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投生的法则:昨天晚上,我们开始转入了讲离心路过程的内容,是以一个众生死和生的这种过程来讲。一个众生在临死的时候,他往往会体验到一些征兆。这种征兆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业,一类是业相,一类是趣相。这些业,或者业相,或者趣相的出现,往往和这个有情过去所造的某种业在临终的时候即将成熟有关。昨天我们讲到了当一个人在他所造作的欲界的善业成熟的时候,带给他欲善趣的结生为例子。下面,我们再继续来讲一讲,如果一个人造作了不善业,这种不善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使他投生到恶趣的过程。
我们举这个例子,就是今生他是一个人。而在今生他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的所缘是莲花,莲花是属于业相。这里我们也是假设,因为我们在讲死生的这种过程,我们还是围绕着两样来讲:就是第一个是心,第二个是所缘来讲。我们可以透过所缘去分析、去了解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种业。因为如果是莲花的话,那么很可能是他过去生造了善业。他以莲花供佛,或者他以莲花来观想、观无常等等。由于这种业成熟使他投生为人。
在这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她)速行的所缘是杀生。杀生也就是说这个人曾经在还是健康的时候杀生。这个时候他(她)看到他(她)自己犹如正在杀生,这个是业。例如:他(她)下生要投生为鱼,这个例子来说明。
这一个人下世投生为鱼的时候,他(她)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的对象,他(她)的所缘是他(她)杀鱼、杀生的这种业。
我们再看一看,在心路过程上是怎么样发生的呢?例如:这个人在临死的时候有分流不断地生灭,之后等一个意门转向心生起的时候,这个时候被他(她)体验到的就是他(她)在杀生。然后,五个速行依次的生灭,也继续取杀生的这种业。换而言之,为什么这一个临终的人会看到这个景象呢?是由于他(她)过去所杀生的业即将要成熟了,而将会使他(她)下一生投生到恶趣。
在临终的时候他(她)所见到的景象就是杀生的业,那个时候他(她)的心的体验就犹如正在造作一般。因此,在这五个速行里面,她的心是属于哪种心?杀生是属于哪种心?嗔根心。所以他(她)感觉到犹如他(她)正在杀一样,所以他(她)生起的心和当时在杀生的心是同一类的心。虽然说业早已经造下了、早已经灭去了,但是由于它的性质和他(她)临终的时候所生起的临终速行心,是属于同一类的心。
当这五个速行灭去之后,心流又落入了有分,有分还是继续取莲花为所缘。等有分灭去之后,生起了死心,宣告着这个曾经杀生的人已经死了。死心的目标还是和这一个人结生的目标、和有分的目标一样。也就是说,这一个杀生的人在前一世临死的时候,他(她)临死速行心的目标是什么?是什么?前一世临死心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莲花。等这一个人死了之后,死心灭去,紧接着就在鱼卵里面结生了。它的结生心就发生在鱼卵正好受精那一刻。这一条鱼的结生的目标是什么?它的所缘是什么?是什么?是杀生的这种业被它作为目标。当结生心灭去之后,生起的有分心仍然是取杀生这种业为对象、为目标。
在临终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业会产生呢?一般由于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因为他的心所依处色是属于业生色,这个时候他的业生色已经很衰弱了,所以那个时候被他体验到的就是他会看到很多的影像。为什么有很多的影像?因为很多的业争着成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那些临死的人,有时候在临死之前的一两天甚至七天,他会看到很多的影像。
例如:特别是在一些医院里面,有些病危的病房里面,有些临终的人如果神智很清楚的话,有时候他会看到:“怎么,你叫那几个人走。”但是可能他的家属就说:“哪里有什么人呐?除了我之外还有什么人?”他就说:“不是!不是!你看他!”就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就是一个临终的人有时候他会看到一些影像。例如:看到有个陌生人准备带他走,这个是什么相?啊!什么相?趣相。也就是说他可能会堕落到鬼道。而很多的临终的人,在临终之前会看到已经去世了很久的亲戚,这是什么相?这也很可能是趣相。
而往往这些相,它很可能会改变。正如在濒死经验学里面就讲到,根据很多那些临床上死后复活的例子来看,这些有濒死经验,就是复活的人,他们的描述几乎就是在他们被医院宣判为死了之后,其实按照“阿毗达摩”来说,他们还没有死,因为一旦死心生起之后,他们就不可能再会复活的,只是说可能医学上叫假死。这个时候他会看到很多景象,有时候他们会体验到就是他们一生所做的一些事情,犹如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重现,这是什么呢?这是业。
有时候他又会看到一些景象,例如:看到一个黑洞,他掉进了一个黑洞,或者他突然见到了光明等等。这些是什么?这些很可能是趣相。因为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有些业会不断地抢着成熟,或者它们在等着因缘成熟。所以给这些临床上的病人体验就是他会看到很多样的东西,有时候会变。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他的业生色、这堆果报的业生色已经很衰弱了,于是他的心会很容易取不同的业。
而且,在一个人临终的时候,他的业力会影响他的意门心的所缘,就是我们在讲到意门心路过程的所缘的时候,在临终的时候,业力就会争着成熟,使一个人感觉到好像见到这样,又见到了那样。而如果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提醒他,例如:提醒他曾经造过的一些善业,或者教他修一些善法,教他修一些禅修业处,或者我们帮他做善事,然后叫他随喜,这个时候就可以使他所见到的景象转变。如果他忆起过去的善业的话,他将能够投生到善趣。如果他想着他的一些善业的话,或者他对他的亲戚、朋友为他所做的善业感到欢喜的话,他也将能够投生到善趣。为什么呢?因为在临终的时候一个人的心是很脆弱的,而且漂浮不定的。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引导的话,我们将能够使他投生到善趣、投生到人天的善界。
如果一个禅修者在临终的时候,他所造的禅那的善业成熟使他投生到梵天界又是怎么样的呢?今生这一个人,我们假设他是属于已经证得了禅那的修行人。他的有分的所缘,我们假设为莲花,莲花是属于业相。而临死速行的所缘,是他的似相。似相是属于什么?似相一定是业相,而且必定是概念法。如果他是投生到色界的梵天的话,在临死的时候的所缘都是属于似相,也就是概念法。它是属于业相,即不是属于业,也不属于趣相,而是属于业相。下一生他就投生为梵天人。梵天人的结生、有分的所缘是什么?就是禅相,禅相也是属于业相。
我们再看看这一个禅修者在临死的时候,他的禅那善业是如何成熟,如何使他投生到色界的梵天的。现在这个人在有分流的时候,仍然是取莲花为目标。之后等他临终的时候,由于这个人到他临终那一刻,他的禅那都没有退失,这个时候即使他是处于病危的状态,他的心力很弱,然而由于他所造的禅那的业是属于善业,而且是属于哪一类善业?是属于极重的善业。因此,只要他的禅那没退失,在他临终的时候,禅那的似相自然会呈现在他的意门。于是,也同样地生起了他的生命当中的最后一个速行,这些速行其实也犹如他重新在入定一般。
之后生起了几个有分,然后死心生起,死心生起就宣告着这个禅修者已经安详地去世了。等有分一灭去,紧接着、无间地在他所证得的禅那相应的梵天界,一个梵天人的生命就诞生了。这个梵天人在结生的时候,他的所缘是什么?他的目标是什么?他的目标就是禅相,就是似相,而他的有分也是似相。这个是作为梵天界的投生的法则。
如果是对于无色界的众生来说,就是当一个禅修者成就了无色界定,如果在他临终的时候,临死速行的所缘,如果他在临终的时候证得的是空无边处或者是无所有处,这个时候他的所缘是属于概念法。如果他证得的是识无边处定或者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时候他所取到的是属于广大心,就是取到的是空无边处的禅心和无所有处的禅心、取这个为目标,然后使他投生到相应的梵天界——无色界的梵天界。对于这些,它还是属于业相,而不是属于趣相。
现在在有佛陀教法的时期,我们是依照佛陀的教导而修习定的,而培养定力的。而确实有一些证得了禅那的禅修者,他并不想投生到梵天界,他可不可以不投生到梵天界呢?可不可以?是可以的。他就可以透过发愿:愿他在来生仍然投生为人,或者仍然投生为天人。这样来发愿,而不一定要投生到梵天界。他可以根据佛陀教导的缘起的法则,他知道先发愿,然后再造了业、再造了很强的欲界的善业;然后他透过这种行为,使他来生投生为人或者天人,而且他甚至还可以投生为“下世我仍然继续能够证得禅那,继续能够遇到正法而修行”,这个还是可以的。
我们顺便再讲一下,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有时候一些古代的人往往会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认为人死了会怎样?人死了会变鬼。如果是我们坚信,假如:我们的父母或者有一些其他的人,他坚信人死了会变鬼,那很可能他下一生真的会投生为鬼。因为他们认为“我死了之后很可能就会变鬼”,这样的话,他可能会对鬼的生命等等,他会有一种无明和爱取。当他临死的时候,由于这种意愿或者这种邪见而使他投生为鬼。因此,我们学了佛陀的教法,我们学了业和学了果报之后,我们不应该相信人死了一定变鬼,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是随着业而投生的。
对于色界的结生,如果是一个人投生到色界梵天界里面去,在色界里面他的投生法则是,例如:在《增支部》第三集的第114经里面和123经里面,佛陀说到:色界的梵天人,如果他是凡夫的话,他在过完了梵天的天寿之后,命终还是会往生到地狱、畜生或者鬼。同时也提到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和无所有处的凡夫在过完天寿之后,命终还是会往生到地狱、畜生或鬼。也就是说,虽然在梵天界他的寿命是极漫长,他的果报是极其殊胜的。然而只要他还是凡夫,在他命终的时候,他过去所造的业仍然会成熟。而如果他造的是不善业的话,他还是会堕落到恶道。
不过,到底梵天人会不会直接投生为畜生、鬼,或者堕落到地狱里面去呢?其实是不会的。因此,在该经的《义注》里面说:由于色地、无色地的凡夫、梵天人还没有舍断导致往生到地狱等之业故,在命终之后还是会辗转的(顺后生的业)往生到恶趣。又因为他们在临终时的近行定不可能存在较强烈的不善业,所以不会直接地(没有间断地)投生到地狱里边去。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一个梵天人在临终的时候,他往往会投生到同一界的梵天界或者更高的梵天界,或者他也可以投生为欲界的人和天。但只要他的烦恼还没有断尽,他还是有可能会堕落到地狱、畜生或者鬼。
为什么会这么样说呢?因为在梵天界的生命里面,他们几乎不存在对欲乐的贪求,是不是?既然对欲乐他们都没有贪求,因此他们不会造很强的、很低劣的业。而且梵天人会不会有嗔心的生起呢?梵天人不可能有嗔心的生起。因此,他们也不会有很强的不善业在他们临终的时候生起而堕落到恶道里面去。
对于天人来说,他们会不会生起嗔心?会。特别是天人在临终的时候,他们往往生起的要么是嗔心,要么是贪心,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天人在临终的时候,他会有衰相的呈现。当这些衰相呈现的时候,是他们在漫长的天寿里面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因此他们的心充满了焦虑、充满了绝望和充满了无助。这是一种很强的嗔心,这种嗔心会使他直接堕落到恶道、地狱里面去。
而且,并不是一切的天人都能够修习佛法的,而且也不是一切的天人都有机会正好遇到有佛陀出世的。所以很多的天人,由于他们在天上过惯了放逸的生活,过惯了享受欲乐的生活。一旦他面临着这些东西全部都要失去,他的内心会感到非常之彷徨、执著、爱恋。于是天人很可能是堕落到恶趣,堕落到地狱、畜生或者鬼的。
就好像一个有钱的人,他一生都是非常之风光、非常的如意、顺意。正是因为他非常之风光,他往往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是不是?突如其来的打击很可能使他精神崩溃,使他的精神都垮掉,身心都垮掉。同样的,当一个天人也是这么样。由于他过惯了那种非常快乐的生活,突然他要面临着一切失去,甚至很多天人还会看到自己将会堕落到地狱里边去,他会更加恐惧。
而对于梵天人来说,由于他在梵天人的寿命当中,他并没有很强的对欲乐的贪求,他也不会生起嗔心。即使在命终的时候,他也不会感到恐惧和害怕,所以,梵天人往往投生的时候,最低的程度他还是投生为欲界的人或者天。
因此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投生的法则。对于三界的这些有情、这些众生,他们在投生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呢?
对于无色界的梵天人来说,他们投生将会有三个地方、就是三种可能性:
第一他们很有可能投生到更高的无色界梵天里。因为一个无色界梵天人可以修习更高的无色界定。当他们修习更高的无色界定的时候,将可以因为这种更高的无色界定的善业投生到更高的无色界天。但是由于无色界梵天人并不能够修习比他们层次更低的无色界定,所以他们在临终的时候最多也只能够投生到同一界的梵天,而不会投生到比较低的禅天。例如:无色界梵天人不可能投生到色界梵天里面去。而假如这些无色界梵天人失去了禅那,他们将会以近行定的力投生到欲界。所以,由于近行定的力的这种善业都是属于哪一类的善业?三因的善心。所以他们投生的时候,将能够投生为欲界的三因的人或者天人。
对于色界的梵天人,他们的投生法则呢?一个色界的梵天人可以培养更高的定力,是不是?所以当一个色界的梵天人在临死的时候,他如果是成就了无色界的定力,而这种定力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的话,他将能够投生到无色界的梵天里面去。或者也可以因为他们所培养的色界的定力而投生到色界的天里面去。如果一个梵天人在造了极强的倾向于欲界的业,他们死了之后,将能够投生到欲界。
对于在色界的梵天人死了之后投生到欲界的这种众生,他的结生心必然是二因或者三因的果报心。也就是说一个色界的梵天人如果死了之后,他投生为人,那这个人,他不可能是无因的。换而言之,如果一个人的前世是色界的梵天人的话,那么他必然是二因的或者三因的。换而言之,即使一个人过去有可能是梵天人,但今生也有可能怎么样?不可能证禅那。
这是色界梵天人的投生法则。
但是在色界梵天里面,有一种很特殊的梵天人是无想有情天。无想有情天由于在那一世当中他们没有心、没有任何的心念。对于无想有情天,在他的生命期间的业生色法只是命根九法聚而已。他们没有眼净色、耳净色等等这些,他们只是命根九法聚而已,他们也没有心所依处色。由于他们没有心念,所以在无想有情天的整个生命期间,他们也不能够培养其他的善业,乃至连他们第四禅的善业也不可能培养。这一种梵天人在死了之后,他们只能够投生为欲界的二因或者三因的人或者天人。
无想有情天的寿命是多少?还记得吗?是多少?是五百个大劫。大家知不知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弟子,他在前一世是无想有情天,知道是谁吗?是哪位佛陀在世时的弟子?他就是佛陀的八十位大弟子当中忆宿命第一的,因为这位弟子曾经说过:他能够以一念就回忆到五百大劫以前。因为他的前世完全是空白的,所以他一念就可以回忆到五百大劫以前。因为他在前一世是无想有情天。是谁呢?知道吗?他的名字叫Sobhita(古代翻译成苏贫陀)。Sobhita尊者,他就是忆宿命第一的,由于他过去生投生为无色界梵天人,他今生可以投生为三因结生的人。
我们再看一看,对于一个欲界三因者,就是一个人或者天人是三因结生的。如果是一个三因结生者,他在今生将有可能怎么?将有可能证得禅那。如果这一类的人已经证得了禅那,他们将有可能投生到色界或者无色界的梵天,这和他们所证得的禅那是相应的。当然,如果他没有色界的禅那或者无色界的禅那,那是不可能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的梵天的,除非他已经是证得了第三果,他才有可能。如果只是一般的凡夫,他是不可能没有禅那就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梵天的。
而一个欲界的三因者,也可以因为他所造作的欲界的善业而投生到欲界的人或者天界去,成为六欲天的天、人。一个欲界三因者,他会不会造不善业啊?他会不会直接在他生命结束之后投生到恶趣里面去。会不会?会吗?会。所以他们也有可能堕落到四恶趣。
就好像我们在佛教史上很有名,而且臭名昭著的,谁?提婆达多Devadatta。他是什么结生的呢?三因结生。为什么那么肯定?因为他拥有了禅那,是不是?他曾经拥有了禅那。为什么很肯定他拥有禅那呢?因为他有五神通,他可以变化自在,而且他这种神通是修得的,他必定是具足四禅和四种无色界定的。因为他能够证得禅那,所以他必然是三因的。然而,他也是因为所造的不善业而堕落到恶趣。
所以对于欲界三因者来说,他所造的业可以差别很大。如果他有机会,有因缘修行的话,他不仅仅能够培养色界或无色界的极强的善业,他甚至有可能在今生证得涅槃,证得出世间法。但是如果他没有修行的话,他只是造一些世间的善业的话,那么只会依照欲界的因果法则,他投生到欲界的人、天善趣。当然他也有可能造极强的、极重的不善业(恶业),而这种恶业成熟将会使他堕落到四恶趣里面去。
而对于欲界的二因结生者这一种人和欲界的无因结生者这种人,他们在生命期间有没有可能证得禅那?没有可能。不可能证得禅那。因为不可能证得禅那,所以他们有没有可能投生到梵天界呢?不可能。他们将会因为他们所造作的欲界的善业,他们可以投生到欲界的善趣里面去。而他们有没有可能造作不善业?也有可能。所以他们因为所造作的不善业,也有可能堕落到四恶趣里面去。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会担心:“到底我是不是二因结生的?”很多人都会这么样怀疑。因为我们在讲到什么样的业会带来三因的结生,什么样的业带来二因的结生,惟有一个人在过去生造了殊胜的三因善业,他才能够造成三因的结生。如果一个人在过去生造的是低劣的三因善业或者殊胜的二因善业,他才能够使今生投生为二因的结生者。而如果今生投生为二因结生者的话,那么他不能够证得禅那,他也不能够证得圣道、圣果。于是很多人就怀疑:“哎呀!这样的话,如果我是二因结生,我今生修行不是白费了吗?反正我今生再努力修行也不能够证得禅那!”很多人确实会有这样的担心。
我们现在在这里再分析一下。确实大部分的人都是属于二因结生,三因结生的人是少数的。不过,我们也不用因此而过度的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二因的。我们去想一想,如果我们在过去生没有因缘的话,我们将不会进入佛门,我们将不会有机会禅修,修行佛法。
例如:从帕奥禅林很多那些修到缘起的禅修者,他们的过去生的例子来看,就是从机率来看,几乎很多在今生能够修行的人,过去生他们都是曾经遇过佛法,甚至曾经有修行的基础。所以他们今生很自然而然,他们一听到有这么样的禅法,或者一听到他们可以修行,他们的心就会有一种很好乐的心去追求。因此我们从缘上来看,能够真正想要修行的人是很少的。
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简略的统计。整个地球有多少人?五十多、六十亿人,是不是?五十多、六十亿人有多少个佛教徒?多少佛教徒?大概佛教徒是三亿,是不是?那么也就是说百分之几的是佛教徒?二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的人是佛弟子。在这三亿的佛教徒当中有多少个真正禅修的?有多少个?三亿有没有三千万?有没有?有没有三百万?有没有?我们在座有没有三百人?有还是没有?没有。
而根据有一些西亚多,例如:雷迪西亚多,他们说:“如果是人类的话,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是三因结生的。”当然这个只是概率,至于他为什么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并不太清楚,其实按照概率来说应该还没有百分之二十。
不过,我们知道了能够遇到法,特别是我们大家还是遇到正法,因为上座部佛教相信现在还是正法时期。因为现在是正法时期,那证明正法还存在。如果我们有机会遇到正法的话,那么我们根本没必要去过度地自暴自弃,我们更需要的就是很好地把握。
还有另外一点,如果我们今生真的是很倒霉、很不幸是二因结生的话,那这个也只是果报。我们更需要的是什么?是造三因的,而且是殊胜的三因的善业,这个是更重要。因为即使我们今生没机会证得禅那,我们今生没机会证得圣道圣果,但是我们今生持续地禅修,将会使我们的下一生投生为三因结生者。
最怕就是你现在都还不确定自己是三因或者二因结生,你就放弃,你就放逸。当你放逸的时候,你造的善心多还是不善心多?不善心多还是善心多?如果你经常造的是不善心,它有可能是你的惯行业,有可能是你的已作业——因为你如果没有极重业的话,也有可能它会是你的近死业。那你下一生堕落到哪里多?堕落到哪里去?哪个趣多?你希不希望堕落到恶趣里面去?
如果今生你经常地禅修、经常地持戒、经常地布施,那你所造的这些善业养成了习惯,例如:你有禅修的习惯,那这种善业将会是你的惯行业。如果你所造的这些已经很习惯的话,那么到了你临终的时候,你很自然而然闭上眼睛,你就会专注你的业处,是不是?例如:你今生,你经常修慈爱、培养慈爱的话,你在练习、在睡眠的时候你也散播慈爱,禅坐的时候也在散播慈爱,乃至到你在一切时只要你正念提起,你就散播慈爱。那么在临终的时候,你的心怎么样?很自然而然地也会在散播慈爱。即使你没有达到禅那,但是散播慈爱的心就是殊胜的三因心。
就好像我们的菩萨在从都西答天((Tusita,古音译兜率天)投生到人间的时候,他投生到人间是他的最后一生。我们的菩萨在从都西答天投生到人间进入Mahàmàyà(摩耶夫人)的母胎的时候,他是以什么心进入的?他在临死的时候,他是用什么心的呢?知道吗?我们可以很肯定他是欲界的三因善心,要不然他不可能成佛。他也不可能是色界的心,因为(如果)是色界的心,他将会投生到色界天。当时我们的菩萨在前一世临终的时候,他对一切众生散播慈爱,他就是以慈爱的心,但是还没有达到禅那,以慈爱的近行定的心投生到母胎里面去的。所以,如果我们习惯散播慈爱的话,那么很自然而然我们下一生的结生心将会是什么心?将会是三因的果报心。
而如果我们习惯于专注呼吸、专注于我们的业处,那在你生命的最后一刻自然而然你闭上眼睛,你也可以很快就专注呼吸,你可以在你专注呼吸当中安详地去世。这个时候由于你在临终的时候,造的是三因的善业,或者你所造的这些三因的善业成为你的惯行业、或者你的近死业、或者你的已作业。那下一生你的结生心是什么心?是三因的善心。而且是什么样的心?是修行的心,是禅修的心。因为你的有分心,就是你的下一辈子整一辈子你的果报心,都是属于一种倾向于修行的心,那下一辈子你修行或者你证得禅那,那是小菜一碟。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现在要多点去造三因的善心,而不要去怀疑、去追究。我现在发现有些禅修者,在听了《阿毗达摩》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了:“到底我是不是二因的?为什么我修行那么难?为什么修行那么多障碍?”不一定。有些人他们修了一辈子都还没有证得禅那,但是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机会。
例如: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位比库,他修了大半辈子都没有任何的成就,但是他就是三因者,知道是谁吗?他就是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他并没有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但是却在佛陀去世之后,入般涅槃之后才证得的。谁?不是(阿难)。阿难是在他出家之后的第一个vassa,第一个雨安居就证得初果。还有另外一位,谁知道吗?佛陀在临终的时候特别叮嘱说,要对他进行brahmada?óa(默摈)、梵罚的,是谁?就是Channa阐陀。因为他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是个调皮捣蛋的人。恶口,他的嘴巴特别臭,经常喜欢骂人、喜欢指责、喜欢批评。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一直都没有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但是他也修行。直到最后僧团对他完全隔绝之后,进行梵罚的时候,他才警醒自己,然后他才禅修。结果他在不久之后就证得了圣道、圣果,断尽了一切烦恼。
这也是一个例子,即使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有一些人修行,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成果。但是并不等于说他修行了很多年没有任何成果,就可以说他自己是二因的,是不是?我们也是。如果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例如:我们用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付出了精进,我们仍然没有成效,才可以说我们自己是二因结生的。如果不是的话,你怎么可以轻易下结论呢?
例如:在帕奥禅林有位长老,他已经奋斗了十几年了,最后他才证得了禅那。如果他很早自暴自弃的话,那么连这个机会他都会失去。他锲而不舍,对于禅修有很强的信心。这样的话慢慢的他过去所造的那些善业、他的巴拉密,也许就要通过他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证得。
我们的菩萨在过去世,据说有一世,因为我没有直接看到圣典,我只是听一位缅甸的尊者这样说过。他说他前世是一个梵天人,他投生为一个人,但是他还是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他才证得了禅那。他修行了十二年,他才证得禅那。
所以即使一个梵天人投生为人,如果他没有精进,他是放逸的话,那么仍然不可能证得禅那。更何况我们,我们前一世的来处还不清楚,有可能有些人是人、有些人是动物、有些人是猪、有些人是狗,是不是?我们都不清楚。可能有些人是鬼。但是,我们很肯定的是今生我们能够投生为人,那我们必然不是三因就是二因,不是二因就是三因。但至于如何去确定呢?惟有我们在修到缘起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确定。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可以给大家鼓舞的就是,对于二因结生者,即使他不能证得禅那,但是他可以证得欲界的近行定。即使他今生不能够修观直到证得圣道圣果,但是他仍然有能力修到很高的观智,甚至极个别还有可能修到行舍智。所以对于这些二因结生者,他仍然有机会去修四界,见到究竟色法、见到究竟名法,他也有能力去修到缘起。是不是?所以不应该轻言放弃,更不应该自暴自弃。
这个是对于欲界二因和无因结生者的投生法则。
我们再看对于圣者的投生法则。如果一个禅修者已经证得了初果,初果就是入流圣者。那么,他将最多只有七次投生到人、天善趣。因为一个禅修者,如果他在禅修的时候已经证得了初果,在他证得了初道(入流道sotàpatti-magga)的时候,已经断除了邪见、断除了戒禁取见和断除了疑。这三种最粗的、最低劣的烦恼已经被断除了,因此,他的未来的轮回不会有很强的动力。特别是他已经把有身见(sakkàya-di??hi萨迦耶见),或者说邪见已经断除了,所以这种可以使一个众生、一个有情堕落到恶趣里的元凶,它的根本已经给断除了。因此,一个初果圣者即使在他没证得初果之前,哪怕他造了很强的恶业,比如说他曾经杀过人,他仍然不会堕落到恶趣里面去。除非他之前曾经造了五逆罪,造了五逆罪他就不可能证得入流,不可能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
在《宝经Ratana Suttaü》里面,佛陀曾经这样说过:作为一个入流的圣者,他绝对不会再受第八次有(他不会有第八次的生命),他只会有第七次。而且,在这第七次当中,他只会在人、天善趣里面。这里的天界也包括梵天界,如果他证得了色界禅那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色界的梵天。如果他证得了无色界的禅那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无色界的梵天界。
当然,如果是一个凡夫投生到无色界梵天的,那他不可能在无色界梵天里面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无色界梵天人,他们没有眼、没有耳,所以他们不能够听闻佛法,他们不能够亲近善友,不能够听闻佛法,所以他们不能够在无色界梵天界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
而假如一个初果圣者,已经拥有了圣道、圣果,他已经是初果圣者了,他投生到无色界梵天,他有没有可能证得更高的果位?有可能。换而言之,一个初果圣者即使没有导师,他都有可能证得更高的果位。因为所观照的东西还是那些名色法而已,因为一个入流圣者已经“见道”了,已经见到了出离之道了。
而对于二果(一来圣者sakadàgàmin),他只会来此世间一次。而且他也只会投生到人、天善趣。这里说到的只来一次,就是他有可能再投生到人间,或者他有可能再投生到欲界天里面去。当然如果他成就了色界的定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色界天。如果他成就无色界的定力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无色界的梵天。这里所说到的只来此世间一次是最多。例如:一个初果圣者,他最多只是七次,这是指最多的。但是,如果一个禅修者证得了初果的话,普遍上都是他只有二次或者三次的再生,然后他会在他的未来第三世或者第四世,他将能够断尽一切的烦恼而证入般涅槃。
对于三果的圣者来说,三果是不来圣者。为什么称为不来呢?因为他们不会再投生到欲界的天里面或者投生到欲界的人界。一个三果圣者死了之后,他必然会投生到色界或者无色界的梵天。因为一位三果圣者已经完全地断除了对欲的贪爱(我们称为欲欲或者称为欲贪)以及嗔恚,也就是说使一个众生投生到欲界的所有的烦恼已经被断除了,这种使一个众生投生到欲界的业称为下分结。下分就是欲界的,结就是捆绑的意思,这里是比喻烦恼有五种,即:有身见、戒禁取见、疑、欲贪和嗔恚,对于不来圣者已经断除了,所以他们不会再投生到欲界,而只会根据他们的定力或者他们的这种投生的法则,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的梵天。
多数的不来圣者将会投生到净居天,而且净居天只是三果圣者投生的地方。在净居天里面只有哪些圣者呢?只有三果圣者和阿拉汉圣者。为什么还有阿拉汉圣者呢?难道他会投生吗?他们是在那里证得的。因此,不来圣者在证悟涅槃的时候有五种方式:
一种称为中般,就是antaràparinibbàna。中般就是这一类的三果圣者在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梵天的时候,在他的生命不到中寿的时候就已经证悟般涅槃,这个称为中般涅槃。
还有第二种是生般。就是这一类的三果圣者在他过了中寿之后,他才证悟般涅槃,这称为生般。
第三种是有行般。有行般就是有一类的三果圣者,他在投生到梵天界成为梵天人的时候,他还必须得再精进努力,他才能够证悟般涅槃,这个称为有行般。
而有一类的三果圣者在投生到梵天界之后,他们不用再努力都可能证悟般涅槃了,这个称为无行般。
还有第五种三果圣者,当他投生到梵天界的时候,例如:他们投生到无烦天,在无烦天过完了天寿之后,他们再投生无热天,然后再投生到善现天、善见天,然后再投生到色究竟天,这就称为上流般涅槃。就是从低等的色界天一直往上流、流、流,流到最上的色界天界。
就有如在缅甸有一种说法叫做崩行桑(相似读音),例如:有一类的圣者,好像帝释天王(Sakka天帝)一样,据说他就是属于一种很喜欢生命的人,很执着生命的人。这一类的圣者,现在他们是初果圣者,他们在欲界的天界;等他们在欲界天界寿命终了之后,他们会投生到更高的天界;然后,他们会投生到色界天;等他证得了三果之后投生到净居天。然后,他们在净居天里面一个天、一个天不断地投生、投生、投生。投生到最后他的色究竟天的天寿已经全部过完了,就在他的色究竟天的天寿完结的同时,他进入般涅槃。这种称为什么?称为等首的阿拉汉。就是他的生命的终结,他的死心的生起和他证得般涅槃是同时生起的,这种称为等首的阿拉汉。有一类的三果圣者是这样,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不会再投生到欲界里面去。
对于最后一种阿拉汉圣者,他会投生到哪里?如果他会投生,那么佛陀会说妄语了或者阿拉汉也会说妄语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会再继续遭受象现在这样的未来的生命。”所以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时候,他也说了这样一句话。那些阿拉汉圣者在证得阿拉汉果的时候,他也会发现到他的生存因素已经剿灭了,他们的烦恼已经断尽了,所以他们不会再有任何方式、任何形式的投生。
这样的话,有些人,例如: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些人,有些比库就怕了,他说:“哎呀!那如果我现在修行,我奋斗,等我证得了漏尽,证得了阿拉汉果之后,我将会成为没有,将会完全地剿灭了我。那个时候我将会变成走向毁灭。”他们会生起这样的恶见。
但是一个圣者证悟般涅槃,他并不是等于完全走向毁灭。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会像有些印度教,他们在诅咒佛陀一样,他们说:佛陀是他们的叫作Krishna(克里希那,意译黑天)的化身。因为Krishna看到了在有一个时期,很多的恶人他们否定吠陀经典,否定婆罗门的权威。于是Krishna就化身为佛陀,教导那些恶人走向毁灭。他们就会认为这么样。所以,这个其实是一种误解。
一个证悟了涅槃的人,他会知道其实涅槃不能够说是一种生命、一种存在,但是我们也不能够说没有。如果涅槃可以用语言形容的话,那么佛陀就不会有十四种无记里面的:如来死后是有吗?如来死后是非有(没有)吗?如来死后是既有又没有吗?如来死后是既非有又非没有吗?这四种方式佛陀不予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说如来(这里如来是指圣者,一个漏尽的圣者)死了之后他到底是存在呢?还是不存在呢?这是两种边见。是即存在又不存在呢?这还是一种见,或者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呢?这还是堕于边见。因为涅槃不是一般的凡夫或者没有体证者可以想象出来的,因此,佛陀都不予回答。
然而正是因为佛陀不予回答,所以留给后来的那些弟子很多的猜测,很多的想象。是不是?所以,后来那些部派佛教发展出很多,他们对涅槃都充满了想象。
其实,真正的涅槃的境界连佛陀都不去说。只能够说涅槃没有贪嗔痴,涅槃没有任何的名色法,涅槃不能够说是生,因为没有生,所以自然也没有灭。因此阿拉汉圣者,他就不会再有作为一种苦的这种生命、这种名色法。但至于你说不是名色法,那是什么?连佛陀都不回答。因为法惟有寻觅者才能够证悟。我们今天讲到投生的法则,就讲到这里。我们明天晚上将一起来学习缘起。