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82.不要只是相信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98
082.不要只是相信
  有一次,一位名叫跋提的离车族人,到毘舍离城的重阁讲堂拜访佛陀。
  离车人跋提对佛陀说:
  「大德!我听到这样的传言:
  『沙门瞿昙会迷惑人的幻术,又通晓拐引术,会诱拐其它教派的门徒。』
  大德!这是真的吗?还是有人故意诽谤世尊的呢?我们不愿意诽谤世尊,特地来向世尊求证。」
  「跋提!
   不要只因为那是多数人的主流观点,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因为那是来自古老口传的吠陀,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因为那是来自有完整传承者的教说,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因为那是来自经典,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逻辑,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推理,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理性思惟,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深思所成的观点,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凭着教说者的权威与好口碑,就对他所说的信以为真;
   不要只因为这位出家沙门是我的老师,就对他所说的信以为真。
   跋提!一件事只要做了以后,会有不善的、有罪过的、智慧者所谴责的结果,或者会有所执着,因而引发出无益之苦的,跋提!那就是应当舍离断除的。」
  接着,佛陀举了些明确的实例来说明:
  「跋提!人的心中如果起了贪,起了瞋,你们认为是有益呢?还是无益呢?」
  「大德!是无益的。」
  「跋提!因为心中起了贪念、愤怒的人,会被贪、怒所蒙蔽而起执着,这样,杀人、抢夺、淫乱、欺诳等恶行,就都做得出来。不但自己做了,还会教唆别人一起做。这样的人,是不是像陷于漫漫黑夜,一直受着无益之苦呢?」
  「大德!确实是这样的。」
  「跋提!这样,你们认为贪与瞋,是善还是不善呢?是有罪过还是无罪过呢?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还是称赞呢?」
  「大德!那是不善的;是罪过的;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的。」跋提答。
  「跋提!心中不起贪、不起瞋的人,就不会被贪、怒所蒙蔽,不起执着,而能远离杀人、盗夺、邪淫、欺诳等恶行。不但自己远离,也会劝别人远离,这样的人,是不是常在安乐中受益呢?」
  「大德!确实是这样的。」
  「跋提!这样,你们认为无贪、无瞋,是善还是不善呢?是有罪过还是无罪过呢?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还是称赞呢?」
  「大德!那是善的;是无罪过的;有智慧的人都会称赞的。」
  「跋提!世界上的寂静善士,都是这样教导弟子的:应当调伏贪、瞋、痴、激愤而安住,贪、瞋、痴、激愤调伏了,身、语、意就不会因贪、瞋、痴、激愤而造业。」
  跋提听了佛陀这一番教导,大为折伏,因而对佛陀说,即日起愿意终生归依佛陀,为在家佛弟子。此时,佛陀再回到最初的话题,反问跋提说:
  「跋提!我可曾对你说:『来!跋提!来当我的弟子吧,我是你的老师。』」
  「大德!不曾。」
  「跋提!所以,那些说『沙门瞿昙会迷惑人的幻术,又通晓拐引术,以诱拐其它教派门徒』的,只是一些不动脑筋深思的沙门、婆罗门,对我不实诽谤的话罢了。」
  「啊!大德!这真是善巧的引诱,美妙的幻术啊。我殷切地期盼您也能以这样善巧的引诱,诱导我亲爱的族人,让我的族人,都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与安乐。大德!如果所有的剎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都能听到这样善巧诱导,那么,所有的剎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也都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与安乐。」
  「跋提!的确是这样的。跋提!不仅如此,所有的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民众也一样。即使是讲堂外的那些大树,如果能有思惟,也能经由这样的诱导而断除不善法,具足善法,获得长远利益与安乐的,更何况是人呢!」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九三经》。
  二、幻术,是一种不实在的骗人把戏,和诱拐一样,都不是光明磊落的行为。由于佛陀的善巧且殷实教说,常常能折服外道信众来归依三宝,因而就有外道,如耆那教教主尼干子,说佛陀是以咒语幻术来迷惑异学的,以此为自己的下台阶(《中阿含第一三三优婆离经》;《中部第五六优婆离经》、《增壹阿含第四七品第三经》)。这种传言,想必在当时有一定程度的流传才对,因为不仅跋提来向佛陀求证,就连当时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还有波罗牢伽弥尼都来向佛陀求证(《中阿含第二○波罗牢经》),甚至背叛佛教僧团的提婆达多,也这样对摩揭陀国阿阇世王说(《增壹阿含第四九品第九经》)。这一部分,是南、北传《阿含》一致说到的。
  三、佛陀教导跋提不能只是单纯的相信,不仅对传言,甚至于对理论、经典、师长,乃至于自己的禅思,都不可以据此全然信赖,一定还要以实际上行为的善恶表现、贪瞋痴苦迫是否获得彻底的止息来做检证,充分表现了佛教理性与务实的性格。这一段经文,还出现在《增支部第三集第六五经》与《增支部第三集第六六经》。这一部分,不是南、北《阿含》共传的,而是南传《阿含》所特有的。不过汉译《阿含》中,也有质多罗长者反驳尼干教主的「信应在前,然后有智」,而说「何用信世尊为」(《杂阿含第五七四经》),汉译《大智度论》中,也有「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的教说,其精神也都与此相呼应。
  四、如果依元亨寺汉译本来看,这段「不能只是单纯相信」的经文,佛陀都以单人称呼起头,而以「汝等」(你们)而不是「你」接续,这或许当时的确有多人围绕在旁边听闻,只是经文的简略未表,也或许这是一段定型格式的经文,才会留下单数与多数称呼上不协调的痕迹。
  五、对传言、传说、猜测持保留态度,似乎比较容易接受,但要对经教、推断、理论也能保留一些检讨的空间,难度就稍微高一些了,而对自己的深思与禅思,以及对好口碑者与家师之言也作检证抉择,那就更难了,尤其对「信仰增上」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不过,无可否认的,在自己修学过程中,保持一分「有可能是错了」的审慎态度,直到自己完成亲身体证,应当是比较健康的。君不见,在佛陀修学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层层突破,直到完成正觉,岂不是因为佛陀能在「此法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中阿含第二○四罗摩经》)的不断反省下,才能有所突破而完成的吗?
  六、相对于本则故事的「不要只是信」,《阿含经》中有更多比例的经文,强调着信佛、法、僧的必要,比如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五力,都有「信」的条目,这是南、北传《阿含经》所共同的,表示了「信」的需求与力用,也凸显了「不要只是信」的稀有与难得。不过,若依佛法理性与实践的性格来论,佛法所讲的信,应当与纯情感式的信仰不同,而当是舍利弗「深信」的模样。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83.质多罗居士的不必相信佛陀所说
下一篇:81.舍利弗的「深信」
 58.众多邪见的原因
 68.愚蠢的善宿
 87.差摩比丘的病中证悟
 45.安般念的教说因缘
 3.佛陀的初转*轮
 83.质多罗居士的不必相信佛陀所说
 97.谁先见佛陀
 101.摩诃男舍身为众的菩萨行典范
 36.优填那王的赞叹──性欲的降服方法
 80.无不散的筵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参加过无上部灌顶就等于受了三昧耶戒了吗,如果没有听懂内容呢?[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心不在焉,是什么原因?[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尘尽光生·大爱篇:智慧之泉[栏目:尘尽光生]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四三)[栏目:杂阿含经]
 早上、晚上吃东西,佛过午不食,菩萨戒子要念什么?[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三十七世 沩山灵佑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佛教音乐的传播(韩梦楠)[栏目:佛教与艺术]
 新世纪人间佛教与佛教文化建设(杨曾文)[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佛法与家庭[栏目:仁焕法师]
 请您从法、报、化三身的角度,谈一谈显教修行和密教修行的关系。[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