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毗达摩 第三十六讲 心路过程中心与所缘的关系
 
{返回 阿毗达摩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90

心路过程中心与所缘的关系:我们昨天讲了心路过程当中的意门心路过程,意门心路过程可以分为欲界的有限速行心路过程和安止速行心路过程。昨晚学习了欲界的有限速行,欲界的有限速行可以分为:随起的心路过程和独立的意门心路过程。现在我们再来讲讲在这些心路过程当中,所缘和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阿毗达摩”是讨论这个世间的,世间是我们必须得要了解、要观照、最终要超越的,而能够体验世间的是心,能够解脱、超越世间的也是心。因此在“阿毗达摩”里面研究心、探讨心占了很大的比例。

讲到心必须讲到心所认知的目标,心所认知、所对应的目标,我们称为所缘àramma?a。如果把“阿毗达摩”讲心的部分简化,其实只是一种关系,即心和所缘的关系。

现在我们接着来讲讲所缘的本质和心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所缘可以分为三组:第一:不可爱的所缘ani??ha àramma?a;第二:可爱的所缘i??ha àramma?a和极可爱的所缘ati-i??ha àramma?a。(或者又可以把可爱的所缘分为两种:一种是中等可爱的,一种是极可爱的。)再加上不可爱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所缘归纳为两类即:可爱的对象和不可爱的对象;可爱的对象又可以分为普通可爱的和很可爱的。

根据“阿毗达摩”所缘的本质差别在于这些对象(这些所缘)的本性,它并不会因为体验者的性格或者信仰,或者偏好而有所改变。在《分别论注》(也叫《迷惑冰消》)里面解释,当我们把可爱的所缘当成是不可爱的,把不可爱的所缘当成是可爱的,这是因为他们的颠倒想Sa¤¤avipallàsa,但无论如何,所缘是依靠它本身的性质而属于可爱或者不可爱,它跟体验者的偏好没有关系。如果我们判断一个所缘到底是可爱或者不可爱,可以用中等有情(中等的人)来作为判断,这里讲到的中等的人,就比如:一些会计师、一些政府的公务员、地主、商人等,就是普通的一般人都这样认为的。

人们会遇到可爱的、或者极可爱的、或者不可爱的所缘,是由于自己过去的业所决定的。所遇到的目标,提供过去业成熟的因缘,因此生起了果报心。当不善业成熟的时候,人们体验到不可爱的所缘,生起识知这种所缘的是不善果报心;当善业成熟的时候,人们体验到可爱或者极可爱的所缘,生起识知这种所缘的心是善果报心。果报心自动地跟所识知的所缘的本质相应,完全没有刻意的造作,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我们的脸是怎么样,在镜子中反映出来的就是怎么样。果报心由所缘的性质决定,但是速行心却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说在心路过程里面,特别是五门心路过程里面,体验到的所缘和心路过程里面生起的果报心是一致的。

如何一致的呢?我们就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所缘和在心路过程中的果报心之间的关系。当遭遇到不可爱的所缘的时候,例如:当一个人看到一具尸体或者一副很恐怖的骨头,这个时候能够看的是眼识,眼识是属于什么心?是果报心;当眼识灭去之后紧接着的领受、推度也是属于什么心?果报心;然后彼所缘也是果报心,因为看到的这种所缘是不可爱的所缘,所以这些果报心都是不善果报心。

例如:现在这个是有分,这时一具尸体的影像就撞击了这个人的眼门,然后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是什么心?还记得吗?是唯作心;然后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后,就生起了一个眼识,眼识是果报心;眼识灭去之后生起了领受和推度,这两种心也是果报心;当推度心灭去之后生起一个确定心。这三个心就是根识、领受和推度是不善果报心。那之后,就紧跟着生起一个确定心,确定心是什么心?是唯作心,它不是属于果报心;当确定心灭去之后紧跟着生起了七个速行心;当速行灭去之后,如果这个所缘是极大所缘的话,将会有两个彼所缘生起,彼所缘也是什么心?也是果报心。由于看到的不可爱的所缘,所以还是属于不善果报心;当彼所缘灭去之后,就又落入有分流。因此这一个心路过程是五门心路过程的发生规律。

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这是取极大所缘,也就是当这一个人看这一具尸体的时候,看得很清楚,这个尸体很清楚地呈现在这个人的眼门心路过程里面。在这个心路过程里面,眼识、领受心、推度心和彼所缘心,在这一个心路过程里面都是果报心。由于看到的是不可爱的所缘,所以这些果报心都是属于不善果报心。这些不善果报心,三个是属于十八种无因心当中的不善果报心,而这个彼所缘是属于不善果报的推度心,所以是这样的关系。

如果遇到的是可爱或者极可爱的所缘,根识、领受、推度和彼所缘都是善果报心。我们取一个人看到一座很漂亮的佛塔为例子。当这佛塔的影像撞击到眼门和有分的时候,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结束了有分流,使心转向于所看到的影像,这个是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眼识“看”这一个景象;眼识灭去之后生起一个领受心;领受心灭去之后就生起推度心;那这三个心是属于什么心?也是果报心。由于看到的是极可爱或者可爱的所缘,所以它是属于善果报心。当推度心灭去之后,生起了确定心,确定心是唯作心;当确定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七个速行,七个速行依次地生灭;当速行心灭去之后,紧跟着生起的是两个彼所缘,彼所缘是属于什么心?还是果报心。它们是善果报心;当彼所缘灭去之后,又落入了有分流。

这一个五门心路过程里面,凡是五门心路过程里的所有果报心都跟所看到的影像是一样的,都是同样的性质。如果看到的是很好的,就是一般的人都认为是漂亮的、是好的,那果报心是属于善果报心,对于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眼识或者根识(其他的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领受和推度是属于善的果报,这是属于十八种无因心中的善果报心。

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的彼所缘,它有可能是什么心?它有可能是十种善果报心。为什么说是十种呢?推度心有几种?推度心(善的果报推度心)有两种:一种是舍受;一种是悦受。如果是遇到的是可爱所缘,他的推度心是属于舍受;如果是极可爱的话是悦受。同时也可能是八种欲界的大果报心:悦俱智相应,悦俱智不相应,舍俱智相应,舍俱智不相应,它们各有无行和有行,这些心有可能会生起在彼所缘当中。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在心路过程里面,这些果报心和所缘有关。

我们必须要知道,果报心是由对象的本质决定的,但是速行心却不一定,速行心可以依照体验者的性格或者内心的倾向而变异。速行心的性质决定在什么?决定在哪一个心?决定在作意。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看一下作意和速行的关系。

在五门心路过程中,如果确定心的作意心所是不如理作意ayoniso manasikàra,紧接着的速行必定是不善心,这是有分流。当一个人看到了一个对象,或者一个对象撞击到一个人的根门和有分的时候,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根识;然后领受;推度。这里讲到的领受、推度和所缘有关。

无论所缘是可爱的、不可爱的或者极可爱的,假如确定心里面的作意心所是不如理作意的话,那么紧接着生灭的七个速行必定是不善心,之后生起的彼所缘是果报心,就跟速行心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意门心路过程当中,它们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意门心路过程有没有确定心呢?没有。但是意门心路过程是由一个意门转向心,再加上七个速行,彼所缘或者有,或者没有生起。如果在意门转向心里的作意心所是不如理作意,紧接着的速行也必定是不善心。这一个意门心路过程。

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有没有领受、推度、确定这些心呢?也没有。它一生起就是意门转向心,意门转向心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也叫什么心?也叫确定心。这里的意门转向心里面的作意是不如理作意的话,紧跟着生灭的七个速行心也必定是不善心。等速行灭去后,彼所缘或者生起或者不生起。

由于不如理作意,以下的速行心可以生起,哪些心呢?八种贪根心会生起,两种嗔根心会生起,两种痴根心会生起。八种再加上两种、再加上两种等于多少?十二种。这十二种都是什么心?都是属于不善心。所有的不善心加起来只是十二个,这十二个不善心都是因为什么而生起的?因为不如理作意。可不可以说是因为所缘呢?可不可以赖所缘呢?是因为所缘促使你生起不善心,还是因为不如理作意促使你生起不善心呢?不如理作意!对!生起善心或者不善心,主要还是和一个人的作意有关,而不是和所缘有关。

我们再来看一看,善心到底是怎么样生起的?在五门心路过程当中,如果确定心的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紧跟着生起的速行,对于凡夫和有学圣者来说必定是善心。

当一个五门转向心生起之后,就已经标志着有分流中断了;当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后生起的眼识;领受;推度;推度心灭去之后生起个确定,确定心里面有一种心所称为作意心所,作意心所好像方向盘一样或者好像一辆车的司机一样,如果司机把方向盘摆向正确的地方,那么紧接着整车人都走向正确的地方,如果摆向不正确的方向、走错误的路,那么整车人或者紧接着的路都是错误的。在这里面,如果确定心的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紧接着生起的速行心必定是善心。当速行灭去之后,有可能有两个彼所缘生起,也有可能没有生起。如果是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若意门转向心的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紧跟着生灭的速行心也必定是善心,这是对于凡夫和有学圣者来说的,也就是说除了阿拉汉圣者,在欲界的意门心路过程里面,它的运作必然是这样的。

当有分流被意门转向心中断之后,意门转向心就把心投向于所缘,这种所缘可以是一切所缘(一切的目标都可以)。意门转向心里面有个作意心所,作意心所如果是向正确的方向思维的话,我们称为如理作意,当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的话,紧跟着生起的七个速行心也必定是善心。当速行心灭去之后,会有两个彼所缘生灭,然后又落入了有分流。

对于凡夫和有学圣者来说,由于如理作意,以下的速行可以生起,哪些速行呢?悦俱智相应无行心、悦俱智相应有行心、悦俱智不相应无行心、悦俱智不相应有行心、舍俱智相应无行心、舍俱智相应有行心、舍俱智不相应无行心、舍俱智不相应有行心,这八种心都是属于善心,而且是欲界的善心。因为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欲界的速行心,所以这些心能够生起。一个人生起善心和所缘有没有关系?没有!没有必然的关系。它反而和什么有关系?和作意有关系。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例如佛陀是什么所缘?是极可爱所缘。为什么佛陀是极可爱所缘呢?因为虽然说佛陀的色身也会老、也会死掉、也会腐朽掉,但是毕竟佛陀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具足八十种随形好。所以佛陀的色身、佛陀的身相庄严是一切其他的人都很难比的。除非是有一种人跟佛陀的相貌很相像,那是什么人?转轮圣王。为什么佛陀有这些相呢?因为是由过去无量劫以来所积累的种种善业、善行巴拉密所形成的。那佛陀感得了大人相,有种种的相好庄严,那佛陀感得的这些是什么?善果报。因为是善果报,所以当我们去见到佛陀的时候,佛陀是属于一种极可爱所缘。乃至到佛陀入灭之后,后来的弟子们为了纪念佛陀,建立了佛塔或者竖立了佛像,雕塑、画了佛像,佛像仍然也是属于极可爱所缘,虽然佛像会因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时代而会用自己的想象去画佛像,我们看到的佛像也许并不能够代表佛陀真的是这么样,但是必定由于佛陀的功德,我们看到的佛像还是属于极可喜所缘。

一般上来说,即使是一个不信佛的人,看到了佛像他都会感到什么?感到内心很欢喜或者很平静,是不是?但是对于那些断灭见的人来说,看了他会觉得什么?这个可能只是文物吧!或者他们只是些石头的雕像,而对于一些异教徒,例如:一些比较极端的异教徒,他们看了之后,他们会怎么样?会生气,说这个是偶像、偶像崇拜,是不是?如果是对于一些专门倒卖文物的人看到佛像会怎么样?看到这些古文物会怎么样?生起贪心。啊!这个可以赚一笔钱。而对于佛弟子看到佛像会怎么样?会生起恭敬心、礼敬的心。

又比如:一个美女、一个很漂亮的女人。这是什么果报?一个漂亮的女人是什么所缘?是什么所缘?或者是极可爱所缘,如果她是很漂亮的话。我们再看看这一个女人,在不同的人看到她会生起什么样的心?他们的心都不完全一样。如果一般的男人看到这个很漂亮的女人生起的是什么心?生起的是贪欲心;如果是其他的女人看到这个漂亮的女人生起的是什么心?妒忌心或者嗔心,即使她可能是一个很贤淑的人,都会说:“啊!狐狸精!”,是不是?而对于一个经常修行,守护正念、守护根门很好的人,他们生起的是什么心?他们会生起舍俱的什么心?智相应心。甚至他们会作意这是不净的;而对于那些鹿、那些森林里面的野兔等等,看到这个女的会生起什么心?会怎么样?它们跑都跑不及,是不是?这是什么心?害怕的心;同样如果这个女人,在一些蚊子、或在一些老虎,它们看到的是什么?美味佳肴,是不是?所以同样的是一个所缘,但是不同的体验者,由于他们作意生起的速行心可以完全不同,是不是?如果一个人生起了颠倒想,他可以把可爱的当成不可爱的,把不可爱的当成可爱的。例如:如果一个人身上长了疮,长了疮这个是善果报还是不善果报?不善果报。但是有些人抓疮抓得很有快感,或者当他的身体发痒的时候,他经常抓,他感觉到很舒服,这个是由于颠倒想。或者有一些受虐狂,受虐待是一种变态的心理,他们就是喜欢人家去打他、虐待他,当他的身体遭受到痛苦的时候,他反而以这个痛苦而生起悦俱的贪根心,他喜欢人去打他。这种就是由于颠倒想,他把苦的当成是乐的。

又比如:一个不可爱所缘,尸体,一般人看到了尸体会怎么样?会厌恶。会生起什么心?生起嗔心。但是却偏偏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专门喜欢去看尸体,例如:有些禅修者,他们去取不净相。当他们看到了尸体之后,有可能他们生起的是悦俱的智相应心,去作意它是不净,是不是?所以这里讲到的尸体也好、美女也好,或者其他的可爱的所缘也好,都是指一般普通人的感受,都是这样的,这种所缘是这样确定。

当然对于所缘来说,也依果报不同而不同,不同的时代,或者不同的趣、不同类的众生也不尽相同。

例如:对于人间来说,极可爱的所缘或者可爱的所缘,对于天人来说可能还是变成不可爱所缘,是不是?例如:我们不要说动物,我们说在非洲,非洲那些黑人们,他们可能会对他们认为的美女追得死去活来,是不是?但是在亚洲人或者在白人看上去那黑人有什么好漂亮的,是不是?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可爱所缘哦!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她们那么丑陋,怎么也爱得死去活来,是不是?所以因为每个人不同的果报,所以体验的所缘也不尽相同。不过基本上我们都可以归结为:如果善的果报成熟,我们可以体验到可爱或者极可爱所缘;由于不善果报的成熟,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可爱的所缘,而当我们体验到可爱或者极可爱所缘的时候,所体验的这些果报心是善果报心。

但是速行心却不一定。如果我们体验到不可爱的所缘,体验的心里面的果报心是不善果报心。但是速行心不一定是不善,有可能也是善的。那至于速行到底是善、不善并不决定在所缘,而决定在我们的作意。

大家明白了心跟所缘有必然的联系,我们生起的是善还是不善,谁做主?是由神、由佛、菩萨做主,还是由所缘做主?你不要认为:我的业来了,自己控制不了。如果一个人业控制不了,惟有在临死的时候、结生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没办法控制的。平时只要你是个正常的人,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心吗?还是可以的,只要你的神智很清晰、神智很清醒,就可以控制心生起的是善还是不善的。

当我们体验到这些所缘的时候,跟我们过去的业有关系,有些业是直接的、有些业是间接的。我们不能够说:“啊!有些是我们过去的业,所以我们不用去改变”。例如:你把你的手用刀子一割,你会感觉到痛,这个是由于我过去的业,可以这样说吗?不能!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只要我们有这五蕴、这个果报身,我们必定要承受过去所造的业,这是必然的。所以体验到不善的果报,例如:身体的痛苦,看到不好的东西,这和业有关。有些业是直接、有些业是间接。由于体验到无论任何的对象、任何的所缘,还是可以转换我们的心的,我们造善业、造不善业决定在我们自己,所以不要过多地去怨外在的东西、怨所缘。

在实修当中,这些在名业处当中,必须得要观照、要观察的。因为在心路过程里面,每一起种心都伴随着一定的心所产生。例如:我们可以看《表第十二》的“眼门心路过程示意图”。所有这些,我们都必须得在修名业处的时候,要观照而且要如实的知见、如实观照。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脱离了实际、脱离了修行,那不是上座部佛教传承的“阿毗达摩”,或者说不是佛陀教导的“阿毗达摩”。我们现在学的这些东西,其实可以用在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可以用在生活方面。例如:我们如何去培养如理作意,培养善心?不一定实际要看到这些心路过程,我们都会培养、都可以培育。

还有另外一个,就涉及到实修方面。实修方面,我们必须要见到心路过程里面的究竟名法,惟有这么样,我们才可以修行名业处。我们观照名业处是透过名色识别智去观照,名色识别智所见的对象就是究竟名法。

在五门心路过程,这些心当中,五门转向心一共有十一个名法,可以对照《表第十一》;然后眼识有八个名法;领受有十一个名法;推度根据情况,如果是舍受的话,有十一个名法,如果是悦俱的话,有十二个名法(加了一个喜心所);确定心也有十二个名法。这些是我们在修行当中要观照的。当确定心是如理作意,生起的是善心,不如理作意生起的是不善心。

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我们再看《表第十六》。意门心路过程里面,由于如理作意,生起的是善心,下面那个《欲界善、不善速行名法表》,就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去观照的。如果是悦俱智相应无行心是三十四个名法;如果悦俱智不相应心和舍俱智相应心是三十三个名法。但它们的组合不一样,如果是悦俱智相应的话,它既有喜、又有智;如果是智不相应的话,它有喜,但是没有智;如果是舍俱智相应的话,那么没有喜心所,但是会有智(会有无痴心所);如果是舍俱智不相应心的话,那么既没有喜心所、也没有无痴(就是慧根心所),所以只有三十二个名法;具体要在修名业处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表十三》取颜色所缘的眼门善速行心路过程这个名法来观照。当然这个已经涉及到实修,没有办法详细地讲。如果你要听的话,可以听在帕奥禅林讲的那一集的阿毗达摩,里面就会有比较详细地分析,这一切都必须得要我们实际去体验。

如果你只是学,不应用在生活上,更不应用在修行上,那么只是属于你的闻思功夫,闻思功夫是我们讲到的意门所缘的哪一种?它只是你的观念而已。并不是你的随觉智,不是你的智慧,更不是你的证悟、你自己亲证的证量,只是你的一些概念而已、所掌握的知识而已。真正的,我们惟有把这些知识运用在生活上,成为你的经验;用在修行上,它成为你修所成的智慧,而不只是闻思的功夫,不只是通过思维、通过推理得来的功夫。如果你已经亲见了这些、已经亲证了四圣谛,这些是属于苦圣谛的范围,那时你的智慧是透过出世间智去了知这些的。

我们讲欲界的心、欲界的心路过程就先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再讲一讲安止速行的心,安止速行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禅那速行心;一类是道果速行心。

我们先讲禅那速行的心路过程是怎么样的。禅那速行心必定是属于什么心?意门心路过程心,它不可能发生在五门。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使我们要取相,例如:我们用眼睛去看(取)一个地遍的遍相、或者取水遍的遍相、火遍的遍相、白遍的遍相,用眼门看,但最终还是要透过闭上眼睛用意门,意门形成的相才是似相。

如果我们用眼睛去看的话,只是看到遍作相parikammanimitta;然后当闭上眼睛,这种相呈现的时候,是属于意门所对的相,那个叫做取相;最后我们透过专注意门的相而变成似相;然后再把心投入似相而成就禅那。所以一切禅那心路过程必然是意门心路过程,而不可能是眼门心路过程,更不可能是耳门心路过程。我们不是透过看东西证得禅那、不是透过听声音证得禅那、不是透过嗅东西,必定是由意门而成就的。

到底它们的运作法则是怎么样的呢?禅那的速行也可以叫做安止的速行,这是属于世间安止的速行。安止Appa?à,意思是指高度提升了的寻心所。虽然在初禅以上没有寻心所,但由于它可以把心完全地安住在或者安止在,英文叫做absorption,就是吸入吸进去,完全把心已经融在似相当中、融在光当中,我们称为安止。

对于安止速行的心路过程来说,它的所缘就没有所谓的清晰或者不清晰,因为必定是清晰的所缘才有可能去专注。当我们在专注的时候,如果所缘晃来晃去,就不可能入禅,因为所缘是不清晰。如果所缘很清晰,我们的心才能够投入进去。对于安止速行的意门心路过程,所缘都是清晰的所缘。

在一个人证得禅那,由一个从来没有禅那体验的人第一次证得禅那的时候,他的心路过程是怎么样发生的呢?一般上来说,一个人要证得禅那,只要是属于世间的禅那,他必定是透过专注特定的所缘而达成的,透过专注特定的所缘,透过什么心来专注呢?透过欲界的心来专注,这种欲界的心是属于什么样的心呢?必须得是智相应的心。透过智相应的欲界心来专注特定的所缘,当他透过专注,这时在这些欲界智相应的善速行里的一境性被高度的提升,当一境性提升到一定的阶段,以致有一种很特殊的心路过程会发生,这种很特殊的心路过程介乎于欲界和色界之间,我们称为初次证得的安止速行心路过程。

由于欲界的心路过程最多只有七个速行心,即使你的心很专注在对象上,只要还没有证得禅那,必定还只是七个速行然后落入有分,又一个意门转向、七个速行、又落入有分,都是这样重复、重复的。那个时候,我们的定力不可能维持得很强,因为毕竟欲界的心最多只有七个速行,然后必定落入有分。因为我们取的是概念所缘,所以也没有彼所缘生起,有的人把这种定也称为刹那定,因为它是很快就灭去,一生起,只是生起七个速行,很快又就灭去。当他重复地在欲界的意门心路过程里面,都取同样的一个所缘——似相。(我们不能够说概念法会有生灭)。由于我们的心持续地专注、专注,去作意这个是似相,无数的意门心路过程透过专注这个似相生灭之后,将会生起一个我们称为初次证得安止速行的这种心路过程。于是有一个意门转向心生起,这个意门转向心截断了有分流,同样的投入之前的心路过程所取的对象(似相);当这个意门转向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遍作心parikamma,意思是遍作或者预作,parikamma也可以说是准备工作的意思。由于这种心准备让心流证得禅那,所以我们称为预作或者遍作;当遍作心灭去之后,会生起一个近行upacàra(近行就是靠近的近、行就是行走的行),已经走近了禅那、靠近了禅那,所以称为近行,但是它还没有到达;这个近行心upacàra灭去之后,紧跟着生起一个随顺心anuloma,(既随顺之前的欲界心,又随顺之后的安止心或者禅那心);当随顺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gotrabh?种姓心,种姓心就是更改它的种姓,因为之前这些心全部都是属于什么心?欲界的心。那在种姓心之后生起的就是色界心,所以这一心识刹那就正好改变了它的欲界的种姓,而登上了称为广大心种姓的禅那心,所以这一个心识刹那称为种姓心;当种姓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禅那心,这个是初禅的禅心。

在一个禅修者第一次体验到禅那的时候,禅那心必定只生起一次,而不会生起很多次。当这个禅那心一生灭之后,心流又落入了有分,那之后禅修者可以透过重复的、再继续专注同样的似相而使他的禅那心越生越多、越生越多。

我们再看看之后再继续透过重复地专注同样的似相,而再次证得禅那的心路过程。由于又落入了有分流,当一个人要重新再专注的时候,同样的生起了一个意门转向心;意门转向心之后生起了一个遍作;然后近行心;随顺心;然后种姓心;当种姓心灭去之后,就可以生起许许多多的禅那速行心,而所有这些心都取同样的一个所缘,是什么所缘?是似相。那时禅修者的体验是心完全地投入到似相当中,这种投入就是寻;持续地维持、保持在似相上,这个是伺;而体验到似相的欢喜,这是喜;他体验到似相的快乐,是属于乐;心很专注在似相上,是一境性。所以在初禅当中五禅支具足了,是这样的。

由于一个人在第一次证得禅那的时候,禅那速行心只生起一次。所以他的禅那刚开始的时候是很弱的,但由于他经常修习,就好像佛陀说到的应该要重复的修习、数数多作bahul?kata,经常去做,那么一个人的禅那心将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强。即使一个人能够证得禅那,但是刚开始证得禅那都是很弱的,我们必须得经过不断、无数次的修习,十次、百次、千次、万次、十万次的修习,那才可以使一个人的禅那心很强。为什么呢?当一个人能够第一次证得禅那的时候,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刚刚开始站起来,一站起来很快他就会倒下去,是不是?但是由于他的父母经常牵着他、让他站起来,鼓励他,慢慢地越站越久,然后就开始行走,开始行走,到最后他走整天都可以,是不是?同样的培养禅那的心也是这样。不要认为我现在能够入禅了,好像就很了不起,没有什么好了不起的,还必须得通过以后的数数修习、经常修习。无论修什么都好,只要是善法,我们都要养成习惯。我们再看一看广大速行,到底是属于什么心呢?广大速行心,不同的人所进入又不同:

对于凡夫以及有学圣者来说,他所生起的速行心可以是五种色界的善心,也可以是四种无色界的善心。

广大速行,这速行心是根据他所证得的禅那来决定的。如果证得的是初禅,那么生起的是初禅的善心,寻、伺、喜、乐、一境性俱的初禅善心;如果是证得第二禅,就属于第二禅或者在论教法里的第三禅的心。

如果证入的是无色界的定,例如:空无边处定,生起的是空无边处的善心。这是有分流,当有分流灭去之后,生起一个意门转向心,然后这个意门转向心使心流拉到似相里去或者拉到所专注的所缘,如果是空无边处的话,那么他专注的是无边的虚空。当意门转向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遍作;然后近行;然后随顺;然后生起了一个种姓心;当种姓心灭去之后就生起了禅那心。

对于凡夫、有学圣者来说,这些禅那心都是属于广大的善心。广大的善心一共有多少种?一共有九种,也就是色界的五种禅那和无色界的四种定。

对于阿拉汉圣者来说,他入的心是什么心?是唯作心。五种色界的唯作心和四种无色界的唯作心,是一位阿拉汉圣者可以体验到的,这些都是属于世间的广大速行。同样的,一个意门转向心生起之后,把心流拉到似相当中或者拉到所专注的所缘,然后生起了一个遍作;近行;随顺;种姓;当种姓心灭去之后,将会生起的是禅那心,这些禅那心都是属于广大的唯作心。

在《相应部-入出息相应》里面,佛陀讲到:有一次,佛陀想独处三个月。佛陀吩咐除了送食的比库之外,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能来见我。当佛陀在三个月出来之后,他就和其他的比库说:如果有一些外道、那些出家人,他们问:“贤友们啊!你们的沙门苟达马、你们的世尊,在这三个月当中,他是多依什么而住?”你们跟他说:“我们的世尊,他是多依入出息念定而住。”

当佛陀进入入出息念的定的时候,这种定是世间定还是出世间定?世间定。因为如果是出世间定的话,佛陀入的是什么定?是果定。果定只是取什么为目标?只是取涅槃为目标。如果他取呼吸的似相的话,似相是什么法?是概念法。那么不可能入的是出世间定,他还是入的是世间定。

阿拉汉圣者和一切的圣者既有能力入世间定,又有能力入出世间定。如果一个圣者不能够入世间定的话,那么他不能证得更高的果位,为什么呢?因为当他要修观的时候,例如:他要透过观照色界的禅那来证得更高的果位的话,他必须先进入色界的禅那,是不是?然后当他出定之后,他再观照色界的这些禅那心的无常、或苦、或无我而证得更高的果定。一个圣者不是只入出世间定,他还是可以入世间定,要看他的所缘取的是什么,如果取的是概念法,那么他入的是属于世间定。

在两种无色界定当中,识无边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所取的是究竟法,而其他所有的定包括所有的色界定和其他的两种无色界定,取的所缘(对象)必定是概念法,这样才能够证得色界的善心和无色界的善心。我们今天讲心路过程、所缘和心路过程心的关系,明天再来讲证得圣道、圣果的心是如何发生的,之后我们再讲一讲心和众生之间到底有什么样关系。

 


{返回 阿毗达摩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毗达摩 第三十七讲 道与果的心路过程,不同众生所体验的心
下一篇:阿毗达摩 第三十五讲 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和纯意门心路过程
 阿毗达摩 第六讲 四界分别观修习之简略法
 阿毗达摩 第八讲 十八种真实色法之二
 阿毗达摩 第二十四讲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昏沉、睡眠、疑心所及25种美心所..
 阿毗达摩 第四十一讲 业的分类(依作用、成熟顺序分)
 阿毗达摩 第二讲 印度佛教1500年、北传佛教、藏传佛教、正法五千年、..
 阿毗达摩 第三十二讲 出世间心
 阿毗达摩 第五讲 色法、四大界
 阿毗达摩 第二十六讲 25种美心所中的中舍心所、6对12美心所、3种离..
 阿毗达摩 第四十八讲 缘起(受、爱、取、有、生、老死等)
 阿毗达摩 第三讲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百年玄奘研究综述(黄夏年)[栏目:玄奘研究]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九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第一节 道信和弘忍的东山法门[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佛教苦乐观[栏目:陈兵教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八一、参观印度鹿野苑新塔落成典礼记[栏目:慈航法师]
 印顺导师的律学思想(清德法师)[栏目:律宗文集]
 《如理听闻是趣入佛法的先导》(1-3讲)[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继往开来的临济禅师(德鸣)[栏目:禅宗文集]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20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做人才是你的终身职业[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人类沙文主义何时了?——《愤怒的兽笼》序[栏目:昭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