整、改进,才能使它在全身比例适当——达到流畅无阻的地步,使你以慢入慢出、快入快出、长、短、轻、重等方式呼吸时,都感到舒适自在。要达到无论以何种方式呼吸,出息入息都感觉舒适的地步——以至于任何时候你一专注呼吸,立即有自在感。你能够做到这一步时,身的果报就会显现出来: 有一种开放宽广的轻安感。身体将会强健,呼吸[气]与血液流畅无阻,不会形成让疾病侵入的开口。身体将会健康、清醒。
        至于心,当念住与警觉为因时,寂止之心为果。疏忽为因时,散乱、躁动之心为果。因此,为了得到上述的善果,我们必须努力造起善因。如果我们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与评估力照料呼吸,不断地纠正、改善呼吸,我们自己将会发展起觉知,那就是一步步提高定力所得的善果。

* * *

        当心带着全副的慎密专注时,它可以放开过去的概念。它看清了旧时诸所缘的真相,那里没有什么持久、确定的实质。至于前方的未来,它又好比驾小船穿越大海,必然是危机四伏。于是,心放开未来的概念,来到当下,知见当下。

心坚定不移,
无明消退。

        知见升起片刻、随后消失,令你领悟到,当下存在一种空。

空性。

        你不抓紧关涉过去的世间造作、关涉未来的世间造作,也不抓紧关涉当下的法造作。诸造作消失了。无明——也就是虚假不真的觉知——消失了。『真』也消失了。剩下的惟有觉知: 『觉知……觉知……』。 。
        造作身的因,即呼吸; 造作语的因,即构成词句的寻想; 造作心的因,即思维: 全部消失。然而觉知不消失。当造作身的因在动时,你知道。造作语的因在动时,你知道。造作心的因[23]在动时,你知道,但觉知不粘着于它所知的任何事。换句话说,造作不能够影响它。只有单纯的觉知。一念之间,心显现了,造作显现了。你想用,它们就在那里。不想用,它们依其本性,自行消失。觉知超越一切。这就是解脱。
        禅修者欲得善果,必须达到这类的觉知。心的修练,要求的就是这么多。把事情复杂化,会造成众多纷扰,难以达到真正的目标。


--------------------------------------------------------------------------------

[23] 造作身的因: 指呼吸[气]。据中部44 《问答小经》[[Cūǃavedalla Sutta ] 『出入息属于身,缚于身,故称出入息为身造作[身行] 。寻想与评估[寻与伺] 之后口发言语,故称寻想与评估为语造作[语行] 。辨识与感受[想与受] 属于心,缚于心,故称辨识与感受为心造作[心行] 。』出入息为身造作的主动因素。此处指觉知已直观洞见造作之因与果。以上为英译者对笔者解说的概要。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放开的艺术
下一篇: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就在你的鼻端
 解脱的技能 呼吸禅定基础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造作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观察与评估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尊者阿姜李简传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超越对错
 从少做起 清净与透明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禅定开示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就在你的鼻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临终助念,往生者的冤亲债主和助念的人之间,是否会产生什么问题,甚至于因此结恶缘?[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浅谈佛教的无常思想和意义(释涵智)[栏目:其它法师]
 五十五、《佛遗教经》教诲[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二章 灵鹫山顶如来会[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阿毗达摩 第十四讲 遍一切心所之想、思、一境性心所[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中国佛教的社会形象和历史发展趋向[栏目:王志远教授]
 生与死的禅法 一、我们的心要落妆[栏目:谈锡永居士]
 第十四章 近代传承 五、正果与禅悟体证[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地震时脚受伤,现在脚慢慢萎缩走路不方便,请问这是不是出家的障碍?[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佛教生态伦理核心及其现代诠释(唐忠毛)[栏目:佛教与伦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