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俱存品第六 无碍解论
 
{返回 无碍解道·俱存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5

p.147.
俱存品第六  无碍解论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波罗奈仙人堕处鹿野林中。尔时,世尊言五比丘曰:
  诸比丘!出家〔者〕是不可习此二边。何者为二?〔一〕于诸欲专心欲耽着,为下
  劣、卑贱、异生类、非尊圣、无义,〔二〕专心于自己之疲劳,为苦、非尊圣、无义。
  诸比丘!如来去此两边现等觉中道,资于眼生、智生、寂静、通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如来现等觉资于眼生、智生、寂静、通智、等觉、涅槃此之中道者如何?
  此是八圣道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诸比
  丘!如来现等觉此中道资于眼生、智生、寂静、通智、等觉、涅槃也。
  二  复次,诸比丘!此是苦之圣谛: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会是
  苦,爱别离是苦,希求不得是苦,略说之五取蕴是苦。,俱行喜贪于随处欢喜,谓欲
      复次,诸比丘!此是苦集之圣谛:此渴爱生后有
  爱、有爱、无有爱。
148     复次,诸比丘!此是苦灭之圣谛:此三爱悉皆离灭、舍离、定弃、解脱、无执。
      复次,诸比丘!此顺苦灭道之圣谛:此八圣道支,谓正见……乃至……正定。
  三  诸比丘!一此苦之圣谛」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
  比丘!「应遍知此苦之圣谛……乃至……已令遍知,」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
  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此是苦集之圣谛」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应断此苦集之圣谛……乃至……已断,」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慧
  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此苦灭之圣谛」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此应现证之苦灭圣谛……乃至……已现证,」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
  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此顺苦灭道之圣谛」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
  生。诸比丘!「应修习此顺苦灭道之圣谛……乃至……已修习,」我于未曾闻之法眼
  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四  诸比丘!于此四圣谛,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于我未善清净时,诸比
  丘!我于天、魔、梵界、沙门、婆罗门、诸生未确认现证无上正等觉。诸比丘!于
149 此四圣谛,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于我已善清净时,诸比丘!我则于天、
  魔、梵界、沙门、婆罗门、诸生已确认现证无上正等觉。复次,于我生见、智,「我
  、心解脱不动,此是最后生,勿复更有后有。」
      世尊如是说示,五比丘欢喜而赞叹世尊之所说。
      复次,说此之时,具寿憍陈如远尘离垢之法眼生,一此一切集法是灭法。」
      复次,世尊转*轮时,地居之诸神发出音声,「此处世尊于波罗奈仙人堕处鹿野
  林转无上之*轮,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世间之任何人亦不能回避遮蔽。」四
  大王众诸天闻地居之诸神之音声。三十三天闻四大王众诸天之音声……乃至……夜
  摩天〔……〕观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发出
  音声,「此处世尊于波罗奈仙人堕处鹿野林转无上之*轮,沙门、婆罗门、天、魔、
  梵或世间之任何人亦不能盖覆。」
      如是剎那、瞬时、须臾而音声乃至达于梵世。此十千世界乃大震动,于世间出
  现无量广大之光辉,超越诸天之天威。
      此时,世尊说优陀那曰:憍陈如乃了解,憍陈如乃了解。因此,名憍陈如而称
  为「阿若憍陈如。」1
l50 五 「此是苦之圣谛」,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眼生」者乃依何之义?「智生」者乃依何之义?「慧生」者乃依何之义?「明生」者
  乃依何之义?「光明生」者乃依何之义耶?
     「眼生」者乃依见之义。「智生」者乃依知之义。「慧生」者乃依了知之义。「明生」
  者乃依通达之义。「光明生」者乃依光耀之义。
      眼是法,智是法,慧是法,明是法,光明是法。此五法是法无碍解之所缘而且
  是行境。此之所缘是行境,此行境是此之所缘。是故,诸法之智乃称为法无碍解。
      见之义是义,知之义是义,了知之义是义,通达之义是义,光耀之义是义。此
  之五义乃无碍解之所缘而且为行境。此之所缘是此之行境,此之行境是此之所缘。
  是故,言诸法之智是义无碍解。
      为显示五法有文词言,为显示五义有文词言。此之十词是词无碍解之所缘而且
  为行境。此之所缘乃此之行境,此之行境乃此之所缘。是故,言诸词之智是词无碍
  解。
      有五法之智,有五义之智,有十词之智。此之二十智是辩无碍解之所缘而且为
  行境。此之所缘乃此之行境,此之行境乃此之所缘。是故,言诸辩之智是辩无碍解。
  六 「应遍知此苦之圣谛……乃至……已遍知,」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
  明生、光明生。
151    「眼生」者是依何之义?「智生」者是依何之义?「慧生」者是依何之义?「明生」者
  是依何之义?「光明生」者是依何之义?
     「眼生」者,是依见之义。「智生」者是依知之义。「慧生」者是依了知之义。「明生」
  者是依通达之义。「光明生」者是依光耀之义。
      眼是法,智是法,慧是法,明是法,光明是法。此之五法乃法无碍解之所缘而
  且为行境。此之所缘乃此之行境,此之行境乃此之所缘。是故,言诸法之智是法无
  碍解。
      见之义是义,知之义是义,了知之义是义,通达之义是义,光耀之义是义。此
  之五义是义无碍解之所缘而且为行境。此之所缘乃此之行境,此之行境乃此之所缘。
  是故,言诸义之智是义无碍解。
       为显示五法有文词言,为显示五义有文词言。此之十词是词无碍解之所缘而且
  为行境。此之所缘乃此之行境,此之行境乃此之所缘。是故,言诸词之智是词无碍
  解。
      有五法之智,有五义之智,有十词之智。此二十智是辩无碍解之所缘而且为行
  境。此之所缘乃此之行境,此之行境乃此之所缘。是故,言诸辩之智是辩无碍解。
      于苦圣谛有十五法、十五义、三十词、六十智。
  七 「此是苦集之圣谛」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乃至……「应断
152 此苦集之圣谛……乃至……已断亡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乃至
  ……于集圣谛有十五法、十五义、三十词、六十智。
     「此是苦灭之圣谛」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乃至……「应现
  证此苦灭之圣谛……乃至……已现证,」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
  乃至……于苦灭圣谛有十五法、十五义、三十词、六十智。
     「此是顺苦灭道之圣谛」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乃至「应修
  习此顺苦灭道之圣谛……乃至……已修习,」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
  ……乃至……于顺苦灭道谛有十五法、十五义、三十词、六十智。
      此之四圣谛有六十法、六十义、百二十词、二百四十智。
  八  诸比丘!「此身之身观也,」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诸比丘!
  「应修习此身之身观也,」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此受之……乃
  至……此心之……乃至……此法之法观也,」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诸
  比丘!「应修习此法之法观……乃至……已修习,」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
  ……光明生2。
153    「此身之身观也,」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应修习此身之身观
  ……乃至……已修习,」于未曾闻法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眼生」者是依何之义?「智生」者是依何之义?「慧生」者是依何之义?「明生」者
  是依何之义?「光明生」者是依何之义?
     「眼生」者是依见之义……乃至……是故,言诸辩之智是辩无碍解。身之身观念
  住有十五法、十五义、三十词、六十智。
154    「此受之……乃至……此心之……乃至……应修习此法之法观……乃至……已
  修习,」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于法之法观念住有十五法、十五
  义、三十词、六十智。
      于四念住有六十法、六十义、百二十词、二百四十智。
  九  诸比丘!「此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
  明生。诸比丘!「应修习此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乃至……已修习」我于未曾
  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此勤三摩地……乃至……此心三摩地……乃至
  ……此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诸比
  丘!「应修习此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乃至……已修习」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
  ……乃至……光明生3。
  一○ 「此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于未曾闻之法生眼……乃至……光明生。「应
  修习此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乃至……已修习,」我于未曾闻之法眼生、智
  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155    「眼生」者是依何之义?……〔乃至〕……是故,言诸辩之智是辩无碍解。
      于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有十五法、十五义、三十词、六十智。
     「此勤行三摩地……乃至……心三摩地……乃至……此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
  足,」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应修习此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乃至……已修习,」于未曾闻之法眼生……乃至光明生……乃至………是故,言诸
  辩之智是辩无碍解。
      于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有十五法、十五义、三十词、六十智。
      于四神足有六十法、六十义、百二十词、二百四十智。
156 一一  诸比丘!「集也集也,」于未曾闻之法毘婆尸菩萨眼生……乃至光明生。诸比
  丘!「灭也灭也,」于未曾闻之法毘婆尸菩萨眼生……乃至……光明生。于毘婆尸菩
  萨之说有十法、十义、二十词、四十智。
      诸比丘!「集也集也,」于未曾闻之法尸弃菩萨……乃至……毘舍浮菩萨……乃
  至……俱留孙菩萨……乃至……拘那含牟尼菩萨……乃至……迦叶菩萨眼生……乃
  至……光明生。诸比丘「灭也灭也,」于未曾闻之法迦叶菩萨眼生……乃至光明生。
  于迦叶菩萨之说有十法、十义、二十词、四十智。
      诸比丘!「集也集也,」于未曾闻之法乔答摩菩萨眼生……乃至……光明生。诸
  比丘!「灭也灭也,」于未曾闻之法乔达摩菩萨眼生……乃至光明生。于乔达摩菩萨
  之说有十法、十义、二十词、四十智。
      于七菩萨之七说有七十法、七十义、百四十词、二百八十智。
  一二 「已知、见、解、现证凡通智之通智义,以慧接触而无不以慧接触之通智义」
  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于通智之通智义有二十五法、二十五义、五十
  词、百智。
     「已知、见、解……乃至……凡遍智之遍智义……乃至……断之断义……乃至
157 ……修习之修习义……乃至……现证之现证义」……光明生。于现证之现证义有二十
  五法、二十五义、五十词、百智。
      于通智之通智义,遍智之遍智义,断之断义,修习之修习义,现证之现证义有
  百二十五法、百二十五义、二百五十词、五百智。
  一三 「凡已知、见、解蕴之蕴义……乃至……」……光明生。于蕴之蕴义有二十五
  法……乃至……百智。「已知、见、解……乃至……凡界之界义……乃至……处之处
  义……乃至……有为之有为义……乃至……无为之无为义」……光明生。于无为之无
  为义有二十五法、二十五义、五十词、百智。
      于蕴之蕴义,界之界义,处之处义,有为之有为义,无为之无为义有百二十五
  法、百二十五义、二百五十词、五百智。
  一四 「凡已知、见、解苦之苦义……乃至……」光明想。于苦之苦义有二十五法……
  乃至……百智「凡已知、见、解集之集义……乃至……灭之灭义……乃至……道之
  道义……乃至……」……光明生。于道之道义有二十五法、二十五义、五十词、百智。
      于四圣谛有百法、百义、二百词、四百智。
  一五 「凡已知、见、解……乃至……义无碍解之义无碍解义……乃至……」……光
  明生。义无碍解之义无碍解义有二十五法……乃至百智。」「凡已知、见、解……乃
  至……法无碍解之法无碍解义……乃至……词无碍解之词无碍解义……乃至……辩
158 无碍解之辩无碍解义」……光明生。于辩无碍解之辩无碍解义有二十五法……乃至百
  智。
      于四无碍解有百法、百义、二百词、四百智。
  一六 「凡已知、见解……乃至……根上下智」……光明生。于根上下智有二十五法
  ……乃至……百智。「凡已知、见、解……乃至……有情意乐意趣智……乃至……对偶
  示导智……乃至……成大悲智……乃至……无障智」……光明生。于无障智有二十五
  法……乃至……百智。
      于六4佛法有百五十法、百五十义、三百词、六百智。
      于无碍解论 有八百五十法、八百五十义、千七百词、三千四百智。

  注1 以上已于「转*轮经」。
    2 以上,已于别经。
    3 已于第二之别经。
    4 以上已列举五。应「脱一切智智。」


 


{返回 无碍解道·俱存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俱存品第七 法*论
下一篇:俱存品第五 离欲论
 俱存品第七 法*论
 俱存品第二〔四〕谛论
 俱存品第八 出世间论
 俱存品第十 空论
 俱存品第一 俱存论
 俱存品第三〔七〕觉支论
 俱存品第五 离欲论
 俱存品第四 慈论
 俱存品第六 无碍解论
 俱存品第九 力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是诸经的骨髓[栏目:宣化上人]
 印心随笔[栏目:王骧陆居士]
 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栏目:印光法师]
 说吉话祥 三 恭敬应供者 Puja ca pujaniyanam[栏目:说吉话祥]
 丁亥年清明报恩渡亡施食法会开示[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第十 须陀品[栏目:譬喻经]
 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的人,采用什么修行方法好?[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在仰光与宇对薛宝珍谈话[栏目:太虚法师]
 学法漂浮不定是最大的不恭敬[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The Craft of the Heart - On the Four Immeasurable ..[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