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犀牛经1
三五 不对诸众生行恶2 此对彼无任何害
没有亲友之欲望 应如犀牛任独行3 (一)
三六 为相交者有亲爱4 亲爱从而众苦生
观察所生诸祸患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
三七 怜愍友人与亲朋5 心被系缚失所益
7 观察亲昵斯怖畏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
三八 对妻子有贪爱者 恰似茂竹互缚着
如笋突出无附凭 应如犀牛任独行 (四)
三九 如鹿无缚驰林野6 欲求食处如其行
智者欢喜寻自由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五)
四○ 朋友之间来与往 受邀游行交话语
不喜来往喜自由 应如犀牛任独行 (六)
四一 朋友之间有戏乐 大爱生于妻子中
嫌忌爱别离之苦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七)
四二 于四方有情无怒7 于现有资俱满足
堪忍危险无动转 应如犀牛任独行 (八)
四三 一分出家摄益难 住家在家者亦然
对他子女无扰心 应如犀牛任独行 (九)
四四 又如昼度树落叶8 取除鬘发世俗相
8 断去结缚称雄者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一○)
四五 若得聪明友共行9 善住行者汝等得
与彼克服诸危机 有愉快念应游行 (一一)
四六 若无聪明友共行 善住贤者汝等得
如王征服舍国土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一二)
四七 无学成具我赞赏 胜等善友应亲近
不得受用有罪食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一三)
四八 金工善制光辉器10 黄金二环悬腕中
接触见彼有光亮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一四)
四九 如斯我共第二者 冗谈闲言应回避
观察未来斯怖畏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一五)
五○ 五欲乐为甘美味11 方法杂多搅乱心
见五种欲有过患12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一六)
五一 我有疾祸如疖疽 如病若箭甚怖畏
见五种欲有怖畏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一七)
9 五二 有寒有暑有饥渴 有风有热有虻蛇
此等一切堪忍胜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一八)
五三 发育肢体似莲华 犹如大象避众群
以住林野尽所欲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一九)
五四 乐群集者时解脱13 应至道理实无有
若遵日种佛言语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
五五 战斗超越诸邪见 获得圣道达正定
我起自导独觉智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一)
五六 无贪无诈无渴欲 无覆除去痴恶浊
于诸世间无意乐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二)
五七 不见正义住邪曲 此等恶友应回避
自着放逸不可习 应如犀牛任独行14 (二三)
10 五八 应交伟大善益友 应辩持法具多闻
调伏疑惑知彼此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四)
五九 不自庄严不期待 世间戏乐与欲乐
缁素实语离严饰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五)
六○ 舍子抛妻离父母14 财宝谷物及亲族
一切诸欲皆摒弃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六)
六一 受乐缚着可乐小 欢味殊少苦味多
知此钩针觉慧者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七)
六二 如鱼在水冲破网 破裂十结得解脱
已息烦恼勿复燃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八)
六三 注眼向下莫彷徨 制意守心护诸根
烦恼已息无流漏 应如犀牛任独行 (二九)
六四 如昼度树断除叶15 16 取除鬘发世俗相
11 出家披着袈裟衣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
六五 勿求美味不动贪 次第乞食非养他
心无结缚逐家过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一)
六六 初禅舍断心五盖 除却一切随烦恼
断爱瞋恚无依止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二)
六七 豫先离却乐与苦 二禅三禅除喜忧
四禅清净得舍止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三)
六八 精进为达第一义17 心无懈怠与沉滞
坚固致力殊胜智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四)
六九 勿遣处身独坐禅 于诸法常随法行
思惟三界诸过患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五)
七○ 灭尽爱欲不放逸 有闻有念非聋哑
正定正勤悟诸法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六)
12 七一 狮子不怖骇诸声18 不着罗网如风行
水滴莲叶不涂着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七)
七二 狮子牙坚百兽王 压制威服如其行
栖息坐卧边境所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八)
七三 慈悲喜舍四无量19 时时习行得解脱
一切世法无染着 应如犀牛任独行 (三九)
七四 舍断贪欲与瞋痴 裂破一切诸结网
生命灭尽不骇怖 应如犀牛任独行 (四○)
七五 人人为利勤亲近 不净之人为私慧
无所得友今难遇 应如犀牛任独行 (四一)
犀牛经毕
注 1 本经是对辟支佛具有缘觉、独觉诸德而说。在注书中是由三五到七五之四十一偈,即:由
三五~四四(十偈)、四五~五四(十偈)、五五~六四(十偈)、由六五~七五(十一偈)
共分为四品。各偈均附有偈名。本经四十一偈,系采用原Apadana pp.8-13辟支佛之说明。
又在 Cula–Niddesa pp.317-429(暹罗本),对本经各偈,有逐字的注释。希望读者参阅南
传大藏经「小义释经」。又在Mahauastu I,PP.357-359, eko care khadgavisanakalpo
有最终一句与本偈同类之偈十二个。
2 本偈前半被引用于 UdA,p.3 参阅 Mahavastu I,P,358。
3 「如犀牛」(khaggavisanakappa)梵语Khadgavisanakaipa、汉译为「麟角喻」。麟角喻
是指辟支佛。辟支佛自觉而不救他。不与他人相交往,具行独一,故譬喻为犀牛之具有一
角。故本偈终句说;「应如犀牛任独行」。
4 本偈可参阅Mahavastu I,p.358 Divyavadana P.294 金色王经(大正藏三、三八九b)
及大毘婆沙论卷一二六(大正藏二七、六六○a)。
5 本偈参阅 Mahavastu I,P.359。
6 本偈被引用于 UdAP.163;。
7 本偈被引用于 DA.I,P.207;MAII,P.213。本偈前半被引用于khpA.P.147。
8 昼度树(paricchattaka)一名(kovilala)是一种落叶树,据云产于三十三天。
9 次二偈可参照 M.III,P.154;V,IP.350;J.III,P.488;Dhp.328,329偈、中阿含七二经长寿王本起
经(大正藏一、五二五c)、四分律卷四三(大正藏二二、八八二c)、法句经卷下象喻品
(大正藏四、五七○b)等。
10 本偈可参阅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卷二(大正藏二三、九一五b)。
11 本偈前半被引用于 SnA.P.509。
12 「五种欲」(panca Kamaguna)是对色、声、香、味、触的五种欲。
13 「时解脱」(samayika-vimutti)依注为世间定。世间定之根本,在每入四禅定时,得解
脱烦恼,故谓世间定为时解脱。
14 与本偈稍相类似之偈,见辟支佛因缘论卷下(大正藏三二、四七八b)。
15 本偈可参照 Mahavastu I,P.358。
16 「昼度树」可参照前之注8。
17 本偈可参照 Mahavastu I,P.357。
18 本偈参照 Sn. 213偈。
19 本偈参照 Mahavastu I,P.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