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八节 如幻——即空即假之缘起
 
{返回 厚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78
第四章_龙树──中道缘起与假名空性之统一
第八节 如幻——即空即假之缘起(p.261~p.265)
一、《般若经》与《中论》以如幻等来譬喻一切法空(p.261)
《中论》在论破异执后,每举譬喻来说明,譬喻是佛法教化的一种方便。
 
(一)《摩诃般若经》中,说幻等十喻。1
(二)《中论》依《般若经》说幻、化等譬喻,是为了表示一切法是空无自性的,如卷4说: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皆空如炎、梦,如干闼婆城。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犹如幻化人,亦如镜中像。(大正30,31 b16~19)
色等六尘,可总摄众生所知的一切法。在众生心境中,这一切似乎确实如此。
其实是虚诳颠倒,而并非真是那样的。这是被譬喻为如阳焰,如梦等的意趣;
这些譬喻,是譬喻一切法空的。
 
二、幻化等譬喻之意义(p.262~p.263)
【(一)「不空论者」对幻化喻的解说】
在无始惯习的意识中,虽多少知道虚假不实,而总觉得「假必依实」,「依实立假」。
 
对这些譬喻,也会这样的解说,如幻化就分别为二,「幻化者」与「幻化事」。
以为「幻化事」,当然是虚假不实的,而能幻化的「幻化者」,不能说是没有的。
所以对幻化喻,就解说为幻化事──境相是空无有实的,能幻者──心识是不空的。2
 
【(二)《中论》对幻化喻之解说】
《般若经》与龙树,却不是这样解说的,如《中论》卷3说:
如世尊神通,所作变化人;如是变化人,复变作化人。
如初变化人,是名为作者;变化人所作,是则名为业。
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皆如幻与梦,如炎亦如响。3
从变化人再起变化人的譬喻,只是为了说明,能幻化者与所幻化事,一切都是幻化那样。幻化等譬喻,是譬喻众缘所生法的;一切法是缘起的,所以一切如幻化── 一切皆空。
 
【(三)《大智度论》对幻化等譬喻之解说】
空是无自性的,也是假名有的,所以一切法如幻化等,不但是譬喻空的,也譬喻世俗有。《大智度论》说:
是十喻,为解空法故。……诸法相虽空,亦有分别可见、不可见。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与六情相对,不相错乱。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卷5,大正25,101 c10~22)
诸法虽空而有分别,有难解空,有易解空。今以(幻化等)易解空,喻(根、境、识等)难解空。……有人知十喻(是)诳惑耳目法,不知诸法空故,以此(十喻)喻诸法。若有人于十譬喻中,心着不解,种种难论,以此为有;是十譬喻不为其用,应更为说余法门。(卷6,大正25,105c1~10)
幻化等譬喻,表示一切法是无自性空的,然在世俗谛中,可见、可闻,是不会错乱的。世俗法中,因果、善恶、邪正,是历然不乱的,不坏世间法相。4
 
在世间所知中,知道有些是空无有实的,如幻化等;但有些却不容易知道是空的,所以说易解空──十喻,比喻难解的虚伪不实。
 
譬喻,应该理解说譬喻者的意趣所在!5 所以对那些以为没有幻事而有幻者,没有梦境而有梦心;有的以为梦境也是有的,不过错乱而已。6不能理会说譬喻者的用心,专在语文上辨析问难,譬喻也就无用了!
 
三、一切法「如幻如化」与「不如幻如化」(p.263)
【(一)为新学菩萨说:涅槃「不如幻如化」】
一切法如幻如化,也有不如幻如化的吗?依经文,可以这么说,不过是不了义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如化品〉说:
佛告须菩提:若有法生灭相者,皆是变化。……若法无生无灭,是非变化;……不诳相涅槃,是法非变化。(大正8,416a2~6)
 
诸法平等,非声闻作,非辟支佛作,非诸菩萨摩诃萨作,非诸佛作,有佛无佛,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若新发意菩萨7,闻是一切法毕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心则惊怖。为是新发意菩萨故,分别(说)生灭者如化,不生不灭者不如化。」(大正8,416a6~14)
 
生灭法是如化的;不生不灭是不如化的,就是涅槃。大乘法也有这样说的,那是为新学菩萨所说的不了义教。
【(二)般若法门的究竟说:一切法如幻如化,涅槃亦如幻如化】
如实的说,一切法平等性(法法如此的),自性常空,性空就是涅槃,涅槃当然也是如化的。《小品般若经》说一切法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设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如幻如梦。」8
一切法性空,一切法如幻,是般若法门的究竟说。
 
四、说「有为自性异无为自性」与「不离有为而有无为」之意趣(p.264~p.265)
【(一)为新学者说:「有为自性异无为自性」】
大乘法中,如对一切有为(生灭)法,说无为自性,无为自性与有为法异,那也是为新学者所作的不了义说。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0〈法称品〉(大正8,292 b24~27)说:
 
云何有为诸法相?……
云何名为无为诸法相?若法无生无灭,无住无异,无垢无净,无增无减,诸法自性。云何名诸法自性?诸法无所有性,是诸法自性,是名无为诸法相。
这段经文,分别有为法相(性) 与无为法相(性),无为法性就是诸法自性。
有为法外别立的诸法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与《入中论》9所立的胜义自性10相当。
 
【(二)般若、中观的究竟说:「不离有为而有无为」】
《大智度论》卷59解说(大正25,480c10~15)为:
有为善法是行处,无为法是依止处,余无记、不善法,以舍离故不说;此是新发意菩萨所学。
 
若得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应无生忍,则不爱行法,不憎舍法;不离有为法而有无为法,是故不依止涅槃(无为、诸法自性)。
 
[Fig]
佛为引导众生,依二谛说法,说此说彼──生死与涅槃,有为与无为,缘起与空性。
其实,即有为为无为,即生死为涅槃,即缘起为空性。
 
《中论》所说,只此无自性的如幻缘起,即是空性,即是假名,为般若法门的究竟说。
 
注解
^1
(1)《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
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大正8,217a21~23)
(2)参见《空之探究》第三章•第九节〈法空如幻〉,p.196~p.197。
(3)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734:
「中品般若」集合为十喻:「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在「唐译本」中,「虚空」被改为「空华」。因为瑜伽学者,以空华比喻依他起性,虚空譬喻圆成实性,十喻是幻、化等为一类,所以不能说如虚空,而修正为空华了。然《般若经》古义,没有这样的严格区别。以虚空比喻说法的无碍;比喻无众生可度而度众生;比喻般若的「随事能作而无分别」;虚空是与幻所化人、影等为同类的。
^2参见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p.171~p.172。
^3
(1)《中论》卷3〈观业品第17〉(大正30,23 b27~c3)
(2)参见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p.305~p.307:
作者,作业,受者,果报,这都是世俗谛中现有的。论主已一一破斥有自性见的作者、作业、受者、受果,而正见的业果,需要成立。既可以答复外人,也可以免他人落于断见,所以结显正义。先说明缘起业的真相,后结归到业力等是如幻如化。
 
神通,不唯佛有,佛弟子中的罗汉圣者也有的,不过从化起化,是声闻弟子所不能作到的。经中说有六种神通,这里说的「世尊神通」,指神境通而说。由世尊神境通的力量,「作」出种种的「变化人」;由这所「变化」的「人,复」又「变作」各式各样的变「化人」。此从化起化的比喻,即说明作者、作业的都如幻化。「如」最「初」以世尊为根本所「变化」出来的「人」,是变化的,还能起化,所以譬喻本「作者」。那又由「变化人所」幻「作」出来的种种化人化事,是从幻起幻,如以无明爱而起作的「业」。
 
此中有一问题,如幻如化,经中所常说的。但执有自性的学者,以为所幻化的,可以是假,但幻化到底要有能幻化者才能成立;此能幻化者,不能说是假有的。所以他们归结到实有、自相有。这不但声闻学者,即以大乘学者自居的唯识家,也还是如此。这本来自性见未尽,难以使他悟解一切皆空皆假名的。所以论主特出方便,以从化起化的事象,譬喻作者作业的一切空而一切假。读者应了解论主深意,勿执着世尊是实有,否则如狗逐块,终无了期!
 
这「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没有一法是有实自性的,一切都是「如幻、如梦、如焰、如响」的。幻是魔术所幻现的牛马等相;梦是梦境;焰是阳焰,就是日光照到潮湿的地方,蒸发热气上升时,现出一种水波的假相;响是谷响,是人在深山中发声,这边高声大叫,那边就有同样的回响,并没有真的人在那里发声。这些,都是不实在的,(但)都是可闻可见而现有的。
 
这比喻无自性空,但空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有种种假相的;假使什么都没有,也就不会举这些做比喻,而应该以石女儿等来做喻了。所以,如幻等喻,譬喻自性空,又譬喻假名有。也就因此,一切法即有即空的无碍,开示佛陀的中道。
 
^4印顺法师《无诤之辩》p.26~p.27:
一切的一切,如幻如化。幻化,也不是都无所有,龟毛兔角才是无的。幻化是绝无自性而宛然现的,如龙树说:「幻相法尔,虽空而可闻可见。」所以一切是相待的假名有,即一切是绝待的毕竟空。
^5印顺法师《中观今论》p.215~p.216:
幻、化、水月、阳焰、谷响等等,人类所共见共闻,易于了解它的虚妄无自性,是「易解空」。经中常以此为喻,以表示蕴、处、界的「难解空」。
^6说一切有部对「梦」的看法,参见《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37(大正27,192a~194c)
^7印顺法师《初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660 ~ p.661
经说学般若波罗蜜,应亲近善知识,「汉译本」与「吴译本」,说到了「阿阇浮菩萨」。与此相当的,「唐译初分本」、「唐译二分本」作「初业」;「宋译本」作「初学」;「放光本」、「大品本」,「唐译三分本」、「四分本」、「五分本」,都作新学;原语为ādikarmika,而「秦译本」却译作「新发意」。「中品般若」的「放光本」说:深般若波罗蜜,「不当于新学菩萨前说」。这里的「新学」,「唐译初分本」、「二分本」、「三分本」,也译为「新学」,而「大品本」也译作「新发意」。在说到随喜回向时,「汉译本」与「吴译本」说到「新学」,「放光本」及「唐译本」,也作「新学」,而「秦译本」、「大品本」(及「宋译本」),都译为「新发意」。依上来对勘,可见鸠摩罗什所译的「秦译本」与「大品本」,都把「新学」误译作「新发意」了。
^8
(1)《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1(大正8,540c14~18):
须菩提言:我说佛法亦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诸天子言:大德须菩提亦说涅槃如幻如梦耶?须菩提言:诸天子设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如幻如梦。诸天子!幻梦、涅槃无二无别。
(2)《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8〈幻听品〉(大正8,276b1~9):
诸天子!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如幻、如梦,须陀洹果如幻、如梦,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如幻如梦,诸天子,佛道如幻、如梦。尔时诸天子问须菩提,汝说佛道如幻、如梦,汝说涅槃亦复如幻如梦耶?须菩提语诸天子: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何以故?诸天子!是幻梦、涅槃不二不别。
^9月称造 法尊译《入中论》卷5(汉藏教理院刊本p.22~p.23):
颂曰:『由本性尔故,眼由眼性空,如是耳鼻舌,身及意亦尔。
非常非坏故,眼等内六法,所有无自性,是名为内空。』
《经》云:「云何内空?内为内法,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当知此中眼由眼空,非常非坏。何以故?本性尔故。」此中常者谓不舍本性,此复暂住即灭,非全坏故。此谓若法有自性,则应是常,或永失坏。
《中论》云:「性从因缘出,是事则不然,性从因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有作者,云何有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论师论中所说差别行相,如是本性,论师许有耶?
 
曰:如薄伽梵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性,恒常安住。」所说法性可许是有。
 
此法性为何等?曰:即眼等之本性。
 
眼等本性为何?曰:谓不造作,不观待他,离无明翳慧所通达之本性。
 
此性有耶?曰:谁云此无?此若无者,诸菩萨众复为何义,修学波罗蜜多道。然诸菩萨为通达此法性故,如是勤修百千难行。如《经》云:「善男子!当知胜义,不生、不灭、不住、不来、不去,非诸文字所能诠表,非诸文字所能解说,非诸戏论所能觉了。善男子!当知胜义,不可言说,唯是圣智各别内证。善男子!当知胜义,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为何义故,诸菩萨众剃除须发,披着法服,知家非家,正信出家?既出家已,复为证得此法性故,勤发精进,如救头然,安住不坏。善男子!若无胜义,则修梵行,徒劳无益,诸佛出世亦无有益。由有胜义,故诸菩萨名胜义善巧。」
 
^10《空之探究》p.180 ~ p.181:
《大智度论》』卷46说:「自性有二种:一者,如世间法(中)地坚性等;二者,圣人(所)知如、法性[界]、实际。」(大正25,396b)
自性的第一类,是世间法中所说的,地坚性,水湿性等。地以坚为自性,水以湿为自性等,世俗法中是可以这样说的。如求坚等自性的实体,那是不可得的,也就是没有自性──无自性了。
自性的第二类,是圣人所证的真如,或名法界、实际等。这是本来如此,可以名之为自性的。
《大智度论》卷67所说:「色性者,……所谓地坚性等。复次、色实性,名法性」(大正25,528b),也就是这二类自性的分别。
这二类自性,一是世俗自性:世间众生以为自性有的,如地坚性等,不符缘起的深义,所以要破斥而论证为没有自性的。
二是胜义自性,圣人所证见的真如、法界等,是圣人如实通达的,可以说是有的。所以《智论》说:「如、法性[界]、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卷1,大正25,59c);第一义就是胜义。第一义中有的自性,「下本般若」是一再说到的。

{返回 厚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七节 中道——中论与中观
 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二节《中论》与《阿含经》
 成佛之道 17 大乘不共法 佛果功德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七节 空与空性
 成佛之道 10 大乘不共法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六节 空之双关意义
 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二节 法空性是涅槃的异名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三节 无来无去之生灭如幻
 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一节《般若经》之译出
 成佛之道 4 五乘共法
 成佛之道 8 大乘不共法 禅波罗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若过午不食之后吃点小点心等,是否仍算过午不食?[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