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嫉、悭、恶作(追悔)心所:昨天晚上我们已经学习、探讨了嗔。嗔属于作为一个人、作为有情、作为凡夫最常见、最频繁生起的烦恼之一。昨天讲到了嗔的特点以及嗔的表现,还有如何克服嗔的方法之后,今天晚上我们将继续探讨作为嗔因的其它几个心所。我们先讲嫉。嫉是妒嫉的嫉。它的特相是妒嫉他人的成就或所得;作用是不喜欢他人的成就、不想看到别人有所得;表现为厌恶他人的成就、不愿意见到他人有成就;近因是他人的成就。这一种心所,我们平时也叫做嫉妒、妒嫉或者也叫做吃醋,内心酸溜溜的。见到别人得到的东西自己没有,感到内心酸溜溜的。见到别人获得的东西比你多,你自己少,又感觉到酸溜溜的。甚至见到他人对别人好,而对自己没有那么好,甚至不想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功德、分享自己的成就,这样所产生的心理,称为妒嫉。
由于妒嫉,往往会去整一个人、去伤害一个人、甚至会去暗箭伤人。就好像在一间公司里面,如果你是先到的、你是先来的,又有一个人比你有才干,比你有才华、比你有能力,或者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这样的话,你就很想把他打压下去、给他穿玻璃小鞋,在上司面前说他的坏话,设法把他打压下来,不达到目的就不甘罢休。即使他从来都没有得罪过你、没有说过你,甚至对你很好,但是由于你的妒嫉,不能够容忍他和你一起分享你的成就,或者不能够容忍他超过你。
妒嫉、嗔,还有傲慢,它们同样可以使我们的心变得颠倒、变得是非,甚至不畏惧因果去做一些恶事,做一些不善事。无论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嗔恨或者充满了妒嫉,或者充满了傲慢,他都有可能被这些不善的心所遮蔽住他的眼睛。当他的内心被这些烦恼所击败、所击倒的时候,他会做出一些常理很难想象的事情,甚至他自己明白因果,但是由于他的内心被妒嫉、被嗔恨或者被傲慢所打败,他会不择手段的去整一个人、去批评一个人、去毁谤一个人。
妒嫉所造下的恶业有时候往往是很重的,甚至可以使一个人堕落到恶趣。即使一个人很有幸,因为妒嫉这种不善业没有直接令他投生到恶趣乃至地狱,但如果他投生为人的话,他也是到处会被人轻贱、被人看不起、他没有影响力、到处都没有威信。在这里,我们就讲一个因为妒嫉而造不善业的故事。
我们先讲罗萨咖·帝思长老的故事。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在高赏比那个地方,有一个渔村,这个渔村住着很多户人家。有一天,这个渔村有一个家庭,渔民夫妇生了一个孩子。自从这个孩子诞生了,整村人就很倒霉。他们以捕鱼为生,自从这个小孩子诞生了之后,整村人天天到河里面去打渔,都一无所获。就这样过了几天,当时那些村里的人就感到很纳闷:“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遇到这么倒霉的事情,这样再下去,我们怎么维生?”于是,他们就聚集到村长那里。他们想,一定是我们的村里出现了一个倒霉的人,要不然不会这么样。于是他们通过商量,就把一个村分为两个部分、分为两大组。然后,结果一旦那个村分为两大组了,只要这个小孩还在的那个村子、那个组里的渔民就打不到鱼,而其它那个组就可以捕到鱼。于是,他们又把这个组再分为两个小组,这样一直再分,最后就找到了这个小孩的父母。
当时,那个村里的人很生气,于是把夫妇俩连同他的孩子赶出了村庄。赶出了村庄之后,这对夫妇就没办法维生,于是只能够做乞丐。但是,他的父亲或母亲只要带着这个小孩子,就没办法要到饭,很倒霉,真是个扫帚星。
这个小孩叫罗萨咖·帝思,这个小孩长到刚刚能够走路的时候,他的母亲没办法,因为只要带着这个小孩子,她一辈子都没办法吃饱,所以就给了他一个破碗,让他自己去乞讨、去谋生了。这个小罗萨咖他也没办法,于是开始了自己流浪的生活,过着好像乌鸦在垃圾堆里面、在死尸堆里面捡那些东西一样,他就到处去垃圾堆里面、去人家倒掉的东西里面捡些东西来吃。
后来,沙利子(舍利弗尊者)长老见到了这个小孩子,他感到这个小孩子很可怜,于是收留了他。但是即使是收留了他,只要这个小孩子跟着长老一起去托钵,人家都好像看不到他一样,也没办法托钵。所以惟有沙利子尊者(Sàriputta舍利弗尊者)自己去托钵,他才能够获得一些东西。但是由于罗萨咖(Losaka) 过去生的巴拉密在今生成熟的缘故,他不久之后就证得了阿拉汉果。但是,证得阿拉汉果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他这种很倒霉的果报,他仍然去托钵时托不到钵,没办法。
后来有一天,当时沙利子尊者已经见到罗萨咖·帝思(Losaka tissa)就会在那天的傍晚入般涅槃了。他想:“哎呀,我的这个弟子,从来都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餐,像样的食物。”于是那一天,他又带他去,结果只要他带他(罗萨咖)去,他(罗萨咖)跟在后面,即使平时很恭敬沙利子尊者的大施主,都好像见不到他一样,没办法托钵。于是,沙利子尊者不得不把这个小孩送回去,然后自己托钵。自己托了钵之后,他就托人送给罗萨咖·帝思尊者吃,但结果,这个送的人就在半路上把饭吃掉了。等沙利子尊者回去寺院的时候,发现原来罗萨咖·帝思还没有吃饭、还没办法吃饭。
于是,他就到皇宫里面去,当时因为国王有邀请,他就要了一些叫做咤都马荼拉,catumadhura现在在缅甸和斯里兰卡还经常会有。catumadhura是用酥油,再加油、再加蜜糖、再加糖,再混合的一个像红糖浆那样的东西,很甜的,就叫catumadhura。他拿着这一钵catumadhura去了罗萨咖·帝思那里。但是,由于他担心这个钵一旦被罗萨咖·帝思碰到了,里面的食物都会不见了。于是,他端着钵,让罗萨咖·帝思就这样在钵里面吃,等他吃了他这一生当中最像样的、最好吃的一顿饭,结果就在那天晚上,他就入般涅槃了。罗萨咖·帝思为什么会有这么样的果报呢?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过去佛的时代,当时是咖沙巴佛(Kassapa,迦叶佛)的教法时期。那个时候,他也出家是一位比库。当时他受到一位很有钱的施主的供养。在那一生当中,他也很精进地修行。
有一天,来了另外一位外来的比库、外来的尊者,这位尊者其实是阿拉汉圣者。当这位尊者来到施主的家门口托钵的时候,这位施主就被这位外来的比库他的威仪所感动。于是,他请求这位尊者留下来受他的供养,那位阿拉汉比库也答应了。然而,本来当时的罗萨咖是经常受施主供养的,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外来的人、外来的比库,他就很不自在,而他又发现到他的施主对这位外来的比库那么恭敬,于是他感到很妒嫉,就到施主面前说:“哎呀,那一个刚来的,他很懒!他一天什么东西都不做,只是懂得睡觉,他很懒!”就在那个施主的面前毁谤这位圣者。
不仅如此,第二天,当这位施主供养他们的时候,由于妒嫉,当时的罗萨咖·帝思就把叫他带去供养那位客住比库的饭,全部把它倒到火坑里面、倒到火碳堆里面去,就是他不想让这位客来的比库吃东西。由于他的妒嫉,他的心没办法平静。当那位阿罗汉比库看到了这原来住在这里的比库,他的心已经完全被妒嫉所打败了、没办法平静,一旦见到他,他就丧失了理智一般,一定无论如何想要把他赶走,于是就在当天下午离开了。因为出于悲悯,如果他继续住在那里的话,这一位比库会造更重的恶业,于是他离开。
等他离开的时候,当时的罗萨咖·帝思又感到很后悔,但是已经晚了,他找不到那位已经远去了的尊者,又没办法向他忏悔。就是这么样,当时的罗萨咖继续以出家的身份一直修,然而在他临终的时候,毁谤圣者和他因为妒嫉而倒饭的这个恶业成熟了,使他堕落到地狱里面。
在地狱里面经过很漫长的时间之后,他又投生为饿鬼。他在饿鬼的时候,经常忍饥挨饿,肚子很大,但是又没办法得到食物,受到很漫长时间的饥渴的煎熬。
后来又投生为狗,即使投生为狗,经常一旦得到什么东西就给其它的狗抢走了,它也没办法吃饱,就是因为当时由于妒嫉,他把那位供养给阿拉汉尊者的饭倒到火坑里面、倒到火堆里面。
这种恶业一直都在他以后的轮回当中成熟,乃至他最后一生有机会投生为人,而且也有机会听闻到佛法,但是,过去所造的那种恶业,特别是当时他妒嫉的对象是一位无学圣者、他毁谤的对象是一个无学圣者,而且他把那位阿拉汉圣者的饭倒到火里,所以由于这种妒嫉心所带来的恶业,一直都影响到他,直到他的最后一生。这就是罗萨咖·帝思长老因为过去世妒嫉所造的不善业带来的果报。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一位长老的故事。赡部咖长老的故事。赡部咖长老的故事和罗萨咖·帝思长老的故事有点相像。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在过去佛的教法时期。当时的赡部咖也是一位比库,他当时受到一位有钱施主的供养,那位有钱施主也对他很有信心,不过,有一天又来了一位阿拉汉的比库。这个时候,那个施主见到这位阿拉汉比库,就邀请他来到他家里受他应供。而且,他还请理发师专门为他剃头,供养他上等的袈裟,供养他很好吃的、殊胜的、美味的食物,然后,还搬一个床给他睡、给他休息。
这个时候,原来住在那里的比库,他感到自己的内心很妒嫉。由于他的妒嫉,他又丧失了理智,当时他对着这个客来的比库骂道:“你要吃粪便、你要吃屎,你都不要去吃这个施主所供养的食物!你要用扇叶的梳子去拔你的头发,你都不要去接受那位施主请的理发师为你剃头!你宁可没有衣服穿、宁可裸体,你都不要去受施主所供养的衣服!你要睡在地上,你都不要睡在施主所供养的那个舒适的床上!”
当时,赡部咖就这么样骂那位比库,就是因为这么样骂,结果那位阿拉汉比库,他也出于悲悯,他发现到如果继续再住下去,自己也经常会遭到他的诅咒、会遭到他的辱骂,而那一位原来住的比库,他会造很重的不善业,于是就悄悄地走了。由于当时的赡部咖毁谤圣者的不善业,于是,他死了之后就堕落到地狱里面去。一直堕落了很多年、很多世,在两尊佛陀的期间他一直都在地狱里面,受到种种痛苦地煎熬,就是因为他毁谤圣者的恶业。
等到在我们佛陀的时代,赡部咖过去的善业成熟了,他投生在当时的沙瓦提城(Sàvatth?,舍卫城)一个很有钱、很富有的家庭。然而,他过去生毁谤阿拉汉圣者的不善业还在成熟,他一出生就不想吃其它的东西,他只是想吃粪便、只是想吃屎,而且他什么衣服都不想穿,他只是想裸体、光着身子,而且他喜欢拔头发,同时他不喜欢睡在床上,他就要睡在地上,他一出生就有这样很恶劣的习气,这是与生俱来的。
等到他长大了之后加入了邪命外道的团体,后来那些邪命外道发现到这个人经常偷偷地吃屎(吃粪便),于是就把他赶走了。结果当时的赡部咖到处去云游,从沙瓦提城一直云游到当时的摩揭陀国(Magadha,马嘎塔),去到那边没有人认识他,于是他就装模作样做苦行僧。他一只脚站立着,每天都是,张开嘴巴向着天,在那边做苦行僧状。然后人们就问他说:“圣者啊,您为什么要这么样?”他说:“我只吃空气就可以,我什么东西都不吃。我一只脚站立,是因为如果我两只脚站立了,这个大地承受不了我的威德。”于是,他就这么样在那边吹牛。
结果他的这种苦行给那些人知道了之后,很多人就很恭敬,带了大量的食物、供养品去供养他,他也不接受。然后人们就哀求他:“哎呀,圣者啊!为了悲悯我们,为了慈悲我们,你接受吧!”于是他就假装用点草叶尖弄点蜜糖再滴到石头里:“好了,我不吃了,你们拿回去吧。”然后他就继续张开嘴巴,他说只是吃空气就可以,但是每到晚上,他就偷偷地背着人们去吃屎、去吃粪便,然后又睡在地上。
有一天,佛陀看到了这位赡部咖(这位裸行外道赡部咖),他过去生的巴拉密成熟了。因为毕竟在过去生,过去咖沙巴佛陀的时代,他修行了两万年那么久。当时这位赡部咖在五十五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佛陀就知道他的巴拉密已经成熟了。
于是就在一天傍晚、黄昏,他去到了赡部咖苦修的那个地方,然后想借一宿,赡部咖就答应了。那天晚上佛陀在赡部咖所居住的附近、在那边过了一宿,然后在中夜时分,有一个很明亮的光明来到佛陀面前,原来是四大天王来礼敬佛陀,不久又走了。在中夜时分又有一段更明亮的光明来了,这个是沙咖天帝,就是帝释天王又来礼敬佛陀。然后过了不久又有一块更亮的、照亮整个树林的光明又来了,这个是大梵天王他又来礼敬佛陀,后来又走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赡部咖去到佛陀那里,就把他昨天晚上看到的景象问佛陀说:“尊者,昨天晚上,在初夜时分我看到有很明亮的光明,那是什么呢?”佛陀说:“那是四大天王来礼敬我。”“那后来呢?那一个更明亮的光明呢?”“那是沙咖天帝来。”“那更后来那个更明亮的光明是什么?”“那个是大梵天王。”这个时候,赡部咖说:“哇!看来你真的很了不起喔!连四大天王、连沙咖天帝和大梵天王都来礼敬你。你看我,我已经行了那么难行的苦行,五十多年我连一个天人都没看过。”
然后佛陀就说:“赡部咖,你骗得了所有的人但是你骗不了我,你吹牛说你每天你只吃空气,什么都不吃,但是,你每天晚上偷偷地躲着人们去吃屎。你自己说你一只脚独立,你从来都不躺卧,但是你晚上就睡在地上。”这个时候赡部咖听了之后,他吓坏了,原来自己的老底全部给面前的这位佛陀知道了,然后当时他急忙就拜倒在佛陀的脚下,说:“是的,尊者,我错了!一直以来我都隐瞒着人们,其实我一直都吃屎、我吃粪便,一直我都睡在地上,请尊者慈悯我,请原谅我的无知和愚痴。”
于是佛陀说:“对,我正是为这个而来的。”然后就给他说法,给他说法不久之后,这位赡部咖就证得了阿拉汉果。
当他证得了阿拉汉果之后,他陪伴着佛陀离开了。当时,就从马嘎塔(Magadha)和盎嘎(A?ga)国的两个地方涌来大量的人群,来了之后,他们发现:“哎!怎么我们很恭敬的赡部咖,他现在竟然跟沙门苟答马(Gotama)在一起。谁是弟子啊?谁给他制服了。”结果当时赡部咖长老、赡部咖尊者知道人们的心念,于是他显现了神通,礼敬了佛陀说:“尊者,您是我的导师,我是您的弟子。”于是佛陀也说法,当时很多人很欢喜,甚至有人证果。
赡部咖过去生由于妒嫉心所带来的不善业使他今生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但是,赡部咖长老要比罗萨咖·帝思更好一点,由于他后来证得阿拉汉果之后,他的那种业由于很强的功德慢慢地消除,同时由于佛教的出家人是不能够吃粪便的,于是后来由于他成了佛教的出家人之后,他也可以吃饭了,他也不用裸体了,应该穿袈裟的,他也不能够睡地上了,只能睡床上。
这就是两则关于妒嫉的故事。
所以,如果我们对于他人的一些成就、对他人的所得或者你看到他人和你一样,你不容忍、你很讨厌别人也和你一样有所成就或者有所得,这个就是妒嫉。妒嫉也是只有伤害而没有利益的。由于妒嫉的近因,它的所缘和随喜的所缘是一样的,都是基于他人的成就、他人的所得,所以我们可以透过随喜而去除妒嫉的心。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一个不善心所——悭(macchariya),这里的悭是悭吝、吝啬。特相是隐藏自己的成就或所得;作用是不能够容忍与他人分享;表现为回避或者吝啬;近因是自己的成就。
也许有人可能会认为悭是属于贪、吝啬,因为贪着自己的财物,贪着自己的所得,不愿意跟人分享,所以有人认为悭是属于贪。如果是面对着自己的成就、自己的所得而希望占有,这个是属于贪;但是惟有当别人来向你要的时候,你的心产生排斥、抗拒,这个就属于悭。在没有人想要和你分享或者想要和你要的时候,那个时候只是纯粹属于贪。
你贪图自己的财富,不肯布施。当有人来,例如:你看到了出家人,出家人在你的门口托钵,你一看到的时候,就很讨厌这个出家人。例如:像有些人一样说:“你有手有脚,你为什么不干活?你为什么不做事?”这样由于悭、悭吝而不愿意布施、不愿意去行善,这种称为悭。
悭、贪是贫穷之因。如果一个人因为悭、悭吝这种不善业成熟的话,他会堕落到恶道。如果他由于悭吝、由于吝啬,而这种不善业没有使他堕落恶趣,当他投生为人,他也会变得很贫穷。就好像婆罗门多迭亚(Todeyya)。多迭亚婆罗门是一个很富有的婆罗门富翁,他受封于国王,有很多的封邑,他也被国王奉为国师。但是,即使很有钱,他从来不愿布施,他真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拥有很多财富,即使拥有很多财富,他也经常教导、教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不要认为我们很多财富,就好像蜜蜂一样,慢慢地积累,我们的财富才能够越积越多,我们不应该消耗我们的财富!”结果,后来多迭亚死了之后,由于他死的时候还是贪着于他家的财富、还是很吝啬,于是他的后来世投生为他家里的一条狗。后来因为佛陀有一天看到他儿子(多迭亚之子)的巴拉密成熟了,就想去他的家里托钵。结果这条狗一看到佛陀来了,它认为他又要去它家里要东西,就跑出来向佛陀吠叫。
当时佛陀看到这条狗,就呵斥它说:“多迭亚!你还在世的时候经常用:‘朋友朋友’来呼唤我,现在你投生为狗,见到我,你还是这么样吠叫”。然后那条狗一听到佛陀这样呵斥它了之后,呜呜呜的耷拉着头,垂头丧气地跑到它家里面火炉的火炉灰里面,在那躺着。因为这条狗是多迭亚的儿子很喜欢的,等他的儿子回来之后,见到了这条狗竟然躺在火炉灰里面不肯出来,就问他的仆人怎么回事。他的仆人告诉他说:“刚才有个叫沙门苟答马他来这边托钵,然后我们家的爱犬就去吠了他几声,当时沙门苟答马呵责了这条狗,结果这条狗就一直在那边,一直都不肯起来。”
当时,多迭亚之子就很生气,说:“这一个沙门苟答马想什么不经大脑,想什么就说什么,竟然说我的父亲是那条狗,我的父亲早就投生到梵天界了”。然后他很生气,就去佛陀住的地方,想要找佛陀评理。他说:“如果那个沙门苟答马是一个乱说话的人,我就当面揭发他。”然后他当时想了十四个业果的问题就去了佛陀那里,后来当他去了佛陀那里,问了为什么众生有种种的差别?然后佛陀就给他讲了《小业分别经》(记载在《中部》),这个就是由于悭贪、由于悭吝、吝啬而投生到恶道的一个故事。
下面我们再讲另外一个不善心所——恶作(kukkucca)。这里的恶作是巴利的直译,更准确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后悔、追悔、懊恼。它的特点是后悔;作用是追悔已经做的或者没有做的事情,也就是对于他认为应该做的而没有做,这样他感到后悔,或者对于他认为不应该做的他已经做了而感到后悔。这称为追悔,又称为恶作;表现为在想起的时候感到很悔恨;近因是已经做的或者还没有做的事情。
这一种心理、这一种心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后悔。一旦你想到过去你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或者你没有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感到很悔恨。你恨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说。或者你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说。
后悔也是一种不善业。一个人在造作了不善业的时候,例如:一个人做了坏事,做了坏事本身是属于一种不善业、是一种恶业,在造作的时候,这种业的潜在影响已经形成了。本身这种业已经做完了,但是一旦你想到的时候,你很悔恨、感到很后悔,于是那个时候,你的心由于再重新取你所做的不善业为所缘,那个时候你生起的心又犹如在重新造作一番;当你想起的时候,感到很后悔、很懊恼、很悔恨,这样的话,这种不善业又再重新造作一番;你一想起,就感到很懊恼、悔恨,你就又重新造作了一番。
就好像当你穿着一件很新的、很白的衣服去到外面,结果不小心衣服由于某种原因弄脏了。你本身很爱这件衣服,一旦发现到弄脏的时候,你一想起就去擦一遍,就用手去擦、去拍这块白布,你的手越擦,那么这块白布会怎么样?会越黑。越擦越黑,越擦越黑!你想到所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就犹如重新造作一般,这种不善业就不断地加深、不断地加强,不断地加重,就是这么样一遍一遍地重复。
我们要知道,这里讲到的追悔、后悔和忏悔的悔,它们是不同的,从巴利语来说也不同,这里讲到的后悔(kukkucca),只是不善,没有善的;但是我们讲到的忏悔其实叫做khamati或者叫做àpattipà?idesena,就是当我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之后,我们并不是悔恨它,把它隐藏在心里面,硬憋着说不出来,内心就感觉到很难受,并不是这样,而是把它坦然地说出来。àpatti是罪,pà?i就是对说、向说或者自己说,desena就是说出来,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向对方说出来。
例如:请求对方原谅、请求对方khama,khama就是原谅或者想对方接受、想对方能够容纳你所做的过错,这称为忏悔。
但是这里讲到的后悔是由于想到自己所做的不善业而内心生起的那种懊恼、悔恨,恨自己当时怎么这样做,或者恨别人当时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想起自己所做的不善业,他往往会感到很后悔。而当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想起自己所造的不善业,这个人肯定会堕落到恶趣,因为他在临终的时候,生起的是不善心。我们在讲到业的时候,业的成熟顺序中有一种叫做近死业或者叫做临死业,就是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如果想起过去所造的不善业,他感到很后悔、很懊恼,而这种后悔和懊恼的不善业会使他堕落到恶趣里去。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就是由于后悔而堕落到恶趣的故事。我们先讲香蒲草龙王的故事Erakapata§nàga。在过去咖沙巴佛(迦叶佛)的时代,当时有一位年轻的比库,他有一天到河里游玩。由于他那个时候很高兴,一时兴起就随手抓了在河边浅滩里面长的一种草,叫香蒲草(香蒲草就是长在沼泽地或者浅滩里面的一种草)。当时他抓了之后,他就不放,结果由于船一直都前进,这个香蒲草也就被他拔断了。拔断了之后,由于他故意去毁坏植物,在戒律里面他犯了一条中等的罪,叫做巴吉帝亚(波逸提罪)。
当时他就想这个属于小小的罪过,没关系。于是他既没有忏悔、又没有想要忏悔,然后他回到自己的森林里面去禅修了。他在森林里面,当时的人寿是两万年。他就在那个森林里面很精进地修行,履行沙门的义务,履行了两万年。但是,由于他的戒不清净,一直障碍着他没办法证得更高的成就。就在那两万年,他后来已经把这件事情忘了,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后来,等到他快要临终、快要死的时候,突然就感觉到他的脖子,感觉到有东西掐住。
那个时候,他在临终显现一个景象,就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拔这个香蒲草的那个景象。那个时候他才记得,原来自己一直以来修行没办法突破,就是因为当时他的戒不清净,而且当时他又只是想这个是小小的罪过、没问题,他没有想要发露、想要忏悔的心。于是,他那个时候就很想要把这个罪过再忏悔,但是由于他是一个人住在森林里面,附近又没有其它的比库、没有其它的尊者,他就在后悔当中死去了。
死去了之后,他投生到什么地方?他投生为一条龙,这条龙的身子像一个独木所凿的船那么大的一条龙王。当他一投生为龙王的时候,他看到自己投生的这种相,他感到更加悲伤、更加后悔,他想:“哎,我现在竟然投生为这吃青蛙的大怪物!”后来,这个龙王也没办法,它只能够接受自己的果报。一直到了后来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又由于他知道有一些问题,有一些业果的问题惟有佛陀出世了才能够解答。于是,他就说了一些问题,把问题做成偈颂,然后叫他的女儿在每个人们集会的日子变成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然后去人们集会的地方唱歌跳舞,她说:“如果谁能够回答我的问题,然后我就嫁给他。”因为这些问题那个龙王知道惟有佛陀才能够回答,这段经过两尊佛那么长久的时间。
后来,《义注》也没有讲到当我们的苟答马佛陀出世的时候,这个龙王有没有解脱。但是即使是作为一个龙王来说,它在我们的佛陀教法里面也不能出家。就正如在《律藏·大篇》里面讲到的,由于当时有一条龙变成人,他请求出家,也受了具足戒。后来由于睡觉,一睡觉他就现出了原形,把另外一位尊者吓到了,后来佛陀就把它赶走。所以龙王是不能够出家,因此现在我们在受具足戒的时候,不是有个问遮难?我们现在想起来好像多此一举的,但是它们因缘就是这样,问遮难的第一个是什么?就是问你:“你是人吗?”你不能说:“废话,我当然是人啊!”其实它的因缘就是因为当时有个龙王变成了人,这样而制定的。
所以,一个人的后悔、一个人的恶作会使一个人投生到恶趣、投生到恶道。
我们再讲另外一个故事,是玛利咖夫人的故事。玛利咖夫人是一个很善良、很漂亮的女孩子,虽然她出身不是很好,但是由于她的聪明才智,后来被巴谢那地王(波斯匿王)选为王后。她出生是一个卖花的花匠的首领的一个女儿,在她长到十六岁的时候,由于她能歌善舞,而且她的勇气得到了巴谢那地王的赏识,就纳为皇妃。纳为皇妃之后,后来她一直都对佛陀很有信心,而且她也说服了巴谢那地王去听闻佛法。但是,他们两个虽然经常有机会亲近佛陀,但却一直都还是凡夫,没有证得初果。他不像宾比萨拉(频婆娑罗)王那么幸运,只是听了佛陀给他讲一遍,一首偈颂就证得果位。但是,巴谢那地王和玛利咖夫人他们两个,都没有证得任何的果位,直至他们两个死的时候,都还是以凡夫死的。
玛利咖夫人助成她的夫君做了很多的善事。每一位佛陀出世的时候,只有一次是无上的布施,就是没有人可以对比,可以和他比的布施。
例如:有一次,当时在沙瓦提城的人民和国王在比赛,争着供养佛陀为首的僧团。今天皇家供养,过了之后,那些人民就联合起来,明天就由人民供养,就这么样争来争去、争来争去,大家都想要争功德。最后,玛利咖夫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所有的人联合起来都没办法和她比的。当时玛利咖夫人就说:“好,现在人们都争着物资供养,我们也许在物资方面比不上,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于是她就想了一个主意,说:“我们请佛陀为首的五百位比库僧团。应供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坐在大象上面,而且每一个人的旁边都有一个宫女在帮他扇扇子。而且每一个人后面都撑着一个白色的伞盖。”这样的话,全国的人集起来都没办法做这样的布施,因为这个只有皇家才有办法做的。结果,当时巴谢那地王真的就做了。所以这个是在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时期,唯一的一次无与伦比的布施。
虽然玛利咖夫人她做了很多的功德,但有一次她做错了。有一天,她在自己的浴室里面,就是澡堂里面洗澡。当她俯下身子在擦身体的时候,她的一条爱犬,就是她的宠物狗,应该是像现在一条狼狗一样的,就跑进了她的房间、跑进了她洗澡的地方,然后就趴在她的背后,这个时候,玛利咖夫人当时就没有赶这条狗走。正好这一幕就给巴谢那地王在窗口外面经过的时候看到了,等玛利咖夫人出来的时候,国王就责怪她说:“玛利咖你为什么要做这么愚蠢的事情、这么下贱的事情呢?” 玛利咖夫人就说:“我做了什么事情?”“你怎么可以跟你的爱犬做那种事情呢?”她说:“我没有啊!”巴谢那地王说:“我亲眼从这个窗口看到的。”当时,玛利咖夫人由于她还是凡夫,所以她还会撒谎。她说:“是哪个窗子?”“这个窗子。”“噢,这个窗子怪怪的。”于是,她装模作样说:“国王不信你进去。”
当巴谢那地王进去之后,玛利咖夫人也假惺惺的在窗口外面看,然后就责怪国王说:“大王,你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呢?”巴谢那地王说:“我做了什么事情?”她说:“你怎么可以跟一头母羊在做那样的事情呢?”当时,巴谢那地王也不去追究,因为他想:“算啦,这个窗子也许是怪怪的。”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和玛利咖夫人很好的,他也相信她不会去骗他,然后这件事就算了。对于巴谢那地王来说是算了,但是对于玛利咖夫人来说,她的内心过不去。而且由于做了这样的事,她内心又不好说出来,真的不好意思说出来,就一直都憋在内心里。一想到的时候,就感到很悔恨。结果在她临终的时候,她还是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然后,玛利咖夫人死了之后,她就堕落到地狱里面去。因为她临终的时候想起那件事情,想起第一、她跟那条狗发生事情;第二、她还撒谎,隐瞒了她自己的夫君。
那个时候,巴谢那地王已经八十岁了,也就是说在玛利咖夫人去世不久,巴谢那地王也去世了。当时由于巴谢那地王太爱他的王妃了,而且在之前又由于有一些宫廷的一些事情使他闷闷不乐。因为当时,他怀疑一个他的将军谋反,结果就把他杀了,杀了之后,他才发现这是一个冤案,他的将军为他曾经立下汗马功劳,这个时候他又把他杀了。然后过了不久,玛利咖夫人又去世,所以那个时候他的心闷闷不乐。巴谢那地王想要知道他的爱妃到底死了之后投生到哪里,就去佛陀住的揭答林给孤独园。
去到之后,本来他想要问他的爱妃投生到哪里。但是,由于佛陀知道巴谢那地王还是凡夫,而佛陀是不可能说虚妄语的,他说的话必定是真实的。假如他说真实话的话,那他也知道巴谢那地王立刻会失去他的信心,如果他失去他的信心的话,他也会后悔,他有可能还是会堕落到恶趣。于是,当时佛陀就用神通,巴谢那地王去到了之后,佛陀就主动给他说法,说法说得很高兴,于是巴谢那地王也感到很高兴,然后就礼敬了佛陀,回到自己的皇宫。等他回到皇宫才想起:“诶!我今天去见佛陀是为了要问我的王妃到底投生到哪里去?为什么我忘了问了,我去了就想不起来。那好吧,我明天再去问吧。”然后第二天,他又抱着同样的问题去,然后佛陀又让他忘了。等他又为佛陀所说的法感到很高兴,心满意足的时候又回到皇宫。一回到皇宫,他又想起了。
触景生情嘛,他一见到过去他和王妃一起生活的那个老地方,他就想起他的王妃。然后他就说:“哎,对呀,为什么我今天要去问我的王妃投生到哪里,怎么又忘了?”就这样,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直都是这么样,一直去了七天,结果一直都没问成。一去到了之后,他一见到佛陀,什么东西都忘了。然后他很喜欢佛陀,和佛陀交谈,忘了一切他的烦恼、忘了一切他的忧愁。等他一回到皇宫的时候,什么东西都记起来了。
等到七天之后,由于玛利咖夫人过去一直都造了很强的善业,她就投生到都西答天(Tusita,兜率天里)里去了。等她投生到都西答天之后,后来巴谢那地王又去了佛陀那里,这个时候,佛陀就没有让他忘了他想问的问题。然后这个时候,巴谢那地王说:“尊者,请问我的爱妃投生到哪里了?”佛陀说:“大王,你的爱妃现在已经投生到都西答天。”这个时候,巴谢那地王很高兴:“对呀!是呀!像我这么一位贤惠又善良的夫人,如果不投生到天界,她还会投生到哪里去呢?”于是,他也对佛陀所说的法感到满意。
这也是由于恶作,就是由于后悔而带来的不善业。那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后悔呢?首先我们当然最好的是避免去造作不善业。同时,如果是自己经常悔恨一件事情,你就应该去找一位智者、找一位良师益友把它说出来。说出来之后,你就请求对方的忍可、对方的原谅。这样的话,你就不用老是记挂着你所做的这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或者你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说了之后你就把它放下、把它忘了,不要老是惦挂在心里面。
那好,我们今天讲嗔因就讲到这里。嗔因一共有四个心所:一个是嗔心所;另外一个是嫉心所,就是妒嫉;还有悭心所;还有恶作(后悔)心所。这四种都是属于嗔的,任何的这种心所生起的时候,它的受必定伴随的是忧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