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一节 龙树与龙树论
 
{返回 厚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08
第四章_龙树──中道缘起与假名空性之统一
第一节 龙树与龙树论(p.201~p.208)
一、龙树菩萨在中国佛教被尊为八宗共祖(p.201)
龙树菩萨,对空义有独到的阐扬,为学者所宗仰,成为印度大乘的一大流。在中国,或推尊龙树为大乘八宗1的共祖。印度佛教史上,龙树可说是释尊以下的第一人!
 
二、关于龙树与龙叫、龙名等之辨异(p.201~p.202)
(一)但龙树的传记,极为混乱,主要是《楞伽经》中,「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2的那位龙树,梵语Nāgāhvaya,应译为龙叫、龙名或龙猛3,与Nāgārjuna──龙树,是根本不同的。4
(二)多氏《印度佛教史》说:南方阿阇黎耶龙叫(Nāgāhvaya),真实的名字是如来贤(Tathāgata-bhadra),阐扬唯识中道,是龙树的弟子。5
(三)月称的《入中论》6,引《楞伽经》,又引《大云经》说:「此离车子,一切有情乐见童子7,于我灭度后满四百年,转为苾刍,其名曰龙,广宏我教法,后于极净光世界成佛。」。这位本名「一切有情乐见」的,也是「龙名」,月称误以为《中论》的作者龙树了。
(四)与《大云经》相当的,昙无谶所译的《大方等无想经》说:「一切众生乐见梨车,后时复名众生乐见,是大菩萨、大香象王,常为一切恭敬供养、尊重赞叹。」8大香象的象,就是「龙」 (或译「龙象」)。为一切尊重赞叹,也与《楞伽经》的「吉祥大名称」相当。
 
这位龙叫,弘法于(西元320~)旃陀罗崛多(Candragupta)时代,显然是迟于龙树的。传说为龙树弟子(?);那时候,进入后期大乘,如来藏、佛性思想,大大的流传起来。
三、关于龙树之出家修学及弘法的过程(p.202~p.204)
鸠摩罗什译出的《龙树菩萨传》,关于龙树出家修学,弘法的过程,这样说:9
 
【(一)出家学法】
「入山,诣一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三藏尽,更求异经,都无得处。」
龙树青年出家时,佛像初兴。佛的舍利塔,代表三宝之一的佛,为寺院的主要部分。大乘行者总称佛塔及附属的精舍为塔,声闻行者总称为精舍、僧伽蓝,其实是一样的。所以龙树在佛塔出家,就是在寺院中出家。出家,都是在声闻佛教的各部派寺院中出家,所以先读声闻乘的三藏。
 
【(二)入雪山得大乘经】
「遂入雪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经典与之。」
其后,又在雪山的某一佛寺中,读到了大乘经典。雪山,有大雪山、小雪山,都在印度西北。初期大乘是兴起于南方,而大盛于北方的。北方的大乘教区,是以乌仗那(Udyāna)山陵地带为中心,而向东、西山地延申的;向南而到犍陀罗(Gandhāra)。10
 
《小品般若经》说:「后五百岁时,般若波罗蜜当广流布北方」。11晚出的萨陀波仑(Sadāpararudita)求法故事,众香城就是犍陀罗。众香城主,深入大乘,书写《般若经》恭敬供养,可看出大乘在北方的盛况。龙树在雪山佛寺中,读到大乘经,是可以论定为史实的。
 
【(三)欲立师教戒】
「[欲]立师教戒,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有小异。」
龙树有「立师教戒,更造衣服」的企图。我(印顺法师)以为,问题是大乘佛教,虽离传统的声闻佛教,独立开展,但重法而轻律仪,所以大乘的出家者,还是在部派中出家受戒,离不开声闻佛教的传统,这是龙树想别立大乘僧团的问题所在。可能为了避免诤执,或被责为叛离佛教,这一企图终于没有实现。在传说中,说他有慢心,那是不知佛教实况的误会。
 
【(四)龙宫取经与南天竺弘法】
「大龙菩萨……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龙树既得诸经一相,深入无生,二忍具足。龙还送出,于南天竺大弘佛法。」
龙树入龙宫取经,传说极为普遍。龙树在龙宫中,读到更多的大乘经,「得诸经一相」,「一相」或作「一箱」。所得的经典,传说与《华严经》有关。
我(印顺法师)曾有〈龙树龙宫取经考〉12,论证为:龙树取经处,在乌荼(Uḍra),今奥里萨(Orissa)地方。这里,在大海边,传说是婆楼那(Varuṇa)龙王往来的地方。这里有神奇的塔,传说是龙树从龙宫得来的。这里是《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的故乡,有古塔庙。所以龙树于龙宫得经,应有事实的成分,极可能是从龙王的祠庙中得来的。后来龙叫七次入海的传说,也只是这一传说的夸张。
乌荼,在(东)南印度,当时属于安达罗(Andhra)的娑多婆诃(Śātavāhana)王朝。13龙树在南印度弘法,受到娑多婆诃王朝某王的护持,汉译有《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共有三种译本),名为《亲友书》,就是寄给娑多婆诃国王的。
依多氏《印度佛教史》,龙树也在中印度弘法。
从龙树在雪山区佛寺中研读大乘,对北方也不能说没有影响。
总之,龙树弘法的影响,是遍及全印度的。
依《大唐西域记》,龙树晚年住在国都西南的跋罗末罗山(Bhrāmanagiri),也就在此山去世。14
【(五)龙树在世之年代】
「去此世以来,至今始过百岁。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敬奉如佛。」
《龙树菩萨传》说:「去此世以来,始过百岁」。依此,可约略推见龙树在世的年代。《传》是鸠摩罗什于西元五世纪初所译的,罗什二十岁以前,学得龙树学系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二十岁以后,长住在龟兹。前秦建元「十八年九月,(苻)坚遣骁骑将军吕光,……西伐龟兹及乌耆。」龟兹被攻破,罗什也就离龟兹,到东方来。15建元十八年,为西元382年。《龙树传》的成立,一定在382年以前;那时,龙树去世,「始过百年」,已有一百零年了。所以在世的时代,约略为西元150~250年,这是很寿长了。
 
后来传说「六百岁」等,16那只是便于那些后代学者,自称亲从龙树受学而已。
 
四、龙树菩萨的著作(p.204~p.206)
【(一)《龙树传》所传龙树的著作】
龙树的著作,据《龙树传》说:「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17西藏所传,《中论》释有《无畏论》,或说是龙树的自释:「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就是依此传说而来的。
 
龙树寿很高,大乘佛教由此而大大的发扬,有不少著作,论理是当然的,现依汉译者略说。
 
【(二)三类之著作】
龙树的论着,可分为三类:
 
1、抉择甚深义
 
(A)五正理聚
西藏传译有《中论》(颂),《六十颂如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大乘破有论》,称为五正理聚。汉译与之相当的:
(1)《中论》颂释,有鸠摩罗什所译的青目释《中论》;唐波罗颇迦罗蜜多罗所译,分别明(清辨)所造的《般若灯论》;赵宋惟净所译的,安慧所造的《大乘中观释论》──三部。
(2)后魏毗目智仙与瞿昙(般若)流支共译的《回诤论》。
(3)宋施护所译的《六十颂如理论》。
(4)《大乘破有论》。
(5)《七十空性论》,法尊于民国三十三年(?),在四川汉藏教理院译出。
这五部,都是抉择甚深义的。
 
(B)《十二门论》与《壹输卢迦论》
鸠摩罗什所译的《十二门论》;瞿昙般若流支译的《壹输卢迦论》18,都属于抉择甚深义的一类。
2、菩萨广大行
 
属于菩萨广大行的,有三部:
(1)《大智度论》,鸠摩罗什译,为「中本般若」经的释论。僧睿序说:「有十万偈,……三分除二,得此百卷。」19《论》的后记说:「论初品三十四卷,解释(第)一品,是全论具本,二品以下,法师略之,……若尽出之,将十倍于此。」20,这部《般若经》的释论,是十万偈的广论,现存的是略译。有的说:这就是《龙树菩萨传》所说:「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
(2)《十住毗婆沙论》,鸠摩罗什译。这是《十地经》──《华严经》「十地品」的释论,共一七卷,仅释初二地。此论是依《十地经》的偈颂,而广为解说的。
(3)《菩提资粮论》,本颂是龙树造,隋达摩笈多译。21
3、有事有理,自成一例(《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唐义净译的《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异译有宋 僧伽跋摩的《劝发诸王要偈》;宋 求那跋摩的《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这是为在家信者说法,有浅有深,有事有理,自成一例。
 
五、关于龙树学之传承(p.206)
【(一)西藏所传的龙树学】
西藏所传的,是后期中兴的龙树学。
 
【(二)龙树学在印度的衰落与中兴】
在佛教史上,龙树与弟子提婆以后,龙树学中衰,进入后期大乘时代。22到西元四、五世纪间,与无着、世亲同时的僧护门下,有佛护与清辨,龙树学这才又盛大起来。
 
【(三)后期龙树学对「世俗安立」的歧异】
后期的龙树学,以「一切法皆空」为了义说,是一致的,但论到世俗的安立,不免是各说各的。如:
 
佛护的弟子月称,是随顺说一切有部的。
清辨是随顺经部的。
后起的寂护,是随顺大乘瑜伽的。
【(四)后期龙树学重于抉择甚深空义,而略于世俗的安立】
世俗安立的自由择取,可说适应的不同,也表示了无所适从。这由于后期的龙树学者,只知龙树所造的《中论》等五正理聚,但五正理聚抉择甚深空义,而略于世俗的安立。
 
六、《大智度论》是否为龙树所造(p.206~p.207)
【(一)西藏所传后期中观学不知《大智度论》等论】
龙树为大乘行者,抉择甚深空义,难道没有论菩萨广大行吗?西元四、五世纪间,由鸠摩罗什传来的,有《般若经》(二万二千颂本)的释论──《大智度论》,《华严经》「十地品」的释论──《十住毗婆沙论》。这两部龙树论,是在甚深义的基石上,明菩萨广大行;对于境、行、果,都有所解说,特别是声闻与菩萨的同异。
 
龙树曾在北方修学;《大智度论》说到声闻学派,特重于说一切有系。龙树学与北方(声闻及大乘般若)佛教的关系极深,宏传于北方,很早就经西域而传入我国。
 
北印度的佛教,渐渐的衰了。后起的佛护、清辨,生于南方;在中印度学得中观学,又弘传于南方。这所以西藏所传的后期中观学,竟不知道《大智度论》等。23世俗安立,也就不免无所适从了!
 
【(二)《大智度论》论文虽有部分疑义,但大体应为龙树所造】
近代的部分学者,由于西藏没有《大智度论》,月称、清辨等没有说到《大智度论》等,而《大智度论》论文,也有几处可疑24,因此说《大智度论》不是龙树造的。
 
我(印顺法师)以为,简译全书为三分之一的《大智度论》,是一部十万偈的大论。《大智度论》的体例,如僧睿《序》所说:「其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卒成之终,则举无执以尽善。」25这与《大毗婆沙论》的体例:「或即其殊辩,或标之铨评」26,非常近似。这样的大部论着,列举当时(及以前)的论义,在流传中,自不免有增补的成分,与《大毗婆沙论》的集成一样。如摭拾几点,就怀疑全部不是龙树论,违反千百年来的成说,那未免太轻率了!
 
无论如何,这是早期的龙树学。
 
注解
^1 大乘八宗: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
^2 《入楞伽经》卷9:「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大正16,569a24~27)
^3
关于「龙猛」之译名,玄奘译,辩机撰《大唐西域记》卷8:「南印度那伽阏剌树那菩萨(唐言龙猛;旧译曰龙树,非也),幼传雅誉,长擅高名,舍离欲爱,出家修学,深究妙理,位登初地。有大弟子提婆者,智慧明敏,机神警悟。」(大正51,912c17~20)
 
又法云《翻译名义集》卷1:「《西域记》云:『那伽阏(音遏)刺那,此云龙猛,旧曰龙树,讹也。』什曰本传云:『其母树下生之,因目阿周那,阿周那者,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字,号曰龙树。』」(大正54,1065c15~18)
 
^4印顺法师《如来藏之研究》p.121:
「汉译《楞伽经》的龙树,依梵本及藏文本,是Nāgāhvaya,译义为「龙呼」、「龙叫」或「龙猛」,与龙树的梵语不合,应该是龙树以外另一位大德比丘。藏译本的《大云经》说:梨车童子,名一切世间乐见。在佛灭后四百年出家,名龙叫(Nāgāhvaya)比丘,盛大弘通我(佛)的教法;也说到得初(欢喜)地。
 
月称(Candrakīrti)造的《入中论》(释),也引《大云经》一切有情乐见童子,以龙名比丘,广大佛的教法。月称的引文,也以为就是龙树的。
 
多拉那他(Tāranātha)《印度佛教史》说:南方阿阇黎龙叫,真实名字是如来贤(Tathāgata-bhadra),与提婆同时,为「唯识中道义」的唱道者。
 
在佛法中,如来藏与唯识(唯心)论,确是一脉相通的。这位持法比丘──一切世间乐见,可能就是龙叫,而被集入《楞伽经》中。「龙」,传说中与龙树相混杂,于是龙树与一切世间乐见比丘,也被纠缠在一起了。」
 
^5多拉那他《印度佛教史》(寺本婉雅日译本p.139)。
^6 《入中论》卷2:「问:如何得知龙猛菩萨无倒解释经义?答:由教证知。如《楞伽经》云:『南方碑达国有吉祥苾刍,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宏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大云经》云:『阿难陀!此离车子,一切有情乐见童子,于我灭度后满四百年,转为苾刍,其名曰龙,广宏我教法,后于极净光世界成佛。』」(汉藏教理院刊本p.2~p.3)。
^7关于「一切有情乐见(或译为「一切世间乐见」)童子」,印顺法师在《佛教史地考论》p.273~ p.274中说:
「据一分学者传说,一切世间乐见比丘,就是中观论的作者──龙树菩萨。龙树也是南天竺人,也出于正法欲灭的时代;《楞伽经》说龙树「往生安乐国」,《大法鼓经》也说世间乐见比丘「生安乐国」;《大云经》说世间乐见比丘受娑多婆呵那王的护持,《西域记》也说龙树受娑多婆呵(引正)王的护持。这样,世间乐见比丘,很像就是龙树了。但审细的研求起来,世间乐见比丘,到底是另外一人;不过在传说中有些混杂而已。
 
一、龙树的《大智度论》,已引述到《大云经》;龙树是见过《大云经》的,《大云经》是先龙树而成立的。
 
二、龙树说:「一切大乘经中,《般若经》最大」,确立于性空了义的见地,与《大云》、《法鼓》等真常经,「一切空经是有余说」的思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致。
 
三、罗什的龙树传,只说龙树受一国王的护持,未说出名字;玄奘才肯定说是娑多婆诃那王。其实,娑多婆诃那,为安达罗王朝诸王的通称;安达罗王朝有三百多年历史,所以护持龙树的,不一定就是护持世间乐见比丘的。
 
四、《楞伽经》中「往生安乐国」的龙树,梵语为Nāgāhvaya(义译为龙叫,实为弘扬唯识中道的「如来贤」的别名),与(中观论主)龙树梵语的Nāgārjuna不同。」
 
^8《大方等无想经》卷5(大正12,1100a6-9)。
^9《龙树菩萨传》(大正50,184a~185b)。
^10参见印顺法师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454。
^11《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4(大正8,555b3)
^12参见印顺法师着,〈龙树龙宫取经考〉,收于《佛教史地考论》p.211~p.221。
^13 印顺法师《佛教史地考论》p.213 ~ p.214:「波斯匿王国名憍萨罗,但这是北憍萨罗,南方还有南憍萨罗。……从西元前三世纪末到西元三世纪初,以安达罗(Andhra)族兴起而盛大的安达罗王朝,幅员极广。如《西域记》中的南憍萨罗,驮那羯磔迦、羯[饥-几+夌]伽、恭御陀、乌荼等,都是属于安达罗王朝的。《大唐西域记》(卷一○),护持龙树的(安达罗王朝的)娑多婆诃王,也称为憍萨罗国王。据多氏《印度佛教史》(一五•三)说:护持龙树的南方国王,名优陀延王,也许是从乌荼得名的。
^14 《大唐西域记》卷10:「跋逻末罗耆厘山(唐言黑蜂)。」(大正51,929c23)
^15《高僧传》卷2(大正50,331b20-23)
^16 关于龙树菩萨寿长之传说,《法苑珠林》卷53云:「龙树菩萨传并付法藏传云:『有一大士,名曰龙树(依传云:「佛去世后七百年内出现于世。」依奘法师传云:「西梵正音名为龙猛,旧翻讹略,故曰龙树。」佛去世后三百年出现于世,寿年七百岁,故人错称佛灭后七百年出世)。…』」(大正53,681c21-23)
^17 《龙树菩萨传》(大正50,184c17-21);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p.123:优波提舍十万偈」,应该就是《大智度论》;经的释论,一般是称为「论议」──优波提舍的。《十住毗婆沙论》,是菩萨道──十地的广释,可能就是《庄严佛道论》。《中论》,传说出于《无畏论》,那《无畏论》是龙树所作偈颂(及注释)的总集了。
^18 《壹输卢迦论》中云:「以何义故造此一偈论?」(大正30,253a9);又《一切经音义》卷66云:「首卢(亦名室路迦,或言输卢迦。彼印度数经皆以三十二字为一输卢迦,或名伽陀,即一偈也。)」(大正54,741c24)。「输卢迦」即śloka,印度以32音节为一偈(śloka),故《壹输卢迦论》意译为《一偈论》。
^19《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大正25,57b8-11)
^20《大智度论》「后记」(大正25,756c14-18)
^21《菩提资粮论》共6卷(大正32册),本颂是龙树造,颂的解释为自在比丘。
^22 《空之探究》p.208,注12:「中国旧传:提婆的弟子罗侯罗跋陀罗(Rāhulabhadra),「以常乐我净释八不」,显然已倾向于《大般涅槃经》(前分)的「如来藏我」了。西藏传说:罗&#x777a罗跋陀罗弟子,有罗侯罗密多罗(Rāhulamitra),再传弟子龙友(Nāgamitra),龙友的弟子僧护。西元三世纪末以下,约有一百年,龙树学是衰落了;虽说传承不绝,实没有卓越的人物,中国佛教界,竟不知他们的名字。」
^23 关于后期中观学者不知《大智度论》等论,另参见印顺法师着《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收于《永光集》p.108~p.109。
^24参见印顺法师《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收于《永光集》p.14~p.22。
^25《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大正25,57a20-22)
^26《出三藏记集》卷10(大正55,74a7)

{返回 厚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二节《中论》与《阿含经》
下一篇: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九节 法空如幻
 成佛之道 5 三乘共法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八节 空为三三昧先导
 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六节 空之双关意义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九节 二谛与一切法空无我
 成佛之道 12 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
 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四节 空之发展与类集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二节 胜义空与大空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十节 胜解观与真实观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四节 声闻学派之我法二空说
 成佛之道 7 大乘不共法 大乘菩萨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戒律学 第四章 历代政府对佛教的规范 第七节 清·近代[栏目:佛教戒律学]
 明末的菩萨戒 三、澫益智旭的菩萨戒[栏目:菩萨戒指要]
 让心灵平静下来 观察呼吸的实验[栏目:明奘法师]
 《普门品》图文释义 20、现居士身图[栏目:普门品图文释义]
 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一[栏目:郑振煌居士]
 安心净土(四)[栏目:正净法师]
 慢下来,且听奘师讲禅《新时代管理》访谈[栏目:明奘法师]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栏目:迦那卡禅师]
 圣典篇 八城经[栏目: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无住[栏目:传明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