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附录二 佛经中关于感受的章节
 
{返回 生活的艺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67

佛经中有关“感受”的章节

佛陀在许多教导中经常提示,觉知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此处酌选少许与此相关的经句。

一、空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吹拂着,东风、西风、南风、北风,尘埃风、无尘风、寒风和暖风,猛烈狂风、和熙微风--许多不同的风吹着。同样的,身体也有许多感受生起:愉悦的、不愉悦的、不是愉悦也不是不愉悦的。当禅修者专注地练习时,不疏忽过程里的每一个感受。如此就能体验到所有的感受。全然地领略这些感受后,这一生便能从所有不净中解脱。这人建立了法的知见并且完全了知感受,当生命终结时,便能超越有为世间,达到一种无法言诠的境地。

S.XXXVI(II). ii.12(2), PathamaAkasaSutta

二、禅修者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他到森林中,或到树下,或到隐僻无人之处,盘腿而坐,端正身体,把注意力放在嘴巴周围的区域,保持觉知,觉知呼吸时气息的出入情况。

入息长时,他清楚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他清楚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他清楚了知:“我出息短。”
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入息。”
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出息。”
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寂止身体的行动,而入息。”
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寂止身体的行动,而出息。”

D.22/M. 10, SatipatthanaSutta, Anapana pabbam

三、当苦受、乐受、舍受出现时,禅修者了知:“苦受、乐受、舍受已出现。感受生起必有依处,它不会无依生起。何处是依处?它生起的地方就是这个身体。”

于是禅修者持续观察这个身体内所生感受的无常本质。

S.XXXXVI(II). i. 7, PathamaGelannaSutta

四、禅修者了知:“在我身上现在生起的苦、乐、舍的体验,都是有为、粗的性质、缘起。但是,真正存在的、最好的是平等心。”

不论是苦受、乐受、或是舍受,都会灭去,只有平等心常在。

M. 152, IndriyaBhavanasutta

五、感受有三种、苦受、乐受、舍受。这三者都是无常、有为、缘起,终将衰败、衰微、衰弱以至消逝。洞察此实相,圣道的行者便会对苦、乐、舍受保持平等。培养出平等心,便能离执着;离执的心培养出来后,便能获致解脱。

M. 74, DIghanakhaSutta

六、禅修者观察到身体上乐受是无常的,是衰败、衰微、消逝的,同时,他也观察到自己原来对于乐受的执著也在松脱,如此一来,他贪爱于身体乐受的潜在习性便能灭除;如果,他也观察到自己原本于苦受的心性便能灭除;如果他也观察到自己原本对于舍受的执著也在松脱,则他无知于身体舍受的潜在习性便能灭除。

S. XXXVI(II). i. 7, PatamaGelannaSutta

七、当禅修者彻底灭除对乐受的贪爱、对苦受的嗔恨、对舍受的无明的潜在心性,便被称作已全从习性,便被称作已全从习性解脱者、已见谛者、已除贪嗔者、已除缠绕者、已全然领略自我的虚妄本质者、已终结苦者。

S. XXXXVI(II). I. 3, PahanaSutta

八、如实的实相见成为他的正见,如实的实相思维成为他的正思维,精进于如实的实相成为他的正精进,觉知如实的实相成为他的正念,专注于如实的实相成为他的正定;他的言语、行为以及生活都臻于纯净。这样,八圣道的体现便臻于圆满。

M. 149, Maha-SalayatanikaSutta

九、正道的虔诚者精进努力,经由特续精进而能全神贯注;经常全神贯注于是定力增强,定力增强便能开展正思惟,进而开展正信,深心明了“以前我对圣谛仅是耳闻,现在我直接在身上体验到,我以洞见观察到它们。”

SXLVIII(IV). V. 10(50), ApanaSutta(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所说)


{返回 生活的艺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附录三 感受在念住的修行地位
下一篇:附录一 佛法中感受的重要性
 第九章 目标
 附录四 巴利文《大念住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
 第一章 探索
 第七章 慧的训练
 第十章 生活的艺术
 第四章 问题的根源
 附录五 英文版《大念住经》The Great Discourse on..
 前言
 第八章 觉知与平等心
 附录三 感受在念住的修行地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金刚萨埵灌顶[栏目: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相应11经 大丈夫经[栏目:相应部 47.念住相应]
 归来一笑[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康僧会解说禅教(正果)[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修心八颂》讲文八 愿惜此宝 下[栏目:宽见法师]
 佛弟子礼拜佛菩萨应如何观想?(济群法师)[栏目:佛学小知识]
 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栏目:王雷泉教授]
 念佛身放光[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生命整体性的意义[栏目:学诚法师]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栏目:格鲁派大德传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