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放下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0
放下
提起来的东西,
不容易放下;
放下需要勇气、气魄,
因为它与愿违。
每个人都有自心难放下的东西,
也许这不一定有错;
因为没有经历,
就没有一份铭心刻骨的体会。
有些是业缘,
所以会对某样东西执持不放;
要是不善业的线,
它会越滚越大,
越难摆脱。
放下,
是一种全新的学习;
它不是什么特别的体悟,
它只是摆脱束缚的一种感觉。
像卸下肩膀上的背包,
如此一般。
不懂得学习放下心结的人,
内心不容易获得轻安、自在。
学佛,
就是祈愿出离烦恼的家;
这个家绝非物质,
它的名字叫做执着,
而出离的方法,
只有放下两个字!
看清自己的人,
不敢任性放纵心念。
这颗心微妙异常,
当你张大双眼瞪着它时,
它会害羞的躲躲藏藏;
但是假如你想它在寂寞时出来陪伴你,
它会非常用力的把你抱紧,
让你透不过气来,
最后你则只好甘拜下风,认输!
因为你已提起并死捉不放了。
放下,
真的不容易,
但是,
不管你愿不愿意,
死亡的到来时,
都得放下。
放下什么?
放下观念(佛法称为知见)。
举个比方:
"佛印"为何八风吹不动?
"慧能"的心中为何菩提本无树?
"达磨"怎么做得到一苇过江?
"虚云"的腿功怎能耐久到让芋头萌芽?
……
答案揭晓:放下「我」的观念。
放下,
在「阿含」有百态的形容,
佛常说:智者以譬喻得解。
《杂含309经》有段妙喻:
佛告鹿纽说:
假如六根对六境生六识的当中,
我们的心生起欢喜、深乐、贪爱的话,
即称为第二住。
因为原本寂静的心,有欲望共伴而住了。
虽然人在空闲独处,但这修行者还是犹名第二住--与烦恼共住。
反则易懂,兹不赘言,但他则改名为独住或一住。
根境识纯粹只停止于"明触",即名独住,
一触即放,一念不留,
该怎么形容它呢?
船过水无痕,
鸿雁飞无迹,
就是这种「放下」的道理。
以前曾为选择"解脱道",
或"菩萨道"而脑筋打结,
如今已释怀了,
因为只要存有「我」在修行,
就什么都不是,
然则,水到渠成,因果相应,
烦恼个什么?
罗汉难遇,菩萨难逢,
想见的人反而都碰不到,
倘使能全然放下,
才恍然大悟:
原来转凡成圣的关卡,
就在放下「我」。
参吧!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菩萨生难心、苦心,则不能度一切众生!
下一篇:
拾人牙慧
由安般念进入止观修习的堂奥
四季吉祥 世世吉祥
《宝积经讲记》宝积经简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
慈悲忏悔 无我自在
劝勉
一本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拾人牙慧
攸关《佛法概论》在家与出家角色的疑虑
萍水相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补陀洛迦山传 题辞(盛熙明)
[栏目:宋元居士名家文集]
成就无量功德 Accomplish Inconceivable Merit and Virtue
[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挣脱尘羁 超绝俗务——弘一大师於律学之贡献暨佛教律学在华流布得失探微(金易明)
[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两面人
[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念佛求生西方完全是佛力
[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读诗说禅坐(大慧)
[栏目:禅宗文集]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 (6)
[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愿、漏尽智通愿
[栏目:信愿法师]
辨中边论颂讲记(三)
[栏目:辨中边论颂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