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九课
 
{返回 大圆满前行广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880

第三十九节课

思考题

160、按照博朵瓦格西的观点,如果想专修一法,观无常则最为重要,这是为什么?请从六个角度加以分析。

161、什么是“不加改造”的无常观?怎样才能产生这种境界?你相续中有吗?

162、现在很多人特别执著感情、名利,得不到就万分痛苦,这是什么原因所致?你身边若有这样的人,你打算怎样劝导他?

163、无常、悲心、空性这三种境界,应当如何次第生起?请引用教证进行分析。明白此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164、请举例说明,对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这些公案对你有何触动?

165、通过学习“寿命无常”这一品,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观无常在修行过程中十分重要,若没有它,修什么甚深广大的法都不能善始善终。这并不是个别人随便讲的,而是古往今来高僧大德们的亲身体验。鉴于此,我特别强调大家修加行,否则,即使上师传一些高深的密法,你通过各种途径也能得到,但与自相续不一定相应。就像造一个建筑、起一栋房子,必须先打好基础,修行也是同样如此,基础没有打好的话,就算暂时得到一点觉受、验相,也不会稳固的。

短暂的人生中,大家若想修有所成,首先要找到最关键的要诀。如同屠夫杀动物时,必须先找到命根所在一样,我们作为修行人,务必要依止有经验的大德,并遵循他所讲的教言。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高僧大德对弟众非常慈爱,犹如母亲对待孩子般,会将毕生中最有意义的教言传给他,以令其获得暂时、究竟的利益。那么,最有意义的教言是什么?就是修行不能从最高境界慢慢下来,必须从基础一步一步次第上去。因此,我们打好基础特别重要。

而在一切基础法中,观修无常尤为关键,如果没有它,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菩萨璎珞经》云:“人不计无常,贪著三界荣,如风吹落叶,流转随所趣。”我们若没有好好观修无常,必定贪恋三界的荣华富贵,这样结果会如何呢?就像被秋风吹动的落叶飘无定所一样,随业力之风流转于六道轮回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痛苦。

然而,现在有些世间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受用、地位、财产像水泡一样,没有任何实质,还在一味地盲目贪执,成天追求吃喝玩乐,觉得这种生活极为快乐。其实若真正懂得三界轮回的本性,明白死亡无常的道理,则绝对不会如此安闲。寂天论师也说:“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如果认为自己今天不会死,从而放逸度日,不励力修行,这是不合理的。

现在讲的这些无常之理,我因为修行境界有限,不可能把最甚深的精髓表达出来,但只要你们再三阅读前辈大德的金刚教言,反反复复地看、反反复复地思维,最终一定会得到利益。反之,假如你名义上是“修行人”,实际上对无常一点都没观修过,那也不叫真正的修行人。因此,每个人在修行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名副其实还是虚有其表?大家应该再三观察。

今天继续讲下面的内容:

一位居士曾问博朵瓦格西:“如果想专门修行一法,修什么法最为重要?”

现在也有很多人提倡专修一法,其他什么都不用修,那最好是修什么法呢?有人可能回答念阿弥陀佛,有人说要修禅宗以明心见性,有人觉得修光明大圆满最好,有人坚持钻研因明极有必要……世间上有许许多多说法,每个人也喜欢不同的窍诀,但博朵瓦格西是如何回答的呢?

格西答道:“如果想专修一法,无常最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讲呢?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

(一)最初:一个人若无常修得好,首先可以趋入佛法。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学习、修行,就是无常没有修好,总以为还有大把的光阴可以挥霍,根本没有丝毫紧迫感。倘若明白死亡无常之理,就会觉得来不及了,很快的时间便会去修行。

记得《释尊广传》中讲过: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转生为一名叫牛圈生的婆罗门,智慧超群、能力出众,国王大大小小的事都仰赖他。后来,他厌倦红尘准备出家,就跟七位国王说:“我打算出家修行,你们日后有何打算?”国王们异口同声答道:“如果上师能等七年,待我们儿子长大后,将王位交予他们,那时我们定随上师一同出家。”

牛圈生感慨地说:“七年时间太漫长,贪欲很容易就能生起,受用也轻易能令人陶醉,而寿命却朝不保夕。所以,我七年后能否出家很难断言,故一定要先行出家。”

众人一看上师不答应,于是就开始从六年讲起,五年、四年……七个月、七天,如此一路缩减下来,但牛圈生始终不同意。(就像我们这里的好多人,刚来学院便急着出家,但我一直强调必须要等四个月。不过他们今天学了无常之后,是不是可以用这个理由来反驳我?到时候我该怎么回答呢?得再好好想一想。)到了最后,这些国王当天也随他一起出家了。

因此,行持善法一决定下来,最好不要再拖,否则很可能出现违缘。常听有些道友说:“我先要回去处理一些事,挣一点钱,跟单位安排一下,两年后再到这里出家。”结果他回去之后,出离心慢慢就没有了,周围的人劝他不要学佛、不要出家,他也开始随顺他们,原来的壮志豪情逐渐荡然无存了。所以,要造恶业的话,我们应该尽量拖延,明日复明日地一直拖下去;但若是行持善法,则应以最快的速度去行持。

(二)中间:倘若无常修得好,这会成为勤修善法的助缘,不管是想修慈悲心、菩提心、皈依、禅宗境界,马上就会修,不会拖拖拉拉。有些人对无常观得不错,每年都会抽出时间闭关,每天功课也安排得很满,从不轻易浪费时间。其实一个人修行好不好,关键在于相续中有没有无常观。如果有的话,早上肯定会起得早,晚上也不会天没黑就倒下去,在中间的修行过程中必定很精进。

(三)最后:修了无常之后,最初入佛门很恳切,中间修行特别精勤,最终证悟法性也不会有困难。所以,看看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他们并不是无缘无故就开悟了,还是有一定的因缘和精进。

博朵瓦格西又云:“倘若修行无常,最初可作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可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可作为趣入涅槃圣道的助伴。”

(一)最初:修了无常,首先会断除对今生的贪执。如果没有观无常,不要说长期,就算短短几天,也会对亲友家眷放不下,地位财产、名闻利养舍不掉,认为这些至关重要。

(二)中间:修了无常,就不会希求轮回的安乐,不愿转生到天界去,只会一心一意地希求解脱。

(三)最后:修了无常,趣入解脱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你懂得一切皆是无常,无常皆是痛苦,而解决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依止菩提妙道,获得无上涅槃,故必定会为此而努力。《中阿含经》也说:“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意思是,对世间一切无常诸法,不应该去希求耽著,我们要了知它的本质,对其产生厌恶心而舍弃,唯一追求解脱之道。

不管是过去的高僧大德,还是现在有些老修行人,正因为心里有无常观,觉得人生很短暂,为了积累更多的善法资粮,他们每天都起得特别早,一生中不断地修行,从不放逸。在座很多道友,平时修行也非常不错,不像有些人那样懒惰懈怠。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仅与自己前世的善根习气有关,与今生观修无常也有密切联系。如果你无常观得好,不可能随便浪费时间,当天的事定会当天完成,该修的法绝不会一拖再拖。反之,假如你没修过死亡无常,一辈子懵懵懂懂地过日子,很可能会造下许多恶业。

前段时间,有些老年人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学佛太晚了,什么道理都记不住。如果年轻时就觉悟过来,那该多好啊!”确实,他们说得很有道理,故我们应劝年轻人尽量学佛,他们若能早点醒悟,知道轮回的真相,肯定会认真修行,这样到了老年时,心里也有一定把握。否则,等人生都过一半了,才开始接触佛法,想想以前所造下的无数恶业,势必会后悔莫及。诚如《入行论》所云:“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故为无常身,亲造诸多罪。”

那天我看了一下菩提学会的学员年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几乎没有。年轻人总是忙于工作、家庭、名声、感情,认为这些是最重要的,根本不明白人活着是为什么。直到自己学佛或出家后,回顾以往的经历,才会突然如梦初醒,知道那个时候特别迷茫,所追求的无有任何意义。因此,大家一定要找准人生目标,在学佛的过程中,务必要好好观无常。

博朵瓦格西还说:“观修无常,最初可作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可作为精进之缘,最后可作为生起智慧的助伴。”

(一)最初:刚开始因为修无常,了知一切皆无实义,临死时唯有上师三宝能救护自己,因而对其产生无比的信心。

(二)中间:为了获得解脱,特别精进地修持正法。

(三)最后:通过这样的努力,在相续中定可生起无我的智慧,或是禅宗明心见性的境界。

博朵瓦格西还说:“如果观修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真正生起的人,起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

(一)最初:如果生起无常观,不可能天天耽执世间琐事,必定会抛弃一切,前往寂静地方依止善知识,认真求法。

(二)中间:不断精进修行。

(三)最后:必定获得证悟。

就像现在城市里的居士学佛,有些完全是一种表面形象,只是报个名、领个法本而已;有些则学得特别好,最初闻思的意乐很强烈,中间每个步骤、每个要求都认认真真去执行,最终虽不敢说大彻大悟,但对佛法还是有一定认识——原来对无常一点都不了解,而现在彻底明白万法是刹那变化的,没有什么实质可言。能了知这一点,也是一种开悟。有些人总以为,所谓开悟必须要超凡入圣,但这对一般人来讲,有点不太现实。实际上,只要你明白以前不明白的道理、知道以前不知道的功德,也算是一种“开悟”,只不过是个小开悟罢了。

博朵瓦格西还说:“倘若修行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生起无常观,则初始可作为擐甲精进之因,中间可作为加行精进之缘,最终可成为无退精进的助伴。”

(一)最初:懂得诸法皆为无常之后,就像战士入沙场前先要披上盔甲一样,自己定会披上精进的盔甲,发誓从今以后一定要好好修行。

(二)中间:在实际行动中,必定会真正去行持,而不只是口头上说说。

(三)最后:这种精进永不退转,不像有些人那样,开心就去做做,不开心就完全放弃,因自己的心情、忙碌而改变。

因此,这三种精进都依靠修无常而得到。

综上所述,博朵瓦格西简明扼要地宣说了观修无常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真的生起无常观,许多修行境界自然而然会获得。

帕单巴尊者也曾说:“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最开始可作为步入正法的因,中间可作为精进的鞭子,最终也能获得光明法身。”

(一)最初:如果自己生起了无常观,最开始可以步入佛门。有些道友也经常说:“我如今之所以能在学院出家,是因为当初发生了一些无常……”

有些人喜欢口口声声说无常,开始时是觉得比较好玩,但慢慢思维之后,发现事实的确如此,里里外外的事无一不是无常。于是产生了一种紧迫感,觉得人生不能白白浪费,为选择今后的道路,自己通过不同的因缘来到学院,在这里长期闻思修行,一呆就是十几年——学院很多道友出家学佛,都有这个缘起。所以,无常最初是趋入正法之因。

(二)中间:一个人没有无常观的话,天天都会懈怠散乱,而一旦观修过无常,就像有条鞭子在抽打自己一样,修行始终不敢放松下来。

(三)最后:通过修持无常,很快就能获得光明法身。记得以前有个国王,他最宠爱的王妃被判定只有7天寿命,无奈之下,国王只好将其交给一位女阿罗汉。女阿罗汉让王妃剃发出家,并嘱咐其观修无常。7天之后,王妃果然离开了人间,但因无常法的加持力,她转生于天界。后以天人的身份,来到释迦牟尼佛面前聆听正法,最终现见了真谛。可见,无常法只要在耳边听到,然后对其进行思维,就可以断除轮回的根本,获得真正的解脱。

反之,倘若你没生起不加改造的无常观,仅仅在表面上求求法、修修法,则只能成为佛教油子(1)的因。何为“不加改造”呢?法师给你讲无常的时候,你觉得对对对,下课后看器世界、有情世界也都是无常的,这是一种勤作观修的无常观。而你什么时候自然觉得一切都是无常,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别人的评论也好,均无实在意义,对这个虚幻的世界不会贪执,就像大圆满的修行人一样,境界中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才对无常之理有了一定体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有些人对世间的贪执特别可怕,得不到梦寐以求的地位、朝思暮想的感情,就万分痛苦、生不如死,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观修过无常。曾有一则公案说(2):有个国王(嘎那日巴)和一个王妃感情特别好,多年来二人两情缱绻,难舍难分。一天国王突发奇想,想考验王妃对自己的感情有多深,就让仆人谎称国王被老虎吃掉了,自己则躲在王宫的花园里,观察王妃的反应。王妃听到这个消息后,五脏俱焚、伤心过度,当下气绝身亡。

国王特别后悔,把王妃的尸体背到尸陀林,终日守护在旁边,寸步不离,一边痛哭一边深情呼唤王妃的名字——瓦邦嘎娜。尸体慢慢腐烂成白骨,白骨又渐渐地风化,但他始终没有离开。就这样,他在尸陀林里过了十二年(也有说是八年)。

后来有位上师想救度他,就拿一个瓦罐去了尸陀林,到他附近故意两手一松,瓦罐掉在地上,摔成了一堆碎片。上师装作伤心欲绝的样子,一边哭喊一边叫着“瓦罐”的名字。

国王见后忍无可忍,暂时停止了对王妃的思念和呼唤,过去劝他:“你这个人真的很笨!瓦罐破了,值得这么伤心吗?难道它会永远不碎?你再找一个瓦罐不就完了。”

上师反过来说:“你这个人比我更笨!我的瓦罐碎了,至少还有碎片,你的王妃现在连微尘也不见了,你还在这里痛苦不堪。”

国王如梦初醒,顿然明白一切都是无常的,进而对上师生起信心,请求他摄受自己。后在上师的调化下,他完全证悟了心的本性,成为了不起的大成就者。

因此,你们以后若见有人离婚了、失恋了,也应拿个罐子在他面前摔碎,然后假装失声痛哭……这是一个窍诀啊,可能会起点作用!(众笑)不过有些人的根基不同,道理上就算给他讲明白了,他心里仍然十分痛苦,我们实在是爱莫能助。但不管怎样,修无常确实是甚深的法门,倘若没有这个基础,表面上的修行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有真正具备了无常观,修什么法才会很容易。

帕单巴尊者又说:“在西藏的修行人中,没看见一人有死亡的念头,也没发现一人遗留在世。身着僧衣的人累积财产,难道是要供养阎罗王吗?收藏一切奇珍异宝,难道企图暗地里贿赂阎罗卒不成?目睹这些西藏修行人,会让人禁不住仰天哈哈大笑!”

尊者把藏人说得比较差劲。据历史记载,他在藏地时,西藏约有1000万人,这么多的人当中,竟连一个修行好的都没有。不过,他后来见米拉日巴尊者时说:“西藏的修行人中,达到无所求、无作、无修的就数你了,除此之外一个也没有。”因此,可能他说那话时,还没遇到米拉日巴尊者吧。

尊者来过藏地五次,当时佛教比较兴盛,噶当派、宁玛派的很多大德都在山里修行,那时候的西藏人,我觉得还是不错,起码比现在强多了。他之所以那样讲,或许是针对大多数人,呵斥他们无常修得不好,没有一人想过死亡无常。

尊者看西藏人不好,有时候我看汉族人这边,确实也有一些想法:好多念佛的人似乎都在执著名相,从来不想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只是把极乐世界当作天堂,一心追求的无非是生活快乐;好多坐禅的人也没想过救度无量众生、为众生而成佛,只是觉得坐禅很舒服,杂念一下子就消失了。如今不管是寺院的出家人,还是世间上的修行人,都有些不太合理的现象——我常有这种感觉,但是不敢讲。

帕单巴尊者还说:“谁具广闻我慢高,修行好者积财宝,谁依静处多散乱,谁离故乡无羞愧,彼为形象修法者。彼等喜爱造恶业,虽已见到他人死,然却不知自将亡,此等一切诸过患,皆由未修无常致。”

看看如今的修行人,有些虽然广闻博学,学问超群,可是傲慢心非常重;有些自称为修行好的舍事者,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大上师,但积累财产比一般人还厉害;有些虽然依止寂静地方闭关,却想尽一切办法召集很多人,或者天天听录音机,特别特别散乱;有些离开故乡之后,由于别人都不认识自己,故做事肆无忌惮,毫无惭愧之心。具有以上弊病的人,都是形象修行者。这些人喜爱造恶业,尽管天天见别人死亡,却从未想过很快就会轮到自己。这一切的过患,皆源于没有观修无常所致。

所以,不论是出家人、在家人,无常没有修好的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修行人;倘若无常观得好,修什么法都会很成功。尤其是大悲心也依靠观无常而生,若能明白《入中论》中所说的众生犹如“动水月”,刹那刹那都在无常变迁,离不开痛苦的本性,大悲心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圣天论师亦云:“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但凡具无常性的法,肯定是痛苦的本质,没有什么快乐可言。有些人找到称心的工作、拥有美满的家庭,就自认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人,其实快乐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痛苦,今天的笑声,也许会变成明天的哭声,贪执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根本没有实在意义。

修了无常以后,就算你从来不学佛,也可找到正确的人生目标。记得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写到:1976年,有位美国妇女去纽约拜见第二世敦珠法王。她原本对佛教并不热衷,只因自己病得很严重,绝望之余,什么事情都去尝试,甚至想看看一位西藏上师。当时索甲仁波切担任她的翻译。她走入房间,见到法王很慈悲、亲切,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许多居士常说,自己一见穿红衣服的出家人,就觉得很亲切,这些我不太相信。可能是他以前见到的人都有头发,现在突然看见一个没头发的,就感觉很可爱吧),冲口而出说:“我只能再活几个月了,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法王温和而慈悲地笑了起来,平静地告诉她:“不仅是你,我们大家都正在等死,只不过是迟早而已。”听了这几句话,她的焦虑当下消失。于是她皈依了佛门,在法王面前接受一些面对死亡的窍诀,明白死亡中存有解脱的希望。最后,她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奇迹般地获得了痊愈。

索甲仁波切说,诸如此类的例子,他听过许多许多。有些人到了绝症晚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但当他们闭静潜修,真正面对死亡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无常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发现生死之间的微妙关系,如此一来,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观修无常能开启一切修行之门。不管是世间人还是修行人,修持无常都不可缺少。当然,这种修持不能只停在表面上,务必要依照这些文字去实地行持。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那利益有情也不是难事。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多多修行诸法实相空性,而且在相续中已经生起,到那时清净迷乱也不会有困难。”

这个教证十分重要,大家一定要切记!我以前讲《大圆满前行》时,曾要求你们把这个教证和下面如来芽尊者的教证背下来。

意思是说,我们修行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若再三思维死亡无常,真正生起无有改造的无常观,则断除罪业、行持善法没有丝毫困难。现在很多人连一百天的观修都很费力,念一百万心咒也不行,修五十万加行更难如登天,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无常修得不好。如果你无常修得好,行持善法一点困难都没有,遣除恶业也会易如反掌。

第二步:在修无常的基础上,若常常观修众生沉溺在轮回中,非常可怜,从而生起无伪的慈悲心,那么利益有情也不会困难。有些上师悲心特别切,身体再不好、心情再怎么样,也阻挡不了他的利生事业。在悲心的引发下,他把利益众生完全当成自己的事,就像母亲给孩子做事任劳任怨一样,他为众生操劳也从来不觉得累。反之,有些人相续中若没有悲心,干一点点事,也会跟你讨价还价:“哎呀,这给我多少钱哪?不行不行,太少了!”

第三步:在修悲心的基础上,若再不断修持诸法实相,抉择一切都是空性、无我,那很容易斩断对万事万物的迷乱执著,生起密法中本来清净的殊胜境界。

因此,观修无常、悲心、空性这三者,是博朵瓦格西给我们留下的教言。但这些一定要有次第,否则,你先受密法灌顶而修空性,然后再观悲心、修无常,这样次第就不对了。所以大家应该注意:必须要从无常开始修起。

如果你真正生起了无常观,则定能像呕吐症患者不愿吃油腻食物一样,彻底舍弃对财物、名声等今生世间的一切贪执。如来芽尊者不止一次说过:“我无论看见世间如何高贵、如何权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会生起刹那羡慕之心,而唯一注重前辈大德的事迹。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自己生起了少许无常观的缘故。因此,我除了无常以外,再没有更殊胜的教言传授给别人了。”

这些大德的教言相当珍贵,大家一定要记住,并尽量对照自己:“我是不是这样的?会不会见到别人有一栋好房子、开一辆好车、当了局长或县长,就羡慕得不得了,想方设法去追求这些?”如果无常修到了一定境界,你必定会淡泊名利,正如世人所说“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对一切都不会特别贪著。

那么,对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

应像喀喇共穹格西那样。格西在后藏的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口有一荆棘丛,常挂到他的衣服。开始他想砍除,但转念一想:“唉,我也许会死在此山洞中,不知是否再有出去的机会,还是将修行妙法放在首位吧。”当他再次出洞时,又想“不知道能否再返回这个山洞”,于是一直没有砍荆棘丛。就这样,他连续在这个洞里修行了多年,最后已经获得了成就,可依然没有砍除荆棘丛。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可里面有非常甚深的窍诀。我们有些道友不是这样,在寂静的山沟里,一定要修富丽堂皇的房子。今天我就看到几间,觉得他们无常观得真不错,若被喀喇共穹格西见到了,肯定很“随喜”他!)

还有一个修无常观的表率,那就是持明无畏洲尊者,亦即智悲光尊者。尊者有个秋季七月沐浴的水池,没有阶梯,进入时很困难。弟子问:“是否需要在此修一阶梯?”他拒绝道:“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机会在这里沐浴,何必那么费事呢?”他一直不让,并常常教诫弟子修无常法。

现在有很多修行人,对于修行一拖再拖,做其他琐事则快马加鞭;而前辈大德们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将修行摆在第一位,其他事情可以慢慢来。不然的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修行若一直往后拖,今天该念的经推到明天,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不行又推到后天再念……这样下去的话,最终什么法也修不成。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时光,正如陶渊明在诗中所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没生起不加改造的无常观之前,大家一定要在加行发心、正行观修时,千方百计调整自心。很多人总是问我:“这个无常法要修多少天?”其实此处已讲得很清楚了,你相续中没有生起这种定解之前,不管是一百天、两百天,还是三年、五年,都要一直修下去。这样到了最后,你才会明白一切都没有实义,只有修法最有意义。

当然,我们修的时候,必须要具足三殊胜:首先为了众生发菩提心,闭着眼好好祈祷诸佛菩萨、空行护法,加持自己一定要生起无常观;然后通过理论也好、实修也好,用各种方法调整心态观无常;最终生起无常观之后,要将此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总之,务必要追循圣者前辈的足迹,尽心尽力、勤奋努力地修持。

下面是本品的总结文: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

华智仁波切谦虚地说:无常明明就在眼前,不管是周围的万事万物,还是自己的身体寿命,皆为示现无常的善知识,但我却反而把这些执为常有;老年明明已经到来,可我还以为自己特别年轻。对于我和像我这般迷惑的众生,祈愿诸佛菩萨加持,一定要生起无常观。

有了无常观的话,修什么法都很容易,不用上师拿教鞭天天管着你,也不用管家时时刻刻盯着你,你自然而然就会想修行。即使上师不让你修,你也会想方设法请上师开许:“我马上就要修啊,不然来不及了!人生太短暂,无常瞬间便会降临,您可否开许我每天修一个小时……”因此,真正的修行人,对无常法十分重视。

祈祷上师法王如意宝:

自大圣境五台山,文殊加持入心间,

祈祷晋美彭措足,证悟意传求加持。

祈祷遍智无垢光尊者:

托嘎雪山宝藏颈,圆诸功德喜乐园,

二义精藏瑜伽士,祈祷龙钦绕降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心显文殊师利智,勤学普贤行愿义,

持佛佛子事业者,祈祷文殊上师足。

祈愿上师身口意之殊胜加持,无余融入我等弟子之相续,以成办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广大事业!

祈愿每个众生均能生起无常观!

祈愿每个众生均能生起无常观!

祈愿每个众生均能生起无常观!

【寿命无常之引导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佛教油子:入佛门闻法修法越多,其相续越难调化,终成与佛法背道而驰之人。

(2)详见《显密宝库18—圣行集萃》之《密宗大成就者奇传》。


{返回 大圆满前行广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八课
下一篇: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四十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十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二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五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一节课
 《前行广释》思考题 第1~15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节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参禅?[栏目:洪修平教授]
 四大道场在美加[栏目:宣化上人]
 在佛性的世界里[栏目:万行法语]
 《西方确指》何为一心不乱[栏目:大安法师]
 佛陀十大弟子传─须菩提尊者[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宣化老和尚讲述]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六)孤独地狱[栏目:圣者言教]
 No Ajahn Chah《014》[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百丈怀海大师的心性思想(徐文明)[栏目:心性思想研究]
 明理的人绝不怨天尤人[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普门品》图文释义 32、救怨贼围困难图[栏目:普门品图文释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