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八 波须罗经之义释
 
{返回 大义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06

第八  波须罗经之义释
p.161.
              一  有净唯此处        彼等如是说
                  于诸他之法        言无有清净
                  依彼于其处        还是说清净
                  广自之真理        住于之住着   (八二四)
        「有净只此处,彼等如是说」者,〔彼等〕言、语、话、说明、言说此是净、清净、
    遍净、脱、解脱、遍脱,〔即〕以「世间是常,唯此为真实其它为虚妄」。〔彼等于此〕
    言、语、话、说明、言说是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以此「世间是无常」;
    「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与身是同一」,「命与身相异」;「如来死后存在」,
    「如来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如来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唯此
    为真实其它为虚妄」。〔彼等于此〕言、语、话、说明、言说是净、清净、遍净、脱、
    解脱、遍脱。此是「有净唯此处,彼等如是说」〔之义〕。
        「于诸他之法,言无有清净」者,是除自己之师、法说、众、见、行道、道外而
    弃、投弃、弃舍一切之他说,「彼师非一切知者,法非善说,众非善行道,见非贤善,
162 道非善设施,道非出〔三界〕。于此处无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也。于
    此处无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之事。〔彼之教〕是劣、贱劣、下劣、卑
    贱、劣小,小」,乃斯言,斯语,斯话,斯说明,斯言说。此是「于诸他之法,言无
    有清净」〔之义〕。
        所谓「依彼于其处,还是说清净」〔之句中〕,「依彼」者,是彼之师、法说、众、
    见、行道、道而依止、系着、近着、缚着、信解。「于其处」者,是于己见、己忍、
    己意欲、欲己意见。还是说清净者,是以己意见说净,说净妙,说贤,说坚固 1,
    说真理 2,说有因,说有相,说有道理,说确立。此是「依彼于其处,还是说清净」
    〔之义〕。
        「广自之真理」者,乃一般沙门婆罗门,「广各自之真理,住于之住着」而住立、
    系着、近着、缚着、信解。〔即〕住着住立、系着、近着、缚着、信解「世间常,唯
    此为真实其它为虚妄」。住着住立、系着、近着、缚着、信解「世间是无常……乃至
    ……如来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唯此为真实其它为虚妄」。此「广自之真理,住于之
    住着」〔之义〕。故世尊宣示:
                    有净唯此处      彼等如是说
                    于诸他之法      言无有清净
                    依彼于其处      还是说清净
                    广自之真理      住于之住着
163             二  彼等欲论议      入于大众中
                    互相为敌对      见他为愚者
                    依止他(自师)    彼等为论议
                    将赏赞自说      欲说〔己〕为善  (八二五)
        「彼等欲论议,入于大众中」〔之句中〕,「彼等欲论议」者,乃彼等欲论、望论、
    意图论、重视论、遍求论也。入于大众中者,是入于剎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
    沙门众之中,潜入、沈入、没入也。此是「彼等欲论议,入于大众中」〔之义〕。
        「互相为敌对,见他做愚者」〔之句中〕,敌对者,是二人之人,二人之斗争者,
    二人之口论者,二人之议论者,二人之异论者,二人之诤论者,二人之论议者,二
    人之谈论者而成〔相对〕。彼等「互相见他为愚者」,是见为劣者、贱劣者、下劣者、
    卑贱者、劣小者、小者而观、见、眺、省思、普观。此是互相为敌对,见他为愚者
    〔之义〕。
        「依止他自师,彼等为论议」者,乃对他师、法说、众、见、行道、,道为「依止」、
    依着、系着、近着、缚着、信解〔彼等〕人人──以云议论而斗争、口论、异执、
    异论、确执。或又议论者,是无用之论──「为议论」是行斗争、口论、异执、异论、
    确执、而语、说、言说〔议论〕也。此是「依止他(自师),彼等为议论」〔之义〕
        「将赏赞自说,欲说〔己〕为善」〔之句中〕,「将赏赞」者,是欲赏赞、望赏赞、
    意图赏赞、念虑赏赞、遍求赏赞也。「说〔己〕为善」者,是说己之意见是善,说是
164 贤,说是坚固 3,说是真理 4,说是有因,说是有相,说有道理,说已住确立。此
    是「将赏赞自说,欲说〔己〕为善」〔之义〕。故世尊宣示:
                  彼等欲论议        入于大众中
                  互相为敌对        见他为愚者
                  依止他〔自师〕    彼等为论议
                  将赏赞自说        欲说〔己〕为善
              三  会众之中行论者    悬念欲将被赏赞
                  而今败北自悄心    怒被毁訾探缺点  (八二六)
        「会众之中行论者」,乃是在剎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之中行自己
    之论,以论加行、热心、专心、努力者。此是「会众之中行论者」。
        「悬念欲将被赏赞」〔之句中〕,「欲将被赏赞」者,是乐、冀求、希望、热望赏赞、
    赞叹、称誉,令名。「悬念」者,是行议论之前危俱。悬念,「我对〔议论〕为胜耶?
    我为败耶」?「云何我将为论破」,「云何我将为救论(反驳)」,「云何我将为别论」,
    「云何我将为差别论」,「云何我将为隐闭论」,「云何我将为开显论」,「云何我将为断
    略论」,「云何我将为综合论」,如是于议论之前而危俱、悬念也。此是「悬念欲将被
    赏赞」〔之义〕。
165     「而今败北自悄心」〔之句中「败北」〕者,是审判者试问者 5之会众,宣示〔彼〕
    败北。〔即〕「汝之所说是离义」,宣示义而败北。「(汝)之所说是离文」,宣示为文
    而败北。「汝之所说是离义与文,宣示为文义而败北」。「汝〔之义〕不合理」,「汝之
    文不巧妙」,「汝〔之义〕与文不合理不巧妙」,「汝之论破不十分」,「汝之救论〔反
    驳〕不完全」,「汝之别论不十分」,「汝之差别论不完全」,「汝之隐闭论不十分」,「汝
    之开显论不完全」,「汝之断略论不十分」,「汝之综合论不完全是被拙语、拙话、拙
    谈、拙言、拙说」而宣示败北。「而今败北自悄心」者,是被宣示败北而「悄心」、恼心、
    受打击、痛心,忧心也。此是「而今败北自悄心」〔之义〕。
        「怒被毁訾探缺点」〔之句中〕,「被毁訾」者,是被毁訾、叱责、贬解、恶评。「怒」
    者,是表现怒、瞋恚、反抗、怒、瞋、不喜欢。此是「彼被毁訾而怒」〔之义〕。「探
    缺点〔者〕」,是探〔他人〕之缺点探瑕,探瑾瑕,探过失,探失败〔者〕也。此是
    「怒被毁訾探缺点」〔之义〕。故世尊宣示:
                  会众之中行论者            悬念欲将被赏赞
                  而今败北自悄心            怒被毁訾探缺点
166           四  诸审判者言彼论            言已毁失已败北
                  劣论者悲泣而愁            悲叹彼乃凌驾我  (八二七)
        「言彼论已毁失」者,〔审判者〕对彼论如是言、如是语、如是话、如是说明、如
    是言说:「劣、贱劣、毁失、毁败、不成完全」。此是「言彼论已毁失」〔之义〕。
        「诸审判者言已败北」者,是言诸审判者,试问者之会众表示〔彼〕败北。〔即〕
    「〔汝之〕所说是离义」为义而宣示败北,「〔汝之〕所说是离文」,为文而宣示败北,
    「〔汝之〕所说是离义与文」为义与文而宣示败北。「汝〔之义〕不合于理」,「汝之文
    不巧妙」,「汝〔之义〕与文不合理不巧妙」,「汝之论破不十分」,「汝之救论不完全」,
    「汝之别论不十分」,「汝之差别论不完全」,「汝之隐闭论不十分」,「汝之开显论不完
    全」,「汝之断略论不十分」,「汝之综合论不完全,拙语、拙话、拙谈、拙言、拙说」
    宣示败北。此是〔言〕「诸审判者言已败北」〔之义〕。
        「劣论者悲泣而愁」〔之句中〕,悲泣者,如「我顾念他事,考虑他事,忆持他事,
    省察他事。〔今我豫想全然相反〕。彼敌者同党多,徒众多,眷属多。然我此徒众不
    和而不和合,依和合而此议论亦有〔之胜算〕。我再为败」,如是言而所有泣言、涕
    泣、号泣、哭泣、恸哭。此是「悲泣」也。愁者,愁「彼有胜我有败」,是愁「彼有利得
    我有不利得」,是愁「彼有名声我有不名声」,是愁「彼有赏赞我有毁訾」,是「彼有乐
    我有苦」,是愁、疲、悲泣、捶胸而泣、陷于蒙昧「彼被恭敬,被尊重,得衣服、食
167 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我不被恭敬,不被尊重,不被尊敬,不被奉事,不
    被敬重,不得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此是「悲泣而愁」〔之义〕。
    劣论者,是劣论者、贱劣论者、毁失论者、毁败论者,而非完全论者。此是「劣论者
    悲泣而愁」〔之义〕。
        「悲叹彼乃凌驾我」〔之句中〕,「彼凌驾我」者,如说:「彼由议论而凌我、凌驾
    我、为越、超越、离越」,〔此是〕「彼凌我」〔之义〕。或又如说:「〔彼〕由议论战胜
    我、超越我、夺去〔我〕、以粉碎而行、住、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
    是「彼凌我」〔之义〕。「悲叹」者,是泣言、涕泣、号泣、哭泣、恸哭也。此是「悲叹
    彼乃凌驾我」〔之义〕。故世尊宣示:
                  诸审判者言彼论              言已毁失已败北
                  劣论者悲泣而愁              悲叹彼乃凌驾我
              五  此等之诤论                  诸沙门间生
                  此等之人人                  得意与失意
                  如见此论议                  沙门应远离
                  赏赞之利得                  他之利不生    (八二八)
        「此等之诤论,诸沙门间生」〔之句中〕,「沙门」者,此〔佛教〕以外之所有行诸
    普行(游行),可为普行者者也。「此等」见之斗争、见之口论、见之异执、见之「诤
    论」、见之确执已于「诸沙门间生」、发生、起、生起、现前。此是「此等之诤论,诸
    沙门间生」〔之义〕。
        「此等之人人,得意与失意」者,乃〔起诤论之彼等〕有胜与败,有利得与不利
    得,有名声与不名声,有赏赞与毁訾,有昔与乐,有喜与忧,有好与不好,有亲昵
168 与瞋恨,「有得意与失意」,有顺境与逆境。由胜原心得意,由败而心失意也。由利
    得而心得意,由不利得而心失意。由名声而心得意,由不名声而心失意。由赏赞而
    心得意,由毁訾而心失意。由乐而心得意,由苦而心失意。由喜而心得意,由忧而
    心失意。由上升而心得意,由下降而心失意。此是「此等之人人,得意与失意」〔之
    义〕。
        「如见此论议,沙门应远离」〔之句中〕,「见此」者,乃于现之斗争、见之口论、
    见之异执、见之诤论、见之确执而见、观、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此之过患。见
    此之论议,沙门应远离者──云以论议斗争、口论、异执、诤论、确执。或又论议
    者,是无用之论也──不可行论议,不可行斗争,不可行口论,不可行异执,不可
    行诤论,不可行确执。应舍弃斗争、口论、异执、诤论、确执,应除去、应灭除、
    应令之灭无。由斗争、口论、异执、诤论、确执而远离、离、离去、出离、舍离、
    离脱、应以不限定之心而住。此是「如见此论议,沙门应远离」〔之义〕。
        「赏赞之利得,他之利不生」者,是由赏赞之利得他之利,〔即〕自利、他利、俱
    利、又现世之利、来世之利,又明白之利、甚深之利、隐蔽之利,又未了之利,已
169 了之利,又无罪之利,无烦恼之利、净白之利、第一义之利无有是事,不存、不存
    在、不得。此是「赏赞之利得,他之利不生」〔之义〕。故世尊宣示:
                  此等之诤论        诸沙门间生
                  此等之人人        得意与失意
                  见此之论议        沙门应远离
                  赏赞之利得        他之利不生
              六  或又会众中       〔彼此〕为述论
                  就彼被赏赞        如意〔期待〕利
                  彼为彼之得        笑喜而高贡    (八二九)
        或又「就彼被赏赞」〔之句中〕,「就彼」者,是就自己之见,自己之忍,自己之意
    欲,自己之主张,被赏赞,被赞叹,被称誉。此是或又「就彼被赏赞」〔之义〕。
        「在会众中彼此为述论」者,是于剎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之中「说
    述」自己之论,说述持论,坚决主张、强调、说明、解明、言说、把持。此是「在会
    众之中彼此为述论」〔之义〕。
        「彼为彼之得,笑喜而高贡」者,是「彼为彼之得」,为〔议论之〕胜利,思惟满
    足、笑、笑喜、悦意、完全。或又现齿而笑。此是彼之笑喜也。「为彼而高贡」者,
    彼为此,〔即为议论之〕胜利而高贡,为幢幡(高扬),为傲慢,为心之旗
l70 帜。此是「彼为彼之得,笑喜而高贡」〔之义〕。
        「如意期待利」者,是得达、到达、有、获得「得彼之胜利」。「如意期待」者,如
    意〔期待〕者,于意如令期待,于心如令期待,如令思惟,如令识知。此是〔如意期
    待利」〔之义〕。故世尊宣示:
                  或又会众中       〔彼此〕为述论
                  就彼被赏赞        如意期待利
                  彼为彼之得        笑喜而高贡
              七  成为高贡者        此为彼害地
                  而彼〔为笑喜〕    慢过慢之言
                  见此之过患        不可为争论
                  依此为有净        诸善巧不说    (八三○)
        「成为高贡者,此为彼害地」者,是「高贡」、高举、幢幡、傲慢、为心之「旗帜者」,
    此是「彼之害地」、恼害地、恼苦地、打击地、灾祸地、灾患地。此是「成为高贡者,
    此为彼害地」〔之义〕。
        「而彼为笑喜,慢过慢之言」者,是彼人为慢言,为过慢之言。此是「而彼为笑喜,
    慢、过慢之言」〔之义〕。
171     「见些过患,不可为诤论」者,是于见之斗争、见之口论、见之异执、见之诤
    论、见之确执,以见此之过患,观、考虑、度知、辨知、而明暸也。
    患〕〔之义〕。「不可为诤论」者,乃不可斗争,不可口论,不可异执,不可诤论,不
    可确执。以舍弃斗争、口论、异执、诤论、确执,乃除去、灭除、应令之灭无。应
    由斗争、口论、异执、诤论、确执远离、离、离去、离脱、离缚、应以不限定之心
    而住。此是「见此之过患,不可为诤论」〔之义〕。
        「依此为有净,诸善巧不说」〔之句中〕,诸善巧者,是所有蕴善巧者、界善巧者、
    处善巧者、缘善巧者、念处善巧者、正勤善巧者、神足善巧者、、根善觉者、力善巧
    者、觉支善巧者、道善巧者、果善巧者、涅槃善巧者也。彼等善巧者由见斗争、见
    口论、见异执、见诤论、见确执而不说,不语,不话、不说明,不言说有「净」、清
    净、遍净、脱、解脱、遍脱。此是「依此为有净,诸善巧不说」〔之义〕。故世尊宣示︰
                  成为高贡者        此为彼害地
                  而彼〔为笑喜〕    慢过慢之言
                  见此之过患        不可为诤论
                  依此为有净        诸善巧不说
              八  譬如勇士食王禄              彼举唤声求敌士
                勇士!至彼〔讨论者〕          于汝既无可战者  (八三一)
        「譬如勇士食王禄」〔之句中〕,勇士者,乃勇士、英雄、战士、无怖者、无惧者、
    无骇者、无败走者。「食王之禄」者,是食王之硬食,食王之软食,(由王禄)而养、
172 育、养育、令育成。此是「譬如勇士食王禄」〔之义〕。
        「彼举唤声求敌士」者,是彼勇士呼叫,「举唤声求敌士」者,是求敌者、怨敌、
    刚敌,乐、异求、希望、热望、不断行近。此是「彼举唤声求敌士」〔之义〕。
        「勇士!至彼〔讨论者〕之居所者,是至彼恶见者居所、赴彼之所、行彼之所、
    行进于彼之所也。彼是汝之敌士、敌者、怨敌、刚敌。此是「勇士!至彼〔讨论者敌
    士〕之居所」〔之义〕。
        「在汝既无可战者」者,是已无敌对、对抗、反击、反对之诸烦恼,一切既于菩
    提树下而〔令绝灭〕乃无是事、不存在、不能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
    生起、已以智火烧之。可战者,是可战争,可斗争,可口论,可异执,可诤论,可
    确执者。此是「于汝既无可战者」〔之义〕。故世尊宣示:
                  譬如勇士食王禄          彼举唤声求敌士
                  勇士!至彼之居所        于汝既无可战者
              九  把取恶见为诤论          人言「唯此为真理」
                  汝言彼等「虽论生        敌对之人不居此」  (八三二)
173     「把取恶见为争论」者,是取六十二恶见中任何之恶见,把取,取着,执受,住
    着。是「汝不了知此之法与律,我了知此之法与律,何故汝不了知此之法与律耶?因
    汝是邪行道者,我是正行道者,我言有〔伴义〕,汝言不〔伴义〕,应言于前者而汝
    以言于后。应言于后者而汝以言于前。汝久习之(说)柚颠覆也。乃指摘汝说之〔过
    患〕。汝已被论破。令解脱行〔汝〕说〔之过患〕。或又若汝能显论 6而争论,为斗
    争,为口论,为异执,为诤论,为确执〔之云义〕。此是「把取恶见为诤论」〔之义〕。
        「人言只此为真理」者。如有〔人人〕言、语、话、说明、言说:「世间是常唯此
    是真理其它为虚妄」。如有〔人人〕言、语、话、说明、言说:「世间是无常……乃
    至(七七页参照)……如来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唯此成是真理其它为虚妄」。此是
    「人言唯此为真理」〔之义〕。
        「汝言彼等虽论生,敌对之人不居此」者,汝对彼等恶见者,于论以论之,应于
    论破〔之时〕以论破之,应于救论〔之时〕以救论之,应于别论〔之时〕以别论之,
    应于差别论〔之时〕以差别论之,应于隐闭论〔之时〕以隐闭论之,应于开显论〔之
    时〕以开显论之,应于断略论〔之时〕以断略论之,应于综合论〔之时〕以综合论
    「言」之。彼等是汝之敌士、敌者、怨敌、刚敌。此是「汝言彼等」〔之义〕。虽论生,
174 敌对之人不居此,虽然论生、发生、起、生起,令现前,但〔与彼〕应为斗争、口
    论、异执、诤论、是确执之「敌对者」、对抗者、反击者、反对者之人人不居,不在,
    不存在,不能得,〔彼等之烦恼〕被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烧
    之。此是「汝言彼等虽论生,敌对之人不居此」〔之义〕。故世尊宣示:
                  把取〔恶〕见为诤论          人言「唯此为真理」
                  汝言彼等「虽论生            敌对之人不居此」
            一○  破军〔恶见〕行人人          彼与诸见无违背
                  汝由彼等欲何得              彼等最极无把取  (八三三)
        「破军恶见行人人」〔之句中〕,「军」7者,是魔军也。〔即〕身恶行是魔军,语
    恶行是魔军,意恶行是魔军,贪是魔军,瞋是魔军,痴是魔军。忿、恨、覆、恼、
    嫉、悭、谄、诳、强情、激情、慢、过慢、憍、放逸、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
    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是魔军。
        即世尊斯宣示:
              汝第一军欲 8                   第二军不言乐
              …(一一三─一一四页参照)    〔勇者〕胜得乐
175     依四圣道胜、打胜、破、毁坏、败退一切之魔军,一切之敌对烦恼。故诸阿罗
    汉、漏尽者云为〔行〕「破军」之人人。「行」者是行、住、动作、活动、护持、持续、
    维持也。此是「然破军行人人」〔之义〕。
        「彼与诸见无违背」者,是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令生起、以智火烧六
    十二恶见之人人,〔彼等之〕见不违背诸见,不冲突、不违害、不违反。此是「彼与
    诸见无违背」〔之义〕。
        波须罗!「汝由彼等欲何得者」,敌士!敌者!怨敌!刚敌!汝由彼等阿罗汉、
    漏尽者欲何得耶?此是「波须罗!汝由彼等欲何得」〔之义〕。
        「彼等最极无把取」者,是于「彼等」阿罗汉、漏尽者此是第一,是最高,是最胜,
    是最殊胜,是秀逸,是最上,是胜妙之无有执、执取、缚着、信解、不存在、不能
    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烧之。此是「彼等最极无把取」〔之
    义〕。故世尊宣示:
                    破军〔恶见〕行人人        彼与诸见无违背
                    汝由彼等欲何得            彼等最极无把取
              一一  又汝〔来到〕因寻求        意诸恶见续思议
                    与除遣者(佛)合步调        汝之行事为不能   (八三四)
176     「又汝〔来到〕因寻求」〔之句中〕,「又」者,是此句之接续、句之相合、句之圆
    满、字之合体、文之接着、句之次第。「因寻求」者,「我于〔议论〕 将胜,将败?」
    「云何而我将作论破?」「云何而我将作救论?」「云何而我将作别论?」「云何而我将
    作差别论?」「云何而我将作隐闭论?」「云何而我将作开显论?」「云何而我将作断略
    论?」「云何而我将作综合论?」而为思择、寻求、思惟也。如是思择、寻求、思惟汝
    来、近、到、与我共同相会。此是「又汝〔来到〕因寻求」〔之义〕。
        「意诸恶见续思议」〔之句中〕,「意」者,是心、意、意所、心脏、净白〔心〕、
    意、意处、意根、识、识蕴、随顺〔触等法〕之意识界。以心「思议诸恶见」思考「世
    间是常」,「世间是无常」……乃至(七七页参照)……「如来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
    此是「意诸恶见续思议」〔之义〕。
        「与除遣者合步调,汝之行事为不能」〔之句中〕,慧云为除遣,〔即〕所有慧、
    知解……乃至(五二页以下参照)……是正见。由何云慧为除遣耶?由彼慧除遣身
    恶行、洗、洗扫、洗除……乃至(九三页参照)……除遣一切不善行、洗之、洗扫、
    洗除……乃至(九四页参照)……由正解脱而除遣邪解脱、洗、洗扫、被洗除。或
    又由八支圣道而除遣一切不善、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
    不善行、洗、洗扫、被洗除。世尊正具、达、正达、成、正成、具备此等之除遣
177 法。故世尊是除遣者。「与除遣者合步调,汝之行事为不能」者,乃敌士之普行者与
    佛世尊合步调共来而角逐,为议论,为谈论,对议论者是不能成功。其因何耶?波
    须罗普行者是劣、贱劣、下劣、卑贱、劣小、小,而彼世尊是最高、最胜、最殊胜、
    透逸〔最上〕、胜妙。譬如兔与醉象合步调,不能共来为角逐。譬如老狐与百兽之王
    狮子合步调,不能共来为角逐。譬如吞母乳之幼犊牛与绝论之牡牛合步调,不能共
    来为角逐。譬如鸦与金翅鸟合步调,不能共来为角逐。譬如旃陀罗与转轮王合步调,
    不能共来为角逐。譬如尘芥中之吸血鬼与天帝〔释〕合步调,不能共来为角逐。如
    是,波须罗普行者与除遣者佛世尊合步调,不能共来为角逐。其何因耶?波须罗普
    行者是劣慧者、贱劣慧者、下劣慧者、卑贱慧者、劣小慧者、小慧者,而彼世尊是
    大慧者、博慧者、疾慧者、速慧者、利慧者、择慧者、慧分别善巧者 9、明了智者、
    证得无碍解者、得四无畏者、持十力者、人牡牛、人师子、人龙、人良马、人轭兽、
    无边智者、无边威力者、无边名声者、富者、大财者、有财者、指导者、调伏者、
178 教导者、令知者10、令解者、令观者、是令欣乐者11。彼世尊是未起之道令起者、
    未生之道令生者、未说之道之说者、知道者、解道者、达道者也。又现随顺道彼〔世
    尊〕之诸弟子于〔世尊之〕后以〔世尊为模范〕具备诸德而住。彼世尊是知应知者,
    见应见者,具眼者、具智者、具法者、梵者、告示者、告说者、义之将来者、不死
    (甘露)之施与者、法主、如来也。于彼世尊无有以慧不能知者、不能见者、不能
    解者、不能作证者、不能触者也。通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法由一切行相而现
    来于佛世尊之智门。所有应知,应知之物,〔彼〕无论自义、他义、自他之义、现世
    之义、来世之义、明白之义、甚深之义、秘密之义、隐蔽之义、未了之义、已了之
    义、无罪之义、无烦恼之义、净白之义、第一义之义、其一切作用于佛智之中。一
    切之身业是随佛世尊之智而起,一切之语业是随〔佛〕智而起,一切之意业是随佛
    智而起。对过去于佛世尊有无障害智,对未来于佛世尊有无障害智,对现在于佛世
    尊有无障害智也。
        可知之范围者皆是〔佛〕智,有佛智之范围一切皆是可知的。佛智是限界可知,
    可知以限界佛智。超越可知无佛智之作用,超越佛智无可知之义。彼等〔智与可知〕
179 之法相互在同一限界。譬如正相合致之函盖二者,函无余于盖,盖无余于函,相互
    在〔同一〕限界,如是于佛世尊之智与可知是相互在〔同一〕限界。可知之范围皆
    是〔佛〕智,有佛智之范围一切皆是可知。〔佛〕智是限界可知,可知的以限界佛智。
    超越可知无佛智之作用,超越佛智应无可知之事物。彼等〔智与可知〕之法相互在
    〔同一〕限界。
        于一切诸法佛世尊智之作用。一切诸法是关系于佛世尊之〔意门〕转〔心〕,关
    系于意欲(速行心),关系于作意,关系于心之生起。佛世尊智之作用是对于一切有
    情。世尊知一切有情意乐,知随眠,知所作,知信解,了知小尘垢、大尘垢、利根、
    钝根、善行相、恶行相、易教化、难教化、能、不能之有情。含天、魔、梵天之世
    界及含沙门、婆罗门、天、人之人人是于佛智中而活动。譬如无论如何之鱼、龟乃
    至吞舟之大鱼亦皆活动于大海之中,如是,含天、魔、梵天之世界及含沙门、婆罗
    门、天、人之人人是于佛智中而活动。譬如无论如何之鸟乃至金翅鸟亦皆活动于虚
180 空之方域,如是,舍利弗等有慧之人人亦均活动于佛智之方域。佛智遍满天、人之
    慧而胜〔彼〕。又所有贤剎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之总敏而长于议论,有
    射穿毛发之练达而能以慧解摧破他之诸恶,而此行之人人,频行质问,近于如来,
    在质问秘密、隐蔽〔之义〕,彼等之质问依世尊解说解答。且〔其解答之〕理由、说
    示而至彼等归投于世尊。如此世尊所谓由慧而极耀。此是「与除遣者合步调,汝之行
    事为不能」〔之义〕。故世尊宣示:
              又汝〔来到〕因寻求        意诸恶见续思议
              与除遣者(佛)合步调        汝之行事为不能

                                                    第八  波须罗经之义释毕。

    注 1  坚固(thira)在底本虽有thira今从异本。
       2  真理(naya) 底本虽有nana从异本。
       3  注一参照。
       4  注二参照。
       5  试问者(pasanika)在辞书无此字。由暹罗版本之注不作pasanika而为pasadanika,
          对此虽注为karunika(悲愍者)此恐应成为附会的说明。想pasanika是梵语之prasnika
          (试问者、证人)同语。故今如斯解而译出。
       6  显论(nibbcahehi)此语元来应成为nibbcthehi者事在于S.III,12;V,419等之同一文由
          为nibbethehi之点而知。第二品之注九参照。尚此语之名词nibbedhiya═nibbethana
          (开显论)。本卷一九六页等参照。
       7  以下之说明既出本卷一一三页以下。
       8  以下之偈由Sn.436-439之引用。本卷一一四页参照。
       9  以下二一二页十一行至三页几乎亦如Pts.II,194-196 可见。
      10  令智者(Pannapeta)底本及暹罗本虽有sannapeta 今从异本及注书。尤其sannapeta
          译为令知者应无不可。
      11  令欣乐者(pasadeta)底本及暹罗本虽有pasareta今从异本及注书。


 


{返回 大义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九 摩健地耶经之义释
下一篇:第七 帝须弥勒经之义释
 第四 净八偈之义释
 第六 老经之义释
 第十四 迅速经之义释
 第三 瞋怒八偈经之义释
 第一 欲经之义释
 第十六 舍利弗经之义释
 第二 窟八偈经之义释
 第五 第一八偈经之义释
 第十二 小集积经之义释
 第七 帝须弥勒经之义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二十课 总论菩萨道[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三册]
 佛法修学概要 三[栏目:佛法修学概要·净界法师]
 自我成长 - 忙人时间最多[栏目:方外看红尘]
 40 治 秃[栏目:百喻经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