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喜舍是修道的基础
宣化上人开示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93

修道人,一定要培养四无量心。有了四无量心,才能教化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修道人若无四无量心,就与道相违背,就是修了八万大劫,离佛道尚有十万八千里。

四无量心是修道人应具有的基本条件。何谓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无量就是没有限量。不半途而废,不中道自画,得少为足,认为够了。其实慈悲喜舍没有够的时候,越多越好。应把它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1)慈能予乐。我们是否给了众生快乐?若是没有,那就是没有尽到慈心。应该朝向‘无缘大慈’的目标迈进,不但同情人类的遭遇,而且也要同情动物的遭遇。如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即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脱离苦海,这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事。不要存著隔岸观火的心理来观赏,那样就失去佛教的救世精神。佛教是慈悲为怀,方便为门的宗教。

(2)悲能拔苦。我们能不能拔出众生的痛苦?若是不能,那就是没有尽到悲心。应当有‘同体大悲’的思想。也就是人溺如己溺,人饥如己饥的精神,佛教以悲为宗旨,悲就是怜愍的心。与儒家所说的‘悲天悯人’不谋而合。由此可知天下圣人的思想,同出一辙,没有离开恻隐之心。佛教主张慈悲,儒家提倡忠恕。心心相同,这是宗教的骨髓,否则,乃是异说外道。

(3)喜是喜心。我们是不是欢喜学佛法?有没有发忧愁起烦恼?或者闹情绪?如果有的话,赶快纠正,不可任性发展,若有半点习气存在,在七情六欲上用功夫,那就是错误观念。要知道这种观念错不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舍是舍心。我们有没有舍心?如果有,是大还是小?是一时还是永远?舍甚么?就是发心给予众生快乐,拔众生的痛苦,扶人困危,会生起无限欢喜,但不可执著。做完之后,统统把它忘掉,不可留记心头。如果执著不忘,那不是菩萨的愿行。要有施恩不求报的胸襟,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魔王的子孙
下一篇:忍是无价宝
 人有神通为什么不能显
 糊涂生命糊涂人
 参禅的秘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果舜行者出家的因缘
 春日莲华
 停止你的妄想吧!
 罗汉证道的境界
 三禅离喜妙乐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256、不动意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正确的修行 森林寺院内观法 9-4-1 前言[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禅”字如何解释?[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优婆塞戒经》与《梵网经》简介[栏目:王孺童居士]
 佛教与世界和平[栏目:温金玉教授]
 净空法师说故事(二) 伍 善恶篇[栏目:净空法师说故事]
 印度佛教医学概况(陈明)[栏目:佛教与医学]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36[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