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课
思考题
1.继续思维“广说”所摄科判及颂词所表达的意义,之后再谈一谈你对“善巧方便双运之行为”的认识。
2.联系前面所讲的内容,结合意义与比喻,阐述“摄义”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3.怎样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不退转菩萨?了知此理有何必要?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修行不退?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讲《般若摄颂》,现在正在讲用八种比喻来说明智悲双运的道理,其中前五个问题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第六个科判。
寅六、以撑伞喻说明不堕边:
如人处于大悬崖,双手撑伞空中跃,
身体下落不坠入,大深渊底直行进。
具有智悲之菩萨,手握方便智慧伞,
悟法空性无相愿,不证涅槃法亦见。
比喻讲:比如,一个人处于非常恐怖的悬崖边,双手拿着两个伞向空中跳跃,身体下落时不会掉在最可怕的大深渊当中;因为他的双手撑着伞,凭借风的力量,就会慢慢慢慢降下来,最后落在想降落的地方。这跟现在世间的跳伞差不多,不过降落伞不一定要依靠双手拿着。在讲《弟子规》时,我讲过舜的故事,可能当时用的器具跟这个比喻讲的相同。总之比喻是说,依靠双伞的威力,人不会掉入大深渊底。
同样的道理,具有通达万法为空性的智慧,和利益天边无际一切众生的大悲心的菩萨,因为他掌握着智慧和悲心这两个大伞,就能以智慧悟入诸法空性、无相、无愿的境界,不会像凡夫人一样堕入相状当中。凡夫人很可怜,每一件事情、任何一个外境,都很固执、执著。不要说证悟万法实相的空性本体,连刹那无常、有漏皆苦等道理都不懂。相信大家在接触从来没有学过空性的人的过程中,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就能发现。但菩萨完全不同,他们不会堕入实执轮回的边。而且,菩萨以悲心不会证入寂灭一边的涅槃,他们会示现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度化无边众生。另外,从尽所智慧讲,他们能见到一切万法名言和胜义的实相;从如所智慧讲,他们能通达一切万法的真如空性。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与世间人并没多大差别,其实他们的行为和发心跟世间平凡人完全不相同:具足智悲双运功德的原因,就不会堕入一边。
萨绕哈巴尊者在道歌里也说(1):只具足空性的智慧,不具足大悲,也不合理;只具足悲心,没有空性的智慧,也不合理。接着还说:“何人智悲能圆融,不住轮回与涅槃。”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讲了许许多多智慧和悲心的重要性,大家可以参阅。究实言之,佛的广大智慧和悲心是一切功德的顶胜,即一切功德中最究竟的功德。而谁拥有悲心和智慧,他自然而然就有度化众生的能力。所以,我很想让每个人的相续都具足这两者。在做爱心工程的过程中,我也再三想过这个问题,我之所以要用智悲学校、智悲佛网等贯以智悲的名称,其目的就是:凡是与这些结缘的人,在相续中都要生起智慧与悲心。
对大多数世间人来讲,首先要有世间的智慧和悲心。比如小学生,一般来讲他们不可能有佛菩萨或《现观庄严论》里所讲的智慧和悲心,但相关层面的智悲也应具足。如果没有这样的智慧,就寸步难行。比如在读书时,连吃饭、走路、取药等都成问题的话,还是很困难的。但光有智慧没有悲心也不行。就像有些世间人,虽然他们很聪明、什么都搞得来,但对众生包括身边的人根本不理,甚至还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害,这就很可怕。所以对世间人来讲,世间的智慧和悲心一定要具足。当然,能拥有出世间的智慧和悲心,那是最好不过的。对在家、出家的佛教徒来讲,这两者不能缺少。如果有,闻思修行、利益众生就不会困难。当然,这也是这个大科判乃至本经,一直强调智慧和悲心不能偏堕的原因。
现在有些修行人在智慧方面很不错,五部大论乃至世间的知识无所不通,可是他相续当中缺少悲心,那他的境界就不可能传递给别人,只有自己独自享用。可见,若没有悲心,他所拥有的知识对别人来讲也不一定有利;对他个人来讲,只不过是暂时的享受而已,实际上也起不到特别大的作用。从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讲,悲心乃一切圣法的根本。所以,所有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都要明白智慧和悲心的重要性,而且还要从点点滴滴开始做,以不断开发自己的智慧、培养自己的悲心,并逐渐让它们成熟、壮大。到一定的时候,以之发出的光芒就可照亮或驱除无边无明愚痴众生心中的黑暗。
寅七、以商主喻说明成办自他利乐:
如欲珍宝赴宝洲,已得珍宝返家中,
商主非独以安生,令亲友众不悦意。
菩萨诣至空宝洲,获得禅定根及力,
不喜独自证涅槃,而令众生心忧苦。
比喻是说:比如,一位种姓高贵、具有智慧的商主,他为了利益自己的亲人朋友,很想获得珍宝,于是前往具有金银财宝的宝洲。在获得许许多多珍宝后,返回到自己的家园。正因为具有智悲的商主到宝洲取宝的目的是为了遣除亲朋好友的贫困,所以他在得到宝珠等财物后就不会独自享用,以让自己一人过着特别快乐幸福的生活,而给身边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分享,使他们心不愉悦。一般来讲,有一定力量和智慧的商主都不可能这样做。当然,种姓低劣、人格下劣、智慧薄弱的商主除外。
同样的道理,通达大悲与智慧的菩萨,在到达空性的宝洲获得禅定之乐,及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支等如珍宝般的功德法时,根本不欢喜自己一人证得涅槃,而令众生内心忧苦。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独自一人享用这些功德,让自己过着最快乐、最幸福的生活,而不与众生分享,甚至将所有众生全部抛弃、不理不睬,让他们沉溺在三界轮回中,一直感受无量无边的忧愁和痛苦。
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真正的大乘菩萨在有一定境界时,不可能不把自己的境界传授给众生。《大般涅槃经》中说:“既自解脱,复为众生说解脱法。”同样,菩萨在自己获得解脱时,一定会把所得境界传授给众生,绝不可能不理甚或伤害众生。但现在世间有些领导只想自己发财,对手下人乃至百姓根本不管,甚至还榨取他们的血汗钱来自己享受,与菩萨相比就大相径庭。的确,任何一位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在修道过程中获得证悟空性等功德时,都愿意把自己的境界传授给别人。我们学院很多法师,未闻法前根本不了解佛法,甚至还很苦恼。遇到佛法后,自己真正从佛法中得到了许许多多利益,之后就致力于将自己的境界传授给他人。当然,也不一定是让众生在今生来世获得断除一切轮回根本的利益,哪怕是解决生活问题的窍诀,他们也愿意传授。
所以我想,在座的各位都要好好学习佛法,尤其是佛法中的重大问题,这非常重要!现在世间连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都分不清楚,很多人都觉得最重要的是住房、轿车、吃饭、地位,家庭、感情等。虽然对在家人来讲,这些不得不考虑,但真正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听受佛法,以及断绝自相续中的烦恼种子,因为这对生生世世都有利益。而世人往往颠倒,有人说:他欠我几百或几千块钱,如果不还,我要开始报复,甚至还想以自己的生命来威胁对方。其实对很多人来讲,很多事情并不那么重要,只是把它看得太重了。
现在大家依靠前世今生的因缘,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此时心中就要想:学习佛法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若不这样认真对待,也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而且,学习佛法的机会并不一定长期存在。对听法的人来讲,长期听法也不可能,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被业风吹到四面八方,因为每一个人的业力并不相同。包括传法者,以前世今生的业力也会离开。其实这就像集市一样,只是临时的聚会而已,最终每个人都要随着前世今生的业力漂泊。所以大家在暂时拥有这么好的因缘时,一定要从中得到法理。
我看到很多道友在年底考试时的表现,心里就很随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通过背诵、讲考等方式学习佛法,心里一定会生起坚固的定解。而一旦生起,强盗也不可能抢、盗贼也不可能偷,并且生生世世都能得到利益,因为在阿赖耶上已经种下了永远摧不坏的无比殊胜的金刚种子。因此,大家在有这样殊胜的因缘时,还是要高度重视。
今天,我在参加道友讲考的过程中,也想起来以前的闻思生活。上师如意宝讲戒律、《释量论》、《中观庄严论》、《定解宝灯论》等时,我们每天都要为讲考做准备,虽然很少被抽到。记得上师讲《释量论》花了四到五个月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我只轮过一次,但却每天准备,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没松懈过。虽然这是十几年前的梦,但这个梦非常好。对一生来讲,我始终觉得依止上师闻思修行佛法的经历最灿烂、最美好,因为这使自己的相续与佛法结下了最殊胜的善缘。除此之外,不要说无始轮回的盛事,就是即生中去过很多国家、享受过很多快乐,这些对相续有利无利也不好说。
对很多道友来讲,不管是现场听受,还是依靠光盘来结上法缘,缘起和因缘都非常殊胜,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我最近接触过一些佛友,包括在家、出家二众。有些把学习佛法看得很重,觉得特别重要。有些只是一个表面的形象,他们说:“堪布!您能不能去我们那里转*轮?”当时我说:“传法就是转*轮,我现在正在给你们转*轮。若去你们那里,我也不一定转得了。可能只能互相看看、见见面,这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都不是见解脱,这个有漏身躯谁见了利益也不大。但佛法的道理谁懂了,他肯定会得到利益,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
寅八、以商人喻说明精通道:
如求利商熟知故,中经都市城邑村,
不住彼处及宝洲,知不住家通路途。
明了菩萨则通晓,声闻独觉智解脱,
不住于彼及佛智,不住无为解道理。
首先讲比喻:比如,一些希求珍宝利益的商人,因为他们经常到大海里去取宝,从自己家到大海之间的整个路途就非常熟悉。虽然从他们家到大海之间要经过大的都市、中的城邑、小的村落等,但却不会住在这些地方,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去大海取宝,所以不可能住在途中。同样的原因,他们也不会安住在大海中的宝洲上,或一直呆在家里,而会精勤地赶路。现在的生意人也是这样,在生意没做完之前,他们会今天到广州、明天到上海、后天到新加坡、外天到马来西亚,每天都在虚空中飞来飞去。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知道:真正明了智慧和方便的菩萨,因为他们对中间城等般的声闻、独觉的小乘道果完全明白、通达,就不会住于下劣之道,而安住于人无我的境界。也不会以实执的方式安住于宝洲般的佛智,以及以享禅乐的方式安住于家园般的无为涅槃的寂灭法界。也就是说,他们在通达暂时行道般的声闻、缘觉、菩萨的境界后,会尽可能地利益包括这三种种姓在内的所有众生。
讲《现观庄严论》时经常讲:作为菩萨,对人无我肯定要精通;如果不懂,实执烦恼就没办法断除。但是他也不会沉溺于人无我的境界,也就是说,一定会通达法无我的智慧。那在这种智慧中,自然就不可能有任何执著相,包括对佛智也不会有执著。如果没有通达一切万法皆为空性,暂时的执著也不可能成为究竟的修行,因为这只是歧途。
最近我在监考的过程中,经常听到道友们引用特别好的教证。今天有一个道友说:卧轮禅师觉得自己能断除分别念,对外境不起执著,修行一天比一天好,于是这样宣说自己的境界:“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通过智慧观察后,认为他也没有通达真正心的本性,仍然执著相,然后以一个相反的偈颂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其意是说,他很有本事、很了不起,我慧能没本事、没伎俩,不断除种种分别念,对境时心念也数数生起,其实菩提是不能增长的。实际上,六祖说的是对的。所以,如果我们认为菩提在内的万法实有,就不合理。
总之,大家务必清楚,菩萨所追求的不住轮涅边的远离戏论的空性境界,就是中观所讲的胜义谛,或者说所谓的中道。就像商人,他不会住在家里,也不会住在宝洲,更不会住在路途中。作为菩萨,他不会住于轮回的边,也不会住于涅槃的边;在通达胜义不生不灭的境界后,在世俗中就会以如梦如幻的方式来利益无边众生,这就是菩萨的善巧方便行为。
丑三(摄义)分二:一、意义;二、比喻。
寅一、意义:
何时慈心结缘众,行空无相愿等持,
彼者既不获涅槃,亦不可立有为处。
什么时候,菩萨以大悲心结缘众生后,行于非常深妙、殊胜的空性、无相、无愿三解脱等持中,那他既不可能堕入涅槃的边,也不可能安立他是执著生死轮回有为法之处者。意思是说,只要真正有通达一切万法为空性的境界,利益众生的悲心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来,而不可能住于轮涅二边。
因此,一旦拥有最高的智慧,就不会像世间人一样执著相,或对什么事情都有特别严重的实执。《增一阿含经》中说:“智慧最为上,无忧无所虑,久毕获等见,断于生死有。”一般来讲,具有境界的菩萨绝对不会舍弃众生,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利益众生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他也不会把众生当作相来执著,这一点大家务必清楚。
所以,在摄受众生、弘法利生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随缘。什么叫随缘呢?即当各方面的因缘具足时,应尽心尽力将自己的空性境界或所懂得的佛法传递给有缘众生。一旦众生全跑了,或众生不恭敬你,也不要特别伤心地哭:“我的弟子全部跑了,怎么办哪!现在这座寺院只剩下我这个老和尚,好可怜哪!”没有必要。因缘不具足的时候,全部都会离开;因缘具足时,无数众生都会集聚在你身边,这是自然的规律。尤其一旦一个人在智慧、名声等因缘具足时,弟子就会像蜜蜂聚集在花园里一样自然而然前来。而一旦你这个老和尚或上师不具足名声、财富等,他们自然而然就会离开,就像《君规教言论》所讲的一样:“如无果树干涸海,一切鸟类不集聚。”所以,在那个时候也没有必要特别实执。现在有些道场对眷属太执著,这没有必要,应该随缘。
另外,在闻思修行、弘法利生的时候,也应不紧不松,此是非常重要的见解。太松了,对闻思修行、弘法利生没有计划、管理,每天都随随便便,处于无记的状态,这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因为,除了高僧大德无勤任运的事业之外,很多事情都需要勤作,而它也需要智慧和方便,所以不做就不会有结果。然而一旦事情不成功,就特别伤心、低落,这也没有必要。
寅二、比喻:
如化人身非不现,彼以名称亦能立,
行解脱门之菩萨,彼以名称亦能立。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菩萨涅槃也不是,轮回也不是,那到底是什么样呢?他会不会成为世人所说的非男非女,或因明所讲的三品物体等矛盾现象呢?可以这样回答:作为菩萨,虽然他不住于任何边,但也可以利益众生、通达法界,还可以菩萨的名称来称呼。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比如,幻化人的身体并非谁面前都不显现,因为在众生前幻化时就会现前,而现前时他以名称也可安立。比如幻化为士夫、大德等,在出现的时候,人们就可把他安立为这样的名称。很多小孩天天都沉溺在网络游戏中,甚至很多大人整天都制造一些虚幻世界,那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有没有人呢?有人。比如这是敌人、那是朋友,而且他们还有名称,甚至他们的思维、智慧也可假立存在。那这样的幻化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或非人呢?绝对不是。虽然他们不能属于人当中,也不能属于鬼神当中,但却可以现前或如此称呼。
同样的道理,虽然住于三解脱门的菩萨不住轮回和涅槃的边,即没有这样的相执,但也可以如幻般地利益众生。那他有没有实执呢?没有。没有实执可不可以在众生前现前呢?可以,而且他的名称也可安立。《华严经》云:“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愿、不著三昧、不著行、不著寂静、不著境界、不著教化成熟众生、不著入深法界。”这是讲,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不著任何相。总之,以如幻如梦的方式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的,就是菩萨。
另外,《大宝积经》中说:利根者依智慧得解脱,钝根者依方便受束缚。所以,在学习佛法的时候,了解空性法门非常重要。我很高兴,很多人通过这次《般若摄颂》的背诵、讲考等闻思修行,相续中的实执减少了许多,想利益众生的心也越来越切了,这非常好!因为,真正般若空性的教义,并不是说善恶都不执著,就什么事都不做,甚至念诵等善行全部制止,而安住在自以为是的法界中。虽然很多人都认识空性的本质,但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积累资粮和忏除罪障也不能舍弃,这非常重要!当然,这也是很多能入空性境界的菩萨,手里经常拿着念珠和转经轮的原因。但也有很多菩萨说:“我是菩萨,什么都不用。”这样的话,就像有些道友所说那样:“既然什么都不执著,那饿你两天,看你执不执著?”
癸三(宣说退转与不退转之差别)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子一、略说:
若问行为以及根,菩萨不说空无相,
不讲不退转地法,知彼尚未得授记。
这里略说退转和不退转的差别,后一品当中广说。
比如说,有些修行人问某某菩萨:菩萨或佛子所安住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认识空性智慧并对其如实信解的慧根和信根等根是什么样的?这样提出问题的时候,如果菩萨并不是因为提问者非法器而不宣说,而是因为自己没有通达这样的道理,或者说没有真正的空性境界,才讲不出来空性无相的深法,也讲不出来不退转地的境界,或各种不退转相,那就说明他还没有真正获得不退转授记。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真正是获得不退转的菩萨,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看得出来,也就是说,通过他的讲述就能知道他到底是不退转者还是退转者。
确实,有时通过别人讲课或他人的言谈举止,也看得出来这个人到底通达甚深道理没有。有些人讲的时候,因为自己对佛法很有信心,就可以感动很多人,因为他内心深处真正觉得佛法非常了不起。有些人有一些空性的认识,当他讲出自己的境界时,别人也觉得这个人起码懂得这方面的道理。
关于不退转,八地菩萨是真正的不退转者,但一地菩萨也有一些不退转相,还有一些利根者,在资粮道和加行道时,也有相似的不退转相(如贫女因供灯获得不退转授记(2),佛陀在因地时也于九十亿劫之前获得不退转授记,等等)。但一般来讲,得到不退转授记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必须具备相应的相。关于不退转相,下品中有广说。
当然,我们也不要高攀获得不退转授记,而应首先保证自己的修行不退。有时候我跟道友聊天,发现有人说话很危险——口口声声都说一些生邪见的语言,那时我就会想:他的见解有问题,修行恐怕会退。在讲《藏传净土法》时也讲过,只有具有信心、智慧、秉性正直、希求佛法的人,才会喜欢闻思修行佛法。所以对我们来讲,要获得大菩萨那样的不退转授记还比较遥远。
但很多人说:“无垢光尊者依靠这个偈颂证悟,我也要依靠这个偈颂证悟;六祖已经依靠这个偈颂开悟了,我也要依靠这个偈颂开悟……”虽然有些人特别想这样,但也不一定成功,因为他们都是非常利根者。但我有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不要生邪见,所以大家在一生中,对上师三宝一定要保持比较稳固的见解,这非常重要!
但要保持见解稳固,我觉得每天都要充实自己,即要多听一些佛法。若没有听法,凡夫众生的心就会随着外境而转,慢慢慢慢就会卷在世间八法的浪潮中,这相当危险!另外,大家平时还要多祈祷上师三宝。总之,应通过各种方式使自相续中的信心、悲心、智慧越来越坚固。一旦坚固,利益众生就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对自己来讲,即使这一生没有得到真实的解脱,在中阴或来世的时候,依靠深法的力量,凭借诸佛菩萨的加持,应该说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没有坚固的定解,就会像佛经所说那样:“行菩提者多,能答复者少。”可能这也是因为皈依佛门的人中,追求世间八法的比较多,真正心融入法或完全抛弃名闻利养而修行的人很少所致。
当然,真正想闻思修行也不容易。有些人身心不堪能,实在没办法。每当他们看经书、背诵等时,种种烦恼、妄念、违缘就会出现。而一不闻思修行,身体也健康、心情也快乐,什么都好。有些人说:“我想做一位好的修行人,很想好好闻思修行,但心里第二个分别念起来时,前面的善心就被压伏了,实在没办法。”这种障碍很可怕!还有一部分人,每当准备闻思修行或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的事情时,外面的因缘往往会间断他们的善行。当然,极个别人的因缘还是很好。他们闻思修行的心很堪能,不会产生不好的分别念。想背诵就可以背诵,想讲解智慧也很敏锐……在善法方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
最近,学院对六年以来汉僧中极个别非常优秀的人,授予佛学学士学位并发给证书。昨前天我问了几位道友,他们确实能背很多论典,我非常惊讶,也很赞叹!当然,这也是成百上千人所了知的事实,因为大家共存共住、互相监督,所以很清楚。他们所背的论典有:《俱舍论》、《三戒论》、《中观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庄严论》、《量理宝藏论》、《现观庄严论》、《大圆满心性休息》、《入菩萨行论》等。至于《事师五十颂》、《佛子行》之类的短论就不用说了。
这次,《般若摄颂》背了前面150个颂词,还有152个颂词明年背,因为明年才讲完。那天背诵后,很多人(包括和我一起当法师的人)都觉得汉僧的背诵很好。我说:“《般若摄颂》还不算什么,像《中观根本慧论》、《大圆满心性休息》、《入菩萨行论》等,那么多颂词全部都背下来了,这更不容易。”的确,没有善缘或善根,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以前,我也背过《智者入门》、《三戒论》、《定解宝灯论》、《中观庄严论》等论典,还是很下功夫。但《入行论》没有背完,有一次我很想在夏天一个月中把没有背完的《智慧品》全部背下来,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所以,有时候自己闻思的因缘跟极个别道友比较起来,内心就很随喜。
前段时间,我呆在外面城市里时,有一个人以特别了不起的神情对我说:“我要背诵《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和第二品,您说可不可以?”我说:“在佛学院,背一品二品根本不算什么。”他惊讶地问:“全部背诵《入菩萨行论》的人真的有吗?”不过我们也很理解他的心情。
因此,我非常希望背诵、讲考等非常优秀的人,能随时随地祈祷上师三宝,以让自己的戒律清净,同时还要发愿闻思修行和利益众生。当然,人生很短暂,能不能真正利益也很难说。以前,上师如意宝的同学里面,有些活佛、堪布智慧非常超群,但后来因为每个人的发心不同,有些利益众生非常广大,有些也并不是那么广。但不管怎么样,闻思修行、发菩提心等因缘非常好。
以前,我在将近二十年中依止上师闻思修行,对现在来讲,这很难得、也很可贵;对一生来讲,这也是一种值得经常回味的美梦。现在,很多道友(包括在家出家二众)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都有学习空性法门和利益众生的意乐,在有这么好的因缘时,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以后,不但自己要通达万法空性的道理,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助或利益很多可怜众生。如果自己身体等方面的因缘实在不具足,内心也要发菩提心,乃至生生世世都要发殊胜大愿,这相当重要!
好,今天讲这么多!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道情歌集》中云:
‘远离大悲入空性,依彼不得殊胜道,倘若唯一修大悲,住此轮回不解脱。’”
(2)见《贤愚经·贫女难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