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90.见井水的准解脱者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69
090.见井水的准解脱者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除了依于信仰,除了依于直觉偏好,除了依于相信古老口传,除了依于理性思惟,除了依于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向人说明解脱的证知:生死已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该作的都已完成,不再有往生下一辈子的后有爱了呢?」
  比丘们请求佛陀教说,佛陀说了:
  「比丘们!是还有其它方法的,例如,当眼等六根,识得色等六境,而引起贪、瞋、痴时,觉知自己心中有了贪、瞋、痴;不起贪、瞋、痴时,觉知自己心中没有贪、瞋、痴,这样的觉知,是依于信仰?依于直觉偏好?依于相信古老口传?依于理性思惟?依于深思所成的观点吗?」
  「不是,世尊!」
  「比丘们!这样的觉知,不是依于智慧而明白的吗?」
  「是的,世尊!」
  「比丘们!这就是在信仰、直觉偏好、相信古老口传、理性思惟、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能够向人说明『生死已尽……』之解脱证知的方法。」
      ※        ※        ※
  有一次,尊者那罗、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阿难在一起讨论。
  首先,尊者那罗问尊者茂师罗说:
  「茂师罗学友!能知道:『老死是因为出生,不离出生而有老死;出生是因为业力的蓄积成熟;业力的蓄积成熟是因为执取……;乃至无明灭则行灭;「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除了来自信仰,除了自己的直觉偏好,除了相信古老口传,除了是自己理性思惟,除了是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尊者茂师罗回答说:
  「有啊!我有『老死是因为出生……「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但不是来自信仰,不是自己的直觉偏好,不是来自相信古老的口传,不是自己理性的思惟,也不是深思所成的观点。」
  「茂师罗学友!你说你有『「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那你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了吗?」看来尊者那罗转移了原先的讨论方向,继续追问。
  这时,尊者茂师罗沉默了,显然不愿意响应这样的质问,也许问题本身存在着矛盾,也许他还没有证得解脱,不是阿罗汉。
  尊者那罗再三追问,但尊者茂师罗还是沉默,一时间两人就僵在那里。
  这时,在旁边的尊者殊胜,觉得自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于是,征得了尊者茂师罗的同意,替代他回答尊者那罗说:
  「那罗学友!除了来自信仰,除了自己直觉的偏好,除了相信古老口传,除了是自己理性思惟,除了是自己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确实有『「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
  「你说有『「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那就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喽?」尊者那罗再度关切这个问题。
  尊者殊胜回答说:
  「我说有『「有」的尽灭为涅槃』这样的正知见智慧,但还不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
  「既然已经得到『「有」的尽灭为涅槃』的正知见智慧,怎么还不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呢?这样的说法,前后互相矛盾!」尊者那罗不表同意。
  这时,尊者殊胜就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
  「学友!譬如在荒野路边,有一口井,却没有打水的绳子和桶子。当在炎热的天气下,有人因为长途跋涉,十分疲惫口渴。他来到井边,确确实实看到了井中的水,但由于缺乏取水的工具,所以还没能喝到水,这种情形,就如同我所说的:有涅槃的正知见,但还不是解脱阿罗汉。」
  这时,在一旁的尊者阿难听了,对尊者那罗说:
  「那罗学友!尊者这样说,你还有意见吗?」
  「阿难学友!我对尊者殊胜这样说,除了说他讲得很好,讲得很巧妙外,不能再说什么了。」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相应部第三五相应第一五二经》、《杂阿含第三一三经》、后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三五一经》、《相应部第一二相应第六八经》。
  二、不以「信仰、直觉偏好、相信古老口传、理性思惟、深思所成的观点」,而以六根认识六境的觉知,离贪、瞋、痴而证得解脱,说明佛法的修学,是重于经验体证的。
  三、见井水,但还未能喝到水,就像能胜解空性,对涅槃的内涵有相当的把握,但还没能实际证入的菩萨,在愿力与悲心的支持下,就有机会,也有一定的能力,在生死中济度众生。这样,这部经可以看做是大乘菩萨行的理论基础;早期经典中的重要依据。(参考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九四至九五页)
  四、比对《杂阿含第三五一经》与《相应部第一二相应第六八经》,其主要内容是十分一致的,只有以下三点小有不同:(一)故事的发生地点,前者说是「舍卫国象耳池侧」,后者说是「憍赏弥(拘睒弥)之瞿师罗园」。(二)事件中,尊者殊胜与尊者那罗的角色,在两部经中正好对调。
  五、《相应部》之注释书认为有「『有』的尽灭为涅槃」正知见智慧的人,为证第三果者,而尊者茂师罗为阿罗汉。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91.面不改色的优波先那
下一篇:89.须深盗法
 104.瞻波城的布萨事件
 16.法最尊贵而不是血统──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
 72.意业为最重 ──优婆离外道居士的归依
 24.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
 第三篇 僧伽 78.舍利弗的得解脱
 69.复杂的业报
 94.朱利盘特的成就
 34.以欲爱断欲爱
 82.不要只是相信
 103.师子将军的归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木棍[栏目:实修教言]
 释迦牟尼传教的地方主要有哪些?[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相应1经 令人怖畏经[栏目:相应部 17.利得恭敬相应]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四十二章 禅家宗派与江西诗派[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念佛三昧[栏目:法藏法师]
 睡前总结[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三[栏目:华梵法师]
 梦中梦因果问答 62 是什么因缘让父亲被送回中国,并经历战争的危险?...[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二课合解 第九讲[栏目:亲佛法师]
 慧明法师开示录·第十二座大乘小乘与净土[栏目:慧明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