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八 十六学童所问之结语
 
{返回 经集 五 彼岸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0

一八 〔十六学童所问之结语1〕

        世尊住于摩竭陀国波沙那迦塔寺庙时,教说以上诸偈。为应婆和利门弟子2十
    六人婆罗门之请问而为解说。若于其所问一一知义、知法已者,则当应法、随法行
    道,应到达老死之彼岸。此等诸法〔依行道〕而可到达彼岸故,此教法即有彼岸道
    之名称。
    一一二四      帝须弥勒阿耆多3         富那迦与弥多求
                  优波私婆度多迦          难陀更与酰摩迦               (一)
219 一一二五      两人劫波刀提耶          阇都干耳是贤者
                  以及跋陀罗浮陀          优陀耶与布沙罗
                  莫伽罗阇具慧者          及宾祇耶为大仙               (二)
    一一二六      彼等行具足        仙人接近佛
                  微妙所请问        接近最胜佛                         (三)
    一一二七      受彼所请问        佛如实解说
                  诸问以解说        满足婆罗门                         (四)
    一一二八      彼日种具眼        由佛得满足
                  优越慧者处        出家修梵行                         (五)
    一一二九      对一一所问        如佛所开示
                  如是行道者        由此至彼岸                         (六)
    一一三○      修习最上道        由此到彼岸
                  此达彼岸路        故称彼岸道                         (七)
    一一三一      尊者宾祇耶〔向婆和利〕曰:
                「随诵彼岸道4       离垢广智者
                  如所见而说        无欲无薮主
                  因何语虚妄                                           (八)
220 一一三二      舍断垢与痴        慢覆亦舍断
                  言辞以赞叹        即我所述说                         (九)
    一一三三      我除闇觉者        普眼知世边
                  越度一切有        无漏正觉者
                  一切苦舍断        近坐实名者                        (一○)
    一一三四      如鸟舍山林        栖止多果林
                  我舍少见者        如鹅入大海                       (一一)
    一一三五      瞿昙以前人5       解说『应如是』
                  乃人云亦云        唯有增妄想                       (一二)
    一一三六      独坐除恼闇        彼慧光普照
                  瞿昙广慧者        瞿昙广智者                       (一三)
221 一一三七      彼示实时见        渴爱以尽灭
                  无患之教说        绝无可譬如」                     (一四)
    一一三八    「宾祇耶现见        渴爱以灭尽
                  示汝无恼法        决无可譬喻」                     (一五)
    一一三九      瞿昙有广慧        瞿昙有广智
                  虽于须臾间        应否离于住」                     (一六)
    一一四○     「我现实时见        渴爱以灭尽
                  我说无恼法        决无可譬喻                       (一七)
    一一四一      瞿昙有广慧        瞿昙有广智
                  虽于须臾间        而不离于住                       (一八)
    一一四二      昼夜不放逸        意眼见世尊
                  礼拜以过夜        思惟不离住                       (一九)
    一一四三      信喜意念法        不离瞿昙教
                  广慧之赴处        是我必归向                        (二○)
222 一一四四      我老身力弱        无能至彼处
                  常以思惟赴        意与佛相合                       (二一)
    一一四五      战栗卧泥中        洲渚任漂流
                  我渡瀑流时        见无漏觉者」                     (二二)
    一一四六    「跋陀罗浮陀        薄迦利乃至6
                  阿逻毘瞿昙        皆如有信解
                  宾祇耶信解        至死之彼岸」                     (二三)
    一一四七    「我闻牟尼语        益信乐佛教
                  蔽闻无心栽        应辩正觉者                       (二四)
    一一四八      知通超天法        超天知一切
                  疑者诸请问        终告彼无疑                       (二五)
223 一一四九      绝无可譬喻        不摇动涅槃
                  确信我必至        我此已无疑
                  我心正信解        如是请认受」                     (二六)
            彼岸道品竟。
              八诵分之圣典经集竟7

    注1 此第十八经之经题在底本与注书均已无存,今从Cula-niddesa 之表题Salasaman
        avakapanha-nigama(十六学童所问之结语。),以下各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a-
        niddesa(暹逻本)P.268-316。
      2 「门弟子」(paricaraka)亦可解为世尊之门弟子。
      3 以下二偈与一○○六偈之后半、一○○七偈、一○○八偈相同。
      4 以下七偈为十六人学童,由闻佛说法而在佛教中出家,不久得证阿罗汉后,十六人中最年
        长之宾祇耶代表十六人回到前师婆和利之南方居所,归来向婆和利复命,言佛出世。
      5 本偈与一○八四偈意同。被引用于MA.I,P.35。
      6 薄迦利(Vakkali)由信解得道事,可参照DhpA.IV,P.118;AA.I,P.348ff。有关跋陀罗浮
        陀可参照前第十三经。
      7 直译为「依八诵分量之圣典经集竟」


{返回 经集 五 彼岸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一七 宾祇耶学童所问
 八 难陀学童所问
 四 富那迦学童所问
 一六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
 一四 优陀耶学童所问
 六 度多迦学童所问
 一一 劫波学童所问
 三 帝须弥勒学童所问
 一 序偈
 一二 阇都干耳学童所问
 五 弥多求学童所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者之思:现代科学在南怀瑾佛学思想中的回响(王萌)[栏目:佛教与科学]
 性释[栏目:太虚法师]
 “死”的警觉[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三节 《魏略》的记载[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早课祈祷文换成了磕大头,这样如法吗?不如法,应怎样才如法?[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一切圆满,当下圆满[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五‧不化众生戒[栏目:慧僧法师]
 佛教讲一切万法皆空,既然如此,那我们所作所为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十二祖 马鸣大士[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四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