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90.见井水的准解脱者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88
090.见井水的准解脱者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除了依于信仰,除了依于直觉偏好,除了依于相信古老口传,除了依于理性思惟,除了依于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向人说明解脱的证知:生死已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该作的都已完成,不再有往生下一辈子的后有爱了呢?」
  比丘们请求佛陀教说,佛陀说了:
  「比丘们!是还有其它方法的,例如,当眼等六根,识得色等六境,而引起贪、瞋、痴时,觉知自己心中有了贪、瞋、痴;不起贪、瞋、痴时,觉知自己心中没有贪、瞋、痴,这样的觉知,是依于信仰?依于直觉偏好?依于相信古老口传?依于理性思惟?依于深思所成的观点吗?」
  「不是,世尊!」
  「比丘们!这样的觉知,不是依于智慧而明白的吗?」
  「是的,世尊!」
  「比丘们!这就是在信仰、直觉偏好、相信古老口传、理性思惟、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能够向人说明『生死已尽……』之解脱证知的方法。」
      ※        ※        ※
  有一次,尊者那罗、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阿难在一起讨论。
  首先,尊者那罗问尊者茂师罗说:
  「茂师罗学友!能知道:『老死是因为出生,不离出生而有老死;出生是因为业力的蓄积成熟;业力的蓄积成熟是因为执取……;乃至无明灭则行灭;「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除了来自信仰,除了自己的直觉偏好,除了相信古老口传,除了是自己理性思惟,除了是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尊者茂师罗回答说:
  「有啊!我有『老死是因为出生……「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但不是来自信仰,不是自己的直觉偏好,不是来自相信古老的口传,不是自己理性的思惟,也不是深思所成的观点。」
  「茂师罗学友!你说你有『「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那你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了吗?」看来尊者那罗转移了原先的讨论方向,继续追问。
  这时,尊者茂师罗沉默了,显然不愿意响应这样的质问,也许问题本身存在着矛盾,也许他还没有证得解脱,不是阿罗汉。
  尊者那罗再三追问,但尊者茂师罗还是沉默,一时间两人就僵在那里。
  这时,在旁边的尊者殊胜,觉得自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于是,征得了尊者茂师罗的同意,替代他回答尊者那罗说:
  「那罗学友!除了来自信仰,除了自己直觉的偏好,除了相信古老口传,除了是自己理性思惟,除了是自己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确实有『「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
  「你说有『「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那就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喽?」尊者那罗再度关切这个问题。
  尊者殊胜回答说:
  「我说有『「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但还不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
  「既然已经得到『「有」的尽灭为涅槃』的正知见智慧,怎么还不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呢?这样的说法,前后互相矛盾!」尊者那罗不表同意。
  这时,尊者殊胜就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
  「学友!譬如在荒野路边,有一口井,却没有打水的绳子和桶子。当在炎热的天气下,有人因为长途跋涉,十分疲惫口渴。他来到井边,确确实实看到了井中的水,但由于缺乏取水的工具,所以还没能喝到水,这种情形,就如同我所说的:有涅槃的正知见,但还不是解脱阿罗汉。」
  这时,在一旁的尊者阿难听了,对尊者那罗说:
  「那罗学友!尊者这样说,你还有意见吗?」
  「阿难学友!我对尊者殊胜这样说,除了说他讲得很好,讲得很巧妙外,不能再说什么了。」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相应部第三五相应第一五二经》、《杂阿含第三一三经》、后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三五一经》、《相应部第一二相应第六八经》。
  二、不以「信仰、直觉偏好、相信古老口传、理性思惟、深思所成的观点」,而以六根认识六境的觉知,离贪、瞋、痴而证得解脱,说明佛法的修学,是重于经验体证的。
  三、见井水,但还未能喝到水,就像能胜解空性,对涅槃的内涵有相当的把握,但还没能实际证入的菩萨,在愿力与悲心的支持下,就有机会,也有一定的能力,在生死中济度众生。这样,这部经可以看做是大乘菩萨行的理论基础;早期经典中的重要依据。(参考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九四至九五页)
  四、比对《杂阿含第三五一经》与《相应部第一二相应第六八经》,其主要内容是十分一致的,只有以下三点小有不同:(一)故事的发生地点,前者说是「舍卫国象耳池侧」,后者说是「憍赏弥(拘睒弥)之瞿师罗园」。(二)事件中,尊者殊胜与尊者那罗的角色,在两部经中正好对调。
  五、《相应部》之注释书认为有「『有』的尽灭为涅槃」正知见智慧的人,为证第三果者,而尊者茂师罗为阿罗汉。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91.面不改色的优波先那
下一篇:89.须深盗法
 30.佛陀受了风寒
 74.兴邦卫国的七不衰法
 42.在竹竿上特技表演的启示
 20.善知识与精进不放逸
 3.佛陀的初转*轮
 89.须深盗法
 27.有爱就有痛苦
 28.文荼王的丧妻之痛
 60.午睡是痴的表现吗?──萨遮迦的论辩挑战(之二)
 101.摩诃男舍身为众的菩萨行典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学与现代医学[栏目:佛教与医学]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七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舍得放下 身轻心安[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二章•经题 第五节•判教相[栏目: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修行:修自己的心,用到行为上![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栏目:雪漠]
 六祖坛经讲记 第77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人不应该被压力打倒(星云大师)[栏目:六度万行]
 常淹死人的地方怎样避免再淹死人?[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栏目:傅味琴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