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老经1
八○四 人间生命实短少2 未至百岁死者多
虽过百岁活存者 彼为老病亦死去 (一)
八○五 人为我执物忧愁 遍取之常不可存
存在之物常变灭 如斯见之莫住家 (二)
八○六 人思此物本属我 人死此物亦消失
贤者知此非己物 弟子不可向我执 (三)
159 八○七 譬如梦中之相会3 人于醒后皆不见
如斯所爱诸人等 亡灭命终不复见 (四)
八○八 人等或称某某名 彼等曾见亦曾闻
此诸人等亡灭后 只余其名空残留 (五)
八○九 人人贪求我执物 愁悲悭贪执不舍
故见安稳诸牟尼 舍诸遍取施诸行 (六)
八一○ 比丘所行无滞着4 远离座处可亲近5
对彼有此和合意 自己不现存在中 (七)
八一一 牟尼不着一切处 不为爱者不爱者
如水不着于荷叶 彼无悲泣与悭贪 (八)
八一二 犹如水滴于荷叶 犹如莲叶不着水
如斯牟尼诸见闻 又对觉法无染着 (九)
160 八一三 所有见闻除遣者 关联感知不思惟
彼非依他求清净 于彼无贪贪何离 (一○)
老经竟
注1 依注所示:娑鸡多城有婆罗门老夫妇,彼等于过去世常与世尊有父母子女关系。世尊来娑
鸡多时,彼等呼世尊为「我子」,亦常供养世尊,世人称彼等为佛父佛母。彼等闻世尊及诸
比丘说法,遂得入无余涅槃。娑鸡多城之婆罗门、优婆塞等,悼别此老夫妇。时世尊由舍
卫城来至葬场,为优婆塞等而说本经。又本生经六人(Saketa-Jataks,J.I,P.308f)中,
亦述及本经说法之因缘、与本经注书之说明,或有部分相异。与本经相当者有义足经卷上
老少俱死经(大正藏四、一七八c 以下),而本经注之故事与老少俱死经之因缘故事则全然
不同。又本经各偈字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Maha-niddesa PP.117-138。
2 本偈被引用于Dhp A.III,P.320。以下本经各偈可参照义足经卷上(大正藏四、一七九a)。
3 与本偈相若之偈,可参见大毘婆娑论卷三七(大正藏二七、一九三b)、阿毘昙婆娑论卷
二○(大正藏二八、一四四c)。
4 本偈被引用于Vm,P.666。
5 「远离于座处」(vivittam asanam)于底本及Vm,中为Vivitta-manasam(远离之意),
今则从Maha-niddesa。如依底本时,则此一句为养成远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