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2.正志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07
正志
Right Resolve
samma sankappo
[编者] 约翰-布列特
[中译]良稹
 
 
正志[正确的动机]在八圣道八道支中位于第二,属圣道的智慧分部。
 
 
 
定义
        “何为正志? 有志于出离、无恶意、无伤害意。此谓正志。”
 
——SNXLV.8(相应部)
 
 
--------------------------------------------------------------------------------
 
 
培养善巧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怎样以三种方式使意业纯净?有此情形,一个人不贪。他不贪图他人所有,想着: ‘喔,那个属于他人的可以成为我的!’他无恶意,内心坚定、不受败坏。[他想]‘愿这些生灵不受敌意、不受压迫、不受困难,愿他们平安照顾自己。’他有正见,看事物观点不扭曲:‘有布施、有供养、有奉献。善行恶行有果有报。有此世来世。有父母。有生灵在自发轮回;有僧侣行者、藉着正行、正修,亲知、自证之后,宣说此世来世。’这就是一个人怎样以三种方式令意业纯净。”
 
——AN X176(增支部)
 
 
--------------------------------------------------------------------------------
 
 
与圣道其它道支的关系
        “正见何以先行? 他明辨妄志为妄志,正志为正志。这就是他的正见。那么,什么是妄志? 有志于感官之欲、恶意、伤害意。这就是妄志。
        “他努力弃绝妄志、进入正志: 这是他的正精进。他念住于弃绝妄志、进入、保持正志: 这是他的正念。因此,这三道支─—正见、正精进、正念─—围绕正见而行。”
 
——MN117(中部)
 
 
--------------------------------------------------------------------------------
 
 
把思考分两类
        世尊说,“比丘们,我在自觉醒前,还是一个未觉醒的菩萨时,曾想:‘何不把我的思考分为两类? ’ 于是我把饱含感官之欲的思考、饱含恶意的思考、饱含害意的思考分为一类,把饱含出离的思考、饱含无恶意的思考、饱含无害意的思考,分为另一类。
        “如此我保持着警觉、精勤、决意,饱含感官之欲的思考升起时,我辨知:‘饱含感官之欲的思考在我内心升起了; 它趋向害己、害人、或两害。它妨碍明辨、增长烦躁、不趋向解脱。’
        “我注意到它趋向害己时,它平息下来。我注意到它趋向害人……两害……阻碍明辨、增长烦躁、不趋向解脱时,它平息下来。每当饱含感官之欲的思考升起,我立即弃绝它、摧毁它、驱逐它、灭除它。
        “如此我保持着警觉、精勤、决意时,饱含恶意的想法升起了。我辨知‘饱恶意的思考在我内心升起了; 它趋向害己、害人、或两害。它妨碍明辨、增长烦躁、不趋向解脱。’
        “我注意到它趋向害己时,它平息下来。我注意到它趋向害人……两害……妨碍明辨、增长烦躁、不趋向解脱时,它平息下来。每当饱含恶意的想法升起,我立即弃绝它、摧毁它、驱逐它、灭除它。”
 
——MN12(中部)
 
 
--------------------------------------------------------------------------------
 
 
观照个人行为(业)
        “每当你想作某个身业时,应当观照它:‘我想作的这个身业——它会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吗? 它会是一种不善巧的身业,有苦果、苦报吗?’ 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会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 它会是一种不善巧的身业,有苦果、苦报,那么那样的身业你绝对不适合作。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会导致伤害……它会是一种善巧的身业,有乐果、乐报,那么任何那样的身业,你适合作。
        “你正在作某个身业时,应当观照它:‘我正在做的这个身业——是在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吗?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身业,有苦果、苦 报吗?’ 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在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你应当放弃。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会……你可以继续。
        “你在作了某个身业之后,应当观照它……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导致了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双方;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身业,有苦果、苦报,那么你应当对尊师或者一位多闻的修行同伴忏悔、披露、公开。忏悔后,你应当在未来约束自己。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曾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者伤害双方……它是一种善巧的身业,有乐果、乐报,那么你应当安住于清新与喜乐,日夜修习善巧的心理素质。
 
[同理于语业与意业]……
……
        “因此,罗喉罗,你应当训练自己: ‘我要反复观照自己的身业。我要反复观照自己的语业。我要反复观照自己的意业。’ 你应当这样训练自己。”
 
——MN61(中部)
 
 
--------------------------------------------------------------------------------
 
 
慈爱之心
        “在此,比丘们,某个人心里充满了慈爱之意,朝一个方向传送,又朝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传送,这般地朝上、朝下、周遭、处处传送,如对己一般对一切众生传送; 他的心保持着充沛、提升、无量慈心、无敌意恶意、向包容万物的宇宙传送。”
 
——AN IV.125(增支部)
 
 
--------------------------------------------------------------------------------
 
 
为己为他
        “在如法修持法、了解法、了解法义的两人之间─—那位只为自己不为他人福利而修行的人,当为此受批评,那位既为自己也为他人福利而修行的人,当为此受称赞。”
 
——AN VII64 (增支部)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3.正语
下一篇:【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1.正见-可敬的友谊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5.正命..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7.正念..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4.正业..
 【法】第三篇 天界
 【法】第二篇 戒德 2.八戒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8.正定..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8.正定..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2.正志..
 【佛】巴利经典中的佛陀生平
 关于独觉佛、阿罗汉、佛、未来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带来喜悦与烦恼的中奖彩票[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戒杀放生[栏目:放生功德]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之一:演融七天八夜篇[栏目: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
 2011百日共修 三特加行 特加行(三)[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03-089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相应132经 鲁西遮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八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大师生西一周之感想[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六、戒学[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