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3.正语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89
正语
Right Speech
samma vaca
[编者] 约翰-布列特
[中译]良稹
 
 
正语在八圣道八道支中位于第三,属圣道的戒德分部。
 
 
定义
        “何为正语? 避说谎、避馋言、避辱骂、避闲谈。此谓正语。”
 
——SNXLV8(相应部)
 
 
--------------------------------------------------------------------------------
 
 
正语的五要素
        “比丘们,一句话拥有了五要素,则是善言、非恶言。它不受有识之士的指责与非难。哪五种?
        “适时而言。真实而言。温和而言。有益而言。慈心而言。”
 
——AN V.198(增支部)
 
 
--------------------------------------------------------------------------------
 
 
说谎的危险
        “我告诉你们,有一件事,违反的人,没有什么恶事是他不会做的。哪一事?是这件事:故意说谎。
 
违反此戒的妄语者,
        毫不关心来世。
没有什么恶事,
        他不会做。”
 
 
——Iti 25(如是语)
 
 
--------------------------------------------------------------------------------
 
 
只讲无伤害之语
        “他应只讲既不损己、又不伤人之语。那样的言语确为善语。
        “他应只讲亲切之语、人易接受之语。不给他人带来不幸之语,是和悦的。”
 
——Thag XXI(长老偈)
 
 
--------------------------------------------------------------------------------
 
 
以善择之言自我净化
        “那么,一个人怎样以四种方式净化语业?
        “有此情形,某个人弃绝谎言、避免谎言。他被厢镇集会、团体集会、家族集会、行业集会、或者王室集会召去,如果他被指作证人,‘来吧,善男子,讲你所知的事’,若他不知,就说‘我不知’。若他知,就说‘我知’。若他不曾见,就说‘我不曾见’,若他见过,就说‘我见过’。这样,他不为己、为人、或为任何奖赏而故意说谎。他弃绝谎言、避免谎言。他说真话、坚持真相、坚定、可靠、无欺于世。
        “他弃绝馋言、避免馋言。他在此处所闻,不在彼处讲,为了不离间彼处与此处的人。他在彼处所闻,不在此处讲,为了不离间此处与彼处的人。这样,他团结彼此分裂者,巩固彼此联合者,他爱好和睦、喜好和睦、乐于和睦,讲制造和睦之语。
        “他弃绝辱骂、避免辱骂。他的言辞悦耳、亲切、入人心、有礼、适意、令人欣慰。
        “他弃绝闲谈、避免闲谈。他讲述适时、讲述如实、合乎目标、如法如律。他的言辞值得珍视、及时、合理、谨慎、与目标相关。
        “这就是一个人怎样以四种方式净化语业。”
 
——AN X176 (增支部)
 
 
--------------------------------------------------------------------------------
 
 
与正道其它道支的关系
        “正见何以先行? 他明辨妄语为妄语、正语为正语。这就是他的正见。那么,什么是妄语? 说谎、离间馋言、辱骂、闲谈。这就是妄语。
        “他努力弃绝妄语、进入正语: 这是他的正精进。他念住于弃绝妄语、进入、保持正语: 这是他的正念。因此,这三道支——正见、正精进、正念——围绕正见而行。”
 
——MN117(中部)
 
 
--------------------------------------------------------------------------------
 
 
什么话值得讲的标准
[1] “有些话,如来知其非实、不真、无益[原注:与目标无关]、对人不亲切、不合意,他不说。
[2]“有些话,如来知其为实、为真、无益、对人不亲切、不合意,他不说。
[3]“有些话,如来知其为实、为真、有益、对人不亲切、不合意,他知时而言。
[4]“有些话,如来知其非实、不真、无益、但对人亲切、合意,他不说。
[5]“有些话,如来知其为实、为真、无益、但对人亲切、合意,他不说。
[6]“有些话,如来知其为实、为真、有益、对人亲切、合意,他知时而言。为什么? 因为如来对众生有同情心。”
 
——MN58(中部)
 
 
 
只讲既不损己、
        又不伤人之语,
那样的言语
        是真正的善语。
 
只讲亲切之语、
        受欢迎之语。
不给人带来不幸之语
        是和悦的。
 
——SnIII.3(小部经集)
 
 
--------------------------------------------------------------------------------
 
 
在你说话之前、之时、之后观想
[佛陀对幼子罗喉罗说: ]
        “每当你想作某个语业时,应当观照它:‘我想作的这个语业——它会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么?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语业,会有苦果、苦报么?’ 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会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语业,会有苦果、苦报,那么那样的语业你绝对不适合作。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会导致伤害……它是一种善巧的语业,会有乐果、乐报,那么任何那样的语业,你适合去做。
        “你正在作某个语业时,应当观照它:‘我正在做的这个语业——是在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 么?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语业,有苦果、苦报么?’ 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在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你应当放弃。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会……你可以继续。
        “你在作了某个语业之后,应当观照它……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导致了害己、害 人、或两害;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语业,有苦果、苦报,那么你应当对尊师或者一位多闻的修行同伴忏悔、披露、公开。忏悔后,你应当在未来约束自己。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曾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它是一种善巧的语业,有乐果、乐报,那么你应当安住于清新与喜乐,日夜修习善巧的心理素质。
 
——MN61(中部)
 
 
--------------------------------------------------------------------------------
 
 
沙门当避免的言谈
        “有些僧侣沙门,虽靠信仰布施之食为生,却专好谈论低下话题,譬如——谈论国王、强盗、大臣; 军队、警报、战役; 饮食、家具、花环、香料; 亲戚; 车辆; 村镇、城乡;女人、英雄; 街井流言; 死者故事; [有关过去未来的哲学讨论的]种种说法、世界与海洋的起源; 事物是否存在之谈——他避免谈论此等低下话题。这也是他戒德的一部分。
        “有些僧侣沙门,虽靠信仰布施之食为生,却专好诤论低下话题,譬如——‘你懂此教此律么? 我才是懂得此教此律者。你如何懂此教此律? 你的修持有误,我修持正确。我前后一致,你不一致。该先讲的你最后才讲,该最后讲的你却先讲。你的久想心得已给驳回,你的教义已给推翻。你失败了。快去挽救你的教义、挽救你自己吧!’ ——他避免谈论此等低下话题。这也是他戒德的一部分。”
 
——DN2(长部)
 
 
--------------------------------------------------------------------------------
 
 
十个有益话题
        “有这样十个[适宜]话题。哪十个? 谈论谦卑、满足、隐居、不纠缠、精进、戒德、定力、明辨、解脱、解脱的知与见。这便是十个适宜的话题。反复讨论这十个话题,你们的光明将使日月失色,如此强大、如此有力——不必说胜于其它教派的游方者了。”
 
——AN X69(增支部)
 
 
--------------------------------------------------------------------------------
 
 
怎样善巧地批评他人
        “比丘啊,一位比丘欲批评另一位比丘时,他应当自审五要点、并且自立另五要点之后进行。何为他应自审的五要点?
        [1]“我在身业修持上是否纯净、无过、无染……?
        [2]“我在语业修持上是否纯净、无过、无染……?
        [3]“我内心对梵行同道们是否有善意、无恶意?
        [4]“我是否多闻、闻后心记、闻后存忆? 法义教导始善、中善、后善,细节与要义上圆满具足、清净非凡——这样的教导,我是否多闻、广记、已在言语上修习、已在内心思索后正确地洞穿其义?
        [5]“我是否已把波罗提木叉[比丘与比丘尼戒]完全记忆于心、已精解善析、已逐经分部地详细研习?
        “此为他须自审的五要点。
        “那么,何为他须自立的另五要点?
        [1]“我讲的时机是否适宜?
        [2]“我所讲是否为事实?
        [3]“我言谈温和还是粗暴?
        [4]“我所讲是否有益?
        [5]“我言谈带着慈心还是恶意?
        “比丘啊,此即一位比丘欲批评另一位比丘时,应首先自审的五要素与自立的另五要素。”
 
——ANV (波罗提木叉经)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4.正业
下一篇:【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2.正志
 怎样给孩子讲解佛法?
 贩卖佛法书籍有错吗?免费赠送佛书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性?
 【佛】巴利经典中的佛陀生平
 【法】第三篇 天界
 【法】第一篇 布施
 【法】第二篇 戒德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4.正业..
 关于独觉佛、阿罗汉、佛、未来佛
 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
 布施与募款有什么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8-028菩萨的慈悲与忍辱[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十二因缘里面说的,行生识,跟识生名色应该怎么理解?[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药师经 讲记 三[栏目:智海法师]
 营长遭报 忽生奇症[栏目:金山活佛]
 我想毫不怀疑的相信并做到,做不到会自责,怎么办?[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附录[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十 谕在家善信[栏目:净空法师·嘉言录]
 2008年万盏法会 12 关于三个殊胜的开示 上[栏目:达真堪布]
 从佛教的民族化看中国禅宗的特色和迅速兴起[栏目:杨曾文教授]
 06-021六加行—六种修行的预备功课[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