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水长流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82
法水长流 
 
在佛教这个领域,不知觉地已有二十七年了。从佛教仪规到迈进教理研究的过程中,内心经历过不少的改变。至今始终感觉到道心的重要性,学佛愈久愈易忘了自己当初的发心何在?内心到底是基于什么而继续安住于佛教里?历经人生的考验对佛法是否还有信心?等等的问题,我想是每位学佛者都可能会思索过的疑虑,或许有人会很在意这些标准的答案,但我认为有些东西是不必要答案的,随顺着因缘走下去,人生寻找的方向慢慢就会呈现在眼前,越求越得不到,无所求反而都出现了。
 
    付出一分就想获得一分的人,求不得苦常常会生起在心中。众生的直线思惟模式就是如此的牢固,与己意相违就不允许……,这样学佛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说学佛不能光说不修,修后信心就有,然而,学佛越久反而不会被这些概念所左右,因为道心唯有自己清楚,没有净化内心的实践,没有住持正法的愿景,外表再怎么庄严都只是空虚如也,与圣道始终无法相应。
 
    在教界久了,才发现学佛修道绝不可用外表来衡量,这是很残酷的事,毕竟,修行非仅止于四威仪,倘若心中没有灵山,那不过是虚荣心在作祟罢。如何检视自己才是真修行呢?有方法的,佛法的核心在破除我见,并以此为凡圣之分水岭,如果说所作所为没有相应于无我,以我为中心的不断在膨胀自我,那必然会越做越苦的。
 
    佛法与外道不同,不是因为我们有爱心、有义气……,而是因为我们有无我的精神,一切法假如都可以配合无我在修,则任何法必定能导归涅槃。人会怕死、怕输、怕失去等,均因有我在支配,试问:没有了我,那我们所做的不都等于无了吗?是的,约终归于空的立场而言必然如此,无所求也无所得。但是,众生因会执有(也有执无),所以要证入无我还不是易事呢?空性不碍因果,本来就是如此,不管您我相不相信它都如如不动。
 
    好多人为了一些情况就离开佛教,也有不少因有依人之心态,因此也容易受诸影响,当然也有不少人基于修行觉得无所收获而放弃或改变信仰的……,反省一下,这些问题会出现,难道不是因为有我在驱使而造成的吗?分析无我不难,见到无我才难。
 
    学佛不要在外围打转,要找到佛法的核心在学,否则日子久了,心力疲乏或憔悴后,佛法也就对自己起不了向上向解脱的作用了。不论是为了解脱,或者是为了弘扬正法,无我的精神,应该是每位学佛者所不许忽略的。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如镜
下一篇:劝勉
 佛教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放下
 静坐入门讲解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三章、五乘共法
 心甘情愿(现代版之慈心观)
 四季吉祥 世世吉祥
 成佛之道讲义 第二章、闻法趣入
 谁都没有错,都是轮回之错!
 每棵树有每棵树的美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依印顺导师科判所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严经》中所说的持戒[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0~19)[栏目:傅味琴居士]
 法苑谈丛 第五章 佛教文化艺术(五)石窟[栏目:法苑谈丛]
 永不退票 永不退票[栏目:往事百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